搜索
丁祖胜的头像

丁祖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02
分享
《团聚》连载

第四章 难以启齿的职业病

职业病本身无褒贬之分,是泛化的特征或倾向,如医生讲究严谨精湛,是长处和优点;教师侧重授业和解理,逻辑强自成体系,到哪都是传大道。监狱警察职业病盘点起来很尴尬,随着工作节奏、压力、舆情、多方诉求的反复叠加,依旧症状显现,未见特效药且疗效一般。即便已经被重视,多方介入和干预,但多数还是靠自身抗压能力提升和长久历练后的受挫免疫力来应对。

社交恐惧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长期的闭环工作模式,对外不可回避短期内又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无论是同学小聚、家族亲聚、朋友义聚,还是区域裙带聚、邻居生活聚、涉外交往聚,只要是人多有应酬的地方,需要社会化交流和融通,都显得格格不入。长期内卷封闭,信息流单一且狭窄,别人说啥你听不懂,自己一说话不接地气,不着边际。口头禅我认为、我以为、我觉得,我要你,你应该、你要、你必须……听众哪有耐心听指令,视你为奇货。时间一长,孤家寡人无人喝彩。内心想聚会多与社会沟通,不让自己脱节;又怕聚会,被处处边缘化。

回到家,不知不觉,被带入,讲话是方的(生硬),像吃了枪子一样。一点小事,上纲子上线,无休止的唠叨。在孩子面前,封建家长制态度、指责化语气、硬邦邦的被沟通、没完没了无厘头的说教、反反复复。在孩子妈面前,问询谈话式交流,居高不下的沟通,处处话语塞堵。于是,孩子捂住耳朵不听不听,爱人反复提醒注意这是在家里,群体怼你,别拿我们当犯人。自己独自陶醉,深情导演人见人躲的生活情景剧。被孩子贴上“唠叨大王、念长经的老师傅、话痨、啰嗦精”等雅称,场景异常尴尬。不会好好说话,说不出感受美好的话,是监狱警察家庭生活角色中的软肋。没有听众,心境如何平静。换上便装的神经,并没有场景置换而洗礼整形。

过度敏感是神经境遇的直白写真,那敏感不是浅层可见,什么青筋暴露在额头,血管突起绕曲径。过度的是每一处末梢,敏感对外界信息,一旦风吹草动,提防式应急,抵触式反射。罪犯就寝后,不等于监管警察就可以休息,一起入梦。值班、联勤、备勤各司其职,以致于即便休假,24小时仍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应急召唤。手机24小时开着,分分秒秒响应,从不关机休整。这种亚健康氛围的强化,身心皆累,很快形成怪异性反射弧。在夜晚,只要电话一响,内心猛地一揪,人激灵一下弹起,迅速闪念。

此后,凡夜间电话,不管什么事,都迅速捕捉并牵动每一根过度敏感的神经元。惶恐、焦虑、不安,无法屏蔽。生理尿意被梦醒,心理起夜有变更。第一件事不是去卫生间,而是看手机,确定有无漏接电话;反复下意识地掏手机看,成为与众不同的特有爱好。

“报数,点名,出工;后面跟上!”清晰、标准、贴意,接着,接着后面是打呼噜。惊醒的睡伴一脸无辜,不知道刚才是幻觉还是梦魇。不敢再睡,傻傻地坐在床边发呆。“一组快一点,二组注意保证质量;小动作不要做,想想自己来干什么的,要怎么做……”一个翻身,呼噜呼噜又启程。

睡伴终于搞清楚了,原来梦里的监狱警察,正在发号施令,管理罪犯。睡伴眼睛湿润了,没有终止其梦呓。此后,什么猪尾巴、牛筋、兔子肉、喝牛奶、泡脚,民间的、院方的、真的、假的,甭管,或者说即便是假的也是试一试,睡伴想尽一切办法去尝试。不忍断片那梦话连篇,只能尽自己之力,减少内心不安与不忍。

至于假期团聚、组团出游、享受长假,都是不切实际的梦。监狱警察的亲属,都被动体验着反向的风景。社会化越欢聚,他们无一例外,在岗位上异常忙碌。道理很简单,牺牲小我,成就大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