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许多人不太理解真正的监狱,停留在听说的阶段。罪犯吃不饱、没保障、受歧视虐待等等。监狱被黑色恐怖甚至妖魔化。
“成片的土地,望不到头;零散的犯人,到处都是;光头,黝黑,脏乱。劳改队干部,手拿一短树枝,卷着裤脚,戴个墨镜,草帽下的身影,灌满是疲惫。”偏僻、遥远、落后、闭塞,这是监狱农场的描述。
“粉尘、噪音、湿度、深井、高温、气味等超标,不分昼夜劳作,缺少安全保障,生产线简陋,设备落后,集中在产业链低端,脏苦累险。”这是监狱工矿厂的想象中图画。
一路走来,国家大发展,监狱同步法治进程。风雨兼程,在亲身体验中,监狱发生了巨变,凝聚几代人的心智和辛劳,厚重而神圣。
不得不说的“三大转变”,让监狱人自豪。曾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模式被洗脚上田取代;遍地“流放”,死盯硬看的大田监管换上了24小时视频监控;原始农业耕作置换成技艺型习艺类加工。过去,罪犯释放后,没有着落,没有一技之长的谋生自立能力,生活不了,处处受困,容易再犯罪;如今刑释前,有了就业技能专业化培训、社会化指导;阳光救助和劳动补偿,不但让狱内囚子能度过难关,更让他们感受亲情温暖。从监管靠运气到安全靠技能,从被动防守到主动防范,从医治身体到身心兼治。罪犯管理由“人治”换成“法治”,从“管得住的安全模式”走向“管得好的质量模式”迈进。刑罚执行质量有了更深的含义,不局限于狱内守法,也不是释放后的暂时平安,那些在监狱大课堂里锤炼的失足人,刑释后,带着对法律的虔诚和坚守,融入主流,建功立业回报社会。这一切含蓄地流露出“公开、公正、公平、公信”的监狱新社会形象。“三大安全”让职业人欣慰,监管安全为社会安宁保驾护航;生产安全为监狱发展奠定基石;“回归”安全让监狱职能得以延伸。“三大进步”让司法更阳光。狱务公开,彰显的是监狱司法的公信力和职业素质;习艺培训,带来的是罪犯脱胎换骨中的谋生能力;心理矫治,治愈并滋润了囚子干枯的心,枯枝发新芽,生命之蕾带着狱警的期待慢慢绽放。刑罚执行,体现文明、科学、公正、严谨;狱内改造,快速步入社会化进程。
司法智囊团,引领法治进程。从中央到地方,从部委到厅局。监狱不再是单一的刑罚执行,不再是单一的改造与生产。提升教育改造质量,监狱体制改革,布局调整,监狱工作社会化等等,这些新举措,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改进和完善,而是监狱发展深层次的变革与推进。从过去传统做法、经验模式中解放出来,高瞻远瞩话开拓。明晰工作思维,提升驾驭能力和历史责任感。监狱人,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深层次变革与发展。把握时代节拍,与历史同步,一路前行。过去,是如何维持,如何生存;现在,是怎样发展,加快和推进。不再停留在“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正以全新的视野,站在发展的制高点,引领监狱法治,走向新征程。
“小青年”的体验大逆转,从遭冷遇到香饽饽。监狱警察“三难”现象记忆深刻,找对象难,继续教育难,在城里安家难。那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监管劳作模式,带给监狱警察的观念落后,思维僵化和困惑,孤独无助。年轻人找不到对象,也没人愿意下嫁到农场。青年民警想找个城里有工作的姑娘,几乎不可能;能娶到农场环圩河对面那个村庄里读过初中的女知青,已是幸运儿。当年,农场争取到一项政策,技术干部可以把没有工作的爱人带到农场就业,这便是社会同情中施舍的、不得已的、允许实施的救急措施。更多的人,外出办事,不愿说出自己是监狱农场的民警,自卑感始终摆脱不掉。子女教育受环境制约,很难考到外面的学校。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有依赖系统内的加分政策,才得以讨取到很少的教育资源。至于在城里安个家,只是梦想,成为别人取笑的痴人说梦。
历经奋斗拼搏,共享国家法治成果,监狱快速发展,各类待遇对标看齐。如今的青年警察,因严格的凡进必考,好中选优后更是凤毛麟角,融知识、技能、信心于一身。这些新鲜血液的补充,带来活力和清新。如今,“小青年”还未上班报到,便有先遣部队来打听婚姻状况;一到单位,“说亲团”前赴后继。年青的一代,更看中情投意合,职业进取心和生活质量。他们浑身上下充满自信,在事业上有追求,有梦想。这些职业写真的背景,构成监狱发展的影印。
发展、法治、进步,又岂能用笔墨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