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春被灵台县蓝菊崖烈女事迹激出一身汗来,策马疾回平凉城,早有两封从北京城寄来的信函躺在家中等他,拆开一看,却是他被贬斥回老家前,因为上疏嘉靖皇帝一事而结成非同一般友谊的嘉靖八年进士唐顺之、李开先这二位朋友寄来的。
嘉靖在位四十五年,有八位才高智奇的人才被列为嘉靖八大才子,他们几位当时虽然官不过六、七品,却年轻气盛,才高八斗,指摘时政,毫无顾忌,当时在朝的大学士和六部的官员,因了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一心只顾静心摄生修道,有心让这帮青年官员刺刺嘉靖皇帝的痛楚,也就无形中助长了青年官员慷慨陈词的勇气。
这些人中,与赵时春最友善的是唐顺之、罗洪先、李开先。
赵时春嘉靖九年被贬,他们这些朋友曾群情激昂地上殿向嘉靖皇帝上疏请求留下赵时春,每人被赏了三十杖刑。后来他们刻印了赵时春的《上崇治本疏》在京城发送,当时在京城引起轰动,连印十九回还供不应求,要不是锦衣卫出面阻挡,这二十九回也许都印刷了。
这几年,嘉靖皇帝更是深居简出,置偌大的国家大事于不顾,引起群臣的不满,赵时春上疏得罪皇帝,被贬斥回家,却也引发了其他忠心耿耿臣子效忠皇帝的心思,他们纷纷上疏,批评嘉靖皇帝的过激做法,这时首辅大臣严嵩逐渐失宠,内阁次席大学士徐阶素闻赵时春耿直之名,有人向他推荐赵时春,他就说,我只读过他的《上崇治本疏》,写得很好,只是不知他近来如何,可有什么新作,找来给我看看。
唐顺之的信就是告诉他这件事的。李开先来信说他准备编印一部《上疏集》,要把赵时春的两次上疏全部收录其中,催他即刻将第一次上疏的全文寄来,并问他近来有何心得,有什么大作问世,快快寄来让他们一睹为快!并让他适当的时候来北京城走走路子,早日复官,老待在边城平凉不是个事呀。
赵时春接到这两封信,大喜过望,先是给这两位朋友写了回信,又细细地斟酌给次辅大臣除阶写了一封申请重新工作的自荐信,写罢信意犹未尽,又给除阶写了五首诗一并寄去。想了想,还给京城的几位同年写了信,请他们帮助托托关系,给吏部的大臣说说话,看能不能让他复官进京公干。
正月里平凉城内锣鼓喧天闹腾着过春节,他却稳稳地坐在书房里,修改整理自己的文稿不提。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五月二十四日,赵时春接到朝廷的通知,任命他为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翰林院相当于如今的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编修为正七品,就像如今之文史编辑室主任一般,是个高级编辑,司经局校书是东宫太子的老师,但离太子太傅职位还远,这是个空头街。凡是编修都挂着校书这个头衔,表示这位先生知识渊博,只因朝廷官满未有空缺,暂且委屈他当这个编修。
编修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修撰(正六品)修撰国史,俸薪不低,却干得是个实际工作。恰好唐顺之就是修撰之一,两人本来就十分投缘,如今在一个部门工作,分外高兴。只是这修撰工作并不很好干,每一件事实调查清楚,然后斟酌用文字表述出来,偌大的国史馆,资料堆积如山,近百个年龄大小不一的才子们都抱着满肚子委屈,屈就在那里。编修中有整天不露面的,有隔三岔五来一回的,有整天钻营找门子调换工作的,也有几个半老头子趴在桌子前不知在抄录些什么,等翰林院学士(最高长官,正五品)来巡视时,只知呆呆地站立,问及编史情况,他们只知说快了快了,却连个资料也拢不齐。一到学士说要个什么资料,全部史官就点灯夜读,找不到材料绝不敢说回家二字。
赵时春因为上疏被贬斥回家种田十年,心有余悸,也想自己学了满肚子的学问,总得有个使处,就静下心来,认真地编辑起来,不过他那活跃的性格,却并未改变,照样谈笑生风。
第二次上京城公干,赵时春没有带妻子同行,一者因为这次到京,也不知道是福是祸,二者妻子刘金台与他结婚十多年了,还未有个一男半女,这几年赵时春只顾了自己的委屈没处发泄,很少注意妻子的身体。家里的一切都由刘金台招呼安排,人累得黑瘦黑瘦,半宿半宿地咳嗽不止,赵时春不忍让妻子远行,母亲也年迈体弱,寂寞一人,整天呆坐在坑上,刘金台见无法随丈夫去,就把侍女丽儿和仆人阿纪派去,赵时春本待要反对,母亲却说,让丽儿去吧,反正你在京城总得有人照应,金台这一阵身体一直不好,让她先在家养养身子,等好些了我会派人送她去北京的。
京城的日子是苦闷的,当然也有快乐,那就是有一伙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谈天说地。在京城的第二年,赵时春有两件喜事,一是先父赵玉在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四月被朝廷赠封为翰林院编修兼司经局校书,正七品。作为一个连举人的身份也是政府按例授予的人来说,这是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尽管这个头衔是在赵玉去世四年后才得来的。这翰林院是个储才之地,不但有职务,而且有职称。故赵时春此后在文章中一般称其父亲为先翰林,也有尊崇之意。赵时春其时的职务恰好与他死去父亲的赠封职务一般。
这年六月,皇帝在雩坛行大雩礼时,嘉靖皇帝看到往日和他闹别扭的大臣们站在炎阳之下,穿戴得整整齐齐地行大雩礼,嘉靖一时高兴,就诰封(一品至五品以诰命授予)和敕封(五品以下用敕命授予)了一些官员的先辈和妻室,赵时春的妻子刘金台也在敕封之列。喜讯传回家去,接到的家信却是劝赵时春把丽儿纳为侍妾的叮嘱,信虽说是用母亲许氏口气说的,可话中自然能看到是刘金台的主意。因为十多年了,刘金台始终不能开怀,这不能不说是赵家全家上下的一块心病。把丽儿纳妾,赵时春倒并未在意,但还是在朋友的撮合下,与丽儿圆了早已圆过的房。
可是这些事情并未减轻赵时春心中的忧愤。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嘉靖皇帝就再也不视朝政了。他对父母是十分尊敬的,认为要不是母亲生育了他,他自然不会有机会当上皇帝的。于是一些忠心耿直的大臣,看到嘉靖实在不像话,或者认为有些事非办不可的时候,就直接去找章圣皇太后。章圣皇太后的话他是不能不听的,章圣皇太后驾崩后,嘉靖无所顾忌,干脆从英武殿移居西苑万寿宫,不入大内,大臣很少能见到他,只有当时还在朝的严嵩独承顾问,皇帝有时一天也能下发几条诏书,严嵩却放在一起,不让大臣们知道,他自个儿独揽国家大权,又有儿子严世蕃从中协助,把国家扰乱的乌烟瘴气。
行文至此,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嘉靖皇帝吧。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因武宗没有子嗣,武宗父亲孝宗皇帝的儿子也没有一个在世了。于是群臣商议,迎立宪宗的孙子朱厚熜为天子。
朱厚熜父亲是宪宗的儿子,被封在兴国(今湖北钟祥)为兴献王。按辈分算来,朱厚熜嘉靖皇帝与朱厚照正德皇帝为叔伯兄弟。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才有明代嘉靖年间几十年的君臣礼仪相争事件。
嘉靖皇帝尚未进京,就与大臣们发了礼仪之争。嘉靖要以天子礼从正门大明门进入,大臣们则坚持嘉靖以皇太子即位礼从旁门东华门进入。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认为:按照我国古代的传统,朱厚熜以旁系入继大统,皇父就应该是弘治皇帝,嘉靖是过继给弘治皇帝为皇子之后才得以弟继其兄,接替朱厚照而当上皇帝的。因此按照礼部当时拟定的礼仪,是让朱厚熜作为皇子从旁门东华门入紫禁城,驾临偏殿文华殿。那么一来,兴献王朱厚熜的父母亲只能是嘉靖皇帝的叔父母了。伯父母变成了父母,而父母变成了叔父母,当即使尊崇父母的嘉靖朱厚熜大为不满,坚决予以拒绝。他认定他到北京是直接来当皇帝的,并不是先取得皇子的资格才继承皇帝之位的,他因此拒不进城。最后的结果还是只得让他从正门大明门进入紫禁城,驾临正殿奉天殿。
这个走什么门和在哪儿落驾的事在古代不是一件小事,君臣们僵持不下,一方面是大臣们的苦苦相谏,一方面是嘉靖以回兴献国当藩王相要挟。朱厚熜坚持的结果,是他在第一个回合中就占了上风。
但是礼仪之争并没有到此结束。一方面是还有如何尊崇朱厚熜父母的问题要解决得让皇帝满意。另一方面是朝中既然有人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就必然会出现维护皇帝意见的人。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正月,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巡抚湖广都御史席方、吏部员外郎方献夫等上疏提出了皇帝继统而不继嗣的符合帝意的说法。皇帝把问题提交群臣集议,华盖殿大学士杨廷和封还御批四次,执奏上疏三十次,没有结果,杨廷和就提出了退休的请求,满以为皇帝会挽留他,因为他当初力主迎立朱厚熜为帝有功,新皇帝起初对他很有好感。但在礼仪之争中他终于引起了朱厚熜的不满,不但批准了杨廷和的退休请求,反而调张璁、桂萼、席书等维护自己意见的议礼派人士入朝工作,继续坚持他的皇帝大礼仪之争。
嘉靖三年七月,嘉靖召见群臣于左顺门,示以手敕,言“章圣皇太后(亲生母亲)命去本生字”。群臣骇愕,于是九卿、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六部、大理、行人诸司各上章争之,皆留中不下,激起群臣愤义,本来杨廷和被逼退休对旧臣震动很大,这次多人多次上章竟没有回复,就让群臣情绪更加激烈,在杨廷和之子杨慎的鼓动之下,就有九卿23人、翰林22人、给事21人、御史30人、诸司郎官吏12人、户部36人、礼部12 人、兵部12人、刑部27人、工部15人、大理寺属11人跪伏左顺门,有大呼高皇帝、孝宗皇帝不止,意图逼迫嘉靖皇帝让步。
年轻的嘉靖皇帝这时已十分地喜好道事,正斋居文华殿,传旨发令官让群臣退去,众臣不听圣旨仍长跪请愿。嘉靖皇帝就命令锦衣卫先执为首的丰熙、张羽中及御史余翱、郎中余宽、黄待显、陶滋、相世芳、大理寺正德纯八人下狱,杨慎等大臣仍然撼门大哭,一时哭声大起,声振阙廷。嘉靖皇帝就命令尽录跪哭的诸臣姓名,有当时不在其列的大臣,其亲朋代书姓名,认为这是义举不可不参与的,都被按姓名逮捕了,共逮捕了马理等190人。过了几天判决下来,请愿为首者戍边,四品以上夺取俸禄,五品以下予以杖刑,编修王相等17人当庭被打死。
自此以后,廷臣气丧胆寒,轻易再也没有人敢给嘉靖皇帝提意见了。这一年七月,嘉靖皇帝更定大礼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嘉靖皇帝到底给他的父母亲争来了一顶璀璨耀眼的桂冠。
礼仪之争并非到此结束,其后还有宗庙中父母亲的称谓等事,嘉靖皇帝与大臣们苦苦争斗了四十多年。
嘉靖皇帝一生斋醮奉道,自有他的渊源。这与他早年发生的一件偶然的经历和祖母的言传身教有极大的关系。嘉靖五岁那年正月,他随祖母邵氏、宪宗的贵妃到京城太和宫烧香敬神。那一天恰好是正月十六日,游人十分拥挤,太和宫里真武神位里香火十分的旺盛。邵贵妃虽然乔妆敬香,毕竟雍容华贵气质,献祀的银子又多,执法的道士自是不敢怠慢,嘴里念念有词,用心地给打理起法事来,邵贵妃一心敬神,把个五岁孙儿早忘了个一干二净,偏偏奴婢在太和宫碰见了一个同乡近邻,说起家乡的事来,就忘却了眼前香火袅袅。邵贵妃敬完香回过神来,不见了爱孙,急忙还报家人寻找,急急地差人寻觅。想那天游人如蚁,来来往往的人不绝如缕,就是有百十个孩子也早已不见了,邵贵妃御得龙体仅得一子,这子仅生一孙,寻觅不见如何不痛心疾首。看看天色已晚,玉兔东升,太和宫里已是一片萧穆神秘之地,各处早已寻了八遍。邵贵妃尤不死心,临回家前斗胆一揭真武泥塑像上的紫金袍,却见孙儿正甜甜地睡在真武帝的大腿上。原来正月间孩儿玩耍过度,十分的疲倦,本想躲在真武帝身后与奶奶做个迷藏吓吓祖母,怎奈道士做的法事太长,小孩子抵不住浓浓的瞌睡,就趴在真武帝泥腿上睡着了。
以后嘉靖皇帝随父亲兴献王离京去了兴国属地,按例祖母是不能和他们一起去的。但是每年春节后,嘉靖总是奉父命回京城看望祖母,邵贵妃每回孙儿回来,都要讲孙儿幼年得到真武帝保佑之事,并且时时劝孙儿一定要勤烧香多叩头,求真武帝保佑。
这邵贵妃常年居于深宫,有的是空闲时间,无以排遣,只有读书打发时日,偏偏她就喜好的是神仙志怪一类的书籍,对神仙神明敬若祖宗,嘉靖幼年缠着祖母讲故事,祖母讲的全是修行得道一类的人类成仙的故事。慢慢地嘉靖就喜欢上了道观里的神祇与袅袅的香火,渐渐地对管理国家大事越来越没有兴趣,反倒把焚香修行当成了自己的头等大事来做。
待天子的桂冠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时,他和祖母都认为这是真武大帝保佑的结果。《明史》记载:听到嘉靖被选为天子的消息后,当时已因严重白内障而双目失明的邵贵妃叫来孙儿,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抚摸了一遍,说,孩子,你一定要侍奉好真武大帝。
真武帝是道教祭祀的最大的神位。明成祖朱棣起兵于北方,发动靖难战争,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迁都于北京。为了巩固皇权,便于工作,就借助神力强化自己的皇权地位,北方神真武大帝于是成了朱棣的保护神。后来朱棣为了宣扬天人合一的思想,干脆自称为真武大帝下凡,进一步为其“君权神授”寻找注脚。有明一代,道教日隆,尤其崇奉真武大帝,朱棣是始作俑者。
明世宗一生最感兴趣的是崇仙拜道,祈求长生。最早引诱他走上这一条路的是太监崔文。嘉靖皇帝继位的第二年,年仅十七岁,崔文起先诱惑他在乾清宫等一些地方设坛祈祷,玩了一个多月。大臣杨廷和与一些谏官苦苦劝谏,就停止了。第二年,世宗又耍起了这玩意儿。当时杨廷和已经辞职,有些官员不但不加阻止,反而迎合世宗的癖好,以取得他的欢心,换取自己更加显赫的地位。大学士张璁就曾受命为世宗在钦安殿建造了一座神坛,并且为了附和世宗的意思,还写了几首关于设坛斋醮的诗进献上去。
道士们利用世宗求长生不老、成仙心切的心理,对他进行百般愚弄。他们称自己能祈雨召鹤。其实祈雨往往都是选择在久旱不下雨、旱情严重的时候进行,这时尽管不求,雨也照样会下的,而召鹤的骗术,都是这些道士们平时训练好的。早被迷惑得神魂颠倒的世宗却总以为这是道士们的法术灵验。
道士邵元节自称能求雨求雪,世宗就赐给他玉带冠服和金、玉、银、象牙各一枚,每年给他100石禄米,又赠给他30顷良田,特地为他建了一座真人府,拨给校尉40人,供真人府洒扫役使。后来世宗有了儿子,他认为这是邵元节祷祀的功劳,就加授邵元节为礼部尚书。过了几年,邵元节死了,世宗十分悲恸,命令官府给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并且按伯爵的等级对待。
邵元节死后,世宗又宠爱上另一个道士陶仲文。陶仲文用画符念咒、驱邪除妖这些玩意儿来欺骗世宗,不到两年时间,陶仲文被任为少保、礼部尚书,又兼少傅,食俸一品,总领道教的事情。在陶仲文之前,明朝还没有一个大臣像他那样既是少师、少傅又是少保,身兼三职。后来世宗又把他加封为伯爵,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兼支大学士俸薪。但是这个一心想让世宗成仙的道士,自己却成不了仙,没过几年就死了。
嘉靖二年闰四月,嘉靖皇帝就请了数千名道士,在宫中建醮,连绵三七二十一天。这建醮是道教举行的一种烦琐仪式,又称作道场。一般是道教信徒给 道观若干费用,请求道观诵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法事。皇帝建醮自然非一般小户百姓人家可比,上千名道士,穿戴道袍,手持宝剑、蝇刷等器物,除过道观中常用的经磐、钹外,还有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鼓、锣、锁唢等等,主持的道士脚踏八卦图案,手执宝剑,嘴里念念有词,配以各种各样的仪式,简直就是一场传统的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大型文艺表演。
嘉靖当上皇帝的前几年,后宫无出,嘉靖异常着急。想我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如果不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就不又是一个堂兄武宗皇帝的模样吗,在嘉靖三年召道士邵元节入宫,大加宠信,命令邵元节在宫中建醮,以吏部尚书夏言为监礼使,文武大臣一天要上两次香。邵元节也自勤勉,一年之中就在宫中做了九次水陆道场,害得大臣们叩头烧香不止,走路都觉腿疼。不过几年,后宫连连得子,喜得嘉靖皇帝那稀疏的胡子整天朝上翘着。庄敬太子四岁那年出天花,出了七天七夜,高烧不退,昏迷不醒。道士陶敬文以符水巽剑,做了三天水陆道场,太子终于生出了那美丽的天花。嘉靖一看到底心诚则灵,把个道士陶仲文捧上了天。自此天天事醮,不理朝政。
这话暂且不提,恰在这时宫廷里又有事变发生。
因为嘉靖皇帝一心修道,讲究的是清静摄生,可是他又无法坚守自己的清心寡欲,不停地下令在全国选送美女,美女选来,他就百般地肆虐。这嘉靖皇帝属于那种早泄一类的男人,很喜欢女色,却又接近于无能,虽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充实他的后妃,后妃进得宫来,终生很少一睹圣颜。嘉靖皇帝并不就此满足,常常要那年轻貌美的姑娘在他眼前跳舞唱歌,走动走动,他看着那些丰富鲜嫩的臀部和耸立雪白的乳峰在眼前晃动,就有一种格外的满足和快乐,到了晚上,还要招三五个后宫女子,用她们那纤纤玉笋和轻盈巧柔的鲜耦一样的小脚,在他那已经松软的皮肤上捏捏摸摸,踩踩跳跳,他也会狠狠地揪住后妃丰满的乳房,或者拼命地掐挖那丰满的大腿,照样闹出一阵呻吟来。他这种变态意淫方法,不但是对后宫们的极限虐待,却也勾引得后妃们欲火烧天,眼看着嘉靖那根枯萎的人参棒吃不到,渐渐就生出怨恨来。更有一层,因为嘉靖久不理朝,常常有直颜诤谏的大臣上疏,经常惹得龙颜大怒,却不便发作,窝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碰见后妃们就痛骂一顿,嘉靖皇帝心里才觉有些舒服。再加上他不停地服食一些玉石金丹,脾气就越发地暴躁。
嘉靖皇帝心里舒服了,后妃们心里却不舒服极了。怨恨越积越大,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十月,以后妃杨金英为首的五、六妃子们,伺嘉靖皇帝熟睡,用七尺白绫系紧嘉靖的脖子,看看嘉靖两眼翻直,四肢僵硬了,杨金英他们一伙才作鸟曾散。也是嘉靖皇帝命不该绝,杨金英她们给嘉靖皇帝打得是活结,他临死前挣扎了几下,脖中的白绫有些松动,渐渐地吸上气来,嘉靖就又活了过来。这就是嘉靖朝有名的后宫案。
嘉靖皇帝自此之后,不思醒悟,反以为这是自个儿修心养性的结果,更加崇奉道教,连郊庙祭祀也不去了,惯例的君臣朝见制度也都取消了。自此以后,朝臣们连皇帝的影子也见不到了。
宫中常常也有怪异之事发生,于是一些阿谀之臣,就想方设法变换花样让嘉靖皇帝开心。
有一天晚上嘉靖皇帝在庭中纳凉,却在案几上发现一枚鲜艳的滴着露珠的桃子,嘉靖皇帝问是谁放的,左右都说:这是天空中降下来的。
嘉靖皇帝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宝桃啊。于是一连举办了五日迎恩醮斋活动。
此事刚毕的第二天,嘉靖皇帝又从寝室中获得一枚桃子。当时已是九月时分,桃子早已不见了踪迹,这会儿得来,自是不易。就在这一晚,宫中百兽园的白兔生了一对小白兔,宦官抱来向皇帝贺喜。嘉靖皇帝越发高兴得不得了,亲自率百官到祖庙中烧香祭祀。
没过几天,梅花鹿又生了两只小鹿,廷臣上表祝贺。嘉靖皇帝认为奇祥三赐,是上天特别的眷爱他,亲自写了答谢词勒刻于石。不久,睿宗原殿东柱长出一株金黄色的灵芝草来,嘉靖认为是祖宗显灵,于是修建了玉芝宫,十一月宫成,嘉靖皇帝把他的父、母亲牌位请到玉芝宫奉祀起来。
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十二月,方士蓝田玉对嘉靖皇帝说:你只有深居简出不与俗人接近往来,黄金就可以炼成,不死药也可以求得。嘉靖皇帝也认为,自己是当时最英明的天子,与其让百姓大众终日劳碌,不如自己静心修炼,炼得大量黄金,这国家不就富裕了吗?于是召开了六部以上各级官员大会,对大臣们说:我打算让太子暂时监理国事,给我一两年的长假,等我炼金求仙成功,就亲自主持朝政。众臣愕然不知所时,却使当时的七品官员翰林院编修赵时春、罗洪先、唐顺之他们又冒了一次险。
这一年对赵时春来说,是个喜忧参半的一年。这一年他的父亲赵玉封赠,妻子刘金台奉敕,这为一喜。可这一年华夏大地,夏秋无雨,畿辅千里,没有收得一粒粮。接着又是一冬无雪,第二年元旦微雪即止,农民们大失所望,冬小麦没有种入地中,来年秋粮播种已成问题,而辅臣们却拿些桃子、兔子称颂符瑞,欺天欺人。腊月头上,赵时春到南城巡转,发现有八十多人冻死在城墙城壕之中,竟无人掩埋,算计起来,五城之中不知有多少冻死饿死的人。嘉靖皇帝不知道省俭,自当天子第一日起,就大兴土木,二十年来,未曾停止过,工部的官员,就增加了几十人。更有甚者,自己上次上疏中的“正礼教”之谏,皇帝不但未曾有半点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倡左道之众,诛圣王之言,异言异服,列于朝苑;金章紫绂,赏及方外。保傅之职,坐而论道,举而之奇邪之徒,上之所好,下必有甚,妖盗繁兴,无以复加。
这回嘉靖皇帝一说给他请假之事,罗洪先、赵时春、唐顺之等人认为,既然皇帝说要请假,不如干脆让位给太子执理朝政。可是想来想去,知道皇帝脾气不好,又不喜欢人们给他提意见,要他让位给皇太子,皇帝肯定会不高兴,眼看春节将临,倒不如委婉地提出在正月初一让太子参加早朝,这样含蓄一些,嘉靖皇帝有可能接受。当时罗洪先身为赞善,赵时春为编修,唐顺之为修撰,都是六、七品的下级官吏,年纪又轻,赵时春又有十年前的上疏被削职为民之事。这次上疏,不能不说很危险的一件事。虽然赵时春那副假使有言而死,为国为陛下者,臣死也安的信念未变,但十多年的乡居生活已经让他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他也知道重新工作的机会来之不易,也有了些许的后怕,再也不敢轻易说些什么了,可是他的性格没有改变,他的致君尧舜上的理念没有改变,还在一种期望嘉靖皇帝能一改他崇道迷信好好治理大明江山的念想。那天朝臣大会上,赵时春也看出了群臣们敢怒而不敢言的情绪,以为如果上疏,必然会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也许这一次上疏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次上疏后也许有更糟糕的结果,因为世宗的儿子朱载壑四岁时被册封为皇太子,世宗就想让儿子监国,自己专心修炼一两年。当时是嘉靖十八年,太仆卿杨最劝嘉靖皇帝说,“如果您少接近一些声色,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自然会长寿的。那些黄白之术、金丹之药,只不过是一种骗术,会损害您身体的健康,都是不可信的。”太子还小,监国实难负这么大的责任。世宗听了,非常生气,命令锦衣卫把杨最投进监狱,活活打死了。赵时春他们又提起此事,虽然有此前嘉靖皇帝自己的意愿,但不能不说是又一次极大的冒险。
现代有学者评论说嘉靖皇帝昏庸,这话说得太随意,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嘉靖皇帝的才能。他在礼仪案纷争中,能够节节胜利,让那些老于世故的大臣或离职或死亡,自己却是一个真正的受益者,就说明他一点儿也不平庸,只能说他好道教求长生钻进了崇信道教的牛角尖里,他以为自己是在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同时他又非常好色,当然能否享用女色则是另一说。而他的智商绝对不低,他说请假专心修炼则可以,可他从来就没有打算过禅让皇位。
赵时春他们劝谏嘉靖皇帝让皇太子参加工作,也有其原因的,他们目前的工作关系都在东宫,有辅佐皇太子的职责,也有心存侥幸的心理,以为皇帝你既然想请假让太子监国,倒不如干脆就让太子出来参与行政事务,也算是早早地让皇太子实习工作吧。心里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点别的打算,就是想让嘉靖皇帝知道,如果你不愿承担皇帝的职责,也可以让你的儿子出来干吗。
这次上疏主笔的仍然是赵时春,签名的顺序为罗洪先、赵时春、唐顺之。赵时春为嘉靖五年会元,唐顺之为嘉靖八年会元,文笔都非常地雄厚老辣,罗洪先是嘉靖八年状元。罗洪宪是个慢性子人,文笔十分地缜密,这三人合作写就的文章可以说是水都泼不进的锦绣文章。
赵时春他们在委婉地提出让太子新春早朝的建议后,又顺笔提出了几点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其中牵涉到抗倭防寇、处置民兵、防止内乱等等的工作建议,最后赵时春写道:“陛下春秋方盛,乃圣谕及此,不过欲服食求神仙耳。岂有高居黄屋紫闼,紫衣玉食,而能日衣羽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
尽管这三位才子自认为上疏百无疏漏,到底还是拍在了老虎的屁股上。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也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自从他一当上皇帝,主要就是做了两件事,一是制定礼仪,二是侍奉道教。礼仪之争,开始可以说是君臣之间打了一个平手,但最后胜利的还是嘉靖皇帝。可这侍奉道教一事,自己专心致志,不可谓不诚心,不可谓不勤奋,二十年来,未曾有半点懈怠,自己宠信的方士邵元节死了,段朝用炼金不成与其徒王子严被付镇抚拷治,龚可佩、蓝道行、王金等皆以烧炼符咒,蛊惑一时,然不久皆败,又有杨金英等后妃事变,嘉靖皇帝变得脾气越来越大,性情更加暴戾。
嘉靖皇帝虽然嘴里说请一两年的长假,却从未有即刻退位的想法,他是知道英宗故事的,英宗不就复辟了一回吗。这个赵时春实在可恶。上疏是嘉靖十九年(154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递给嘉靖皇帝的,嘉靖皇帝生气归生气,却还是把上疏放了二十六天,这就是所谓的留中不下。明代的皇帝比清代皇帝更聪明,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上疏,不仅不写“知道了”三个字,干脆是搁置在他办公的地方,任凭宦官打扫房子时当成处理过的文档整理归档,因为“知道了”也会传到各部人的耳朵中去的,让大臣们知道他有不同意见,而上疏的人却赢得了清誉。干脆不理它,天地不知,只有他嘉靖皇帝和上疏的人知道有这么一档子事。
上疏放了二十六天,嘉靖皇帝的恶气终是难出,下诏把他们三人痛打八十大杖,特别说你这个赵时春好没记性,十年前打了三十杖,尚不记疼痛,这回就多打几十下,让他长长记性。除职为民。
赵时春在以后的文章中多次说道,他第二次为官只干了一年零三个月。他是嘉靖十八年(1539年)五月十四日奉诏的,动身到北京时已是八月,这在刘孺人墓志铭中有详细的叙述,嘉靖十九(公元154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疏,不到一月后即被削职为民,这样算来,刚好一年零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