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爱民的头像

荆爱民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2/21
分享
《赵时春传》连载

第一十一章 赵时春在山东、山西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三月二十一日,从西北方向刮来一股强劲的沙尘暴,暴风摧木毁屋,挟裹着黄土高原上的绵绵黄土和树叶草屑、碎小动物,把个朗朗天空涂抹得昏昏沉沉,白昼时分却如腊月三十日夜晚,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第十日这沙尘暴刮至北京城,摧毁了正阳坊,京城房舍顶落得三寸多的秽土。沙尘暴风过后,一连三个夜晚月亮红亮浑圆,大小如太阳一般,睁着猩红的亮光怪怪的照耀着大地。人们看着异于往日的月亮惊慌不已,却又不知道什么灾难就要降临。随后春雨滂沱,下得遍地是水,4月12日清晨,发生了大地震,地震震中在陕西,北京一带也有震感。赵时春当时在华亭县小住,他曾属文记异,说墙壁屋垣倾倒毁塌,自平凉至渭南民多死亡,小县千人,大州县至数千人。

这一年五月,住在北京城的人们刚刚从骇人心魄的地震惊慌中稍微定下心来,北方蒙古族俺达率众部卒入境南侵,一路烧杀抢掠,竟无兵将抵挡,前锋已指北京城的安定城门外,京城人心惶惶,嘉靖皇帝一连撤换了史道、赵锦两位都督,京城之危仍未解除。随即发生了“庚戍八月之变”。

“庚戍之变”对京城形成的巨大威胁,使明世宗清醒地认识到,不加强军事备战就没有自己安稳清闲的日子过,更别说修心崇道了。九月俺达北撤后,兵部侍郎王邦瑞奏请任用兵部主事2人、给事中、御史各1 人,其中起用的人中就有赵时春。赵时春从嘉靖十九年(1540年)第二次被罢官后,已经过了整整10年之后,又一次获得了报效国家、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9月15日,赵时春连夜去了一回华亭。先一天晚上丽儿做了一个梦,梦见赵时春的岳母刘老夫人病重,是金台姐姐叫丽儿去看她的母亲。早上起床后当成笑谈对赵时春说了,赵时春也没有在意,到了晚上,赵时春突然觉得心里特别地慌张,对丽儿说他想去看看刘老夫人,丽儿起初觉得有些诧异,随即想起自己早上对赵时春说的笑话,说那你去吧,不过最好明天天亮了去。赵时春吃过晚饭,天黑后正在看书,心里却焦焦地终于放不下,招呼阿纪牵马直奔华亭而去,天刚亮时才到华亭县,赵时春敲开刘老夫人家的大门,却见刘老夫人好端端地在家里闲坐,并无半点病症。赵时春说起昨晚丽儿做梦的事,刘老夫人说她昨晚也做梦了,不过梦见的是女儿金台提着东西笑眯眯地来看她。听罢刘老夫人解释,赵时春放下心来,索笔写诗一首:

夜归仪州

野鸦啼尽暮钟鸣,

月白霜清入古城。

匹马冲寒犹自笑,

樵人呵冻打深更。

9月20日吏部发出任用通知,10月21日赵时春在家收到任命文件,恰好平凉这一天下了一场大雪。赵时春是性情中人,喜欢下雨天,也喜欢下雪天,下雪时分,走到漫天飞舞的雪地里,看遍地皆白,看黑黢黢的树枝上雪花团团起舞,看泾河水在雪地里蜿蜒,河水比平日多了一份安宁与温顺,看喜鹊在雪地里寻觅,看农人勤勉地打扫院庭里的积雪,看种下的冬小麦绽出鲜嫩紫绿的麦苗在雪天里小憩,与春的艳嫩夏的灿烂秋的色彩斑斓相比,冬天多了一份安谧与悠闲,是大自然的一种自我休息。就连下雪时那冷冷的感觉也以为是自然特别的赐予。走得身上热了,脚手却依然冰凉,鼻尖耳梢更是木木生疼。赵时春走得兴起,走到陶将军万竹园处,只见一片白茫茫里有一丛丛鲜绿绽放在一片雪白里,就觉人生的困境也有特别的滋味,苦味品尝久了,也能品味出三分的甘甜来。收到吏部任命通知的那天下午,赵时春在雪地里狂奔了半天,感慨万千,以为自己就要做生擒吴元济的裴度了。在大雪天收到这么特别贵重的礼物,还是那不屈的灵魂让自己坚持到如今,终于盼来了第三次复起机会。赵时春看雪景看得兴致勃勃,口占四首诗表达了他当时激动的心情:

飞雪舞交风,征辔生杀气。

正思裴晋公,生缚呈元济。

铁象足休钝,狂胡罪可问。

吾图匡此民,焉用夸金印。

赤松久有约,黄石意犹真。

慈母倚门望,功成蚤乞身。

孺人捐世久,兹夜梦相过。

携手殷勤嘱,平生所枕戈。

对于一个有着强烈爱民报国之心,又素有鸿鹄大志的在乡野闲居10年的知识分子来说,这突如其来的机会是多么的可贵,多么值得珍惜。赵时春第二天拜扫了祖坟,到刘金台坟前烧了三炷香,第二天就踩着积雪,匆忙踏上了奔赴京城之路,就是过潼关也是在晚上走过的。他在《夜出潼关》一诗中写道:

河带重山铁作城,

挥鞭东去宝刀鸣。

自惭紫气不重见,

候吏何须记姓名。

人生得意时,诗意也勃发不已。赵时春是多么振奋啊。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九月二十日,41岁的赵时春被朝廷第三次起用,任命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六品衔。二十年前,22岁的赵时春第一次上《崇治本疏》前,恰好担任的也是这个职务,这不能不说是生活对他的特意捉弄,他自己却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赵时春一到兵部,就向王邦瑞尚书献上《御戎论》之战策,详细列举了御敌于口外的策略,《御戎论》的主要思想是早做准备,早出战,御敌于境外的观点。“戎狄之窥中国,其始于袭吾之长,毁吾之短。”他在总结国弱形势时说,“而亡宋之情最戚。举天下如是之大,英雄豪杰如是之多,而宛转于戎狄掌股之上,曾无一夫奋袂而呼者,陋甚哉。”

“观前事之得失,睹今日之功效,经武御戎之上略,断可识矣。”批评那些“慕文德之虚名而忘经武之大猷,使戎狄之窥吾之长短,此犹画饼或以疗疾,以菖阳而消痈疽也。”

他主张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要一味地消极防御,“散众而守,则守有定形,聚寡而攻,则攻无定势。以有定势之守而御无定之攻,虽有圣智难为工,而况于勇怯之间哉。”

“使吾简百一之士,练技击之兵,非全兵能当也。信任英贤,申严节制,非乌集之敌也。”

特别提出了“吾固曰,有死之志,则易生也。有攻之谋,则易守也。”这种观点新颖、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御敌方略得到了兵部尚书王邦瑞的赞赏。

在具体作战方法上,赵时春主张谋划在先,准备在先,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军事观点:“日驰数百里之地,必击空虚之处,遇敌则不能战矣。深入险重中之,必知情势之宜。无间则不能出矣。轻骑远出以争利,重兵必逐水以屯,望无泉则固斥卤矣。故广置耳目,安集生口,坚并壁垒,置兵要害,先据水泉,匿形而不击,玩士而不,慎守之策也。”

嘉靖三十年的(公元1551年)春节,赵时春是在北京度过的,他参加了元旦朝正叩拜仪式,并作了《朝正阙行五拜三叩头礼》诗,描写了当时参加朝正叩拜的宏大场面,与前两次任职不同的是,赵时春这次在兵部的任职是武职。这一年正月二十七日,赵时春职务又发生了变化,《平凉府志学校》记载:“(嘉靖)三十年正月二十七日,升山东按察司,统民兵佥事”。这一次升职与一个朝廷要员对赵时春的赏识有关,这个人就是徐阶。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进士出身,历任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之职,与严嵩同朝十余年,最后掀翻严嵩时徐阶用力不少,因善于迎合世宗心意,故久安于位。赵时春二次复出及第三次复出,都得力于徐阶的赏识,这次赵时春升迁为按察司统民兵佥事(五品)也是除阶的功劳。按说徐阶作为一品大员,是不会在乎一个五品官员的,可是徐阶偏偏喜欢写文章,觉得自己写的文章不如赵时春的好,特别喜欢赵时春的文章,就觉得这写文章的人也让他喜欢。所以不但屈尊与赵时春交往,更是对赵时春的升迁不遗余力。既就是在赵时春去世后,他还为赵时春撰写了墓志铭,并在赵时春去世十五年之后,又以首席大臣、内阁大学士的身份为赵时春出版的文集撰写了序言,可谓终其一生对赵时春都尊崇有加。

这次赵时春升任山东按察司,时任少保宗伯(从一品)的徐阶亲自到京郊为赵时春送行,在京郊专门摆了宴席,为赵时春饯行。那天天气阴沉,初春时节,柳枝上的嫩蕾方才探出紫红色的小苞,河水初融,清凌凌的河水悄悄向东流淌,徐阶只约了兵部尚书王邦瑞作陪,三人就在京郊的一座二层木楼上小酌,菜不多,但精致。酒是醇醇的黄米酒。接到徐阶要给他饯行的帖子,赵时春实在有些难以意表的心情,想自己一个五品官员怎么可以让一位一品大员饯行,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甚至有些想拒绝。哪儿出错了,论见识、论才学我应该比徐大人强,何以徐大人官做到极位,自己二十多年来还在五、六品上打转转。说自己没有才能吧,为何一品大员这么敬佩自己。虽然知道人家敬佩的是自己的才学是文章,自己却并不把写文章当回事,写文章确实是雕虫小技啊。罢了,还是痛痛快快地去吧。王邦瑞大人武举出身,于文章更是远逊于徐阶,对赵时春更是尊敬有加。

酒席上赵时春仔细观看徐阶,可以说是相貌平平,黑黢黢的脸庞,话不多,体形也接近于虚胖,一身便装更显不出多少官气来。王尚书大人话也不多,酒却喝得好,看看三壶黄酒过后,三个人的话就多了起来。酒兴渐浓时,天也渐渐黑了,这时有一双燕子飞进小楼来。徐阶看到燕子,即兴朗诵了一首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无尺素,

山水长阔知何处?

赵时春随口答道,这是晏殊的《蝶恋花》。

是的。徐阶说道:明月其实是无知之物,可是词人却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使它为自己的创作意图服务。同一轮明月,晏殊可以说“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而张泌则可以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同一株杨柳,刘禹锡可以说“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离别”(刘禹锡《杨柳枝》),而韦庄则可以说“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但不管诗人词人的感觉怎么变化,都是为了艺术地表现他们心中的块垒,更具体更形象地表达一种情绪。我喜欢晏殊就是喜欢他情感刻画得细腻准确。这首词表达的意思很多,你看燕子从朱户飞出,朱户人家怎么会没有尺素呢?是没有写信的纸还是不愿意写信或者说是不敢写信不能写信呢,其中就有很多的原因,这么多的留白留给读词的人去猜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了,这是多么深沉又多么绝望的爱恋啊。

“喝酒,为徐大人的言论喝酒!”王尚书听得高兴,兴冲冲地自己先喝了酒,然后高声催促徐阶喝酒。

徐除并不着急喝,只是轻轻小撮一口,然后说道,你们惊奇我何以说起宋词,我每天上朝,四更起五更到,一直要熬到也许半夜才能回家,不是俗事缠得心烦,就是酒宴累得人睡不着觉。这里看什么书呢?孔孟这会儿是看不进去的,太史公我也不愿意看,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权谋和击杀。我就随意翻翻宋词,以为宋词比唐诗更活泼,容量更大,更让人舒心悦目。慢慢地看,就看出味道来了,发现有很多好看的东西在里面呢。比如晏殊下面的这首词,说的还是燕子,却是另一番景象: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台三四点,

叶底黄郦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香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原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徐阶酡红着脸说道: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就是春社,是春分前后的戊日,这你们都知道的。古代上层家庭的女孩子是不做家务的,但平常也要做些针线活的,每逢社日,就可以放下针线活,出外游玩。所以张籍的《吴楚歌词》说“今朝社日停针线”。清明在春风后的十五天,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捡野菜的日子,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词人将情节安排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就已经使人感到春气的融合与春景的绚烂,仿制置身在暖洋洋的春光里,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春天真美啊。而这些美景却让那平日很难一闲的女孩子去体会,让她们从静谧的闺阁里走向园林、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对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的感觉是珍惜的更是感触深刻的,因为她们暂时的身心解放后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是常人所没有的。还有描写女孩子斗草的游戏,在我们家乡也有这种游戏的。女孩子各自报出一种花草的名目,并把一本书或一个故事镶嵌在这花草的名目中,需要知识,更要有敏锐的才思,那是一种知识与趣味的游戏,很文雅也很有意思。读书少或见识少根本无法进行。这就是一种矛盾,更是一种期望。于是才有“疑怪昨宵春梦好”的话语,于是才有“笑从双脸生”的姣好形象出现。这种场景多难得,多美好,又是多么短暂啊。而作词的人晏殊官也做得极好,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徐阶说到这里,双目生辉,平日暗淡扁小的眼睛炯炯有神,话语表达更加清晰,表情也越发生动起来,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那一晚,徐阶喝得大醉,记得临别时,徐阶还拉住赵时春的手不停地说,浚谷先生,我要是能写出一篇象《上崇治本疏》那样精美的文章,我此生就圆满了。三番五次地说,赵时春与王尚书怎么也拉不住徐阶。听了这话,赵时春感慨万千,看来人世不全啊。

赵时春为了感谢徐阶的一片心情,作了《宫保宗伯徐公效饯赠诗次韵奉答》以感谢徐阶的知遇之恩。

金仆姑期射定杨,紫茸甲似杏花妆。

疏林马闹京龙盾,细柳莺歌送乌章。

虔祝伯夷三礼盛,只承虞典万年昌。

波恬沧海人增寿,元凯功名自远扬

训练民兵体会

——工作笔记之一

兵部及王邦瑞尚书并送内阁大学士徐阶:

按照上级命令征用民兵,是因为事情太仓促,根据国内形势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的应急办法,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近年来由于军情紧迫, 封疆大臣接到上级命令,采取招收民兵的办法解决兵力不足的难题。招收民兵是权宜之计,不是长期防御外敌的根本方法。

自我朝迁都燕幽以来,北方虽然有高山险阻,但因为这高山险阻与外族共有,边境防御的方法大体上是派兵把守。我朝原先有军队四十八卫,后来变为十二团营,十二团营又虚变为十四万戎政。戎政虽有十四万之众,但是部队中的士兵大都是市井青年,身体孱弱又狡猾,名义上是士兵,实际上不能算是真正的战士。带兵的将领知道这些士兵不能使用,不得已调选边境上的士兵到京几重镇的部队中,边境上的兵力内撤后,边防就更加虚弱了。边防兵力削弱,外族更加生发了侵犯我大明的野心。边境上的士兵在内地当兵时间一久,游玩嬉戏滋生是非,而战事发生是根本无法预测的。以前我朝发生“土木之变”,流贼构逆,四家军队横行,缙绅被杀,京城的老百姓震惊,其原因都是因为边境上的士兵调入内地,而无强势的边境防御力量以应付临时突发的事件。

一个正常运行的国家大体如人的身体一样,外有五官以应用,内有五脏以运五官。缺一不可。大明建国之初,京卫上下有四十八万兵力,而宣府大同只有十六万兵力,辽东不过八万,陕西及宁夏、甘肃不及四万,各边境上的兵力,仅仅只有京师一半,而陕西半于辽东,辽东半于宣府大同。远于京师则轻,近于京师则重。好比身体大于手臂,手臂大于手掌,手掌大于手指,所以能指挥自如。如今京城的兵力轻于宣府大同辽东,而三镇又弱于陕西,这种情形势不利于全军指挥调动的。

甘肃到通州、蓟州往返要一万多里,远离家乡的兵士心情都是有变化的,不能经常把甘肃的军队派往京师附近驻防,远距离调动军队是不得已的一种应急办法。京城兵力不足,兵部万不得已,就地征召民兵以应急。这也是被急迫的军情逼急想出的办法。

我朝军队的军费开支是很高的,兵甲器械粮草衣服,全部都是国家供给,军马死后十天内就补充上了。太仆寺一年要给军队补充几万匹马。每匹马民间的价格是三十五金,工部供给衣服兵器,据说每年费用要一百万金,户部充作军用的银两用于购买粮食又要几百万金。把这些军用物资运送到军队又要花费很多资金。军队开支的名目很多,就容易产生侵渔老百姓的情况,滋发事端。朝廷增加了军费开支,而军力并没有增强多少,公私困穷,贪污军款的事情就多了起来。军力更加的不振,边境上的将领治军更加得艰难,每逢事急不得已只能靠增派朝廷大员弹压。现在采取的就地征用民兵的办法,起自庚戌年十月发生的“庚戍事变”(公元1550年)后到辛亥年(公元1551年)春天,经历半年时间,粮草衣服鞋子都抵顶了徭役。

我朝在边境上驻扎军队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军队的供给制度也改变了多次,而从外地调来的军队,有一半的部队让他们打仗没有锋利的兵器,骑着羸弱的瘦马拖着孱弱的身躯,根本没有作战实力。一名士兵每天的口粮是一升五合,士兵不够吃,只能克扣减少军马的饲料,以填饱自己的肚子。让军马吃山草,山草军马吃不饱,军马的体质孱弱瘦小以至于饿死,因为打草喂马太浪费时间,所以就让军马挨饿瘦弱而影响战斗力。一般战斗是以战马造势,以兵力取胜的。现在枉费了钱财,却并没有取得造势的效果,聚众三十万耗费资金超过一万万,可是军队的气势萎缩不振,带兵的将领终久是不敢倡议作战的,最后归于倡开市马的老主意。开边市马实际上就是言和。说这种话的人不过是换了个名目自欺欺己罢了。

民兵的徭役出自当地的赋税,当地的赋税进入军队,就会减少侵渔赋税现象的发生。民兵的战马也是由当地徭役代缴的,当兵的即使有私心,不缴到军队里还得缴到当地的财政,藏富于军队与当地政府之间,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增强兵力,马壮兵强,器械伟利,都是因为这个办法比较好。可以让兵强,让当地老百姓得到实惠。征召四千民兵,一年中只有三个月当兵时间,每人的费用是三四十金,比十年养四十万的军队,每年花费一万万费用来说,实在是很节省的。而况我朝已经养兵一百年了。所以起用民兵是如今的大形势。

一名在籍的军人每月口粮定额一石,实际开支三石,尚且不够。一名军人一年支粮十二石,实际上支出了三十六石还要多。再加上冬天的棉衣花布之类,又要花费一些军费。每匹军马每天供给草一束,每束草运费九分钱,马料与马草每天的价格是一钱,这才是边境上军马的草价。各道快手徭役的工价是十八两,实际上已经翻倍为三十六两很久了。各村的名马长差也是一天一钱的工价。现在以徭役银两抵顶民兵三十六两的价格就是这样制定出来的。民兵有急事了可调遣保护边境的安全,平时训练防止盗贼。如果计算民兵所花的费用,与去年冬天军队紧急调动所花的费用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各位大人已经很清楚了,用不着我再啰嗦。

有人说民兵将来难以遣散。我以为如今天下的军事形势一时半会是不能裁减军队的,这是不用谁都去说的事实。即使京师不用这些民兵,将他们留在山东七兵备道中,军人也不算多。最近李邦珍、孟尚守之类的盗贼屡屡侵扰,主要原因还是我朝与蒙古族互开马市交易,以致忠义的人士受到了压制,凶险恶劣的人得到了机会。如果再裁兵减员,怎么能镇压那些蠢蠢欲动的匪徒呢。

管理国家最上策的办法是以德服人,其次是以兵服人。兵强以备不虞,兵强国安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我不做官已经有十年时间了,但是强兵安国的事我曾多次上奏过的。

赵时春叩首再拜

禁止在五台山一带伐木的建议

——工作笔记之二

皇上大人圣鉴:

建议禁止在五台山一带砍伐树木,以保全天险,防止侵扰先皇的寝陵。

最近工部在五台县一带采伐树木,五台县离朔州马邑很近,东下真定富平更是快捷,五台山南面东面没有树木没有险阻,胡骑半天时间就可以到达。胡骑如果到了五台山,井陉、紫荆关就形同虚设,五台山往西往北,都是高山密林。胡骑习惯登山,惟独被树林阻厄。镇守边关,北面担心紫荆关,南面担心井陉,中间相距数百里,却没有担心的地方,是因为有高山密林作险阻。

深山密林中小一些的树木老百姓自由采伐,我以为应当限制甚至禁止他们采伐。唯独大一些的树木老百姓不能独自采伐搬运,也没有畅通无阻的道路可以让他们运输。千万棵大树林立,胜过武装骑兵千群。让一名将领统率十万士兵守卫这数百里的边疆,不但费财劳命,而且将领也有年纪大的时候,士兵也有衰弱的时候,胡骑就有隙可乘了。

生长在五台山上的树木不食粮草,与山同寿,屏蔽千里燕晋,拱延陵寝脉气,壮我祖国大好山河。爱惜种植树木我以为还做得不够呢。

老百姓偷盗树木,我以为应当严加看护。凡有山径小路,都应该封闭断绝。更不应该允许官方采伐大的树木。如果广开道路,老百姓顺着畅通的道路把砍伐下的树木运送到集市上买卖,几年以后五台山上的树木就会被砍伐殆尽的。

如果一点也不采取限制砍伐树木的行为,数百里之内都是胡骑的通道,很难想象胡骑入侵时用什么办法防御。

蜀国如果不贪图把五条金牛运回去而修筑蜀道的话,秦国就不会轻易地取得蜀国的。如果胡守中不砍伐古北口的树木,就不会有我朝的“庚戍八月之变”的。

五台山离先皇寝陵不过数论百里,俱为太行山脉,不应该轻易采伐树木。何况此事与国家安危有关。我深受皇恩不浅,不忍坐视不管,乞求皇上密谕工部立即停止采伐树木,另外选择采伐场所。

原来打算想等上朝时当庭汇报,又怕触忤了有关领导和部门,反而耽误了国家大事。就写了如上的奏章,伏乞皇上圣裁。

赵时春

安置山西饥民建议

——工作笔记之三

山西地狭人稠,宣府大同屯兵将近二十万,往年粮食供给主要靠直隶、河南两省,今年直隶、河南发生荒灾粮食短缺,一斗米值银二三钱。商贩反而到山西籴米,山西出产的粮食,不能保证本省一年的口粮,而宣府大同两镇与直隶、河南两省四五倍的粮食贩子,从山西往外贩粜粮食,这种情形必然导致山西粮食供应更加紧张。

今年秋收以来三四个月内,三关部队的粮食供应告急,宣府、大同的粮食贩子却不再来了,不是粮贩子发愁没有银子,而是山西境内千里之地,没有粮食可以粜卖。

贫穷没有银子购买粮食的农民,只能坐着等得饿死。边境上凶恶狡猾的人,却未必就会坐着等死,如果有人以吃饱肚子的名义招收作战的士兵,十万人的部队立即就会聚集起来的。如果不及早安置饥民,让其坐以待毙,或者竞相起为盗贼流窜,俺达等部就会借我国内的流寇迅速发展势力,到那时候就是临渴掘井,噬脐充饥,都来不及做了。

建议迅速安置饥民,现在还为时不晚。

我把这个想法向上级作了汇报,上司笑着对我说了声再见,转身走了。

于是我把这个建议记录下来,扔进了行李箱中。

赵时春家书一封

丽儿,家书收到,见书如面。

因军务繁忙,居无定所,没有即刻给你复信。

去年八月十五是在密云度过的,今年又要在这里度过中秋之夜了。在这样姣好的月光下,戍边的战士却要忍受寒冷、思念之苦。这里的月亮好像比平凉得冷清一些。

前年初我从京城到山东,招收训练了4000名民兵,共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总结了一些训练民兵的经验,训练出一支民兵部队,写成《议处民兵》一文。

四月接到大将军仇鸾的命令,率领部队戍守北方边地,四月底到达通州(今北京通州)。不久,仇鸾又命令我移驻蓟州(今天津蓟县),随即仇鸾又传令我部返回通州,五月中旬班师回京。我在《揆诸本兵纪事》这首诗前写了序言如下:“既领民兵,四月终戍通,寻命戍蓟,复命还通。初议并领春秋班军,寻止。而敕又下命以五月中收班军赴京。宠命莫从。”其诗如下:

领戍兼驱入卫师,秉衡操纵更不疑。

收兵往返期旬日,飞檄青徐只片时。

天外浮云从合散,世间何事不支离。

太平经济吾能说,只在訏筹预主持。

作为将官,我当然知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但我实在又不愿意探寻更多难以言说的原因。

秋天来临时,燕北的天气就转凉了,这里比平凉更冷,风更多沙尘更大,天气阴沉的时候也多。平凉北面有高山阻挡西北风,燕北却是一马平川,北风呼啸着从塞上刮了过来,吹得人脸面生疼,更有绵绵细雨落在脸上,脸面仿佛如绷紧的拨浪鼓,紧绷绷的难受。我训练的民兵也达到了初步的效果,辽东巡抚许宗鲁来到我的驻地检阅了我训练的民兵队伍,我作了一首诗记载了这件事:

燕塞秋来马欲肥,汉兵北顾思宣威。

已招日逐新降虏,更向月支大合围。

阵吐风云皆变色,韬深龙虎自藏机。

幕宾无路陪谈笑,直待康居携首归。

写这首诗时我想起了在咱们家乡平凉曾任陕西安抚经略副使的范仲淹先辈,他写过一首《鱼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词,现在看来范老夫子这首词感伤之气太浓,英雄应该有英雄的气概。

去年(1551年)秋天,我先后在京城城郊的密云、昌平一带屯兵驻防。我驻防在密云区东部长城将军石关一线时,密云知县顾仁在接待宴席上对我说:“先生此行,譬之刺绣室女充金石匠也。”他对我由文人担任军事将领之事表示怀疑。

我回答他说:“非也,是父母为盗劫,男丁救,弗力。而女子持刃救父母耳,救父母助昆弟者,宁可以女辞也?”尽管我赵时春个人能力有限,但是报效国家不是以能力大小而论的,更何况御边杀敌、保家卫国是我赵时春几十年的愿望。

我在山西山东练兵作战,余暇之时也撰写了一些时文,送到兵部及有关大臣那儿,大都没有结果。有《论禁五台一带伐木书》、《处饥民议略》和《北虏记略》等。今一并寄回,望妥加保管。

进入冬季后,我与部队闲住已久,可能是我在乡间闲住了十年的缘故,这种清闲使人难以忍耐,我写了一首诗:“盛冬霜雪卷边草,征旌喜换宪旌好,兵甲渐随储积消,终年坐食三军老”。国事艰难,奸臣误国,个人力量单薄啊。

在外戍守日久,常常觉得无人与我对谈,很是孤寂。在德州时,我经常拜访叶洪先生。叶洪是山东德州(今山东德州市)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任户部科给事中。嘉靖十一年(1532年)叶洪上疏谏祭祀事,受到世宗责备,世宗责叶洪妄言。改任工科右给事中,叶洪又批评吏部尚书汪宏之奸邪,因此“忤旨夺俸。”又过了两年,连叶洪先生的公职也给开除了。他多次申诉,都没有再起用他。从嘉靖十三年以来,叶洪一直闲居在家,我既为叶洪不幸的遭遇感到惋惜,也常常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困惑。敌酋在边境上不停地骚扰,我却好像与敌酋在做藏猫猫的游戏一样,总是无法到战斗的第一线。

中秋刚过,我又调到山西驻防,这里的菊花也开了。晋中的菊花也好像没有平凉菊花开得艳丽。看到盛开的菊花,就像看到了你媚媚的笑脸。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去看望你们。

写到这里,来了诗兴,即刻赋《寄家》诗一首,记得给母亲大人朗读一遍:

久忆关西信,因防河上胡。

分弓射猃狁,收祭缚休屠。

念母白云起,怀恩清岁徂。

故园菊正好,惆怅共提壶。

母亲年纪大了,还望勤加看顾。

浚谷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