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年渔夫的头像

千年渔夫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28
分享
《芝麻花花开》连载

第一章 赶大车的名人爷爷

爷爷的爷爷给县令赶马车,那还是晚清的时候。

车把式在当时那是技术活,爷爷的爷爷赶的是县太爷的马车,自然是县里的名人。

后来,爷爷的爷爷年龄大了,就把这个技术活传给了曾爷爷。

曾爷爷赶车既不走路,也不坐车,而是站在驾辕的马背上,“啪”的一声长鞭,四匹马顿时像听到了前进的号声,齐涮涮向前奋力驶去。

每次只要听到这一声鞭响,街道上总会迅速挤满了人,他们不是看县太爷的,而是来观看曾爷爷驾车的风姿的。

曾爷爷后来也成了县里的名人。

曾爷爷运气欠佳,民国的时期,县长不再用马车,改乘轿车了。

县太爷的车把式没有当多久,就失业了。

曾爷爷回到家乡后,三里五乡,凡是婚丧嫁娶的,都来请曾爷爷掌车,慢慢地,曾爷爷就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行车把式。

行车把式是当时对职业车把式的称呼,婚丧嫁娶的人家,都要请一位德艺双馨的车把式来掌车,这既是对亡者的尊重,也是嫁女家对安全的考虑。

为了忌讳,曾爷爷做了两套车,一套用于红事儿,一套用于白事儿,绝不混用。

这下来请曾爷爷掌车的主家就更多了,有时那些临县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惜跑上数百里,来请曾爷爷给他们掌车。

我的爷爷曾经给我们兄弟几个讲过一个曾爷爷的故事。

那是一户人家嫁女,请曾爷爷掌车。

曾爷爷照例赶着他那套红事马车去应差事。

在送亲的路上,要过一座小桥。

小桥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石拱桥,不大但拱很高,且仅供一个车队通过。

在送亲的队伍里,前面是娶亲的引路人,他们负责选择送亲队伍行走的路线,并负责用一块红布,不停地遮挡道路两侧的坟场、老树、路口、河沟,并燃放三声爆竹。

紧跟着是喜庆班子,唢呐锣鼓应有尽有。

喜庆班子的后头,是抬嫁妆的队伍,这个队伍的长短,取决于姑娘的娘家的家境,抬嫁妆的,主要都是同村的邻里乡亲,自家的亲属,都在后面的送亲队伍里。

姑娘坐的婚车前面,是一辆送亲马车,车上坐着几个送亲的女眷,大都是姑娘的姐妹和嫂子、婶子一干人等,她们负责姑娘在婆家婚礼上的安全,防止有人恶意胡闹。

姑娘坐的婚车有曾爷爷掌着,婚车是在马车上用席子打一个拱形庵子,庵子的前后两头吊着喜被,喜被用来挡住两头,起到保护姑娘的作用。礼成后,喜被会被婆家留下,作为新人的被褥使用。

姑娘坐在婚车的庵子里面,庵子前面,坐着两个男童。男童大都是姑娘最亲的弟弟或侄子们,他们的任务是护送娘家给姑娘的闺房陪嫁,像油灯、脸盆儿、暖水瓶之类。等到了婆家,接受这些用品时,婆家是必须付礼金的,这是风俗。

有姐姐的小男孩,都盼望着姐姐出嫁那一天,为的是可以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礼金。

送亲的队伍来到这座小桥,先头队伍已经顺利地过了小桥,正当曾爷爷驾驶的婚车走到桥顶的时候,突然前方队伍停了下来,婚车停在了桥上,桥下丈余就是哗哗的流水。

桥虽然不大,但河水却深,且流水湍急。

就算没有水,也不能让婚车有任何闪失。

曾爷爷仍然站在驾辕的马背上,只见桥前的岔路口上,斜刺里穿出一架马车,赶车人不知为何,竟然要急闯送亲队伍。

一旦让他闯进来,婚车就危险了。

曾爷爷二话不说,站在驾辕的马背上,高高地举起赶车鞭子,迎空一个呼号,随即“啪”的一声霹雳,婚车的四匹高头大马,同时仰头鸣嘶,“咴儿…..”

再看桥下那架马车,驾辕那马先是一愣,随及大叫一声,调转马头,向来路狂奔而去。

一场危机就此避免。

那架马车的掌车人,听说掌婚车的是曾爷爷,特地奔波一百余里前来赔不是,那是后话。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