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非农化速度加快,坡心村也像其它农村一样,近年来村里的常住人口持续减少,造成“人走房空”现象。
新中国成立以来,村里的中专、大学毕业生近三十人,有一个女孩子还读了研究生。村里有着浓浓的读书风气。
都说青春是沐露抽芽的春草,是含露争艳的春花,是一个多梦的时节啊!我忘记了青春的年龄,在田间挥汗劳作。山月不知心里事,青灯有味耕读时。如今,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回忆那时的梦想
那段苦日子,我们终于熬过去。感恩苦难,是苦难给了我前行的动力。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亲患病后,干不了农活。母亲不会犁耙田,家里的耕作成了大问题。
在农村实行集体化的年代,生产队为解决村民的“菜篮子”问题,把池塘边约二亩的田地作为自留地分给各家各户,让村民自行种植蔬菜
我的老家坡心村位于雷州半岛,在那缺粮少食的岁月,人们吃的常是番薯饭,对于下饭的菜,要求更是简单:有咸鱼或咸萝卜就心满意足了。
村里人老老少少都会唱雷州歌。即使是文艺“百花凋零”的文革时期,村里人在劳动之余,也常常亮开歌喉,自娱自乐。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房顶烂了只能修修补补,一遇狂风暴雨,全家人如临大敌,惶然不安,生怕土墙坍塌或屋顶被掀掉。
我的家乡坡心村前面一公里处的双水溪畔,有一片古老的风水林,面积约有四亩。村里人称这片风水林为“水口山”。雷州话的“山”,意指“林子”。风水林是为了保持良好风水而特意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