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白天下地劳动,已经够累。到了秋收的时候,夜里还要到晒场突击进行稻子脱粒,更是疲惫不堪。所以,村里十多岁的男孩子常是生产队安排守夜的对象。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结婚摆宴也变得讲究起来。从鸡、鸭、鹅肉上了酒桌,到现在动辄摆酒离不开海鲜等美味佳肴,花费达数万元。现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
我想,农家院子里种植水瓜或米豆,这不但增添了景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菜篮子”问题,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
古谚云:不食河豚,焉知鱼味。我想,远离河豚,不知其味又如何?以人为本,善待生命,才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我们谢过老人,把小马灯挂在车旁,继续驾起牛车往家赶。那年月,一盏小马灯,对于一个农家来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用具啊,老人家与我们素不相识,却毫不犹豫地把小马灯借给我们,让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听着这首《童年》的歌曲,我不禁想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悄然远逝充满童年乐趣的夏天。
改革开放后,双水坡已全部被附近村庄的村民开垦,遍植桉树、香蕉或甘蔗。一年四季,这里成了绿色的海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坡心村绿树掩映,生态环境良好,常常可看到各种各样觅食或栖息的鸟儿。那时候,鸟儿真是多呀。一到清晨,耳边便传来鸟鸣声:咕咕、蛐蛐、唧唧……或悠远,或短促
解放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由于村里很长时间实行集体化生产劳动,黄牛归为集体所有(合作化时农户的耕牛折价入社),由各家各户代养或由生产队每天派人放养。对于农民来说,牛能耕
土匪,封建制度滋生的社会毒瘤。民国时期,雷州半岛的土匪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杀人放火,非常猖獗,闹得四乡人心惶惶,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