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昌荣的头像

蒙昌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09
分享
《乡村魂》连载

第六章 回到村小学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教育方针已被全国上下掀起惊涛骇浪。普及六年制教育在我国全面展开。这时候的中国还不富裕,财政不能为学生支付学杂费,所以,虽然是普及六年义教,但学费书本费全是自费的。

偏远的农村,文化的盲区,知识的死角。因各种原因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占相当比例,他们游离在校门外,缺乏正规教育,自觉性都较差,整天胡玩瞎闹,经常给家长惹出事非,弄得鸡犬不宁,有的家长因小孩的事失去院邻和睦。有的几岁,有的十来岁,在常人眼里都已成了"问题孩子”。

广福小学主任教师王朝霞老师和村文书雷会计根据村适龄儿童户口统计,适龄未入学或辍学在家的儿童多达46名。王老师将统计情况向广福党支部金书记及永兴完小李校长(原孟晓谋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作了汇报。

火热的暑假结束了,又该是学生返校的日子。完小李校长和广福村金书记研究决定,广福这46名适龄儿童要一个不漏的进入普六的入学范围。学生数量足够一个班级,需增设一个一年级班。

1984年秋,广福小学比起晓谋在这上小学时,变化不大,硬件环境仍在琉璃寺,教室和球场和原来差不多。有公办王老师所教的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另有三年级民办唐老师一个教学班。现有学生数有一百一十五人。

公办的王老师是顶其父亲的班成了正式编制教师,已有七八年的教学时间,负责小学全面校务工作;民办唐老师有十多年的教学工龄,实行土地责任制后,她才领国家发放的工资,不过比正式编制教师工资要低,以前是大队按工分给唐老师记工资。后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民办教师中按政策规定达到工龄全部转为正式编制教师,结束了称呼近二十年的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称谓。

虽然恢复高考几年来,但各条战线上因"动乱"年代缺失太多,人才缺口大。师范校培养的中小学教师队伍远远不够需求,各校聘用代课教师很普遍。代课即是代替教师给学生授课,学生仍叫某某老师,他们来自本地文化稍高些或高考落榜生,相当于教师队伍中的临时工,其待遇微薄,几乎是正式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一工资。特别是那些偏远的山区,代课教师队伍更庞大,给那些被高考独木桥挤下的学子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这些代课教师没受过专业学习,工作比正式教师更加勤奋努力。后来有的代课时间长了,通过各种培训或函授,能拿到相应文凭和教师资格证,就转为正式教师。

已是开学季,学校又热闹起来,各年级老师忙碌起来。完小李校长与广福村金书记最后定论,因今年师范毕业生同样不够各校所需,决定给增加的普六一年级教学班聘一名代课教师。他们对广福及周边村的知识青年依次排查,一个个分析比较,最后李校长和金书记不约而同的想到是本村的孟晓谋。

周一大早,村民老杨给晓谋带来一份金书记的书面通知。孟晓谋打开一看,是金书记找他到村小学去。

吃过早饭后,晓谋赶到学校去,金书记家就在学校旁边。他来到操场,朗朗读书声频频传来,使他回忆几年前在这里上小学的情景,那时学习内容单一,读课文的声音也不如现在学生的洪亮,三天停课四天劳动,浪费了很多人的童年。来到金书记家,金书记还在吃早饭,便招呼孟晓谋吃饭。孟晓谋说:"我已吃过了”。金书记一边吃饭一边给晓谋讲"普六"情况。金书记说:"普六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提高整体教育水平的惠民工程;各村各校必须狠抓落实,学龄儿童入学率要保证百分之一百,该项工作已列入各级每个部门的考核中。这项工作不是把那些娃娃弄到学校就完事,必须从初入学开始,进行正规化的小学教学,使他们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村统计有46名适龄儿童,需增设一个一年级班,但又缺老师,经完小李校长和我们支部反复考查,一直觉得晓谋你是最合适的人选,李校长指定要找你来接受这项工作”。孟晓谋把金书记的话听得明白,这是一项以政治的高度、来对待普六,份量之重,加之李校长的钦定,顿时孟晓谋第一次感觉到为人处事责任的味道。他对金书记说:"金书记,我没受过师范专业学习,恐怕胜任不起这份工作"。金书记说:"你行,在周边及我们村,你算文化基础高的,只要拿出责任心,应该没问题。听李校长说,你是她教的成绩很好的学生,你不会给李校长丢面吧"。

孟晓谋被金书记“将军"了,那就木老壳被刀砍——硬顶。晓谋愉快地答应了这件事。接着金书记带晓谋去学校找主任教师王朝霞老师。金书记对王老师说:"王老师,你们要聘的代课老师孟晓谋,我给你们找来了,学校的事务由你安排"。"谢谢金书记对学校的领导和关心"。王老师回答道。

"您好!王老师,我是广福二队的孟晓谋,前来村小应聘代课教师"。晓谋像士兵报告首长似的招呼王老师。二队到四队学校虽只有2公里路,但晓谋很少来村小学,所以不认得来自外村的王老师和唐老师。"很好!孟老师你坐"。王老师招呼孟晓谋在自己办公室兼寝室坐下。王老师又道:"目前学校普六工作任务重,很高兴欢迎你来学校工作"。晓谋说:"王老师,我没受过师范专业学习,望你要多加指导!"王老师说:“哪里哪里,我们互相学习,刚开始不懂很正常,不过区教办跟及要组织培训,听李校长对你的推荐,我们欢迎你。虽然今天我们才见面,实际上一年前你在《涪江报》上的新闻报道,我学习过,写的真好"。

晓谋分别和学校两位老师唅喧一会后就告别两位老师,就回家准备次日去区教办培训的事情。回来快拢家时,他找到在她家坡上干活的艳琳,对她说小学要聘自己做代课教师这事:“艳琳妹,我去学校教书,恐怕农忙时又忙不过来,我妈累不得,好不容易这一年多我回来后,她身体才好点。不知道该不该答应这件事"。艳琳说:"你比我多读好几年的书,难道都是为了做连产地吗?有适合自己的事就要去奋斗,农忙我会来你家帮忙,你放心去教书,把工作干好”。晓谋在艳琳这里像得了尚方宝剑,对代课教书这事有了更大勇气。

教师——多么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构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晓谋理想的职业,就因中考那倒霉的一点五分之差,使他与师范校失之交臂,没有实现教师的梦想。如今,虽然不是“正规军”,但也是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起点。他要好好的珍惜这份工作,决不浪费学生学习的大好光阴。

第二天,他满怀豪情地向区教办奔去。

培训的内容很多,小学大纲、教法、教案、备课、儿童心理、传统授课的改进、启发式教学等等。晓谋每天认真学习和消化大量的培训内容。纠正自己以前的四川拼音声调,改为国标发音声调;前鼻音与后鼻音、平舌音和翘舌音、边音和鼻音的区分。教法培训中,弄懂传统教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归纳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简称:组复新巩布)。学习传统教法与创新教法相结合,备课、教案的设计与记录等等。一周培训完毕后,去太和镇完小二年级二班听公开课,上公开课是一位年轻丁老师,晓谋把培训的记录和现场丁老师给学生上公开课结合起来,有一定收获。

通过一周简短培训,虽然掌握些大的教学框架,晓谋总觉得自己不够专业,回来后,他把所有培训内容深夜学习,反复演练。他以常言告戒自己:给人一升,自己必备一斗。凡和教学有关的内容,他一丝不苟的认真推敲学习,融会贯通。

广福村小新增一年级推辞一周入学,孟晓谋培训期满后,利用周末将教室整理出来,领教具、布置课堂、走访学生家长。

第二周星期一大早,晓谋赶到村小学,王老师和唐老师以及学生还未到校。他打开已整理好的一年级教室,思绪潮水般涌来——今天是以教师身份出现在这里,他分外激动!虽然自己是速成的代课教师,但不能重履自己动乱年代的小学时光,童年幼稚启蒙教育十分重要,领悟人生的开端,要有树立正确心灵的引导者,使孩子们感受学习的快乐,使其健康成长。所以他觉得一定要严以律己,做好学生师长表率,宽以待生,以最热忱的责任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时,三五成群的学生来到学校。晓谋正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欢迎新同学"的楷体大字,左右两边还配有些秋天盛开的小菊花。

一会儿,上学的同学簇拥在一年级教室门外,左瞧右看新来的孟老师。有其他班级带着本院子或邻居的孩子来报名的,也有家长带着来报名的,晓谋拿出学生登记册,将新生作好登记注册。

这时王老师和唐老师也来到学校,看到晓谋已忙碌开了,一边招呼学生家长,一边安排新生入座,登记、注册、发放课本……王老师走过来:"孟老师,需要我帮忙吗?"晓谋回答:“没事,一会都完了"。当王老师目及黑板上的楷体大字和孟晓谋登记的钢笔字,王老师很赞赏道:“孟老师,你的板书和纲笔字写得很好,真不愧是李校长教出来的学生,村领导和校领导为广福找对了一位好的老师"。孟晓谋:“哪里,我还得努力向您和唐老师学习,只是上初中时经常办校刊板报,板书过粉笔字,教师不是要过三笔(粉笔、毛笔、钢笔)基本功吗,请王老师多指点。”王老师:"培训后觉得怎样?”晓谋:"时间短,囫囵吞枣,还需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消化。”王老师:"行,有你这份责任心,一定会教好学生,让家长放心,难怪李校长要亲定你来接教一年级。”晓谋:“感谢李老师和村领导的厚爱与信任!我读书时李老师给我很大帮助,可后来让她失望了。当然,这次我来教学一年级班,我们都是本村人,我当应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不然乡亲会笑话我。”王老师:"我们相信你,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有什么问题尽管跟我说……"

"铛铛……铛铛铛……”早读课的预备钟响了,学生走向各班教室,传来朗读课文声音。一年级只注册了二十几名学生,早读课上不起来,孩子们拿着书东翻西瞧,胆小的学生怯生生的,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有的还要家长陪着。

秋收完毕,农活不是很忙,他招呼学生家长等第一节课上完后再走。他到金书记家搬来些长凳,安放在教室最后排,以便学生家长听课。

第一节课预备铃声响后,一年级新生报名注册的只有28名,还有18名未到校。晓谋心想:可能学生家长对自己教学有些不信任,自己毕竟不是教书科班出身,这很正常。接下来的第一节课很重要,他把先前备好的教案作临时调整,改着如何让学生家长深刻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沟通上下功夫。

“铛铛……铛铛铛……”上课铃响了。第一节课不能进入正常教学程序,晓谋安排留下来的学生家长坐最后一排的长凳子,学生坐在临时安排的座位上。只见晓谋走上讲台,稍理了一下学生式的上装,面带微笑开课了:"各位家长,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村二社的孟晓谋,一年前由于家里实在供不了我读书的学费,于涪江一中辍学回家务农,近来是校及村领导推荐我来任一年级代课教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劳动者,掌握文化科技知识就得从教育抓起,普及六年制教育,将原来辍学的适龄儿童请回学校,目的在于消除现代文盲,为社会培养有文化知识人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就拿农村农业生产来说,良种良法的推广与运用,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掌握,这几年粮食增产之高,除每家每户积极性很高外,最主要是优良品种的推广,优良品种的选育是一项高科技技术,必须要掌握足够的科技知识才能完成。我们国家以后要从农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大国,要适应工业生产,必须要学习技术,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学习技术是很困难的。实际上我辍学是很不情愿的,辍学后就意味着与梦想的高等文化知识绝缘。现在我国各领域缺乏对应的各种人才,科技人才培养不是种小麦或蔬菜,他需要更长的学习周期。所以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步伐,就必须从现在的孩子们抓起,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迈入高等学府,以后的高科技技术行业在等待着他们去奋斗。即使家里经济再差,也不能穷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在农村辛苦奋斗的目标是什么?肯定不完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下一代营造一个好的未来环境,或者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都该甘愿付出。教师——这崇高的文化职业,是我读书时的梦想,虽然我不是专业师范出来的正式教师,但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办培训内容,向本校老师请教学习,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我最大努力教好来校的小弟小妹……”。这时在座不认识孟晓谋的家长和认识孟晓谋的家长,大为惊讶孟晓谋的讲话,从大道理到实际生活中,说到他们心里去了。接着孟晓谋对学生说:"同学们,在学校你们叫我孟老师,其实我今年刚上十七岁,也就你们家里哥哥或姐姐的年龄,以后我们每天学习在一起,在学习和生活中有高兴和不高兴的事说出来,老师跟大家一样,有什么困难我们集体共同解决,我们班就好比一个大家庭,老师是你们的大哥哥,你们之间是兄弟姐妹,以后我们手牵手,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多数学生听懂了孟老师后段的话,那种怯生生的面目有了自然的表情。

"铛铛……铛铛铛……"下课铃响了。孟晓谋教学生出教室门的先后顺序,不能拥挤。后排的学生家长老周走过来对孟晓谋说:“孟老师,我是村上面七队的人,原来认不得你,你有文化,我们放心把孩子交给你教,下午我帮你传话,把那些没来的学生叫来学校。”晓谋一一感谢各位家长。

下午上课前,没报名的一年级新生有的跟着其他年级学生来了,有的是家长带来的,全部该入学的新生都来齐了。从此孟晓谋正式行使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段时间的教学以来,孟晓谋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些年龄偏大属原辍学学生缺席迟到多,对学习掌握的内容差。

孟晓谋不断增加课外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玩蓝球、拨河、跳皮筋、踢毽子、画图等各种比赛,对比赛结果重在鼓励,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迟到或缺席较多的学生进行家访。张亮是名原辍学学生,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缺席最多。当晓谋走访他父亲老张,老张对晓谋说:"孟老师吔,原来教我亮娃的老师说他脑壳笨,读不进书,考试题做不起,老师说让他留级,留级呢,去年没招生,所以拖到今年,他自己不爱读书,在家东游西逛惯了,拿他没办法呀。”

在整个家访中, 孟晓谋仔细分析,差生家庭共同点是:学生家长普遍文化偏低,甚至文盲,除了种庄稼外,其他的事充耳不闻,自土地承包后,他们的希望全寄托在田野上,多种粮不捱饿,多养副业多赚点钱,习惯于几亩地,一头牛,妻子儿女热床头的日子,小农意识充斥着他们头脑;另一共同点是学生家长不自觉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子女多达三四个,觉得读书与种地没多大关系,对文化教育淡薄。他们中很多人没有走出乡村小圈子,对外界发展事物基本是睁眼瞎,不知道与外界生活的差异,有的过着有饭吃就知足的日子,进取之心丧失。所以对孩子读书学习的大事也就随波逐流。

孟晓谋耐心给学生家长讲读书重要性的道理,希望得到家长在家里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督促。他毕竟在县一中最好的中学念过一期高中,听老师讲过知识能改变生产力,看到一中校史中曾经在一中读出来的师哥师姐,到更高学府深造的科研成就,对推动生产力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他深深体会到落后——就是教育的落后!要改变广福的落后面貌,重在抓好基础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作用的新认识,努力培养有知识的广福人,事在必行。虽然自己只是一名代课老师,没资格和铁饭碗老师相比,铁饭碗老师有选择其他地方教学的空间,自己却没有这个弹性。更何况自己教的是地地道道和自己一样的广福人,就好比家长教育自己子女一样,只能朝着正确的教导方向为己任,决不能随意糊弄危害自己子女,危害这个大家庭。所以,孟晓谋始终感觉自己是离弦之箭,朝着正确的目标飞去,没有回头的可能。

接下来孟晓谋从家访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差生进行周末或放晚学进行小灶补课;鼓励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结对子,做好差生班务帮扶学习。在教具十分简陋的广福村小,晓谋想方设法增加教具,有的是他亲手做的简易教具;经常组织体操、歌唱、篮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只要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他在班上或校会中公开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缺席迟到现象绝迹了。

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晓谋遇到在坡地干活的学生家长老杨,老杨是晓谋所教的班杨建的父亲。老杨:“孟老师,放学啦"。晓谋:“是,在挖土呢,老杨。”老杨:"我家杨建在你教的班里,像变了个人似的,现在作业做得好,还有你给作业本上的大红花,他高兴得很。原来教他的老师说他不爱做作业,成绩很孬,说他是'问题学生’,老师就不收他了。现在他读书有劲得很,感谢你!孟老师,你教得好啊。”晓谋:“只要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就不费力,要多鼓励,多启发,不要过份责怪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广福一年级班中有十多名年龄偏大的辍学学生,他们中有自身家庭原因,也有教学老师的原因,把他们视为头痛的"问题学生"。古人云:人,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就像光颓的石岩上不生长草一样,因为缺乏野草生长的土壤。要想使一粒正常的种子生根发芽,必要的环境条件不可少。“问题学生"真的有问题吗?即使有问题,毕竟他们是未成年儿童,需要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晓谋通过近一期以来的教学,了解到学校一些老师对学生教育管理上出现不可忽视的问题,他曾大胆向李校长反应该问题的严重性——在教师考核方面严格生源流失问题。说穿了,就是一些老师为了自己调薪、晋级、奖金等,这些项目都要拿学生成绩说话;可我们有的老师不愿在差生上面多辅导,多补课,而是有失为人师表的本色,干脆将影响全班成绩的差生尾巴砍掉,有的降级,甚至有的辍学,这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危害,还给社会带来人文化失落损失。教师——是启发人的心灵,构建人的灵魂,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私利而不管学生的去向,还配做教师吗?真实情况不是"问题学生"而是"问题老师”了。根据晓谋密秘反应给李校长的个别"问题老师"情况,校方在制定综合考核办法中,专门针对生源流失情况作了重项考核。

寒冬来临,西南少有的雪花稀客不邀而至。乡村的土泥路被雨夹雪光临后,变得异常难行,给孩子们上学带来困难。没有任何保暖设施的教室非常寒冷,持续几天以来,天气仍没好转,其他班级缺席上课学生不少。孟晓谋为了不让学生受冻,他利用放晚学的时间自费买了透明的塑胶纸,将没有窗扇的窗子封闭起来,又到乡卫生院收了几十个输液用过的玻璃瓶子。他把自己家的玉米蕊挑了两挑到金书记家,很早来到学校,在金书记家烧上两锅开水,将有塞子的瓶子灌满开水,让每个学生放一个在自己座位上,可暖和暖和手和身子 。这几天中午,他叫学生自带米来学校,在金书记家属马姨的帮助下,用她家的甄子蒸上干饭,晓谋带了母亲做的咸菜,让同学们中午不回家,就在金书记家里吃饭。下午放学后才回家去。这一个星期的寒冻天气,孟晓谋的一年级学生年龄最小,可没一个缺席或迟到的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孟老师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大家觉得孟老师是可亲可敬的人。有了学生家长的支持,自己付出劳动的价值得到大家认可。通过第一学期的努力,期末学生考试平均成绩,在永兴乡一年级18个班级中排第9名,刚好中等成绩,但名次超过了3名铁饭碗老师所教的一年级。

寒假里,晓谋去了涪江县新华书店,购了些自已喜欢的农技书刊、文学和小学进修教程等书籍。

利用假期期间,对自家的柑桔进行修枝、整形,熬制石流合剂防治越冬虫卵。柑桔苗从春天栽植以来,平时他没时间经管苗子,就教父亲如何管理,目前长势良好。他仔细阅读《小学进修教程》,把这一期以来的实践教学和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找出教学的规律和新的方法。通过阅读学习,晓谋深深体到,教书育人,首先是品正、心到。圣人孔子及其弟子讲学,能得到天下人的崇敬,是因为把野蛮粗暴教化成文明善良;把邪恶教化为正义,把个人融入集体……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任何粗暴行为,只要有正义品德加以教化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为人师表,师者应做到:品格高、行为端、富学识、重衣冠。师之言行会影响任何一个学生。

现为师长的孟晓谋,慢慢体会到呕心沥血的含义。物质的贫穷不可磨灭精神的富有,这段时间教书的历练使他意识到,只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通过情感感化,他们都能绽放出光彩。在教学过程中,他常常想起自己读书的过程,也会想起教过自己的老师。老师中真有贫穷的老师,他们贫穷的是思想、是行为、是情操,而不是经济的贫穷。李老师物质条件很差,家有三个未成年的学生,还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就靠着自己和丈夫微薄工资过日子,虽比农村人好一点,但她家比不得单位上其他人。李老师以慈母之心孜孜不倦发出的光热感染着她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中形成了正确的人生品格。孟晓谋时常把李老师当作自己教书育人的一面镜子,决不愧对任何一个学生,让自己的学生在贫穷的物质条件下,有着丰富的精神环境,愉快学习,他们同样能健康茁壮成长。

当然,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口碑宣传下,孟晓谋的教学成绩得到了肯定。特别是那几个曾经被有些老师和家长觉得是头痛的“问题学生",现在变得好学,不再调皮,有了真正学生模样。第二期开学前邻村(石牛村)又转学来两名学生。学生学习已进入正常的教学轨道,为了使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在生活细节上注意学生品格培养,每到有学生生日那天,晓谋会安排适当的课余时间,全班同学会为祝贺生日同学唱起《祝你生日快乐》的愉快歌声,鼓励同学互赠小礼品,大家感到其乐融融。所以,每一个学生和晓谋都十分亲近。

春柳吐芽,樱桃露花,春又悄悄来了。春季是农村的黄金季节——一年四季在于春,备耕、抛粮下种,各种农活特别繁忙。孟晓谋除星期天(那时周六照常行课)外,全身心投入教学,家里的农活自然跟不上,好在隔得只有几百米远的艳琳妹主动帮忙,她自家农活稍空后,就主动前来孟晓谋家帮这帮那,有时她还把晓谋换下的衣服带回她家去洗,晒干后折叠得整整齐齐,轮廓分明又送到晓谋家。孟晓谋长期承受着学校教学、家里农活的繁忙日子,他和艳琳的爱情就没有其他小青年有那么多时间花前月下,他对艳琳的感激和思念用便条的形式叫学生带给她,一字字、一行行暖心的诉说使她感到很幸福,她为他骄傲。几年中,他们互相的爱情便条积累有五十二份,艳琳将一张张便条整齐地存放入箱子里。多年以后,他们拿出当年这些温馨的青春文字,忆起年轻时光,一直是对自己美好年华幸福的记载。

一个晴朗的上午,第三节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欢快地走进教室,这时孟晓谋带着自备的教具来到教室走上讲台。孟晓谋:“上课。”值日生张明鑫用宏亮的声音:“全体起立,敬礼",同学们齐声:“老师好!"孟晓谋:“同学们好!坐下"。孟晓谋:“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解读《乌鸦喝水》课文"。学生立刻把语文课本翻到第十八课《乌鸦喝水》。孟晓谋:“小明,你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小明放声朗读起来;”晓谋:"少勇,你朗读第三段和第四段。"少勇同学读起来不如小明流利;”孟晓谋:"罗亚兰,你朗读最后两段。"亚兰同学朗读起来比少勇同学稍好点。孟晓谋:“学习生字、生词后在家里没读课文的同学请举手。"没有举手的同学。孟晓谋:“全体朗读课文"。晓谋在黑板上板书:第十八课乌鸦喝水,接着孟晓谋出示备好的小黑板置于黑板架下端,只见一行板书有"乌鸦、口渴、喝水、石子"四个词语,另一行是:"Ping.Zi、sheng.gao、dao.Chu”词语音节,孟晓谋按成绩好、中、差分别抽出5名学生将词语注上拼音和将拼音的生词用汉字写出来;小红同学将喝水的水字拼音翘舌的“h"漏写了,小翠同学将音节PingZi的"瓶"写错了,其他同学完全正确。主要看学生上堂课对生字、生词掌握情况。接着让全体同学读生词和拼读音节。

这时李校长已悄悄走进教室,来到最后一排的空凳上坐下了,孟晓谋欲下去给李老师行礼,立刻被李校长手势制止了,示意他继续上课。

接下来是课文讲解,抽学生分段朗读,每朗读一段晓谋讲解一段,讲解完后,全体同学齐声朗读。当讲到"乌鸦发现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瓶子很高,乌鸦喝不着水。”孟晓谋逐句讲解,一边拿出教具,他先拿出盛有三分之一水的瓶子,再拿出纸剪的乌鸦模型,将乌鸦的嘴往瓶口里放,可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水,接着抽小勇同学上讲台,代替乌鸦将石子往瓶子里放,放到一定时候,水已溢到瓶口,就停下加石子。抽小芳同学拿起剪纸乌鸦站立瓶口边,乌鸦能喝上水了。晓谋又另抽了两名同学将乌鸦喝水的过程用教具再演示了一遍。然后给同学们提问:“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同学们回答:"衔来石子放进瓶子,水升高了,就喝着水了"。孟晓谋:"同学们,当我们学习或做其他的事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们向乌鸦学习,动脑筋想办法,一定能解决困难。这时孟晓谋看了一下时间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叫全体同学齐读一遍课文,最后布置作业:一.熟读并背诵课文,二.将每个生字、生词各抄写五遍交语文科代表小明那里。离下课还有五分钟,孟晓谋走下讲台,向最后排坐的李老师走来,他双手扶起李老师走上讲台,孟晓谋面向李老师深深行鞠躬礼后,对学生介绍:“同学们,这是我们全乡中心完小的李校长"。全体同学齐声道:“李校长好!"李校长:"同学们好!"孟晓谋激动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李校长是我的老师,永远的老师,在我学习遇到困难时,是李校长不断鼓励我,给我学习的勇气……"李校长:"同学们,你们中有的同学辍过学,再返学校应好好学习,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出力。我相信,有孟老师教你们,你们一定会学出好成绩。"孟晓谋:“下课”。值日生明鑫:“全体起立"。全体同学:"校长再见!老师再见!"晓谋:"同学们再见"。李校长还查看了晓谋的教案记录。

下课后,李挍长召集广福村小三位老师开简短座谈会。李校长对晓谋这节授课谈了自己的观点:一.查看晓谋教案详实;二.教具准备充分,形象教学,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容易掌握;三.在学生面前给我行鞠躬礼,这是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对尊师重教起到教育作用。李校长在肯定孟晓谋工作中,给教师如何创新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意见:一.晓谋不是师范科班出来的,我教他初中三年,对他很了解,不怕苦,爱学习;在中学的校团板报活动中,就看出他的创新办板报;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学生,我就让他来代课,是因为我很了解他的人品,值得信赖,他不会辜负任何人。所以看出他在教学中,不光是生硬传统教学的“组、复、新、巩、布"模式,而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应象晓谋授课这样,充分准备教具,形象教学的同时,抽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我们常谈教改,我们不光拿着书教学生念,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充分备课,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把知识传授到学生的脑子里去。当李校长就孟晓谋刚才授课的过程,粗略给在坐的王、唐老师道出来后,两位老师十分佩服孟晓谋的教学方法。

由于孟晓谋教学的勤奋努力,深得老师们的认同,包括正规军老师的认可;但他不骄不躁,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给家乡的学生。几年后,晓谋的教学达到了一定水平,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得到了校领导的重视,先后在广福小学、石佛小学和永兴完小任小学各年级的课 ,长达四年多时间。他在教学与学生学习这当中,享受着青春的快乐,本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可一次村干部会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代课,工资收入很低,当孟晓谋领到前两个月七十多元的工资后,他首先想到是母亲,还有李老师。他买了些营养品送给李老师,母亲食欲不好,给母亲买了开胃的"复合维生素”滋补母亲身体。母亲一生节俭,从不舍得为自己花钱,晓谋又给父亲和母亲买了帽子、衣服、鞋子等。两个月的工资由晓谋支配完毕。当他买回崭新的衣物让母亲试穿,母亲饱含热泪说:"晓谋啊,我和你爸是上年纪的人了,穿着不用那么讲究,旧的衣服洗洗补补,只要干净一样的穿,别花费钱了,以后用钱的地方多;再说,你现在是老师了,不像你小时候,家里没办法,没有好衣服穿,你现在自己买点好的穿吧。”孟晓谋:“我知道,我保证在学校上课衣冠一定要整齐,不然怎样教导学生呢。”

为了把家里的一切事务正常运作起来,农忙季节,放晚学后,孟晓谋会帮家里干农活到很晚。现在自己毕竟是家里挑大梁的男子汉。不因农忙而耽误教学,他往往备完次日的课已是深夜。从小到大,晓谋已适应这种辛苦忙碌的日子,他现在能应对自如。他在阅读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著中,了知时间的重要——“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师资力量缺乏的农村,村小学任课教师全是包班制,也就是整个年级的各科课程全部由一个老师胜任,平均每周课时三十四节课,工作量相当大。同时要兼顾自家的生产劳动,时间对晓谋来说永远是宝贵的。自小小少年到现在,孟晓谋一直在辛苦、忙碌中和时间赛跑,他虽饱尝艰辛,但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使他懂得了责任和担当,更使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从容面对朴实的生活。年轻的孟晓谋之所以对生活的感悟,感谢贫穷给了他的奋进力量,感谢艰苦劳动磨励他的意志。他在读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感触很深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他一直把辛苦和劳碌当作生活的调味剂,这样日子不空虚,生活很充实,也很快乐。晓谋到区教办学习培训中,常遇到丝厂上班的一些女同学。每一次的相遇,都会激发他对昔日同学的想念,特别是同桌的何友平同学。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