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蒙昌荣的头像

蒙昌荣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5/21
分享
《乡村魂》连载

第一十一章 党校学习

秋收完后,晓谋去了县委党挍。走进宽阔的运动场,迎面映入眼帘是校门上方“实事求是"四个红色行体大字。就这四个红色大字,晓谋在组织领导全村一切工作中,深有体会,从实际出发,不弄虚作假,以理服人,这是对共产党人做人做事的起码要求。是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实事求是,这是来到党校的第一印象,也是长久永远的牢记。以实事求的态度,开启在党校学习的开端,并成为终身的教诲。

晓谋函授学习的是“乡村管理"专业,学制三年,共十四科,有哲学、市场经济导论、公文基础、乡村环境治理……每月集中学习一周,其余时间在工作中自学,在规定时间内学习完一科即考试一科。该专科班有各镇村选拔来的镇村干部115人。

在学习中,晓谋注重将理论联系到生产实际中去,更好地带动本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在党校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晓谋了解到种植药材的信息,他带领部分干部群众前往响水乡参观学习中药材杜仲、黄柏、荆芥、栀子的种植技术,并与响水乡收购中药材机构签定了回收合同。部分群众以中药材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通过在党校学习,使晓谋在行政服务方面有了新认识。乡村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直接面临群众的窗口,乡村干部的工作态度、职业用语、办事效率、服务方式等,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特别是村干部,在全村人民的希望寄托下,权为民用,不能成为私人行政工具;利为民谋,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向;听从指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学习现代农业模式,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通过党校的函授学习,晓谋拓宽了思想眼界,对村内总体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因地制宜,寻找可持续绿色发展项目,通过引导,有规模生猪、山羊、蛋鸭等大户养殖和规模种植大户,并为这些大户提供市场信息。

由于广福村属高台地山丘地貌,水源差,制约了规模种养业的发展。根据广福村的实际情况,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所以,在党校学习期间,他不断奔走在县内的一些部门,争取相关的扶助项目,尽快让全村摆脱自然经济状态。

三年党校学习期满,晓谋收获满满。他的《乡村持续健康发展展望》毕业论文中,对本村受地理位置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以保证丘陵泥岩地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作了深入的课题研究,该论文得到党校领导高度重视。首先,对他在引领全村工作中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把理论深化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各阶段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其次,对我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明确认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逐渐走向城市,脱离农业,加入工业群体,这是必然趋势。在农村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耕地耕种的紧张局面消失,少数在家的老弱村民选择就近地块耕种,这为加快交通公路和水利建设用地提供了用地条件。

经晓谋对全村综合考虑后,决定加快水利、交通和山丘瘠薄地的退耕还林工作。全村海拔在300米、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地全部进行桑柏间作,退耕还林。交通、水利建设的蓝图也在绘制中。

退耕还林后,桑树间作面积大,晓谋组织发展传统的蚕桑产业。为了减轻这项劳力密集产业,引进省力化蚕台饲养技术,通过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该项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

随着外出劳动力不断增加,耕地耕种率逐年下降。在稀少劳动力农业面前,晓谋思考着犁、锄、镰刀的原始生产工具怎能对付大片已开始荒废的耕地。他逐步走访在家地块种得较多的农户,建议使用机械操作,来替换落后的农具。他与县农机局联系,以优惠价格,将一组机具售给蒋华,有翻耕机、微型收割机。蒋华有了这些机具后,又将本社弃耕地多种了几十亩。后来,村上凡地种得较多的农户都不同程度的购买了微型农机,生产效力大大提高,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广福村在经历果树产业败局后,新的规模产业和集体企业给村里带来了生机,村民们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又将给广福村带来怎样的挑战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