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姚高民从兰州大学毕业,被分配武功县杨陵镇,在陕西农林学校(今陕西杨凌职业学院)做了大学老师。1986年10月,他被借调到陕西省社会未来发展与人才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即“省政府人才办”)。1989年又被调至陕西省招生办,主要负责《陕西招生报》的编辑工作。
在“省政府人才办”这段时光,为姚高民后来的人生抉择和破茧成蝶,打开了社会人生的广阔视界。
省政府人才办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智慧密码
有时候,经历会在冥冥之中给人以预设,为其未来奠基。姚高民大学毕业后的几年经历,便充满了这样的偶然和必然。
无论是陕西省政府人才办,还是后来的省招生办,让年轻的姚高民仿佛开启了天目慧眼,迅速打开了自己的战略视野。
到陕西省政府人才办公室工作,姚高民对那个时期陕西省内各类大学、技校的毕业学生,各类技术人才和职称进行了系统普查。紧接着,他又参加了陕西省社会未来发展规划预测,其工作就是预测未来二十年、五十年中国的发展方向,预测今后一个时期,陕西甚至国家的中小学应该怎么办学,大学需要开设什么专业。
那段时间,他接触的大量资料,用自己所学和掌握的信息,依据当下的现状去假设未来,部署此后的发展方向,让他明白了干工作必须具备战略意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许多人经常当着姚高民的面打趣,“你的事业铺展得开,企业经营得好,背后是不是有靠山、有关系?”他听后总是哈哈一笑,说,“嗨,我一个农村娃,能有啥关系?”其实,他当初虽然离开了原单位,可他却拥有了在那里积累的工作经验,掌握了谋划决策的智慧密码。
面对现实深入调查,再按照目前的现状假设一个未来,然后以当下或者一个时期为条件,站高一点,看远一些,去实现自己的假设。他多年的决策能够取得近乎圆满的成功,几乎全得益于自己在陕西省招办那三年所形成的对未来预测的基础:“你若要预测陕西省的未来,就要关注全国的发展,你要预测全国的未来,就要关注世界的发展,这绝对是一个宏观的系统思维和判断模式。”
姚高民在兰州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研究生态平衡,就是研究植物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与植物的关系。植物在一个环境里面实现一种平衡,然后环境又去适应植物存在的平衡。这个植物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它所处的环境,环境影响着这个植物。只有彼此间实现了各自的平衡,植物才能长得更好。
生态位,说白了就是相互配合,与生态平衡异曲同工。若仔细想一想,生态位就像人们敬奉的各路神灵各自占据的位置。比如门神就要贴在门上,灶王爷就要敬在锅前,还有土地爷、财神爷等,他们相互依存,有分有合,但绝对不能越位,不能插手干别人的事。干什么事都要有规则,有礼数,否则必然就会三界大乱。其实,这也是一种易经式思维。
记得在兰州大学上学时写毕业论文,他的老师林璋德先生曾告诉他,“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先认真地去想,去琢磨怎么样做,然后才能一鼓作气地达到目的。”今天做生意又何尝不是如此。前期仔细调研,将会决定一个项目是否能顺利执行。几十年过去了,每想起林老师当年说的话,他都会回味无穷。
姚高民凭借科学思维融会贯通,总结出自己的思维模式。无论人生,还是事业,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遵循平衡规律,就能进步,就能成功,而谁若破坏了这种平衡,那肯定会给自己带来惩罚。
“风顺了就好好扬上几木锨”
在别人眼里,姚高民的工作是顺利的,事业是成功的。他刚从兰州大学毕业,就在大学教书,很快又到了陕西省招生办,政府机关秘书、报社编辑、高校团委书记,最后考到省林业厅,成了公务员,而且还是在陕西省政府工作的干部。用老辈人的话说,最起码已是有“品”的官职了。
谈到创业,姚高民难掩激动,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时间的车轮驶入世纪交接的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潮流涌动,市场经济开始繁荣,一句“十亿人民九亿商”的顺口溜传遍了全国,许多具有超前意识的冲浪者纷纷“下海”,一批民营企业在各地几乎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姚高民的思想也开始发生激烈的碰撞与冲击。他作为一个有能力、敢担当、有冲劲和韧劲的年轻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创业打拼的道路。他也要做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兰州大学校歌里“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的热血奋斗史。
他和妻子雷迎春商量,决定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当然,其中还有自身之外的动力,一个是被生活所迫,他要为家里分担所有的债务,另一个动力,就是妻子对他的信任和支持。
姚高民从小养成不服输的性格和敢于创新的思想,也成为自己以后拼搏的动力。他说,“我们富平人口前常说,‘风顺了就好好扬上几木锨’。同时,我这些年的拼搏,也是得益于国家政策,得益于我们的改革开放。”
每年收麦时节,农民碾了麦子,堆好麦堆,就等着吹一阵风,好让农民借助风力将麦粒和麦衣分离出来。“风顺了就好好扬几木锨”,的确,他多年的风风雨雨,用这句民间谚语概括出来,真是再好不过。
这一年是1992年,至今已过去了三十年,期间,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他卖过扫帚、大枣、木地板,开饭馆,办商店,销售油漆,经营化工产品。1995年,姚高民夫妇在西安注册成立陕西大德投资集团,他的事业开始涉足建筑行业,2003年进军铜川市新区,搞房地产,投资营建枫林小区。
与此同时,他为了公司经营,曾乘火车去东北贩运木材,坐轮船到非洲开发原始森林,他在赤道几内亚、加蓬、喀麦隆等非洲国家打拼,和那里的总统、总理见面会餐。他凭借关中人那种不屈不挠和坚韧不拔赢得所有合作者的信任,也用他的吃亏是福、施恩客户,得到了彼此的厚爱。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姚高民趁着春天的东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春天的故事,将自己开辟出的国际市场持续扩大。两年后,他又去了南美洲,在巴西的圣保罗成立了巴西大洋公司,由小打小闹的实物销售进入轰轰烈烈的国际贸易。他在巴拉圭搞机电,将国内的电缆电线、服装鞋帽出口过去。
从1992年至1997年,姚高民走南闯北,漂洋四海,用自己的胆略书写了常人不敢想象的传奇。
1998年,他又将目光盯在了位于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这里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会处,巴拿马运河世界闻名,他在这里租赁一个码头,做起了国际货运。赤道几内亚等多个国家的总统、总理,将他当成当地的财神爷,亲自接见他,首都北京的贵宾楼,他也经常带上他的国际友人去喝早茶、吃早餐。
这一年,姚高民三十六岁,他的从商之路如日中天。他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己创业的艰难,但是这其中乘风破浪、艰辛冷暖、历尽沧桑唯有自己最清楚,他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一个企业家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他说自己的性格和电视剧《大江大河》里的雷东宝特别像,做事雷厉风行、敢作敢当,在复杂巨变的时代中努力拼搏,历经风雨后终能百炼成钢。
《大江大河》大结局中,宋运辉有这样一段独白:“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这应该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我不想辜负这个时代。”姚高民的奋斗经历就是这些时代弄潮儿的真实写照,正是有这么多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身影,才推动了改革的大江大河奔腾向前!
地球仪上经纬坐标和他心中的航标灯塔
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二路招商银行大厦34层是陕西大德集团总部。集团大厅有个地球仪,制作精致,美观大气,蹲在那里达半人之高。它在那里摆放好多年了,地球仪上布满经纬和坐标,在大德员工们心中,那些经纬和坐标是姚董事长心中蓝图的支撑,是公司乘风破浪的航标和灯塔。
不知自何时起,姚高民只要在公司,只要走过地球仪旁边,就会情不自禁地将它看上一眼。每得闲暇,他也端一杯茶,静静地站在那里,打量着上面的大陆海洋,打量着上面的国家地区,回想着自己某年某月曾在某个地方经历过什么,收获了什么。他也经常利用晨会学习,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经历,希望用自己的故事,给各位员工带来思考。
面对地球仪,他想的是地球有多么大,我们有多么小。想的是我们人虽然很小,但心不能小,我们不仅要容得下琐碎生活,也要容得进大千世界。他想的是公司的发展方向,想的是如何开发和维护公司的市场。
他经常鼓励大家:“经营就像下棋,既要看棋盘上棋子或者各居其位,或者东奔西突,或者杀敌掠城。其实,大德集团的所有员工都应该各居其位,像棋子那样各司其职,同时也思考着如何让公司员工各尽其能,放开手脚,跳出棋盘去做下棋的人,都要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略思维。”
如今,闯荡商海几十年,姚高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而对他来说,六十岁只是又一次跨越的起点。回顾过去,有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到如日中天,他们走过三十多个寒暑春秋,经历了风雨,见过了世面。作为商人,他对公司的效益看得很重,可能重过泰山,有时又很轻,但绝对不是鹅毛和浮云,而是情感的反哺和投入。他们的所作所为之中,有着自己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独特理解。
姚高民常对公司管理层的人员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他希望集团的员工都要有开拓市场的魄力,都要有争当经理的梦想。公司的业务空间大得很,只要那个人员有能力,就可以给他放权,就让他单干,只要是为集团利益着想,怎么都行。
“一带一路”上的先锋,智慧与勇气的化身
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几十年好多次地来来往往,沟通交流,终于开辟出一条以京城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商贸通道。两千年来,这条通道上驼铃声声,车马穿行,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西去,换回了沿途各国的玻璃、玉石,引进了葡萄、石榴,以及毡毯、马匹。同时,中国的儒道文化与西域的佛教、伊斯兰文化发生了碰撞和融合,在亚欧各地产生共鸣。这条通道就是让世界震惊的丝绸之路,也毫无悬念地成为世界地理和商业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此后,朝代更迭,岁月流逝,丝绸之路也因之或起或伏,或兴或衰,却依然发挥着它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国际秩序刺激着中国。姚高民走在丝绸之路上,感受着,思考着,也开始调整着陕西大德公司的发展方向。他忽然觉得,丝绸之路将是让世界各国倍感温暖的词语,也将成为中国下一步迈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打开欧亚商务市场绝对是一条让世界瞩目的康庄坦途,一场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
陕西大德投资集团“立足国内,跨国发展,服务民族”,内外兼修,竭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以实现企业价值和贡献社会为目标,打造一个全新的企业品牌。
姚高民的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让他将目光盯在了能源上,开始聚焦石油。
2008年,大德集团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强力联合,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建设80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达27亿,成为目前吉尔吉斯斯坦乃至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炼油项目。合同签订后,姚高民率领着他的团队,进军中亚,在异国他乡扎根创业。2013年12月,他们的公司终于投入生产,至今运行良好,也成为当地最大的家喻户晓的石油化工企业。
历时五年,姚高民和他的团队在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的异域他乡开始创业。他们搭帐篷,建基地,历严寒,冒炎暑,五年时间,终于完工。而这个不到五十岁的关中汉子皮肤变黑了,头顶青丝覆霜,一片花白。那阵子,几乎所有的亲人、同事,见了他第一句话就是,“身体比啥都重要,咋一干起事情就成了拼命三郎?”他听了只是憨憨地一笑了之。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战略构想。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系列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新闻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让所有熟知姚高民的人不得不说,他的筹划部署顺势而为,和国家大政策不谋而合,大有先知先觉之奇。
“我们投资的吉尔吉斯斯坦中大中国石油公司炼油项目,是当地家喻户晓的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从他自信而兴奋的话语里,就能轻松地品味到他心底浓浓的自豪,体会到他眼睛里透出无怨无悔的欣慰。让大家和他一样,暂且忘掉他的所有艰辛,陪着他一同体会苦难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