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康凯鹏的头像

康凯鹏

鲁迅文学院学员

报告文学
202311/07
分享
《德润桑梓》连载

第十章 岁月情深:恩师与学生

北陵是故乡,兰州是第二故乡。

人生如飘萍,故乡是永远的根。回望北陵,姚高民满怀对童年少年苦难的记忆,满怀对故园家山的眷恋与深情。

青春如长歌,母校是永远的魂。回望兰大,姚高民满怀对青春岁月的怀旧,满怀对人生观价值观定型之地的感激与感恩。

在家乡,在母校,乡亲邻里、同学故旧,都把姚高民视作亲人一般。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天地君亲师”是五个非比寻常的字,几乎可以囊括中国儒家思想的全部,它涵盖了是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而这五个字中,天地入神,属于无形,君上高居帝位,似居庙堂,唯有亲师,常伴我们左右,影响我们成长。

作为师长,从一个孩子的童年起,就走进他的学习和生活,必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一点,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一样,姚高民又何尝不是如此?

采访过程中,我不由想到了姚高民的老师,便和他沟通,联系到了他小学、初中、高中时期的几位老师。有幸的是,他们大都在富平,好几位老师要么和我经常见面,要么三句话就能攀上关系,采访起来倒也方便。于是,我和富平人文化传媒公司的孙文雄,逐一对他们做了采访……


傅群政老师如是说——

5月27日下午晚饭后,我和文雄见到傅群政老师,他当时是姚高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傅老师正在富平县城的温泉河湿地公园散步。老人如今已八十高龄,可他眼不聋耳不花,身体十分硬朗。他听了我俩的来意,高兴地说起当年的事情,而且一再说,“几十年了,许多事都记不清了。”


我叫傅群政,是北陵村窑庄上堡人。1964年开始在北陵学校任教,最早是宫里公社北陵大队七年制学校一名工分制教师。工分教师,也就是后来大家说的民办教师的前身,大家在学校教书和村里人在农业社干活一样,挣的都是工分。

姚高民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一个学生。他家里弟兄姊妹多,父母身体都不好,家里更是穷得可怜,这一切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是1973年到北陵学校上学的,1975年升入初中。那时的初中是两年制,我一直是他的班主任,给他们带语文。

高民家里穷得叮当响,一回家啥活都得干,一进学校又像变了个人,总能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中。他为了追求学业,不知饥饿,不知日夜,对学习真正是废寝忘食,而且如醉如痴。他家虽然离学校也就一二里路,晌午放学后,别的同学都回家去吃午饭,可我时不时就会在校园里看到他的身影。他是能不回去就不回去,在学校里吃一个自带的馍,去我的宿舍倒杯开水,然后就进教室,趴在那里写作业。因此,教室里经常出现他刻苦自学的身影,这让我曾经感动了好多次,只觉得他是一个有出息的娃。

有一次,我利用学校家访,特意去了他家。进了桥上堡的南门,不远就是他家。他母亲早就在门口等候,她高兴地把我迎进屋里,就去厨房烧水。他父亲身体不好,我俩坐在院子里拉着闲话,我给他说高民在学校的事,当然说得最多的还是夸他的话。他父亲听了直叹气,“唉!傅老师,也甭见外,大家都说高民是块念书的料,可你看我们这情况,每年都是队里的‘欠户’,一年到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我听了自然同情,你想想,那年月家家都一样,大家都缺粮,挣钱艰难到想偷人的地步。那天我临走时,高民他妈拿了自家省吃俭用的两个鸡蛋硬要往我衣兜里塞,以表示对我这个老师的心意,好像我不要就搁不住她的脸。当我看到高民家的境况,以及他父母的病身子,实在是忍受不了,说啥也不可能要。我非常难受地安慰他母亲,‘嫂子,甭客气,好好养病,你放一万个心,高民是你屋里的娃,也是我的学生,娃的事我绝对忘不了!”

从此,高民一家和我就显得亲近了许多。高民的父母亲和哥哥胜民对他的要求很严,也对他上学给予了厚望。他父亲和胜民只要在路上碰见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问及高民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让我把他管严厉点,还说打都不怕。他们总会告诫高民,在学校听老师话,要尊敬师长,在路上见了熟人要主动问候,待人接物要注重礼貌礼节,在学校非得当一个好学生。在那个年代,像他们家那样重视教育的人在村里其实并不多。

学校是我们北陵大队办的,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他的母亲或者哥哥见了我,无论多忙,总忘不了问一句,‘傅老师,高民这阵子表现咋样?’高民平时看起来很随意,其实他的自学能力很强,平时总会自己给自己创造学习的环境。他为了排除干扰,几乎每个星期天都会带上书本,去村西的一孔空窑洞里自学。

他是1975年腊月参加的中考,记得刚考完试,年还没过完,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

高民成长的人生轨迹是不易的,也是他探索岁月的一个过程,其中洋溢着党和政府的关怀,洋溢着前辈、同道们的关切和帮助,洋溢着家人的理解、包容和支持。初中那两年,他是一个典型的性情中人,学习的佼佼者。他爽直、诚恳,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做事有抱负、有理想,胸怀大志。他做人的本质决定了他是一名有进步心的学生。

高民上了曹村高中,后来又上了兰州大学毕业,我们时常往来,我经常会接到他的电话,过年过节也会收到他的礼物。那年高民他妈给我的鸡蛋我不能收,可如今高民给我的礼物,我总是照收不误,不是因为我稀罕,而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刘绳武老师如是说——

5月27日中午,我去了刘绳武老师家。

刘老师和姚高民同村,今年也八十多岁了。由于我去的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到他家时门上上着锁。我给刘老师打电话,他一个劲儿抱歉说,“我以为你还得一会,就趁空去一趟董村。你在我门口等一下,我一会就回来了。”我说我开车过去接他,他说,“不用,我是开着电动三轮车来的。你现在门口等一下,真不好意思。”我是第一次见刘老师,心想,他八十多岁了还开电动车?

大约二十分钟,刘老师开着电动三轮车回来。正是初夏,节令已过了小满,最近天气正热。刘老师戴一顶麦秸秆编的草帽,脸上淌着细汗,旁边坐着他的老伴。

我们进了院子,坐在厅房里,阿姨忙着烧水倒茶,刘老师拿烟摆水果,我们拒绝都来不及。我向他简单说了来拜访他的目的,刘老师高兴地说:“唉,我们老了,闲杂事一般都不爱管。不过,让我说姚高民,那不仅不会推辞,而且恨不得把我知道的都说出来。”

就这样,刘老师开始了他的讲述。


姚高明是典型的农家子弟,他在北陵学校上初中时,我是他的老师。初中两年时间,他品学兼优,但是家里贫寒。他当时学习特别刻苦,我看他喜欢数学,有一年暑假还给了他三十多套初中数学题,担心他做题吃力,又将我用的几本数学参考书送给他。那个暑假,他没有找过我一次,竟然把那些题全部做完了。

姚高民上高中以后,我也到曹村高中去过几次,当时他们学校有个叫赵新科的老师,和我关系很好。我特意给他推荐高民,不管学校还是县上,如果有数学竞赛,就让高民参加,绝对能给学校争得面子。

高民曹村中学毕业后,直接考到兰州大学生物系。我记得他上大二那一年,我去兰州出差,还去学校看望他。高民当时也没想到,他高兴地把我领着去兰州各地游玩,我们去了白塔山公园,还在黄河铁桥上照了相。

高民毕业后分配到杨凌农业学校教书,当时还担任着学校的团委书记,工作干的也不错。后来他被借调到陕西省招生办公室,三年后考入省林业厅。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民父亲去世早,他一到西安参加工作,就把他妈接了去,一直到老人去世,几十年侍奉母亲无微不至。可以说,高民对他妈的那份孝心,直接影响着我们村里所有人。

他给村里捐钱盖学校,给堡子修路,装路灯,再是他还给村上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资助奖励。高民之所以有这种举动,与他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的大孝之心关系密切。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他的这么多孝心和善举联为一体的,也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忠孝思想的直接影响。

他工作上对自己要求严格,事业心也强,这些年挣了钱不忘家乡父老,不忘国家,不忘人民,自己捐钱捐物,虽然从大的方面讲也可能微不足道,但他高尚的品质,他的精神却影响了村里所有人,感动了一批人。

有一件事情你们可能不知。高民这个家族,从他爸到他孙子这四代人的名字是按字辈排的。他爸弟兄几个是“万”字辈,高民是“民”字辈,他哥胜民,他叫高民,他弟举民,他儿子是“进”字辈,他孙子是“步”字辈,连起来就是“万民进步”。现在想来,也许姚家的祖上,在冥冥之中就给他们有着某种精神传承。

2008年,高民要给村里修路,当时测量了里程,也对整个工程做了预算,当时高民提出,路最少修4米宽,水泥就用最好的庄里镇光宇牌水泥。当时村上给他做了预算,他也准时将修路款如数打进了村上的账户。这时村书记忽然说,“咱前阵子的预算里没有修整路基的费用,而且村上的意思是,这是给咱村里修路哩,咱不如将剩余的资金按照村上的人口平摊下去。”姚高民听到消息,立即给我打电话询问情况。当他知道情况确实属实,就对我说,“刘老师,咱千万不能那样弄,哪我成了啥人?村里人咋说我?你跟村上说,一分钱都不准给村民摊派,让他按定额重新做个预算,还需要多钱我再给转回来。”后来,他又以每公里4万元的费用转来所需费用。


白福祥老师如是说——

白福祥是姚高民在曹村中学上学时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今年已经八十五了。白老师住在富平县城,5月31日晚上,我特意去了他家。

白老师耳朵有点背,他尽管戴着助听器,可我们还得将声音“调到”最大进行交流。他听说我是来了解他与姚高民的事情的,高兴地又是沏茶又是取水果,脸上始终洋溢着无法掩饰的高兴,向我一句句、一件件地讲述当年的事情。


这两天,当我知道姚高民为咱富平捐资1亿元建设怀德初中的消息,我非常兴奋,也有了使不完得劲儿,整日里奔走相告,见人就说,逢人就夸。我为曹村中学能培养出这样一位热心公益、热爱慈善事业,资助富平教育事业的好学生感到骄傲。

姚高民在曹村中学时,我是他的语文老师,也是他的班主任。当时,我发现这个学生平时上学非常勤奋、非常刻苦,是一个有禀赋的好学生。对他也就有了发自内心的重视。我曾几次到他家里去家访,发现他家里非常贫困,八九口子人就住着几间简陋的厦房。可是,他的母亲和兄长对他的上学却很重视,一个劲儿给我说亏欠,给孩子上学顾不上劲儿,求我尽量多上心。

高民上学时数学出奇的好。记得有一次,他代表学校去富平参加县上数学竞赛,我发现他竞赛回来后显得有点骄傲,就把他叫到宿舍,对他进行了批评和警告,希望他不要过分乐观,切记“谦受益,满招损”的古训。结果,他那一次果然没有考出理想成绩,为此懊悔了好多日子。

再后来,我发现他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于是,我就给他开小灶,偏吃偏喝,经常把他叫到我的宿舍进行个别辅导,在报纸上圈阅一些好文章让他阅读。

因此,我们的关系特别密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当时有点把他当做自己孩子一样看待。甚至他后来考上大学,我还想给他在曹村毕业的学生中找个合适的对象。

他到西安工作后,我们经常来往。我曾到他在西安创办的公司去,也到过他在秦岭深处的大坝沟度假山庄参观。

2016年,他倡议几个校友向母校捐款的时候,邀请了我们几位老师一块回到曹村中学,共同见证他们合力完成的爱心捐赠。当时,他提出自己向学校捐赠50万元,每年按时拿出10万,分五年完成。其实如今他的五年计划已经完成了,可他每年10万的捐赠并没有停止,还在继续进行中。那一次,我们几位都很高兴,感到他当时就能够做出这样的壮举很不容易。在那次见面会上,我还高兴地给他写了几句诗,其中有这么两句:“师生聚会表决心,紧跟领袖习近平。”在我即将出版的新诗集《引吭集》里,我也特意为他创作了两首小诗。其中有一首这么写着,“当年高材生,创业大成功。巨资捐母校,铭记史册中。”另一首诗是写他在他们村捐资的事,诗中写道,“浓浓赤子心,殷殷桑梓情。北陵装路灯,全县第一名。”我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宣传他这种大公无私、热爱母校、热爱家乡的这种赤子之心,也希望能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乡亲们都知道。

姚高民热爱母校,尊敬老师是一贯的。他刚上曹村高中的语文老师是李振汉。前多年,李老师因病住院,他还向老师捐过款。当然,这件事他并没跟人说过,我还是后来听李老师说的,至于多少也说不清了。

2007年,我出版诗集《频阳情吟》时,想着他在西安人熟,就托他代我联系出版的事情。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不仅联系好了出版社和编辑,还主动给我出了2万多元的出版费用。

他的同学姚忠虎,也是北陵人,他的妻子得了重病,后又不幸去世,塌了一屁股帐。他得到消息,立即在同学圈发出募捐倡议,并带头出资。听说,他后来还向兰州大学捐赠200万元,设立了“姚高民生命科学基金”,具体情况我说不准,只知道有这事。

去年夏天我到西安去见他。临别时,他提出要和我照张相。刚开始,我和他并排坐在那里。临照相时,他忽然站了起来,非要站在我的身后。他现在已经是什么大款、是富翁,可是他谦虚低调地站在我身后,依然是当初在高中上学时的样子。这件事对我影响很深,让我从心底觉得感动和欣慰。

在我们的接触中,他始终是一个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低调而不事张扬的人。他创业成功,事业有成,大家都替他高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