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曼舞在山野中,于世不争不扰,安静地驻在自己的美好里,留住了这个世界最原始的天真
惊蛰节气还慢腾腾地在东风里踱步,古城的迎春已经迫不及待地朝着行人的笑声奔放。当它的笑脸迎向我时,我的镜头正好落在一句诗词上:每想念一次春天,枝头就攒了一朵花开。
迎春的花期2-4月,因其在春天百花之中开花最早,故得名。(《本草纲目》十六卷草之五迎春花)时珍曰:“处处人家栽插之,丛生,高者二三尺,方茎浓叶……一枝三叶,正月初开小花,状如瑞香,花黄色。”
梅花、水仙花、山茶花和迎春花被称为雪中四友。因迎春花具有不畏严寒、不择水土的特性,是坚强、生命、希望的象征。1983年7月14日,河南省鹤壁市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迎春花为鹤壁市市花。关于它的美丽传说有很多,一是“大禹治水”中“金腰带”的爱情故事,还有一种传说是“迎春姑娘报春”。我国的迎春花从十九世纪传入欧洲后,很多国家赋予其许多美丽的传说,认为是它美好和幸福的象征。德国的迎春花被称为“钥匙花”,来自一个德国少女莉斯培斯救母的孝心故事。
十里长街,莫作蔓青花眼看。当走进古城南门大街,便能感受到迎春花带来的喜悦,它倚着青砖黛瓦、偎着幽幽青石板在十里长街绽放,每个回眸间都开出了幸福的模样。犹如白居易的“犹见小城迎春开,便觉春光四面来”,古城的片片脊瓦、角角落落里,都是不期而遇的春光。
迎春花还被誉为不求功名利禄和品行高贵的人。明万年桥下南阳河畔、表海楼以及沈星桥南岸都栽植了众多迎春花,或许也蕴含此意。至少我站在“沈星桥”对面的花丛间,朝着花儿绽放的姿势望去,对面是英雄沈星的雕像,我就会不由得想起他英勇救人的事迹;当我蹲在“表海楼”对面的花束下,我会想起姜太公之绩;当我望着赏花的那些行人,听着她们的笑声荡起一河涟漪,感觉盛世华年如其所愿。
“尚书里坊”西侧一丛丛迎春花迎着朝阳怒放,朵朵金黄的花儿仿佛向路人诉说着明代中后期名臣石茂华的政绩。石茂华青州益都人,明万历年间,适逢陕西大旱,时已经六十多岁的石茂华被朝廷命其前去督抚救灾,他马不停蹄赶往灾区,为安置灾民日夜操劳,终因劳累过度,吐血而卒。朝廷为旌褒他的功绩,特下圣旨,赠官太子少保,谥恭襄,遣官营葬祭祀,将南门里石茂华的府邸附近改名为尚书里,并建造了这座尚书里坊。
古城里的迎春大多数是依水而长,这种临水照花的园艺设计更增添了诸多诗意。偶园莲池和凝碧池岸边的迎春,长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当漫步在“云静阁”下,望着碧水中金黄的倒影,望着隔岸细柳戏水,见此,怎么不有一种“风柳怀春寻两岸,青黄堤上醉华纱”之美呢?
当站在欧阳修纪念馆水磨亭子前,听着山斋里悠扬的音乐,不由得想起欧阳修与古琴、围棋、酒、金石的情缘,望着“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门掩黄昏”,这时夕阳下的迎春便有“春丛照眼见轻黄”之美韵。
度过春天最美好的方式,便是与一场花事相逢。“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它曼舞在山野中,于世不争不扰,安静地驻在自己的美好里,留住了这个世界最原始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