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繁花重叠,当紫荆花轻轻地推开了花门,那些花儿便成群结队地与春风招手。紧接着,人生中最常见的亲情、友情也一股脑地来到面前。
春风是一支神奇的细软彩笔,它只是轻轻地一挥,花儿纷纷推开花门,迎接来自四面八方微笑的脸庞。
习惯了每次遇见一种花,就钻进《诗经》里寻找它的足迹;习惯了让花儿在时光里争渡,我追赶着它的印记,在文字里来来回回地踱步。
对于紫荆花的钟爱,来源于史料载有“兄弟同株”的典故。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紫荆树》载:“田真兄弟三人析产,堂前有紫荆树一株,议破为三,荆忽枯死。真谓诸弟:‘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兄弟相感,不复分产,树亦复荣。”当我了解到到“紫荆”比拟亲情这个典故后,每当紫荆花开时,都去拍摄它最美的样子。
因对花的痴爱,每次在它们面前,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翩翩,种种浪漫的情愫即景而生,成了生活中取悦自己的方式。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紫荆花正烂漫时,香港金紫荆广场升起的两面紫荆国旗和五星国旗,在热情喜庆的气氛里迎风招展。虽然这里的“紫荆”与我写的“紫荆”不是同一种花,但寓意同样象征着兄弟和睦共亲之情。
我在偶园拍摄紫荆花,看到它们一簇簇花攒聚在一起,总是想起“兄弟同株”的典故,内心也被这种亲情塞得满满的。凝碧池西岸的紫荆树,紧挨着冯溥老先生的茶室,每当我站在花树旁,仿佛嗅到一缕一缕的茶香,在花枝间一圈儿一圈儿地萦绕,在晨阳纤弱的光束中,一层又一层地铺在花瓣上,甚至又撞进我的怀中。李白曾经写的“镜里荷花香”与我“镜里紫荆香”不谋而合,我此刻深有体会,这种由心境而生的美更醉人。
从茶室往东,跨越凝碧池,隔着一条长廊是明衡王府的望春楼。一丛紫荆斜长在池畔,楼上的筝声从门缝里挤出来,滑入花枝上。在“哆、来、米、发、索、拉、西”音符的高低迭起中,我望着取景器里的紫荆,仿佛看到一朵接一朵的花儿“噗噗”地绽放。这时,我跟着光影随便变换角度取景,逆光下的紫荆花都置于不一样的梦幻之境。恍如是三公主择婿的彩球抛向心仪的男子,恍如是歌舞升平、花香相迎的人流簇拥而来,恍如是府中的王爷贵人们站在楼上望向我……那些明朝繁华遗事,如梦幻在脑海里闪现。
十三贤石园东侧竹林甬道旁,紫荆繁花重重卧贤石,像志同道合的朋友紧密相连在一起。有风驶来,竹叶在金色的光影里晃动,每片叶缘仿佛镶了一层薄薄的金边,让我想起欧阳修的片片竹叶片片情。在“忧乐为民范文正”石旁会想起范仲淹与欧阳修之间的情义。欧阳修为范仲淹仗言三次被贬官,范仲淹被重任后提拔他,欧阳修却推辞不受,他们之间的情和义重在政见一致、兴趣相投之上,可以共退,但不一定共进。我从石洞里窥见上午的阳光从佳山堂内高大的枫树枝桠间投射而来,“九霄日月寸心悬,明月相照映丹心”,这是对范仲淹与欧阳修的人生写照吧!
今年的天气有点儿暖,紫荆花抢在清明时节争先恐后地绽放。天津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新宇教授回乡祭祖,我们有幸在青州再次相见。我们从2012年在新浪博客上相识,后来见过两次面,都是他携夫人在清明假期。第一次相见是2014年,我带着一位小妹妹跟他们在宋城相聚,我竟然傻乎乎地开着车跑到云门山下。那天德高望重的孙瑞老师陪同,我们坐在南阳河畔的小楼里,畅谈人生。
今年紫荆花开的日子,孙瑞老师却与我们天各一方。这次同行的人员有大众日报社主任的刘同贵夫妇,以及李教授的学生张国忠夫妇和王万顺先生,我们一行10余人在文研研究员王岩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赫赫有名的千年松林书院。
漫步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里,瞬间就被这里教育的氛围深深地触动。校园中心街北楼为高一、高二的教学楼叫敬德楼,对面是教师的办公楼叫勤朴楼,高三教学楼叫崇德楼,宿舍楼中男生楼叫沂公楼,女生楼叫乐群楼、尽美楼。
一拐进崇德楼对面的花荫大道上,便有一股香味迎面扑来,让我措手不及地洒落一身。
之前,我所见的紫荆树都是灌木丛生的,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30余株高大的乔木紫荆树(此品种为“四季春1号”紫荆树)。大道两旁,树木高达30米以上,能越过西侧教学楼的三楼之上,两排的花冠相连,玫红色的花朵密密匝匝地盖过头顶,撑起一片艳红天。
我儿子是该校2017届学生,他的教室在崇德楼。对于一名艺术生来说,紫荆花开的日子,漫步在花荫大道上,春日的浪漫气息一定更浓,他笔下的水彩画也会更有意境。
松林书院西侧有一所小园,园中有一排留着岁月斑驳痕迹的青砖平房(原教室),房前建有王劲美的雕像。王劲美为了革命建设,他在曾就读于青州一中(原山东省立十中),期间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记忆。他多次在大教室演讲、作报告,宣传马克思主义,希望和平与盛世。他的雕像掩映在高大的紫荆花冠下,夕阳穿过花枝,投射在院子里,象征着团结和睦的紫荆花影栖落在他的肩膀上。
我们来到此处时,已是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光,因紫荆花开已多日,花色有点变浅。当夕阳的余晖在林木间穿梭,犹见唐代诗人杜甫的“风过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见紫荆花》中写到“杂英纷己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落英缤纷,一地的紫荆花,让游子心头涌上思归、忆念故里的感情。
我想,李教授或许此时也有这种忆念故土的心情吧!这天下午,我们走进了宋朝时期三元状元王曾就读的矮松园,登上读书台听“古青州十景”之一“松林听涛”,然后坐在亭子下闲聊。我们吃着家乡的小点心,喝着二中校庆特制的矿泉水,听李教授讲述他从年轻时期,怎样朝气蓬勃地从青州一步步走出去,退休后又怎样一次次回到梦中牵绕的故乡,听他讲述所际遇的情暖人生、文学路上的困惑与热爱,以及对家乡老屋的眷恋……从夕阳西下的落花缤纷,到鸟鸣一声接一声地落在灰色的脊瓦上,到归隐在千年的松林间。一直聊到晚上九点左右,我们在花香里惜惜相别。
张国忠先生曾经在该校任教过,松林书院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的心里葱茏茂盛。我们此时坐在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里,听着他讲之前写书院里关于鸟鸣的文章,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文字中。
“我把老家整修了一下,以后年年回来,能跟亲朋好友们拉拉呱,喝杯小茶,写写书法。”乡音未改鬓毛衰,在外奔波四十多年的李教授,用青州的方言跟我们闲谈。他的声音很柔和,就像从小轩窗里流淌出橘黄的灯光一样,给人很温暖的感觉。我望着他寸长的花白胡须,望着夜幕下的屋脊,望着那一排排的紫荆树,听着一次次响起的课铃声,思绪总是莫名地被飘远。
我想院墙外的学生望着花儿嬉笑的样子,会不会犹如年少的我?我想我们的谈笑声会不会吵醒了诸多花事?我想那课铃声会不会惊扰的花瓣儿纷纷飘落?
原来,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座花房,只许轻轻地推开,便香满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