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到底赐予我什么了,竟让每朵花过成了我的故事。
在秋风里读秋花的诗词,醉了秋日的时光。当脑海里冒出李清照的“莲子已成荷叶老”时,正好遇到偶园莲池里一株莲蓬躲在荷叶下,摆弄风姿。
荷在古时有三个名字:未开放时称荷,半开称菡萏,全开称芙蓉。中国最早的汉辞典《尔雅·释草》郭璞注曰:“荷,芙蕖。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
古时在江南有个风俗,阴历6月24日为荷花的生日,因而它又有“六月花神”的美誉。清·乾隆下江南时,曾在避暑山庄咏道:“芙蓉水中塞垣开,秋浦偏看霞锦裁。”
古《诗经》中以植物喻人,大多数情诗,让人感受到人间情暖的烟火味道。《诗经》中提到“荷”的诗歌主要有三篇,分别是《邶风·简兮》中的“山有榛,隰有苓”,“榛”代表男性,而“苓”即“荷”,代表的是女性;其次是《郑风·山有扶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和《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彼泽之陂,有蒲与蕳”,“蕳”为莲蓬。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写《楚辞》中的植物,与他个人的心情相关,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他在《楚辞》各篇章出现的植物共101种(类),其中重复频率最高的木兰、秋菊、荷花等,这些花在后世也喻为品行高洁的象征。
1985年5月,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历史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
与荷共浴,目睹一朵花开的过程,聆听一枚莲子的长成,是多么美妙事情。欧阳修纪念馆内水磨亭位于山斋西侧,周边竹林摇翠,鸟鸣林间。旧志记载,水磨亭子“在府治东壕上”。熙宁二年(1069),欧阳修初愈后登东城远眺,他望着河中的新荷初露、白鹭双飞,望着南山的农耕,这田园情趣激发他作了《水磨亭子》一诗:“多病山斋厌郁蒸,经时久不到东城。新荷出水双飞鹭,乔木成阴百啭莺。载酒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使君自有林泉趣,不用丝篁乱水声。”今与山斋相邻的射圃汀荷香漫池,莲叶翩翩,搅动一池秋韵。
在古青州有六座城池,其中东阳城西靠北阳水,南面和东南部以南阳水为护城河,沿河岸筑城墙,坚不可摧。今青州城东北角有一处人人皆知的荷花湾,以荷花飘香而起名,其上面的桥故名青州荷花桥,建于一九八六年左右。而荷花湾至北便是昔日的护城河,南至现在的东关十字口,旧时这一带曾有“三里荷花十里柳”的传说。今荷花湾以及南阳河年年夏日依旧荷花飘香,行人踏着两岸的花香,笑语迭起。
康熙十七年(1678)初夏的偶园绿荫留鸟篆、青砖铺绿苔、嫩竹摇青翠、荷花正飘香,冯溥因去曲阜祭孔子顺路省亲时,回到这里。在酷暑炎热的一天,他邀请著名画家周洽在佳山堂作画一幅,曰《冯溥佳山堂消暑图》。画中的冯溥神态怡然地坐于凉榻之上,一白衣仕女持羽扇侍于其旁,右边竹林摇翠,后方池中荷花盛开。凉榻右前方一穿蓝衣女人坐石墩之上,手持箫管,正在吹奏。在酷暑时节观此画,如临于清风送荷香、低眉听晚箫之境。杨涵题:“修碧相磨,了无尘影。风静荷香,苔寂箫冷。访君及林,凝然迹屏。遥望君仪,汪汪千顷。”明代第一代高唐王朱厚煐篆刻的石刻《谏院题名记》旁有一座方池,夏日荷花飘香,碧绿的池水倒映着树影,微风袭来,仿佛看到冯溥的衣袂飘飘,小扇轻摇,更有箫声从院内低缓而来。
五百年已逝,那池还是偶园里的莲池,香还是莲池里的荷香,在莲子的滑落里,揽一怀秋声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