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迟玉红的头像

迟玉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01
分享
《花满人间》连载

第二十三章 簪花枝满

赫然发现,那些花儿在我按下快门的“咔嚓咔嚓”声声中,“劈里啪啦”地竞相绽放。

      今年春晚的歌曲《上春山》火了,巧用14首古诗词,尽展春天的美好画面。朋友圈里,大江南北的特色春天美景也跟着纷纷上了春山。

阳春三月,坐在窗前读着冰心老人的《我们把春天吵醒了》,不由得会听到春天细碎的脚步声,它总是令人淬不及防地把美景“唰唰”地带到我面前。当枝条上的小花苞朝我萌笑的那一刻,瞬间我被它们的可爱萌化了。

我所在的美丽小城青州,是以颜色“青”而冠名。惊蛰这天,南阳城东荷花湾西岸的茱萸,枝条上还光秃秃的。时隔三天,我竟然发现枝条上像是挂上了一串串小星星,到了明天一朵朵黄花儿探着小脑袋,疯狂地挤入滚滚春潮中。人们循着花香,纷纷走出了家门,拥抱春天的味道。

初识茱萸花是2021年元宵节那天,我在南门大街海岱都会坊旁拍一簇簇小黄花。一位摄影师告诉我,把对焦点放在茱萸花上,让对面高大宏伟的牌坊做模糊背景,这样拍出的片子更能增添艺术感。听到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这株花树竟然是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里“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

80年代山区,村里没有茱萸树,我背诵王维的这首诗时,空白的意识里只能科幻诗人在重阳节这天,他佩戴茱萸香囊,迎着秋风登高望远而思念家乡的愁闷之情。

当儿时的秘密在这里被打开,便开启了我的探寻茱萸之旅。三年之间,从春日的黄花攒攒,到秋后的黄叶曼曼,彼此见证着岁月的洗礼之美。

从花百科了解到常见的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早春三月,山茱萸与迎春结伴开放。山茱萸的单朵花很小,金黄色,多朵花组成一个伞形头状花序。

食茱萸春季开花,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它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开花时常吸引许多蝴蝶、蜂类、甲虫等昆虫来前来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树”的奇特景观。

吴茱萸花期3-6月,密集顶生的圆锥花序,其气芳香浓郁。中医说所“芳香避秽”,故古人将茱萸视为避邪除害之物。《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史料也记载,插茱萸习俗,相传始于东汉,晋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装饰美容、祝颂延年益寿。葛洪《西京杂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

山茱萸、石茱萸,吴茱萸到底是不是王维诗中的茱萸,现在存有多种疑问。而他佩戴茱萸这一流传千古之诗,在辟邪祈寿之余又多了几分乡愁。

这几天我和报刊朋友,为了弄清我拍的茱萸之名,特意通过植物识别辨认,确定所拍的茱萸属于山茱萸。

上午接近十点的阳光跃过河岸的高楼,缠绕在花枝上。茱萸把攒了一年的花香,一股脑地绽放出来,把春天的门槛都挤破了。这时的蜜蜂循着蜜源,陆陆续续地飞来。它在我的镜头里、在花蕊间跳起了舞蹈,引得还在睡梦中的花儿打开花序,“嗖嗖”地窜出一个个小脑袋。花枝香满,醉把茱萸看,春天在“嗡嗡”的蜂鸣中,热热闹闹起来。

山茱萸伞状的花序,如同古人佩戴在头上的簪花。我循着簪花了解到“男子簪花”与茱萸会的有关史料。古时的男子,用时令鲜花,或金银、绸绢等制成假花插于发髻、鬓角或冠上,作为装饰或礼仪程序的一种风俗。据考,所簪之花有:茱萸、木槿花、蔷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样式。

男子簪花最早见于欧阳询的《艺文类聚》,而影响男子簪花的是一种风俗——茱萸会(重阳节)。茱萸会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中国古代,簪花和簪戴茱萸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唐代皇室,不仅出现男子簪花,而且有皇帝对喜爱的大臣赐花。这种皇帝对臣子的赏赐,从唐开始,一直到明末,除了元代以外,均有记载,尤以宋代为最盛。这是男子簪花的最后记载是《南明野史》卷下永历皇帝记:“帝御五凤楼宴饯,簪花犒赏三军。”

千年的文化遇上了植物文化,当王维诗里的花开在千年青州府,那些花开的姿势,依旧朝着世人的微笑望去。我在茱萸花间拍摄时,遇到一对八十多岁的老夫妇,他们拄着拐杖,彼此搀扶着在花树下行走。我望着他们相依的背影,感觉很像我年迈的父母相濡以沫的日子,顿时觉得这个春天里,人人心里都绽放着一亩花田。

原来走进春天里就能寻带那份美好,那些开在词间的花,不过是恰上眉头的喃语。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