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居悌的头像

居悌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02
分享
《我的大学》连载

第一章 准备高考

高中,我就读于浙江嘉兴二中,是该校第一届高中毕业生。1959年毕业那年的6月,高考临近了,但是我和同学们,还在魏塘镇里泽乡,一个江浙交界的小村庄劳动。劳动任务,主要是帮助农民“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南方的时令,对于农事,来不得半点含糊。所以,劳动的节奏非常紧张。那年月,地里劳动的照明,白天靠太阳,晚上靠月亮。所以,白天,一般要干到天黑,伸手不见五指才收工;半夜,月亮一旦爬上来,就要被班主任叫醒,懵懵懂懂地去田里,在月光下干活。盛夏,蚊子咬得全身起泡。黑夜,路边水旁,常常踩到水蛇。小时候,妈妈常说小孩没有腰,可是这段时间,腰的感觉特别明显。长时间弯腰割稻,睡的又是老乡家的硬门板,成天感到腰酸背疼,也许是我长大了。当时,思想非常单纯,只知道劳动光荣,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读书,高考,全然已抛到了脑后。

6月中旬,当附近的松江中学传来消息,说他们已经停课复习,准备高考时,这群孩子才猛然醒悟,开始干着急。那时侯的高考时间,既不是6月份的七、八、九,也不是7月份的七、八、九,而是比较晚,快要到7月底。还有一个月,就要参加大学的升学考试,连老师们也开始着急,学校领导,也匆匆宣布:结束劳动,回校复习,准备高考。

我们是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学校对我们的高考非常重视,特地从嘉兴市重点中学请来老师,帮助我们复习。当时,报考志愿分理工、农林医和文史哲三类。但是,考试不分科,全国所有考生,一样的试卷,一样的科目。八门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和外文(分英语和俄语两种)。与现在不一样,那时候既无复习资料,又无辅导材料,复习的唯一依据,是教育部发行的高考复习大纲。每门课,一本复习大纲,薄薄的、黄黄的十几页纸,一、两毫米厚。

半个世纪来,不知何时,称大学生为“天之娇子”。那时侯,没有人称你为娇子,自己也没有感到是娇子。由于当时的生存压力小,没有现在的年轻人大,所以,考大学、读大学,是生活的一种自然选择,可有,可无。中学毕业,甚至小学毕业,也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生儿育女。当时我的不少同学,就是因为家庭的责任,放弃了高考;也有不少优秀的同学,早在初中毕业时,就选择了读中专;还有一些,比我优秀得多的高中同学,因为家庭出身和政治因素,没有考上大学。

我们这一代人,考大学,纯粹是自己要处理的事。什么时候考,在什么地方考,需要做什么准备,报考什么志愿,父母全然不管、不问。一些年长一点的同学,他们的父母,甚至希望他们不要考大学,早点工作,贴补家里。考上大学的,也希望毕业后早点工作,及早减轻家庭的负担。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