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安符的头像

平安符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0/01
分享
《乌龙寨传奇》连载

第一十四章 “糖水缸里泡蜜桔,好日子甜上加甜呀!”

第十三章 “糖水缸里泡蜜桔,好日子甜上加甜呀!”

王小娟日记:“2019年3月,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脱贫攻坚的成果是否理想?要由群众来检验。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最大的目标,使乌龙寨老百姓真正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自从乌龙寨乡村旅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揭牌以来,家家户户铆足了劲,一门心思要办好自己的事儿。但是,乡村旅游刚启动,群众经验不足,遇到的疑问也很多,王小娟和李怀志走访群众更勤了。

乡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理事们把责任分解到人,上自理事长石满顺,下到各个成员,每个人都落实二至三个互助组的筹建和指导,互助组又邀集了十几户或几十户农户参加,全寨人都被引导到乡村旅游的工作中。

这一天,王小娟和李怀志巡访到田家村时,刚好碰到田大树的锣鼓班子在演习,咿咿呜呜的唢呐声和铿锵的锣鼓声飘扬在村寨的上空,吸引一大群观望的村民和儿童,也惊飞了古银杏树上的栖鸟。鸟儿盘旋在树巅不肯落下,猜不透昔日寂静的乡村为何今日如此喜庆了?

工作队员的到来,被一个在外围观戏的村民最先发现,他跑到擂鼓的田大树身边,轻声报告,用手朝工作队员指了指,引起了田大树的关注。田大树看到王支书和李同志过来了,朝来人露出了笑脸,手中鼓点却不乱,等到敲完了一个章节,他息了鼓、止了音。

看到了王小娟和李怀志走向田大树跟前,排练的人纷纷上前围在大鼓边,含笑地凝望着督查的上级领导,静侯她们的指示。

“王支书,李同志,你们来了。”田大树憨厚地打声招呼。

“阵势不差呀,搞得有板有眼的!”王小娟夸赞。

“托共产党的福,托工作队的福,乌龙寨开心的日子越来越多了。”田大树用挂在脖子上的手巾擦了擦了冒汗的额头感激地说。他的话引起了村民共鸣,围观的人也点头赞成。

“只有充分发动了群众,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只要自力更生,精准脱贫就能尽快实现,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王小娟满怀深情地鼓劲。

“王支书,你说得真好呀!真带劲!”田春花听到王小娟的话倍受鼓舞,使劲地拍起了小手掌,引来聚集的人群也加入到了鼓掌的队伍中。

热烈的掌声里,田春花瞟了一眼身旁的李怀志,她的脸蛋“腾”的一下飞起了红霞。“我干吗要红脸呢?真不争气!”田春花暗自责备燥热的泄露出内心秘密的脸蛋。

“田大叔,你们排练的是什么节目呀?”李怀志对于乡土音乐素材非常着迷,遇到感兴趣的乡调俚曲喜欢刨根问底。

“哦,阳戏调《老鼠嫁女》,茶余饭后消遣娱乐一下。”田大树憨厚地笑笑,他觉得平常的乡曲俚调不值得炫耀。

“大叔,音乐产生于劳动实践,好的曲调来自于民间。刚才,我听了《老鼠嫁女》旋律,里面包含了老百姓机智,热烈,豁达,诙谐,幽默、快乐的元素,蛮有地方味道的,非常适合乡村旅游的表演。”

“嘿嘿!”田大树摸摸头内心油然生出一股自豪之情。

“只顾说话,耽误你们排练了!你们继续吧!我和怀志同志看一看,不妨碍你们事吧?”善解人意的王小娟提出了倡议。

“行!伙记们,我们再从头来一次!”

“好!”锣鼓声伴随着众人的呐喊声响彻云霄,拉开了节目彩排的序幕。

演职人员迅速归位。演员退到入口处,补了彩妆,依次按照大媒婆、四个轿夫、一个新嫁娘、俩个陪嫁丫环、两对抬彩礼和放花炮的人的顺序,排好了队伍。

这边,田大树大鼓一擂,田富贵吹起高亢的唢呐声,小锣小跋热烈而欢快的伴奏着,像一首乡村交响曲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上,逗得翡青的禾苗也追随鼓点舞动起来。

演出队伍踏着“得儿呀呀,得儿呀呀”的唢呐声调入了场,因为工作队王支书和李怀志的到来,演出人员格外卖力,使出了十二分的劲儿。大媒婆是村妇女主任杨秀英扮演的,她头上戴着圆顶小青帽,眉毛画得又粗又黑,左脸上添上了一颗黑痦子,手持长烟杆,踩着花步,扭着身段出了场,俏皮的表演引起围观人群一阵哄笑。

“新嫁娘出来了!”孩子们惊叫,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四个轿夫抬着新嫁娘紧随其后出了场,花轿是一个四面通透的敞蓬,坐在花轿里的新嫁娘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

李怀志一眼看见了田春花,被对方的美艳惊呆了。田春花身穿红嫁衣,乌青的秀发上别着一朵大红花,脸蛋被红色色调映衬,明眸白齿,神彩飞扬,青春靓丽,充满活力。她的一笑一嗔,一喜一忧牵动了观众的心儿,也引起了李怀志情绪的波动。田春花把新嫁娘那种既憧憬又惶恐,既害羞又眷恋父母的心情表现得如痴如醉,使李怀志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偌如有一束聚光灯追在她的脸上,那一定是尊女神呀!”李怀志美滋滋地想象。

王小娟被欢快的音乐节奏和充满乡土气息的舞蹈所吸引。她看到了田春花的美丽,也观察到李怀志陶醉的神态。她轻轻地拉了拉队员的衣袖,好让他清醒过来。

李怀志知道自己太投入了,摸摸头皮,不好意思地夸赞说:“创意好,接地气!有味道!既有下里巴人的朴实,又有阳光白雪的高雅,如果编排成大型情景剧,那一定是最完美的节目了。”

“是呀!争取创建3A级景区,把乡村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开发乌龙寨,让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王小娟看到村民幸福的笑脸,听到发自内心的琅琅笑声,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如意,心想,这正是我们一代人孜孜追求的目标呀!

“王支书,乡村四月无闲人,春华秋实,我们抓紧启动项目吧!”李怀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积极请战。

“王支书,李同志,叫我好找?原来蹲在田家看大戏呀!”排练快结束时,石明祖从村路上窜了出来,见面焦急地向王小娟呼喊。

“石支书,有急事呀?”

“哦,吵翻了天!乱成了一锅粥!”石明祖有点气喘,说话不连贯,无由头的吐出几个字,叫人费神。

“有人打架了?!”李怀志猜测道。

石明祖摆摆手,缓口气说:“马桑树子要撑破天了。”

“怎么回事呀?慢慢地说。”王小娟看到石明祖脸上挂着笑,没有愁容,晓得不是坏事儿。

“满顺,一根筋他们要创世界第一,编织一个大背篓,说是要争取创吉尼斯世界纪录!”

“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金点子好呀!是哪个提出来的呀?”年青的李怀志一听到超越世界的事情,热血沸腾,兴奋地追问。

“大伙儿说的,你一言我一语,有人提议,要搞就搞大场合,跟别的村子不同,彰显乌龙寨的特色;‘一根筋’请战编织最大的湘西背篓,满顺说要创吉尼斯世界记录,好让外国人羡慕。”石明袓唠唠叨叨地讲了一个大概,吸引了围观的村民,他们睁大眼珠兴奋地盯着石明祖、王小娟、李怀志,仿佛在听着天书,心里完全信任他们的领导。工作队员赢得了乌龙寨群众的爱戴。

“好呀,好呀,王支书,这下我们乌龙寨出名了,外国人也会来旅游的!”田春花和演员们排练结束来不及卸妆,围在工作队员身边探听消息,听到宏大的构想,田春花激动地跳起来说,眼睛却瞟向李怀志。她的小女儿情愫流露无遗,既为家乡的巨大变化而高兴,又为能同心恋的人儿在一起奋斗而感到甜蜜无比。

众人都被宏伟的规划所震撼,吧啧嘴巴合不拢嘴了。一日千里的大发展完全突破了贫困山区人们的想像,乌龙寨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要在这一代人手中实现,他们高兴呀,感慨遇上了好时代!

“乌龙寨有人编织过吗?”王小娟冷静的询问。

“自古冇有。那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呀!”石明祖有点操心。但是,他很兴奋,毕竟盼了几十年的愿望,乌龙寨人开天辟地换了一种新活法,不再为填饱肚子打转转了。

“多大的规模算是世界第一?有那么大的篾条吗?多少天才能够编成?又摆在哪个场地上呢?”王小娟边思索边询问。

“王支书你想到的问题,正是大伙儿争论的焦点,村民叫我来请示你们呀,让工作队拍板!”

“我们要多听群众的意见,让群众自己当家做主 !”

“王支书、李同志,那我们一起走吧!他们在村部等不及了!”

王小娟三人与田寨的人告别后,急匆匆地赶往村部。

“满顺餐饮店筹备得怎么样?”走出田寨,踏上弯弯山路,王小娟突然想到了满顺饮食店的启动。

“开张了!饭菜可口,风味独特。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王支书,问你一个不该问的话?”石明祖讲话吞吞吐吐,他站在一棵马桑树旁等候后面的人,傍晚灿烂的霞光辉映出他壮实的身子,一个人一株马桑树,如同一组轮廓分明的剪影。山崖上的马桑树超越了天际线,钻进了天里头。

“你说吧。”沐浴金色霞光的王小娟也站到马桑树下。

“不会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吧?会有游客来吗?”

“你怀疑我们的工作目标?”李怀志质问。

“王支书,李同志,不是这个意思,你们误会了。”石明祖知道自己失言了,歉意地解释。他搔搔脑壳象个做错事的孩子不敢吭声了,心里对于上级派来的工作队员敬佩有余。

“会有游客来的!乡村旅游一定能够火起来的!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每天都在创造奇迹!我们乌龙寨村一定会迎来旅游的井喷时代!撸起袖子干吧!别再犹豫了,我们不能错过时代赋予我们的大好机遇呀!”王小娟面对火红的晚霞充满信心地说。她的情绪感染了同行的人,石明祖和李怀志听了点头赞同。他们走在山路上的脚步更加稳健,灿烂的霞光把勤劳的人们的周身映照得通红,像一支支火炬在燃烧。

晚饭后,村部楼里灯火通明,传统手艺传承和产品销售互助组的人员继续讨论,石远湘和“一根筋”等一共二十多户人参加了会议,继续商定白天未定的事项。并且他们请来了王小娟、李怀志、石明祖参会,准备作出最后的决定。

会议由二组组长石远湘主持。这个乌龙寨的小能人见多识广,思想活跃,有些小才艺,手上功夫了得,也是武陵山区一顶一的好木匠,山寨人家里有他打制的家具,包括床、柜、八仙桌,洗脸架、火盆等,有时打制整套结婚木制用品。不过老头子有点爱饶舌。

今晚,他坐在会场主席位上絮絮叨叨地说开了,在明亮的白炽灯光辉映下,在乡村宁静的夜晚里,乌龙寨的小能人石远湘开怀畅谈,足足说了十五分的开场白,最后,他郑重地表态说:“尊敬的王支书、李怀志同志、石支书,不是我老倌子吹牛,我见多了,走过的桥的比后生伢走过的路还多,武陵山旮旮里的村寨,我这辈子都走遍了。往日,我们乌龙寨不起眼,我出门打家具,主家问我乡籍,我要解释半天他们也不晓得。乌龙寨如今翻身了,要搞索性搞大的,一鸣惊人!现在,流行一句时髦广告词,叫:‘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现今,我们乌龙寨卧龙显灵了,老黄历要翻过了,搞乡村旅游我们鼓足了劲头!我赞成搞成一个大背篓,摆在村广场,我负责打底座!最后,请工作队定盘子!”“定盘子”是他日常的木匠用语,表示作最后的决策。

他说完话,把话头交给了工作队,一边抽烟了,心里稳稳当当划算着如何打造好木制底座,那也是一项大工程,用料上得讲究,雕刻要细腻,最显工匠的手艺,不能让别人看笑话。

众人把目光转移到了王小娟支书身上。

王小娟笑一笑说:“大伙儿的事大伙儿定,我和怀志同志主要来听取群众的意见!你们继续说吧。”

王小娟一开腔,参会的人发言变得慎重起来,不敢随便发言了,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冷场。

石明祖支书见状,点将道:“‘一根筋’,谈谈你的想法。”

听到石支书点名,“一根筋”移开嘴角的烟杆,轻声地表态道:“我赞成石能人的想法,索性搞个大的,让乌龙寨扬名。他负责底座,我负责带人织篾篓。不过,请你们打听好,最大的篾背篓的尺寸!”他编织大背篓是头一回,心中无底。但是,他乐意尝试,为了乌龙寨的乡村旅游兴旺。

“我们可以在网上搜,也可以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工作部打电话咨询,编织最大背篓,保证拿下世界第一。”李怀志激动地说。年轻人怀抱着一颗火热的心,事事都想争取第一名呀。

“其他人呢?”石明祖支书眼光巡视了参会的人们。

“听支书的!”

“听工作队的。”下面的人表态。

“我自愿参加织篾背篓!自愿出工!不要报酬!”一个党员表态了。

“我跟远湘叔打底座!不要工钱!”石远湘的徒弟紧跟师傅,愿意出义务工。

“算我一个,保证随喊随到。”

“算我一个,义务出工。”后面的人纷纷表态。

“工作队同志,搞乡村旅游,好是好事,我赞成!不过,搞大场合不是一日二日能了结的事,丢工舍家的去做,我怕中途要请点子假。”有人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你请假干什么去?”李怀志质问。他认出发话的人是那个把女嫁到峒河边坪上去的享福人。

“国有国事,家有家业,小的有事緾身!”被质问的人分辩。

“他逢场要去亲家喝酒,耽误了他喝酒的好差事!”有一个年轻人揭发检举,引发众人会心的一笑。会场气氛变成轻松活泼了。

“滑生子,无上下,偌如我年轻二十岁,我也天天做义务,不用顾家事。”

王小娟和石明祖眼光一碰,轻声地交谈:“工期要多久?”

“不好说,怕要二个多月吧?”石明祖晓得织篾器是慢工细活,急不得。

“满仓同志,完成这项工程要多长时间?”王小娟大声地询问“一根筋”,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足要两个月时间吧。主要是备料难些,楠竹要直梢节长的,篾片韧性好的。”“一根筋”默思,选取山中上等的楠竹是关键,初步测算大约在二百根以上。

王小娟、石明袓、李怀志、石远湘几人一合计,综合众人意见,定出了几条规定,由石明袓代表村支两委宣布:“一是从全寨竹林里选料,相中那棵算那棵,自愿捐献最优质的材料。二是挑选专班开展工作。由石远湘和‘一根筋’点将定员,村里给予适当补贴。三是标志建筑合成那天,就是乌龙寨乡村旅游的启动之日。”会场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打断了石明祖的话。

等待掌声停下来,石支书又说:“第四,工作队王支书和李怀志主动请缨,积极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让咱乌龙寨也扬名一次!”掌声又起,村民发自内心的感受到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

散会后,送走村民和石支书,王小娟和李怀志站在坪场上,仰望春初的夜空和灯火明亮的村舍;第一支书王小娟心绪难平,感慨地说:“怀志同志,你看,四年多了,星星还在那里看着我们,你觉得乌龙寨有变化吗?”

“王部长,这四年……”私下里,他称呼对方的官职,激动地说:“乌龙寨的星空还是那个模样,可是,我们百姓的灯火却一天比一天更加明亮了!我相信,乌龙寨老百姓的生活在不久的将来也能赶上城里人的!”

“是呀,两不愁三保障落实了,生活富裕了,人们尝试搞起了乡村旅游,到时,我们也会让乌龙寨亮化起来,美化起来,挂上彩灯,布起光带,唱起歌,跳起舞,阿佤人们唱新歌!”王小娟沉浸在自己的美好追求里。

“王部长,到时,我要邀请朋友们都来乌龙寨,摘农家果,吃农家饭,游农家乐,拍抖音,拍视频,发微信,发美图,让更多的人知晓乌龙寨,积极宣传造势,增加人流量,你看行吗?”

“行!当然行!宣传造势不能少呀!我们还要举办征文比赛,摄影比赛,让更多的人知晓湘西的乌龙寨,让更多的人来到乌龙寨!”王小娟非常赞成年轻同事的想法,佩服他的营销手段和才智。同时,另外一种担忧袭上她的心头,她记起石明祖的话:“会有游客来吗?”凭着女人天生的细腻,她觉得要把工作做在前面。

“一定要把客人引进乌龙寨,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开发乡村旅游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她准备向县委组织部部长何青林汇报思想,请求上级支援,开寨迎宾。

二个月后,乌龙寨乡村旅游正式启动。王小娟迎来的第一批游客是县委党校中青班的学员,一共五十多人,汇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大队伍,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何青林带队,2019年的中青班的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乌龙寨开展。

从县城来的两部中巴车停到寨门前,何青林部长和学员们下了车,王小娟亲自指挥锣鼓队敲了起来,来宾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乌龙寨村民的热情和好客。

“咚咚锵!咚咚锵!咚鼓咙咚,咚鼓咙咚,锵!锵!!锵!!!”田大树带领锣鼓队敲打起欢快的节奏,一群舞狮舞彩绸的村民列队欢舞,引来游客们不断地拍照。

进寨门要举办拦门仪式,喝拦门酒,唱拦门歌,中青班的学员们感到新奇和兴奋,纷纷拥挤在寨门前看热闹,争相拍照和高声谈笑。

走在前头的何青林瞧见这阵式,笑着发问:“小娟同志,看来拦门这一关不能少哟?!”

“老领导,随乡入俗吧。希望何部长带个好头,助力乌龙寨精准脱贫吧!”

“行!”

话音刚落,站在寨门中间的昔日山歌王子石明祖唱起了拦门歌,浑厚的歌声镇住了嘈乱的人群,飘荡在青翠的山谷里,也飞进了游客的耳中。

“太阳出来照山坡,尊贵客人来踏歌,山寨迎宾表心意,清泉酿成连心酒!”“哟嗬!”拦门的人群齐声吆喝。

何青林似乎早有准备,他应声唱道:“清水清来潭水深,鱼跳龙门鳞重鳞,宝寨开启富贵门,引来三江财富多!”

“哟嗬!”中青班的学员也学着对方起劲地吆喝起来,声震群山,余音悠长,博来众人一片欢笑声。

“喝酒!喝拦门酒!”石明祖一声招呼。

田春花带领一帮子身穿民族服装的红花姑娘,手托木盘,端上了一碗碗米酒,列队分发给客人,等待客人仰头干了,才被允许跨进寨门,打闹声欢笑声赞扬声混成一片,深山里的古老山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美好的镜头被李怀志抢拍下来,制成了各种美篇和小视频,在官网上,在朋友圈里迅速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晓了乌龙寨。这是后话。

王小娟和何青林并排走到队伍的前头。何青林部长动情地说:“小娟同志,辛苦你们工作队了!乌龙寨的变化真大呀!特别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来,你们下了不少的功夫呀!”

“感谢部长的支持,我们保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给人民一个交待!给历史一个交待!”王小娟信心百倍地说。

“行!我们一定全力支持!”何青林也被感动。

中青班的学员们陆续参观了猕猴桃产业基地,生态植物园,走访了贫困户并赠送了生活用品,最后,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取工作队和村里的情况汇报。中午吃饭安排在乌龙寨满顺农家乐餐饮店里。

何青林巡视一下乌龙寨满顺农家乐,感兴趣地询问:“满顺大老板,你家办的场合蛮大的哟?要发大财了。”

“报告部长,农家乐是我牵头干的,有十五户贫困农户入股,大伙儿一起发财致富!”憨实的石满顺如实回答。

“启用能人带动,把贫困户纳入互助组,一起共同脱贫致富。”陪同的王小娟解释说。

“小娟同志,你做了有益的尝试呀。精准脱贫是一场大考,如何交出满意的答卷值得我们深思呀,我们的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能力不强,执行政策患得患失,不能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呀。”何青林部长似乎有所指向。聪颖的王小娟听出了其中的话音。

她想起上次与检查组发生的争论,至今还在耳边响起:“乌龙寨存在扶贫资金使用不合规的现象,要求整改。”

王小娟申辩的理由是:“贫困户致贫的真正原因,是缺劳力、缺技术、缺方法,缺自信,或者因病因灾造成,他们脱贫手段不多,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脱贫。需要能人带动,需要互助组,贫困户利用扶贫政策带资金入股,达到农户跟着资金走,资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目的,实现共同致富全面小康。”

但是,检查人员却不认同她的观点,认定企业的法人不是贫困户,不能享受优惠政策,资金投向出了问题,贫困户的贷款不能作为股金入股,要求全面整改。

双方争论的问题被反映到县里州里省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青林支持王小娟的观点,他认为应当实事求是,以贫困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以贫困群众是否获得实惠为唯一评判的标准。不切实际的空喊口号,机械地执行政策,不利于事业的发展,不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王小娟明白何部长是个务实的人,对于部里派出的工作队员关怀备至,他为此承担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到底怎样帮扶,才能使贫困群众真正地受益呢?”王小娟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当她看到穿梭在农家乐里忙碌而又喜悦的贫困群众时,脸上露出了笑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开餐时,何青林部长专门邀请了几位贫困户共同进餐,受邀的人中有“一根筋”、田富贵、和另外两位贫困户,王小娟和石明祖、石满顺三人作陪。

王小娟晓得何青林部长搞社会调查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喜欢在轻松的氛围里拉家常,让人感觉很随和,不知不觉地吐露出心声,而不是正经刻板的开会,让人拘谨不安。

“吃菜,吃菜。”他带头夹了菜,招呼大家吃饭。

“大家夹菜,边吃边谈吧。”王小娟积极响应。

“老倌子,你们吃肉,平日多久能吃上一次呀?”何青林询问近身的田富贵。

“二、三天不断荤,想吃都能吃上。寨子上不开屠,逢场时多买点。”田富贵老实地回答。乌龙寨没有肉食可买,但逢初五逢初十,村民都要去乡里赶墟场,割点肉,五天一巡,大家习以为常了。

“我那小外孙,一天三餐嚷嚷要肉吃,现今好了,想吃就买,后世人幸福呀!糖水缸里泡蜜桔,好日子甜上加甜呀!”“一根筋”感慨地说。他大女儿的儿子,也是他的宝贝外孙,寄居在自己家里。小外孙活泼可爱,逗得外公外婆开心称意,荤菜也是餐餐不断。

“寨子上,有没有吃不上肉的贫困户?”

“现在没有了。”石明祖思量着说,“过去一年到头送了派购猪才有一餐肉吃。”

“过去和现在比,哪真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没法比的。过去连饭都吃不饱,更谈不上吃肉了。如今家家户户餐餐都有肉菜,何部长,不瞒你说,我新近买了冰箱,寨上人冷藏的肉在我这儿。我知根知底!”石满顺激动地说出自己的私房话,也引来大家一阵善意的笑声。是呀,如今装穷买苦也不会有人相信了。

“有四季换洗的衣服吗?”何青林关心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状况。

“有呀。衣服一年四季都全,夏有夏衣,冬有冬装,就是舍不得穿。”“一根筋”洋气地说。他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一年到头只穿蓝大掛劳动装,舍不得穿新衣服。他有着中国农民纯朴勤俭的本色,新衣服只在过年过节或是喜庆时才穿上。

“舍不得穿呀?上次检查还闹出了笑话呢,差点被人误解了。”村支书石明祖插话。

“被误解?怎么回事?”何青林细心地盘问。

“上次暗访,检查人员到了五组青竹坳,看到村民穿的衣服破烂不全,就追问,是不是冇得衣穿?偏有村民逗耍,讲,‘有冇有衣穿,你望不见呀?’结果呢,被判了一个‘不愁穿’有问题,要求全面整改。县里乡里急了,要求工作队和村里马上送衣送物上门。我和王支书纳闷?刚发放的救济衣物,怎么会冇得衣穿呢?我们组织人员一起上门查看,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新发的衣服还压在箱子底下,原封不动。”

“为什么呢?”何青林寻根追底。

“村民讲,舍不得穿呗。你说可笑不可笑。”石明祖有点气不消。众人也都被惹笑了。

“让村民学会享受美好的生活,也要提倡和引导呀!”何青林面对王小娟叮嘱。

“报告部长,我们准备开展新生活运动,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贫困户的收入怎么样?你们有哪些收入?”何青林询问了几个贫困户生活情况后,知道他们的“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他更耽心的是他们的稳定收入。

看到何青林亲切的目光,田富贵习惯性地瞟了一眼村干部,见冇有制止的意思,默神一下说:“老话讲,财不露白!既然部长提起,我也就实话实说了,盘盘我的家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田富贵不再拘谨了。他是一个内秀的人,心里的账算得精准,过去因为家庭负担过重,人前人后直不起腰,常年说话底气不足,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但是,随着日子好起来,家庭生活的逐步改善,在熟悉的人面前,他乐意开口说话了。

他放下饭碗,扳起了手指头算账:“我家四口人,老婆是个瞎子,两个女儿,一个念书一个在家务工,2015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户。我老婆吃低保,一年有三千六百多元进账,一个伢儿读高中教育生活补助有三千元;我嘛,种了五亩猕猴桃,初挂果,收入在二万多元;我和老婆子、大女儿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年也有二万多元收入,还有田里的稻谷、养的林下鸡……毛毛估算收入,按人头算,人平不会少于一万吧。”

“秀菊参加农家乐还有收入呢。”石满顺适时提醒。田富贵的大女儿田秀菊新近加入满顺农家乐,当了服务员,每月还有二千元的工资收入。

“哪是,哪是。”

“到时合作社还会有分红的。”王小娟补充说。

“你们合作社分了多少红利呀?”何青林问石满顺。

“报告部长,暂时没有。到时一定会有的!”石满顺信心满满地回答。

“行!我祝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好!”何青林举起茶杯祝福。看到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他有点激动了,这不像他平日稳重的性格。

众人也纷纷地举起了茶杯,收下了甜蜜的祝福!

何青林部长引来第一批游客后,王小娟就带领村支委进行了专题研究,及时召开了村组干部和骨干分子会议。在会议上,王小娟做了“抢抓机遇,保持良好势头,做强做大乡村旅游,实现乌龙寨稳定脱贫!”的报告。从此乡村旅游摆上乌龙寨村的议事日程,乡村旅游的话题成为乌龙寨群众的热议,村民开口闭口不离乡村旅游,饭后睡前思量着乡村旅游。

在“求仙”代销店,闲耍的人们话语里增添了新内容。

这一天,石窜子来到代销店,听到店后坪里传来“马桑树儿搭灯台”的熟悉的山歌调。他寻声穿过堂屋,出了后门,来到后坪,发现坪坝上有五个扮了彩妆的妇女在跳舞,领头的正是“一枝花”邓秋芝。

石窜子缩手缩脚蹲在一旁看了一阵戏,乘邓秋芝演习空当,他发话问道:“老嫂子,啷个冇得人打牌了?”

“窜子兄弟,尔后,代销店不开牌场了,烦你通报一下乡亲们。”

“几时的事呀?”

“现今的事!”

“为哪样?”

“寨子上要搞乡村旅游了,我们参加了表演队,入了股有分红。”神采飞扬的邓秋芝说。她扮成了三十年代村姑的形像,一身青布衣,拖上一条乌梢大辫子,长辫上绑着一朵大红花。

“邓姐,我们再排练一次吧。”一个长辫子姑娘呼喊。她是田富贵的大女儿田秀菊。小姑娘白天跑堂当服务员,晚上表演节目,忙碌得很。她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哎,来了。窜子兄弟,我忙去了。”邓秋芝甩了甩脑后乌黑的长辫子,欲转身离去,石窜子又冒出一句话:“仙哥人呢?”

“他呀,他去闭关自修了。他要表演爬刀梯节目……”邓秋芝话未说完,转身加入到了排练队伍。这是小组排练,待熟练后,将要汇入全村的大队伍中去表演。

石窜子寻不到人耍赌,有些失落,他心灰意冷地转身回家,一路在想:“世风变了。连找人打牌也冇有市场了。”他沮丧。

他刚进屋,准备蒙头睡大觉,屋外响起银铛般笑声。他听出是田春花的声音。

“石叔,在家吗?”田春花在屋外招呼。

“吱呀”一声开了门,石窜子发现来人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田春花,李怀志和石远湘。

“干吗?”他吃惊地询问。

“查卫生。”

“老石呀,乌龙寨开展乡村旅游,大家要坚持天天搞卫生,原来一月一查,现在一周一查。”石远湘推开半掩的门,进了屋,拉亮了电灯,灯光映照出室内的景物。

“啷还像个家。”石远湘粗略地浏阅了一圈,作出初步评价。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天清扫,垃圾入箱,粪便入厕,物品摆放整齐,家禽家畜不散养;美化环境,养花种草植树。”李怀志拿着表格对照检查,边念边打勾。“有进步。但是美化环境不够。”他提出了批评意见。

石窜子的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得到了改变,原先多次被评定为不清洁,让他羞愧,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如今,他也坚持天天清扫了。乌龙寨的村民都经历过这样的转变,从起初的不适应到适应,从不自觉到自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新的生活方式。

“石叔,墙根下栽的是爬山虎吗?”田春花在外墙有了新发现,吸引检查人员前去围观。石窜子不吱声地跟在后面。

“是爬山虎!石窜子蛮有心计呀。”石远湘看到叶片肯定地说。

“李组长,这算不算美化环境呀?”田春花征求李怀志的意见。

“算吧。但是,没有花卉?”

“种花冒有功夫服伺。”石窜子轻声辩解一句。

“说来也是实情。他是护林员,两头摸黑,早上出门黑,晚上归屋黑,冇得时间弄花。”石远湘同情他。

“石叔,爬山虎长势喜人,你有么个打算?”

“我想盖一座绿屋,牵上叶蔓,冬暖夏凉,我喜欢林子的味道。”常年与森林打交道,他钟情于绿色植物。

“石窜子,你热爱森林喜爱植物,也算一大优点吧。”李怀志赞扬地说:“今后请你去搞园林维护吧。把寨子上的每一幢房子都盖满绿叶,在屋前屋后种上鲜花绿草,让乌龙寨变成一座天然的氧吧,吸引城里人来度假。”

石窜子再过几年满六十岁了,爬山过岭身体有点吃不消了,年轻时石窜子巡山一天能跑个来回,现今不行了。不过,山里人吃得苦,困了累了,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原先,他想跟村里提出辞职的请求,想不到工作队替他安排了新的工作,只要与绿色植物打交道,他都乐意。

检查组离开时,他破例热情地送别:“慢走!欢迎随时来查!”

又过了一个月,乌龙寨迎来了第二批游客,来宾是省城高等学院的领导和教师,一共三十多人,他们带着调研课题下来的,李怀志的恋人姚馨琴也随团过来了。

进寨门,对山歌,喝拦门酒,完成入寨仪式后,锣鼓队热热闹闹的把来宾引进了寨子。李怀志与姚馨琴久别重逢,小恋人分外亲热,眉眼含情,幸福满怀。小恋人并排走在队伍的后尾,与团队拉开了一小段距离,充分享受着说悄悄话的私密空间。

“我以为你不会来了?想不到你真的来了!我好高兴呀!馨琴,谢谢你呀!”李怀志憨憨地笑,有些语无伦次地说。他用一种欣喜和惊讶的目光凝视着恋人的脸蛋,满心眼里透出高兴的神采。

事先,李怀志知道母校组建了一个精准脱贫调研团,要前来乌龙寨考察,但是,不晓得姚馨琴是否参加?打过电话询问了恋人,姚馨琴也不能确定。不过,她主动去院里报了名,想不到愿望实现了。小恋人们在千里之外的大山里见了面。

“美不美呀?”参观了漫山遍野的果林,李怀志手指群山,深情地询问恋人,话语里透露出一股自豪感。他想借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博取恋人的理解,感动心上人。

姚馨琴站在山顶六角凉亭里,极目远眺,天蓝山青,顺山势成梯级开发的果林层层叠叠,丰收在望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空气里弥漫着成熟水果的清香气味,有鸟儿在啼叫,有蜂儿在盘旋,她有点儿陶醉了,思想也在慢慢地发生转变。

自小在农村长大的姚馨琴讨厌乡村的贫穷和落后,贫穷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的童年,原以为通过自身的奋斗,可以跳出农门,远离农村,在城里享受到优质的生活和舒心的工作,但是,现在,她看到的新农村景象让她改变了原有的看法。“怀志,了不起呀!你们把新农村建成了大花园,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大有作为呀!”她感动地说。

“馨琴,我们村准备申报3A景区,你看,这是果园,那是植物园,游客中心,非遗展览馆,传统手艺制作区,风情表演区,民宿体验区……”面对崇山峻岭和希望的田野,李怀志兴奋地指点眼前正在规划的远景,俨然像一位统率百万将士的将军,从容地排阵布局。

“怀志,看不出来呀,你胸中装满了宏伟蓝图。看来,你做对了一件值得一辈子骄傲的大事业!”姚馨琴深受鼓舞。

姚馨琴的到来,也引起另外一个女人的特别关注。田春花看到李怀志和姚馨琴亲热的模样,她心中怅然失落,混合着自卑、酸醋、嫉妒等多种复杂的情愫涌上心头。她刻意地拉开了与恋人们的距离,表面上与来宾一问一答,活泼开朗,眼睛却时不时瞟上那对挪在后面的恋人,忍不住悄悄地关注着他们的行动。

“小姑娘,你们这个地方真好呀!美得像一幅画,是人间仙境呀!”一位学者模样的老人开心地与她攀谈。

“谢谢夸赞!”田春花穿着鲜艳的苗族服装,披挂一身银饰,走起路来熠熠生辉。她负责陪同调研团,为来宾们解说。

“城里人不会喜欢这里的?”她想着心事,在内心发问,却冲口而出。

“谁说的呀?喜欢,一定喜欢!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的。”老者铿锵有力地回答。田春花无意间吐露出心事,闹了一个大红脸。

她意识到自己思想抛锚了,惊醒过来,歉意地笑一笑,天真地问:“老爷爷,是真的吗?”

“小姑娘,相信我吧,我可是研究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史的。”老者胸有成竹,他是大有来头的人,只是田春花不知晓。

“你愿意留下来吗?”在另外一边,李怀志深情地询问自己的恋人。

“我愿意做你的坚强后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一对恋人不约而同地想起当年大学刚毕业,准备走向社会,身无分文,找不到栖身之地,露宿桔子洲头,面对大楼林立的城市,曾经许下的宏愿,满怀豪情地大声朗读起来,声音在群山里传去很远。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