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笛的头像

冷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1/11
分享
《留下一页 不朽千古》连载

第一十四章 比爱情更高尚

1943 年 5 月 3 日,天空匆忙落下了一场大雨。那狂风暴雨称得上“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但很快就“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了。

雨后,重庆地下党组织的负责同志会合到一起,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却发生了一场争论。

事情是这样的——

重庆地下党组织,经过调整,已经指示部分党员暂时停止活动,执行短暂隐蔽,积蓄力量,等待召唤,准备重启一项重大工程。由部分党员组成骨干队伍,建立单线联系网,隐蔽于市,秘密行动,循序铺垫,做好先期预备工作。

这时,奉命到达山城,任重庆市委委员的彭咏梧,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中共南方局组织部秘书荣高棠直接领导,负责领导沙磁区、新市区一带的地下行动。

当时,彭咏梧在中央信托局产物保险处做职员。这种特殊身份,对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护身符。

彭咏梧没有家眷跟随,因此只能被安排在信托局的单身集体宿舍内居住。

重庆市委落实《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在地下党组织内开展整风运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 :一是没有宜于隐蔽的活动地点,极容易暴露。第一委员彭咏梧亟须一个方便于活动的住处。二是时间紧迫,需要阅读整风文献,联系实际,写出思想工作汇报、生活作风总结,各个环节要逐层转达。了解情况后提出问题,并与相关同志研究后向上级汇报,同时又要完成好信托局的业务,两者无法兼顾。三是需要一个可靠的助手。问题又来了,与彭咏梧频繁接触,必然引起怀疑。这就需要特派一位女同志,假扮夫妻,协助彭咏梧工作。

中央南方局荣高棠同志和川东特委认为此计可行。重庆市委经过研究决定,由各方面都符合条件的优秀党员江竹筠同志来担当这个极其特殊的角色。

对于一位 23 岁的未婚姑娘来说,朝夕与一位男同志共同生活,对外声称夫妻,又要使旁人看不出是假的,那是戏剧舞台上才有的事情,现实中谁见过?其实,比扮演舞台上的角色,还要难多少倍。

此时,中共川东特委 ( 兼重庆市委 ) 组织部长宋林已经有了新的任职,但考虑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过去与江竹筠相互接触较多,相互容易交心,便亲自找到了江竹筠。

坐在江边,听完宋林的介绍,江竹筠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望着碧蓝的江水,有无数只船帆从远方而来。她想到了新中国,想到了延安,不由思绪万千。

宋林同志说 :“假扮夫妻确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克服。因此,不用马上回答。党组织也一定会尊重你个人的选择。”

江竹筠梳理了一下被江风吹拂的短发,双颊一红 :“这是革命的需要,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应该有任何犹豫,必须迎难而上!”

这时,江风吹来一阵悠远的船笛声。

“江竹筠同志!”宋林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握住她的手,“我代表党组织谢谢你!谢谢你对党的工作的支持,谢谢你所做出的努力。你是党的忠贞、纯洁、优秀的儿女,党为拥有你这样的儿女感到骄傲!”

江竹筠心中忐忑地说 :“只是……我怕不能胜任如此重要的工作。”

宋林坚定地说 :“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党交给你的任务。”

交接完手里的工作,江竹筠来到了彭咏梧身边。

她立即投入繁杂紧张的斗争生活,常常忘了吃饭。根据需要,很多文件和资料需要她阅读。那些字里行间,使她感到既亲切又新鲜。她还是第一次读到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即《整顿党的作风》的原文)。

这既是领袖又如师者的教导,如清风扑面而来。她觉得自己不但是在为党工作,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她觉得自己仿佛坐在了延安会堂,坐在了抗大的课堂上,一种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兴奋感,温暖了自己。

她已经深深地热爱上了这份工作!

但是,当彭咏梧下班归来,回到机房街租住的居所后,还有那些街坊邻居称呼她为“彭嫂”“彭太太”的时候,她觉得很不习惯。跟着彭咏梧一起出门,走在路上,江竹筠同样一副若即若离的样子,不像一对年轻的恩爱夫妻。

吃过晚饭,彭咏梧亲自端过来一杯咖啡,放在江竹筠面前,以大哥一般的口气问 :“新的工作环境还适应吗?”

江竹筠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于是说 :“我一定会慢慢适应的。”

彭咏梧和蔼可亲地说 :“我们走到一起,同一屋檐下,并非为了私利、私情,更与爱情无关。但是,我们之间拥有的是更纯洁、高尚的同志之情。为了神圣的信仰,为了赋予我们的使命,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我们需要在一起并肩战斗。”

江竹筠微微一笑 :“我懂。”

彭咏梧说 :“我们都是穷苦出身的阶级兄妹,我的老家在云阳。幼年失去了父亲,母亲节衣缩食,把我送进了当地的易氏族学就读。16 岁进入云阳县城中学读书,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地下党员的影响下,由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质问反动当局,被学校开除,后经外婆四处托情,才得以留校继续学习。1937 年考入万县师范。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读书会’‘抗日后援会’,并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 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及进步学生,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接受党组织指示,我离开万师回到云阳,任中共云阳中心县委书记兼云阳县委副书记、小江区委书记,领导云、奉、巫、开等地的工作。日夜辗转于大巴山,露宿荒山野林,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工人的罢工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和追缉。为了不暴露身份,有时化装成教书先生,有时化装成大商人,有时还打扮成流浪汉、补鞋匠等,以各种身份闯入大山和敌占区……”

江竹筠听了彭咏梧同志惊险曲折、如火如荼的革命经历,被深深地感动了,心中对面前这位多次为党的事业出生入死的领导同志,充满了敬意。

彭咏梧深情地讲起自己的家庭,远方的妻子、孩子,以及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甘苦与共的岁月,牵挂之情溢于言表。彭咏梧说 :“为了更多的人将来能生活得幸福,我们做出了必要的牺牲。可以说,我们之间不只是上下级关系,更是同胞,深含阶级情谊的兄妹,比亲兄妹更亲的革命同志、战友!只有这样,才能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做事。”

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江竹筠很快适应了自己的特殊身份,走出家门是一对外人公认的“夫妻”,在家却是两位互相鼓励、互相照顾的革命同志,梧哥、幺妹这样的称呼,既可以理解为“五哥”,也可以理解为丈夫,因为夫妻之间以哥哥妹妹相称,符合当时的“新生活运动”,外人偶尔听到也不会产生怀疑。

这位名义上的丈夫,不但斗争经验丰富,党性强,讲原则,而且无微不至地给予她关心和照顾,那完全是真诚、真挚的同志之间的帮助和关怀。江竹筠除了做好得力助手,搞好通讯外联工作之外,主动担负起“生活秘书”这一职责,从医药、饮食方面,为彭咏梧细心调养,每天早起都要去市场买新鲜的蔬菜和富有营养的食物,煲粥,做羹,做粉,煮面……她有一手从小跟母亲学会的厨房本领,咸淡适宜,荤素搭配,很有条理,彭咏梧多年野外生活落下的病根,很快有了好转。

他们在机房街租住了一段时间,不久,在中信大厦分配到了一套住房。从此迁出了机房街。

在“家”的隐蔽下,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陡峭的山路上,人烟稀寥的密林中,熙攘的闹市区,有人垂钓的小桥流水处,工厂,校园,农户,到处都有江竹筠的身影。江竹筠不但出色地完成了重庆市委的全部文案工作,同时成了党组织的秘密联络员,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累,危险,统统抛在了脑后。江竹筠此时的心情有如窗外阳光明媚的天气、吹拂的和风、林中跳跃的鸟儿……温暖,轻松,愉悦。

江竹筠对自己说 :“我要做一只顽强的蚂蚁,在国民党腐朽政权的那道长堤上,深深穿出一个洞来,总有一天让它一溃千里!”

国民党反动派绝不会想到,在阴森血腥的白色恐怖中,山城重庆,有这样一个“小家庭”,他们不是夫妻,纯洁而亲切地生活在一起,为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埋葬蒋家王朝,白天办公,晚上会议,成了市委的秘密机关、国民党黑暗统治下战时首都内的一个红色据点。

上级指示的转达和重庆地下党的所有重大决定,都出自这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