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2/10
分享
《延生观传奇》连载

第一十九章 太子之争 隆基称帝

太平公主帮助睿宗得到皇位之后,朝野上下,对太平公主更加尊崇。可是太平公主竟然没有按照李隆基的要求,杀死李重茂,反而为李重茂求情,最后让李重茂被封为温王,富贵终老。自此一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决裂,改为支持唐睿宗的嫡子宋王李成器为下一任的太子人选。

华灯初上,在太极殿内,李旦在大殿之内踱步徘徊着,为了立太子之事,李旦非常犯难。

左边是满脸怒色的太平公主站着愤怒地说:“皇哥,废长立幼,乃违犯朝纲,不合古法,请皇哥三思!”

李旦瞟了太平一眼,默不作声,心想:太平公主权倾朝野,掌握军权,一旦动武,必将伏尸百万,血流千里,不可呀!不可呀!

站在左边的李隆基吊着脸说:“父皇,皇儿虽为老三,功在当代,太子不能让无功之人,捶手可得!”

李旦又瞥了一眼气势汹汹的李隆基,摇摇头,亦然默不作声,心想:隆儿发动政变,手有禁军,英才盖世,,早有做皇帝之心,不可小觑,如果不让他做太子,必然重演玄武门之变的悲剧。

太平公主瞟了李隆基一眼,对李旦说:“皇哥,说句话吧!”

李隆基瞟了太平公主一眼,对李旦说:“父皇,痛下决心吧!”

大殿内的气氛十分凝重,燃起的熏香上紫烟袅袅,李旦静静地环视着大殿里各种雕塑和鲜花。这一切仿佛像巨大的山石压得他喘不过气,亦然默不声,但心里却翻江倒海,汹涌澎湃,大浪滔天,难以平静……

太平公主瞟了李隆基一眼,对李旦说:“皇哥,说句话吧!”

李隆基瞟了太平公主一眼,对李旦说:“父皇,痛下决心吧!”

李显依然默不作声,望着窗外如钩的新月和乌黑的天幕撒满了像眼泪似的星辰,长叹了一口气,对他们说:“这样吧!你们先回去,明天在朝中商议,听听朝臣的建议吧!”

李隆基瞟了太平公主一眼,对李旦说:“父皇,儿臣告退!”

太平公主也踱了几步,望着李隆基的背影消失在夜幕中,泄气地说:“皇哥,你好好沉思一下,明日朝堂上见!”

李旦望着太平公主离去的身影,抹着眼泪,长叹道:“难呀!太难了!”然后踉踉跄跄地走向后宫……

太平公主回到了宫中,气愤愤地躺在床上,与崔湜谈到了宫中立太子的议题,抱怨道:“隆基年轻,当初并未在意;可我才发现他英明威武,锋茫毕露,竟敢与我抗衡;而宋王昏庸懦弱,为人忠厚,若立他为太子,以便能长期保住现有的权势地位。”

崔湜狡狤地说;“君子之言,很有道理,不知皇上如何决断?”

太平公主不满地说:“皇上迟疑不决,听大臣明断,但隆基以势相逼!”

崔湜笑盈盈地说:“公主放心,臣派人撒布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之话,让大臣明白朝纲,求得大臣支持。”

太平公主迟疑道:“此乃小人之举,若被皇上查出,岂不威风扫地。”

崔湜劝慰道:“公主放心,此事臣一定安排得滴水不漏!”

太平公主上了床边脱衣服边笑道:“还是夫君好,还是夫君好,来呀!”

崔湜急不耐地扑了上去……

第二天早晨大臣们去早朝,见街上群众都在议论“皇上不分长幼,乱立太子,乃朝纲不振”之类的话,议论纷纷。姚崇笑道:“此乃太平公主所为,散布流言,混淆是听。”

朝堂之上,李旦正襟危坐,严肃地说:“朕初登大宝,欲立太子,宋王为长,但无寸功;平王为幼,但功盖当代,不知爱卿有何见教?贤妹不知如何?”

太平公主冷笑道:“就听大臣评议!”

众大臣瞥一眼太平公主,又瞥一眼李隆基,一片沉默。

窦怀贞先拱手道:“臣窦怀贞启奏陛下:“宋王善良仁厚,为人耿直,团结朝臣,爱民若子,而平王年轻气盛,英明威武,但锋茫毕露,盛气凌人,竟敢与公主抗衡;若立他为太子,必生祸乱!”

李旦气愤地说:“爱卿敢出如此之言!”

太平公主笑道:“皇上何必动怒?窦爱卿不过实话说实而已!”

姚崇拱手道:“臣姚崇启奏陛下,立长废幼乃为古制。俗话说:盛世立长,国则和安;乱世论功,国则兴盛。自太宗以来,立长废幼,已发兵发,玄武门之痛请陛下以此为鉴,所以立三殿下为太子,此乃上策。”

崔湜反驳道:“立长废幼乃朝廷之纲,叛逆宗法,大逆不道,悖以常理,天伦之祸也。”

刘幽求也站起来,果断地说:“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指李隆基)拯社稷之危,求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

宋璟辩解道:“道德经曰:万物相生,宇由在变,此乃道也,崔大人言,莫非墨守成规,又闹出了刻舟求剑的笑话!”

众大臣一听,哈哈大笑。

宋王李成器拱手道:“儿臣李成器启奏父皇:儿臣听众臣所言,痛感惭愧,才学愚钝,寸功未见,岂敢与三弟相比,三弟英明雄武,经天纬地,乃治国英才,立为太子,必能安邦定国,强盛大唐。我愿让太子之位让于三弟!”

李隆基热泪盈眶,拱手道:“皇哥大义贤明,让位于我,赓续亲情,我若荣登大宝,定让大哥与我共享荣华!”兄弟两人洒泪拥抱,久久不能分开。

李旦高兴地说:“平身吧!朕两个皇儿品德高洁,相互禅让太子之位,犹如伯夷在世矣!皇妹,你意下如何?”

太平公主满脸不悦道:“就依陛下吧!”

李旦听完之后,瞟了太平公主一眼说:“罢了!直接宣诏吧!”

高力士草拟完圣旨,让李旦看了看,便打圣旨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唐隆政变,扶朕登极,李隆基功高盖世,虽有流言,皆为乌有,告于臣民,止此不传。朕正式册立李隆基为太子,则天大圣皇后武曌,恢复其旧有称号“天后”;追赠雍王李贤为章怀太子;追赠郎岌与燕饮融为门下省谏议大夫;将武三思、武崇训所有的爵位与尊贵称号全部撤销,并且捣毁其棺木,将尸首掘出来,将其坟墓铲平。另外,改封李成器为雍州牧兼太子太师,李成义为申王,李隆范为岐王,李隆业为薛王,增加太平公主实封采邑满一万户。

大唐景云元年六月二十七日

李隆基与众大臣跪地叩头道:“吾皇英明,恭贺太子!此乃吾朝之大幸,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自此以后李隆基就住进了东宫,真正地成大唐的太子。太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视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使一些细微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很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十分不安。

太平公主经常与皇上李旦谈心,谈王玉荣时忧心地说:“荣儿人好心好,就是多年来不生育!”

李旦伤心地说:“皇妹说得何尝不是呢?不知皇妹该怎么办?”

太平公主兴奋地说:“宫儿武惠儿清丽端庄,不如皇哥意下如何?”

李旦高兴地说:“朕觉得可以,不如让他们见见!”

太平公主笑着说:“那就在兴庆宫见吧!”

李旦说道:“好,就在兴庆宫见!”

他们之后又谈了许多朝大事,太平公主告退回宫。

李旦刚从太极殿回到嘉乐宫,洗漱完毕,正要歇息,看见高士力领着李隆基又进了宫门,便坐在龙榻上。

两人走近龙榻跪地叩头道:“儿臣参见父皇!”“臣高士力参见皇上!”

李旦赐座,两人坐定。

李隆基满脸地不悦道:“父皇,荣儿与儿臣情投意合,敬老一生,不知父皇为何让我与武惠儿相见?”

李旦笑着说:“皇儿有所不知,古语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看荣儿与你共枕多年未孕子嗣,你一旦登极,岂有太子人选?父皇为此忧虑!”

李隆基含泪说:“儿臣与荣儿三盟海誓,白头偕老!可如今?”

高力士劝慰道:“殿下,自古以来,皇宫嫔妃佳丽三千,纳一武惠儿,算得什么?若太子登极,封王妃为王皇后,岂不是最大的回谢?”

李旦听完,兴奋地说:“高爱卿所言极是,为了大唐基业,还是依了父皇!”

李隆基沉思片刻,跪地叩头道:“儿臣谢父皇点化!”

李旦笑着说:“还是回去好好想想,荣儿会理解你的!”

李隆基和高力士从嘉乐宫出来已夜色仓茫,望着天上的眨眼的星星,往回走,在高力士春风化雨般的劝慰下,李隆基望着高力士欣慰的笑容,笑了笑,才下定决心,准备说服荣儿去兴庆宫相亲……

夏季的兴庆宫,晴空如洗,炎阳高阳,重柳依依,荷花荷叶,碧水绿树,小桥流水,花径通幽,兴庆宫那华丽的楼阁被兴庆湖碧水环绕,浮萍满地,碧绿而明净,云白光洁的大殿倒映着泪水般清澈的水晶珠光,空灵虚幻,美景如花隔云端,让人分辨不清何处是实景何处为倒影。在这如画的风景走出女子,但见她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李隆基跑过一看,被这相貌绮丽,衣着华贵的亭亭玉立的女子震撼了,呆滞地望看她,不知所措。

那女子走过来,仔细地打量了李隆基一番,但见那才俊头戴紫金冠,一头乌黑茂密的头发被金冠高高挽起,一双剑眉下却是一对细长的桃花眼,充满了多情,让人一不小心就会沦陷进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适中的红唇这时却漾着另人目眩的笑靥,身穿金黄龙纹紫金袍,高翘皂靴,走起路来轻盈而敏捷,撒射出一种消魂动魄的魅力,然后鞠身行礼,笑道:“惠儿参见太子殿下!”

李隆基才惊醒过说:“不知你说什么!”

武惠儿笑道:“惠儿参见太子殿下!嘻嘻嘻!”

李隆基不好意说:“免礼!兔礼!不知惠儿贵庚几何?”

武惠儿羞涩地说:“小女年方二七!”

李隆基笑道:“惠儿,我这辈子就认准你了!”

武惠儿笑盈盈地说:“既然太子如此明朗,惠儿恭敬从命了!”

李隆基兴奋地说:“那太好了!咱到桥上去玩吧!”说完拉着惠儿的手,向桥上跑去,两人甩了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从此一见,两人开始了如漆似胶的幸福而悲哀的爱情,这就是后来的武惠妃。太平公主让武惠妃进宫时,还带着她心腹丫环元元。

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韦安石第四次升任宰相,历任侍中、中书令,加领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打算鼓动睿宗废黜太子李隆基,她欲拉拢韦安石参与其事,便命女婿唐晙去邀请韦安石到府中议事,却被韦安石拒绝,没有前往。

李旦得知消息后,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意。”

韦安石愤怒地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主意。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明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实,希望陛下不要被谗言所迷惑。”

李旦故意问:“好,不知爱卿有何高见?”

韦石安献计道:“皇上要欲擒故纵,要偏向公主,稳住公主!”

李旦听过这话之后十分惊异地说:“朕明白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当时太平公主正在帘子后面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对韦安石横加陷害,想把他逮捕下狱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幸免。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乘着华丽辇车,命令侍卫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宋璟,冷笑道:“宰相大人,本宫之意爱卿还不明白,废长立幼,有乱朝纲,你为宰相,该当何罪?”

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跪地叩头道:“公主殿下,息怒,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功劳,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公主勃然大怒道:“宋璟,你好想想,此事该如何处理?”说完调转车头,消失红尘之中……

众人劝慰宋璟道:“宰相大人,你就依了公主吧!不然会招来杀身之祸的!”

“谢谢诸位的美意,此等大事,本相自有主张!大家都回吧!”宋璟拱手道,目送着远去的诸臣远去的背影,黯然神伤,长叹道,“太子危矣!”

宋璟调转车头向回走去。

又隔了几天,太平公主竟把宰相姚崇邀截到宣政殿内,冷笑道:“爱卿,太子飞扬拔扈,目中无人,竟然诽谤朝臣,要兴复大唐,必当更换太子,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姚崇严词拒绝道:“册封太子,乃朝中大事,岂能朝改夕换的?”

太平公主威胁道:“罢黜太子,势在必行,宰相竟敢懈怠,该当何罪?”

姚崇慷慨激昂地说:“公主殿下,臣乃大丈夫也,胸怀坦荡,耿直端正,上不负苍天恩赐,下不辜万民奉养,忠君报国,爱民若子,不知罪在何处?”

太平公主气汹汹地无言以对,拂袖而去……

宋璟与姚崇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太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互相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宫地位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

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可以将她远远地安置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安排。”

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律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间,李旦颁下圣旨,将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外放为刺史,将岐王李隆范、薛王李业由羽林将军改为东宫属官,并让太平公主迁居东都。

太平公主大怒道:“李隆基,你听信谗言,不顾皇室亲,竟将本宫贬到东部,岂有此理?”

李隆基急忙劝慰道:“皇姑息怒,待侄儿调查清楚,谁在离间宗室,定要重罚。”

太平公主气势汹汹地与李隆基面见皇上,勃然大怒道:“皇哥,我好心将江山让你,却要将皇妹眨到洛阳,是何居心?”

李旦吓得面色发怵,吞吞吐吐地说:“皇妹息怒,皇哥糊涂,是……是,姚崇宋璟两个老儿,离间皇室宗亲!”

太平公主瞥了一眼,得意地说:“既然调查清楚了,罪犯如何处治?嗯!”

李旦大怒道:“来人哪!快拟圣旨,将姚崇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太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暂不外调。”

高士力拟完圣旨道:“皇上请看!”

李旦看完圣旨,大声喊道:“高公公,你尽快传旨,立即执行!”

高士力跪地叩头道:“臣尊旨,立即执行!”立即向宫外跑去……

自此之后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李旦对此寝食难安,晚上他梦见一只巨龙从云雾中张牙舞爪地朝他扑来,把它一下吞到肚里。他大喊道:“来人啦,快救救我,快救救我。”

这时值班的太监高力士匆匆进宫,急忙说:“”皇上,皇上,怎么啦?你怎么啦?”

李旦从惶恐中惊醒过来,一咕噜爬起来,坐在床上说:“高公公,你有事进来。”

高力士温和地说:“皇上刚才惊乎不定,在床上不断的大喊。于是老奴进来看看。”

“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把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旦说着。

高公公一边为用绢巾为李旦擦汗边奶声奶气地说:“皇上莫要怕,这也许是一个好梦啊。”

李旦一想到太平公主,摇摇头说:“我觉得是一个凶梦啊,可能有啥大祸临头啊!”

高力士解释说:“皇上,有龙朝拜,那是天大的好事,是个吉祥的大事儿。”

李旦命令道:“快快给我把叶发善大师请来,让他给我解梦。”

高力士恭敬地说:“老奴遵旨。”然后转身而去。

高力士走后,李旦心惊肉跳。整天惶惶不安。

侍内宦官进来问道:“皇上,早朝时间到了,文武大臣都在太极殿外等陛下上朝议事呢?”

李旦不耐烦地说:“去去!今日不早朝!今日不早朝!”

侍内宦官吓得魂飞胆颤,连爬带滚向宫外跑去……

直到下午,高力士领着叶法善大师匆匆忙忙地来到了嘉乐宫,跪地叩头道:“臣高力士、臣叶法善参见陛下!”

李旦兴奋地说:“平身,平身,你可把朕盼煞了!赐座,上茶,朕想让你这个道教大师叶法善为朕解梦呢。”

叶法善望着李旦惊魂未定的神情,异惊地问:“不知皇上做了何梦,如此惊谎!”

李旦就夜梦与龙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叶法善卜算后大惊,劝慰着说:“皇上此卦大凶,再加上慧星穿过皇宫,必要改朝换代,恐五日内有急兵入宫!”

李旦大惊道:“大师,局势严峻,该如何是好?!”

叶法善沉思了片刻,摇摇头道:“此计一出,恐臣有杀头之罪!”

李旦急忙说:“但说无妨,赦你无罪!”

叶法善眼睛嘀溜一转说:“慧星穿越皇宫,必要更换皇上,为了江山不落他人之手,皇上不如禅位于太子如何?”

李旦恍然大悟说:“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叶法善兴奋地说:“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李旦伤痛说:“这事朕早已明白,想当年,中宗在世,就有慧星呈现,当时朕进谏皇上,禅让帝位,中宗不听,结果弄得宫廷流血,伏尸百万呐!”

这时正好中书令张说前来进见,听到李旦与叶善法的谈话,张说进言道:“这是有小人想离间陛下与太子的关系,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定下君臣名份,小人自然胆怯,流言便会平息。”

李旦大喜,当日便命李隆基监国。

李旦大声道:“来人呐!颁下诏书,命太子监国。”

高士力匆匆过来,拱手道:“尊旨!”立即去完成圣旨,让李旦看完,便匆匆向宫外跑去。

太平公主知道了内情匆匆赶到太极宫准备质问李旦,一进宫门,见李隆基正与李旦正商议回鹘大兵犯境的事,心火却不能一下子全发出来……

李隆基立即跪地叩头道:“皇侄参见皇姑!”

李旦热情招呼太平公主坐下,笑着说:“皇妹,正好商议回鹘犯边之事!”

太平公主坐下,冷笑道:“太子监国,不知有何妙计?”

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说:“命兵部尚书率军三十万大军亲征回鹘,收回丧散国土!不知皇姑意下如何?”

太平公主嘲笑道:“三十万大军赴边征战,京都防御,不知如何是好!”

李隆基笑道:“禁军三万维护京师足矣,大唐威射八方,即使空城之计在用,又有何妨?”

太平公主严厉道:“本宫以为和亲为上,让金仙去,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李旦哭着哀求道:“皇妹,金仙乃朕骨肉,岂能忍心让她嫁于蛮夷之族?”

太平公主勃然大怒道:“国之有难,君王岂能只念儿女之情,置天下社稷于不顾?”

李隆基厉声道:“皇姑,大敌当前,派兵镇压何过错?”

太平公主愤怒道:“新君初定,社稷未稳,岂能穷兵黩武?先皇和亲之举还少吗?”

李隆基果断说道:“恢恢大唐,猎猎威风,岂能如此软弱,父皇不知意下如何?”

李旦看了看太平公主,又看了看,迟凝了片刻,战战兢兢地说:“朕就依皇儿!”

太平公主气愤不已道:“哎,大唐休矣,诲不该……”说完扬长而去。

李旦满眼泪花,伤心地说:“皇儿,为父老迈愚钝,疑虑太多,每次都让皇姑,可她越来越凶,朕不如禅位于你!”

李隆基跪地叩头道:“父皇,万万不可,万万不可!”

李旦扶起李隆基,抹泪道:“父皇决心已定,皇儿准备登极吧!”

李隆基兴奋说:“父皇之言极事,皇姑强势刁钻,觊觎帝位久矣!”

李旦点头说:“是啊!皇儿即速准备,承继大统!朕恐日长梦多!”

李隆基拱手道:“谨尊父皇之命,先派兵戌边,再准备登极之事!”

李旦兴奋说:“高力士,颁诏书,派兵部尚书领三十万军戍边征讨回鹘!”

高力士拱手道:“尊命!”

李隆基派出了朝廷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北方边疆,朝廷的三万禁军全部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根本上削弱了太平公主的势力。

到景云三年(712年),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

太极殿上,李旦坐在龙椅宝坐上,笑着说:“众爱卿,辛苦操劳,兴复大唐,朕诚心感谢!”

众臣跪地叩谢道:“吾皇斋心仁厚,为臣应感恩待德,殚精竭虑,以死报国!”

李旦笑道:“平身吧!宣旨!”

高力士打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老迈愚钝,愿禅位于太子李隆基,改年号为先天。由太平公主监国,辅佐太子治理天下,钦此——

太平公主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皇上虽然年迈,但依旧是太上皇,实权不得旁落,太子只是掌握了朝政大权:但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均由太上皇决定!”

李旦看着太平公主气势汹汹的样子,只好点头答应道:“准奏!宣诏!”

高力士打开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封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刘幽求则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钦此!

众臣跪地叩头道:“吾皇英明,谢万岁!”

景云三年(712年)六月十二日,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从此开始了唐玄宗的统治时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