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元年(713年),乱党翦灭,朝廷初定,张说、高力士、王毛仲等功臣得以重用,刘幽求也回朝归于相位,整个朝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在常乐宫里,李隆基还未从先天政变的刀光剑影里,难以走出,夜晚常常做梦,被人追杀,心里非常悸动。
王皇后荣儿劝慰道:“皇上,之所以食之无味,夜寝不安,原因是兵权掌在他人之手!”
李隆基惊异道:“知朕者乃皇后也,但兵权夺取,恐再引兵乱啊!”
荣儿笑道:“皇上乃为天子,若找个借口,让他们无口可辩!”
李隆基悦然大悟,兴奋地道:“好注意!好注意!再过十五天,兵权一定会掌握在朕的手中!”说完,两人大笑,滚入龙床粉红的帐幔……
八月中旬,李隆基在新丰举行了一次盛大阅兵大典,视察军队,薛讷当时为左军节度。秋风习习,旌旗猎猎,口号震天,战鼓雷鸣,整齐的营寨,训练的士兵,挥舞着刀枪,展示出沙场秋点兵的雄壮气势。
李隆基穿着盔甲骑着骏马在军营里巡视了一圈,看到唐军军容不整,勃然大怒,让薛讷召集,气愤地说道:“诸位将军,自朕登极以来,夙夜忧叹,殚精竭虑,诛灭乱党,兴唐伟业,武可定国,文可兴邦。汝等看看,军纪涣散,军容不整,岂能抵御北方回鹘,西北的土厥,西方的吐蕃,南边的南诏等这些强敌,军不强则国不威,国不威则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安!汝尔拿着民众的俸禄,朕视你们为心肝宝贝,把你们当做铁杆兄弟呀!可你们以这种姿态治军兴国,岂能让我大唐称霸于世界?薛将军,你说如何治军?”
薛讷拱手道:“严令军法,违者严惩!”
李隆基严肃地说:“那就薛将军,对军马惊慌失措,队形散乱的将军予以严惩!”
众将士跪地叩头道:“皇上圣明!”
李隆基怒目冷对道:“兵部尚书郭元振,你知罪吗?”
兵部尚书郭元振说:“臣治军无方,请皇上恕罪!”
张说拱手请求道:“皇上,郭将军乃四朝元老,统管军队,功高盖世,就不要再治他的罪了!”
刘幽求附和张说赶忙帮郭元振求情。
李隆基直言不讳地说:“朕见你政变有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削除所有官爵,即日起流放新州,永不还朝!”
兵部尚书郭元振叩头道:“谢皇上不杀之恩!”
李隆基说:“你跪安吧!趁早准备上路吧!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败坏军纪,扰乱军心,推出去斩立决!”
两名武士将给事中、知礼仪事唐绍向营寨大门推去,唐绍大喊道:“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喊声慢慢地消失了。
李隆基派遣轻骑宣召薛讷,企图进入薛讷军营。但薛讷治军严整,严禁使者随意进入军营。李隆基回过头来说:“只有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所领兵马岿然不动,军容威严。予以嘉奖,各银锭一千枚,绢五百匹,增禄三百户!”
薛讷和朔方道大总管解琬二人跪地叩头道:“谢皇上,臣等愿鞠躬尽瘁,殚精竭虑,严肃治军,以观后效!”
李隆基笑道:“平身吧!薛将军治军有周亚夫之风。望你等说到做到强军强国,兴我大唐!”
众将士拿着兵器上下舞动,齐声高喊:“强军强国,兴我大唐!”
李隆基兴奋说:“薛将军,解将军,麻不斩不齐,军不严不整!你们可要多费心啊!”
众将军道:“皇上放心,臣等一定尽心!”
高力士拂尘一摆:“皇上摆驾回宫!”
众将军道:“臣等恭送皇上!”
李隆基坐黄冠高撵,离开新丰,向临潼行宫辘辘而去……
李隆基摆驾回了临潼的华清宫,沐浴完毕,回到宫里,心里嘀咕着:按照惯例,天子行幸到某地,方圆三百里的地方官员都要陪往,而怎么不姚崇呢?于是当时派人密告姚崇。
第二天上午,李隆基因急不可耐等着姚崇,心里很烦。高力士劝李隆基去渭水边打猎,李隆基便同意了,便和高力士带上弓,骑马就出发了。
李隆基骑着马边走边问高力士:“张大人,你能说出一首《出猎》的诗吗?”
高力士笑道:“先祖太宗就一首《出猎》的诗!”
李隆基惊异地说:“哦,真的吗?你吟一下!”
张说随口吟道: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
岂若因农暇,阅武出轘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
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
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
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众人皆赞叹道:“好诗!好诗!”
李隆基笑道:“最后这四句朕特别喜欢,写到朕的心坎儿上了。”
高力士称赞说:“虽然乱党翦除,形势依然严峻,皇上爱民之心,上天可鉴,兴邦之心,令人佩服!”
李隆基说:“知朕者莫过于力士也。朕慕太宗皇上开创的贞观之治,任用姚崇为相,让贞观盛世在开元年间重现光辉!”
高士力说:“皇上说的是,只是张说等人劝阻皇上不要重用姚相,那是一己之私啊!”
李隆基摆摆手,取下弓箭道:“不说了打猎吧!”
高士力指着天空道:“皇上,瞧,天空一只大雁飞来了!”
李隆基向天空望去,抽了一只箭搭在弓上,“嗖——”的一声,只见那箭穿心的大雁“嘎嘎”的两声落到地上。
众将士鼓掌不约而同地说:“皇上好箭法!皇上好箭法!”
此时一位将士和姚崇一同骑马跑过来,大喊道:“皇上,姚相到了!”
李隆基回过头来,见是姚崇,翻身下马,向前跑去,热泪盈眶说:“姚相,三年未见,你为官一方,富足一方,造福万民,百姓称赞!”
姚崇也翻身下马,向前跑去,老泪纵横说:“皇上,英俊雄武,一统江山,可喜可贺啊!”
两人跑到一起,泪水涌流,无语凝噎,紧紧抱住对方好久,好久……
李隆基激动说:“姚公,身体硬朗,懂得打猎吗?”
姚崇回答说:“少时学习过,二十岁时在广成泽以唤鹰逐兽为业。张景藏对我说,我会当皇帝的辅佐之臣,让我不要自甘堕落,所以才发奋读书,于是当官得罪了将相。年轻时既然做过猎手,老来自然还会。”
李隆基听后很高兴,便与他一起驰逐打猎,递过弓箭道:“姚公箭法高超,朕还未见识,今叼不妨一试!”
姚崇接过弓箭,笑着说:“臣虽行伍出身,箭法虽受人赞叹,但在皇上面岂卖弄!”
李隆基笑着说:“姚公过谦了,试一试吧!”
这时正好一只喜鹊在百米枝头“叽叽喳喳”的鸣叫,姚崇搭弓,“嗖——”的一声,那喜鹊应声落地,众人围过去一看,箭头穿过了喜鹊眼睛。
李隆基倒吸一口冷气,赞叹道:“姚公年近七旬,宝刀未老,如此绝计,佩服,佩服!”
姚崇摆摆手,笑道:“区区小技,何足挂齿!”
姚崇进退快慢都很得李隆基满意,李隆基十分喜欢。
夕阳的霞光透树荫,洒满了渭河的河面,李隆基与姚崇骑着马“得得得”穿行林间的马路上,一路欢歌,一路笑声,在空荡的河谷上飘荡……
回到临潼的行宫,夜幕已经降临,万家灯火,星星点点,为苍茫的骊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李隆基洗漱完毕,吃过晚饭,匆匆忙忙地让高力士宣来了姚崇,赐座让茶之后,两人从武皇退位谈到先天政变,世事的变迁,朝臣的更换,当今时势,未来的发展……谈问天下之事,谈而忘疲。姚崇的真知灼见,缜密思维,整饬吏治,重振朝纲,治国方略……无不让李隆基五体涂地,甘拜下风。
李隆基敬佩的目光打量着姚崇,坚定地说:“卿应当做宰相辅佐朕。”
姚崇知道皇帝大度,锐于治国,就先故意设困难使皇帝决心更坚定,便假装不谢李隆基,于是李隆基要责怪他。姚崇因此跪地奏道:“臣想上奏十件事,陛下若觉得行不通,臣请辞谢不做宰相。”
李隆基笑着说:“你说给朕听听。”
姚崇瞥李隆基一眼,严肃地说:“垂拱年间以来,一直用严刑峻法,臣请求您先行仁恕之道,可乎?边疆战事,损兵折将,臣请求暂时不要对边疆用兵,可乎?佞臣亲信触犯法律,却能因皇宠不受惩治,臣请求法制从陛下身边开始实行,可乎?后妃临朝,国家言路被阉党宦官把持,臣请求不要让宦官干预政治,可乎?各地拿贡赋讨好上司,公卿大臣以之成风,臣请在租赋之外杜绝这些,可乎?外戚贵主轮流任职,致使朝臣班序杂乱,臣请不得任用外戚官属为台省之官,可乎?先朝皇上对大臣亵狎无礼,君臣界限不严,臣请陛下对臣子按礼数接待,可乎?……”
李隆基听后,握住姚崇的手,坚定地说:“好,朕可以实行。”
于是姚崇叩首道:“臣姚某恭候皇上的安排!”
第二天,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梁国公,迁紫微令。自此,玄宗非常器重姚崇。
话说张说听说李隆基要任命姚崇回京做宰相之职,心里非常恼火,在宰相府里踱着方步,喝着闷酒。这时御史赵彦昭匆匆进了宰相府进见张说。
张说急忙让他坐下,侍女端茶倒水,两人寒暄之后,赵彦昭气愤愤地说:“张相,今日朝堂之上,赵某尽用三寸之舌,引经据典,贬述了姚崇之过错,也不能打动皇上!皇上不予理睬!竟然让在下碰了一鼻子的灰!”
张说大笑道:“区区小事,何须生气,一计不成,再来一计!”
赵彦昭疑惑地问:“再来一计?不知是何高招?”
张说高傲地说:“让殿中监姜皎向皇上建议,任命姚崇为河东总管,以阻止姚崇入相!”
赵彦昭笑道:“此计甚妙!”
两人握着手哈哈哈哈大笑,张说邀赵彦昭饮酒庆贺,边走边说向雅间走去……
第二天早朝时,殿中监姜皎向建议道:“皇上,让臣寻找河东总管人选,臣终于找到了!”
李隆基惊异地问道:“不知爱卿让何人担任此职?”
姜皎拱手道:“臣以为姚崇精于计算,细于管理,担任此职最为合适!”
李隆基大笑道:“哈哈哈哈,姜爱卿,这是你的主意?”
姜皎严肃道:“是,臣精于选拔,严于擢升,兴复大唐!”
李隆基谑谐地说:“这恐怕是张说的主意吧!哈哈哈哈……”
众大臣都看着姜皎,大笑起来,姜皎羞涩的涨红了脸……
714年七月,李隆基正坐在太极殿商议朝中大事,侍卫匆匆忙忙地上朝拱手报告:“皇上,大事不好,契丹和突厥联合犯边唐朝。”
李隆基说:“那位将军上带兵迎敌?”
众人一片默然。
李隆基严肃地说:“眹就派遣薛讷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等率兵二万人出檀州(今河北密云)进击契丹。”
杜宾客不满地说:“皇上,臣以为正值酷夏,天气炎热,将士们披甲执戈,携带粮草深入敌境,恐怕很难获胜。”
中书令姚崇道:“杜大人言之有理。”
薛讷却说:“夏月草茂,羔犊生息之际,不费粮储,亦可渐进。一举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群臣商议,都认为不宜出兵。但当时李隆基即位之初,踌躇满志,欲威服四夷,遂采纳薛讷意见,令唐军马上进兵。在姚崇的帮助下,朝廷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在与契丹决战时九战九胜,使持续一年多的叛乱得以平定。
不久,李隆基就任命姚崇为宰相,但张说再三的唆使大臣在李隆基那里说坏话,让他如刺在喉。过了一段时间,姚崇曾经在皇上面前汇报所在的部属吏官,玄宗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不说一句话。
姚崇很害怕,再三进言,皇上始终不开口。
姚崇走后,内侍宦官高力士试探地说:“皇上刚刚继位,应该与大臣裁决是非,今姚崇所说,陛下一直不回答,并非虚怀纳谏的样子。”
李隆基笑着说:“我任姚崇以大政,大事我才与他裁决。至于任用郎吏这样的小事,姚崇难道不能自决,还要麻烦我吗?”
高士力暗地里把这事告诉姚崇,姚崇方才心安,姚崇拜相后,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但与张说之间权力争斗,却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