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荣斌的头像

徐荣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2/17
分享
《延生观传奇》连载

第二十四章 朝元诗会 锦云羽化

姚崇在来多次上朝为李隆基建议道将功臣眨出京城,才能巩国皇权。皇帝就要斩杀一名立有大功的朝廷重臣,身边的大臣于是一起跪下求情,李隆基一本正经地痛斥道,“功臣犯法,难道就不能惩罚吗?有功必赏,有罪必惩,是治国之道!”

后来,宰相刘幽求更是政变的大功臣,李隆基发动的两次政变,他都是主角之一。李隆基发现了刘幽求的一个小失误,立即就罢了他的宰相之职,还怒气冲冲地训斥道:“你身为宰相,百官之首,不能以身作则,所以免了你的相位。”

刘幽求心中不服气,私底与人发牢骚,说道:“我曾经为他出生入死,他如今怎能这样无情呢!”

李隆基听到了刘幽求的牢骚之后,立即以此为借口,将他贬到乡下去当刺史。

政变功臣钟绍京更冤。身为户部尚书的他,一直谨言慎行,唯恐犯错。但是即使如此,还是因为一次朝廷讨论政事时,没能及时发言,被李隆基痛骂了一通:“你身为朝廷重臣,在议事时一言不发,是想明哲保身吗?”

他被降为一个闲职——太子詹事,不久又找机会贬到了绵州任刺史。

李隆基又用相似手法,先后将政变功臣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人,一一贬出了京城,朝中再也没有了当年一起与自己搏命搞政变的功臣了,再也没有人可以居功自傲、敢在自己面前以功臣自居了。

话说李隆基任用了姚崇为中书令后,励精图治和贤臣们的尽心辅佐下,打击了一批居功自傲,飞扬跋扈的功臣,提拔了一些知人善任的年轻的官员,不但挫失了一些功臣的锐气,而且使一批新提拔的官员感谢皇恩,努力效忠皇上,更进一步压缩官僚机构,减轻了朝廷和农民的负担,采取了许多有农业生产的政策,开元年间,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走向繁荣,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

在早朝上,李隆基连连听到十封各地捷报,龙颜大说:“众爱卿,乃忠良能臣,才使大唐各地经济复苏,捷报频传!哈哈哈哈……”

众臣跪地拱手道:“皇上英明,仁政为民,德高仰天,深得万民拥戴!”

礼部尚书贺知章奏道:“皇上,既然盛世将至,应沿袭先皇大兴诗词歌赋之风,歌颂大唐盛世的丰功伟绩,又能大量招揽人才。”

中书侍郎张九龄附和道:“皇上,贺大人言之有理,望皇上大兴大唐诗风,攞跋人才,效力大唐!”

众臣拱手道:“皇上,请大兴诗风,擢拔人才!兴我大唐!”

李隆基听到众臣所言极为震动,眼前浮现出唐中宗李显时的诗歌宴会的情景:

唐中宗李显游幸昆明池,赋诗一首《立春日游苑迎春》:

神皋福地三秦邑,

玉台金阙九仙家。

寒光犹恋甘泉树,

淑景偏临建始花。

彩蝶黄莺未歌舞,

梅香柳色已矜夸。

迎春正启流霞席,

暂嘱曦轮勿遽斜。

李显的诗一出口,群臣纷纷应制作诗,顿时昆明湖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写完后都让皇上品析。

唐中宗李显笑着说:“上官婉儿,你坐彩楼上,品评优劣,选出一首入选御制曲。”

上官婉上将收好诗笺拿到彩楼之上,认真品读,认为不好诗作,便将诗笺从楼上扔下,不一会儿诗笺如雪花一般洒落。

群臣聚集在楼下拾捡自己落选的诗作,只有宋之问、沈佺期的诗作还没有扔下来。

又过一会儿一纸诗笺飘了下来,众人拥上去一看,惊异地说:“沈佺期的诗作!”

上官婉儿说:“二诗功力悉敌,但沈诗结句词气枯竭,不若宋诗结句劲建高昂,最佳者乃宋之问是也。”

李显笑道:“婕妤言之有理,准奏!赏宋大人锦袍御冠各一件!”

宋之问跪地受封道:“谢皇上!”

就这样,宋之问领了封赏,赢得了宫廷诗会的桂冠……

高力士见群臣焦急地等待着皇上回话,望了一眼正在沉思的李隆基,躬了躬身,笑道:“皇上,群臣等你回话呢?”

李隆基的思绪被打断,惊异地回头看了看高力士说:“力士,你说啥?”

高力士笑了笑说:“回皇上,众臣问你大兴诗风之事!”

李隆基兴奋地说:“好!准奏!诗歌,玉真皇妹乃内行,请她评鉴优劣,通鉴人才!”

众臣跪地高呼道:“皇上英明,广揽人才,兴复大唐,指日可待!”

李隆基笑道:“众爱卿平身,这次朝堂诗歌盛会朝元阁举行,由礼部尚书贺知章负责筹划,但不何人可当评判官一职?”

张九龄拱手道:“皇上,臣以为玉真公主能诗善词,工于技法,才华横溢,不亚于上官婕妤!”

贺知章拱手道:“皇上,张公之言,名副其实,玉真公主乃最佳人选!”

李隆基笑道:“既然众卿均推荐玉真,朕就依了诸位!这次盛会从全国遴选诗才,以后评诗才者,可通过皇妹裁决推荐!”

众臣拱手齐声道:“皇上英明,成全众臣,众望所归!”

这此诗歌盛会定于清明节之时,贺知章多次与玉真公主商议此事,通知各州郡县,推荐善诗者千余人,都在紧张的训练之中……

春风和煦,花蕊吐秀,清明悄悄地到来了。这天天朗气清,阳光明媚,燕子归来,人们扫墓祭祖,踏青赏春不亦乐乎。李隆基、玉真公主分别坐着皇家豪华马车,车后高擎仪仗百余人,贺知章、张九龄、姚崇等人分别骑着马紧随着,车马铃铛响个不停,浩浩荡荡地向临潼华清宫的朝元阁奔去。

朝元阁是唐代华清宫主要建筑之一,是盛唐皇家依山而建的大型建筑,也是骊山上规模最大的建筑,供奉玄元皇帝(老子)、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等6位皇帝画像,实则相当于李唐王朝的家庙,玄宗时期,除祭祀外,也作为登高远望、郊游的休息之处。

李隆基的马车停在骊山腰部,皇帝骑着白马,头顶金黄冕盖,率着行人向上山顶朝元阁走去。

李隆基走进朝元阁,院外红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朝元阁”匾额。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沁芳溪在这里汇合流出大观园,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对岸。朝元阁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三层阁楼,外有回廊围绕,中间阶梯穿行,旁有台阶式通道,登上高楼,巧妙利用山势地形,采用大量木构件和灰陶瓦砖,整体建筑气势恢宏,雄伟壮丽。

贺知章早已安排好写诗的士子,铺开宣纸,研墨润笔,在楼下等候,出题写诗。

高士力陪着李隆基笑着走过来,众人跪倒在地高呼道:“学生恭迎皇上!”

李隆基喜悦地说道:“平身吧!希望诸位文思泉涌,笔下生花!”

众人跪地叩谢道:“谢皇上!”

李隆基领着王皇后、武惠妃、玉真公主、金仙公主及贺知章等朝臣五十余人登上了朝元阁,走上阁楼,凭栏远眺:登高望远,看路途遥远,心生迷惘 蓦然回首,忆往事飘渺,倍感惆怅,正值青春岁月时,只感进退维谷日……正当李隆基沉思之时,玉真公主指着远方说:“皇兄,你着送处多美呀!”

李隆基点点头,仰望这片多情的天空,深深地呼吸,再次任清凉滋润的空气顺着身体轻轻地穿行,如一道无形的清泉滋润着,伸展双臂,让这秦岭的天真地秀也渗入体内的每处。脚下,是古人曾经走过的山路;远方,是先贤们曾经眺望过的写满了诗篇的平原;眼前,仿佛晃动着他们登高赋诗的身影,而那飘忽的云雾、飞掠而过的鸟群、枝头摇曳的树叶仿佛也都在讲述着秦岭的厚重……这时,他拭去了眼泪,兴奋地说:“诗会开始吧!”

贺知章拱手道:“遵旨!”然后走到栏杆前,向楼下喊话:“各位贤达,各位诗人,以朝元阁为主题作诗,上台诵读,然后交诗稿于玉真公主退下楼去,玉真公主评鉴为优等者,诗笺留下,等皇上赏赐!”

贺知章刚一说完,楼阁下群臣士子欢呼雀跃,贺声震天。

玉真公主大喊宣布道:“皇上游兴正浓,不妨让皇上赋诗一首!”

李隆基推辞,饮酒一杯,随口吟道:  春晚宴

乾道运无穷,恒将人代工。

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介胄清荒外,衣冠佐域中。

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野霁伊川绿,郊明巩树红。

冕旒多暇景,诗酒会春风。

众臣高兴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人声鼎沸,气氛非常活跃。

玉真公主兴奋地说:“皇上,诗作绝伦,堪作示范,不作评比,下来那位诗人上楼赋诗?”

右中书令苏颋登上朝元阁,随口吟道:《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东望望春春可怜,

更逢晴日柳含烟。

宫中下见南山尽,

城上平临北斗悬。

细草偏承回辇处,

轻花微落奉觞前。

宸游对此欢无极,

鸟哢声声入管弦。

第三位上场的礼部尚书席豫精神抖地登上阁楼,开始朗诵道:奉和敕赐公主镜

令节颁龙镜,仙辉下凤台。

含灵万象入,写照百花开。

色与皇明散,光随圣泽来。

妍媸冰鉴里,从此愧非才。

在楼阁下边官员高适和卢伦议论着……

卢伦疑惑地问:“这席豫何许人也?”

高适笑着说:“席豫出身名门,他的祖先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北周的上将大将军席固。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当时的职位也是上将军衔的大司马,后来接受北周静帝禅让,在陕西西安称帝。席固的后代则迁徙到河南。”

卢伦恍然大悟,称赞道:“此诗不错!此诗不错,不知年兄能否说说席大人的情况?”

高适说:“当然可以!席豫自幼聪明好学,尤其擅长应试考试,年仅十六岁就科举中第,因父丧没有出仕。公元712年,33 岁的席豫应考再次考中,补充任命为县处级的襄邑尉。他到朝廷述职时,遇到节愍太子李重俊之难,安乐公主请求做皇太女,席豫说:从前梅福上书讥讽皇后家族,那是什么人呢!于是上书请求立皇太子,言语深刻激烈,人们为之胆寒畏惧。”

卢伦又问:“那后来呢?”

高适说:“李重俊和安乐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儿女,他们的姑姑太平公主,也就是武则天最疼爱的女儿,听说了席豫的名声,准备上表推荐他任谏官,席豫耻于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就悄悄离开了。开元三年,席豫考中科举,官员选拔的贤良方正科,成绩优异,任县处级的阳翟尉。观察使推荐席豫为人正直,因此而迁任监察御史,出任正县级的乐寿令。前任县令因亲丧离职,而席豫的母亲也患病,席豫上诉朝廷,于是改任副市级的怀州司仓参军。又考中组织选拔的超拔群类科,适逢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后,席豫官授正地市级的大理丞,升任考功员外郎,进退人才公正。任中书舍人,与韩休、许景先、徐安贞、孙逖等谏臣的名声不相上下。席豫主持干部选拔的铨选六年,奖拔清寒疏远的士人,有很多人后来官居要职,当时舆论推崇他知人。”

这样的赛诗会整整进行了两天,经过玉真公主的评判,将落选诗笺像雪片一样飘飞楼下,群臣纷纷捡回自己的诗笺。最后推出贺知章、孟浩然、高适、王昌龄、岑参、刘禹锡、王之涣、韩愈、元稹、张九龄、崔颢等等绝顶高手。

玉真公主最后大声宣布:“诗人冠冕是谁?席豫!”

这些人李隆基全都没看上眼,而把“诗人冠冕”的称号,嘉封给了名罕见经传的席豫。

李隆基以席豫诗最工,诏曰:“席豫,诗人之冠冕也。”

席豫跪地拱手道:“臣席豫叩谢皇上!”

每当这个时候,群臣也会竭尽全力,拿出平生所学,做出一首好诗,以博得皇帝青睐。比赛结果是,唐玄宗认为席豫的诗最工整,下诏封他为“诗人冠冕。”

从此以后每年李隆基都要在千秋节(八月初五自己的生曰)举行诗歌大会,大宴群臣,而且以诗选拔人才,玉真公主自然成为选拔人才判审官,从而传出终南捷径的佳话。

李隆基及玉真公主举办完朝元阁诗词大会刚回到长安城,在百福宫正看望父皇李旦。徐勇派人十万火急赶赴百福宫拜见玉真公主。

徐勇见到玉真公主后哭得扒在地上说:“延生观皇姑奶羽化成仙了。”

众人一听,皆嚎淘大哭,整个百福宫陷入了沉痛哀悼的氛围之中。

李隆基抹着泪说:“高士力,命人整理车马,摆驾延生观,并拟圣旨,封皇姑奶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

高力士拂尘往左臂上一搭道:“尊旨!”说完便向内宫走去。

第二天清晨,李隆基、金仙、玉真、玉荣、惠妃等人坐上皇家马车,徐勇、高力士、王毛仲等百余人骑着马,浩浩荡荡向延生观走去。

李隆基一队人马风尘仆仆赶到延生观已是夕阳晚照的时候。他们不顾劳顿之苦,在灵堂之前祭奠了皇姑母李锦云公主。李隆基祭奠一毕,当面让高力士宣读了朝廷的圣旨。高士力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姑母李锦云乃皇族祖脉,执着从道,青灯黄卷,坚守终生,精神可佳。后虽年迈,抚养朕与皇妹三人长大成人,功绩可嘉!今朕皇姑奶李锦云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送子娘娘。朝廷拨款白银万两,为其安葬修庙,以祀祭奠!钦此——”

众人跪地叩谢:“皇恩浩荡,万民叩谢!”

李隆基为了报谢李公主的大恩,与群臣在延生观守丧三日,悲哀无比,直到夜深人静,依然不肯睡觉。

高士力温和跪在李隆基面前反复说道:“皇上龙体为贵,还是节哀顺变吧!”

众臣跪拜请愿让皇上安歇。李隆基这才止住了哭泣,吃了御缮,才躺下休息。

第二天早晨,拂晓的日光洒进了窗棂,李隆基便起床漱口。这时徐勇领着两位使臣送来加急快报,徐勇让高力士通报之后,便高力士收到了公文,走进皇上的宫厥。

高力士拿着公文,低下身子奶声奶气地说:“皇上,姚相送了加快报,让皇上定夺!”

李隆基眨了眨眼,疑惑地问:“不知何事,快念!”

高力士打开公文念道:“皇上陛下,臣姚崇跪地泣血禀呈:陛下离京之后,各地奏折纷沓而来,姚某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精心批阅,均以代皇上批阅分奏处理。唯山东河南蝗灾之事,群臣争议,难以定夺!望皇上费心裁决!”

李隆基长叹一声,忧虑地说:“蝗灾突发,令人头痛,民之所食,扰民之苦,必尽快决断!”

高力士狐疑地说:“不知皇上有何高见?”

李隆基急忙说:“快快宣玉真公主进见!”

高力士拱手道:“遵旨!”说完便向院外走去。

过了半炷香的功夫,高力士领着玉真公主急匆匆地进殿拜见李隆基。

玉真公主行礼道:“皇兄,皇姑奶热丧在地,不知为何急匆匆唤皇妹过来?”

李隆基抹泪道:“皇妹有所不知,朝堂之上不可一日无君,国家大事,十万火急,朕得急速还朝,处理军国大事,这里之事还望皇妹费心!”

玉真公主果断地说:“皇妹明白,皇兄心系天下,曰理万机,这里之事,就请皇兄放心吧!”

李隆基安排礼部尚书贺知章在延生观协助玉真公主为李锦云公主修庙安葬之事,便在灵堂祭奠了皇姑奶,便带着文武群臣离开了延生观。经过三个月修建,公主祠顺利竣工,安葬之事顺利完成。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