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陆先生的走,也快满了18年。上一周入一个萧红研究群的时候,又想起来他,就写了这篇文章怀念他。陆先生是一个值得怀念的人。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前后,十年间,在充满浓郁地方色调的苦难歌谣中,发生在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村庄里的故事。青纱帐中的野性爱情,寒夜里的血腥抗租斗争,瘟疫袭来时死尸交横的惨
早晨了,雨还没有落下。东边一道长虹悬起来;感到湿的气味的云掠过人头,东边高粱头上,太阳走在云后,那过于艳明,像红色的水晶,像红色的梦。远看高粱和小树林一般森严着;村家在早
呼兰河,哈尔滨城,铁道线,庄稼棵子;半隐在庄稼棵子里的稀稀拉拉的村庄,就像刚刚打在绿色的台球桌面上的一把散乱的骰子。这一切都被太阳充足的光线照射着,是东北农村小秋收午间特
这一段铁路,要经过两个大的地区,经过五六个中等的县城,是顺穿了整个松嫩大平原的全部腹地。无穷无尽的沃野,树木无多,只有绿的杂粮,黄的小麦,红的拖拉机,星星点点闪烁的村落被
楚文化的文学元素,在思想上表现为热爱国家,希望重用人才使国家强盛;在艺术上重视比况譬喻,以清丽之花,比如木兰、秋菊等,比君子之节,一唱三叹。
在过去四年时间里,杨鑫和朋友们为两千多农村空巢老人拍摄了遗照。这些老人认为去世了总要有一张照片,而且喜欢用红色背景布。(《大连晚报》2022-04-29)这的确是一条令人闻所未闻而感
窗外,远远地可以看见小火车在拖运下山的木头,斗折蛇行,一列接续一列,冒着汩汩的白烟;偶尔还夹杂着一两声山鸟的粗声粗气地奏鸣。一个上午几乎看不到有人在门前屋后走动,我想,
我们俩又走了一段自由的小路,下到一处沟底,四围的山色,越发黑绿了,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杂质,只有远处几声野鸭子的幽鸣,伴着附近几处吊水楼子里的水声。
这里有的是空山水,说来就来,距离车站还没有两百米的路上,就有两条溪流,一条是趟过去的,一条有一个石头的小桥。往山坡上望,到处都是汩汩的雨水在漫流,中间散乱地布满了石头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