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傅建国的头像

傅建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0/08
分享
《半生》连载

第二章

傅立夏的外公叶笑天严格说来是个一表人才的秀才,只不过生不逢时罢了。叶笑天老家在潜山县天柱山下附近的一个小山村。他年轻的时候是民国政府休宁县的一个公务员。新中国成立前夕,叶笑天为了逃避战争带来的灾难,带着年轻貌美的妻子曹桂芳逃荒躲进了位于皖南贵池、青阳、石台三县交界处的三十六岗,从此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叶笑天当年逃难的时候,肩挑一副箩担,一头坐着年仅5岁的长女叶美凤,一头盛着一些衣物,携妻一同跨过长江的。叶美凤的童年在三十六岗大山里成长,年少的她除了与小猫小狗打交道以外,精神世界几乎是一片空白。1959年冬天,九都人民公社组织了一批青壮年驻扎在三十六山岗天门洞,进行为期3个月的开荒造林劳动。多年之后,傅立夏在书写一篇关于《外婆家的茅草屋》散文的时候,才忽然发现那天门洞与皖南古村落石门高原来只间隔着一座山头。石门高村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隐士名叫高霁,传说与李白是挚友。据说九华山的前身名叫九子山,改名的故事源于高霁与李白,以及当时的县令韦权舆三人饮酒作诗的一段佳话。李白诗云“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也。天门洞在北,傅立夏外公家的茅草屋在南,中间隔着一条大峡谷。

话说当年开荒造林的队伍有一百多号人,每30几号人为一个班组,共三个班组,各自承包几座山头。其中一个班组距离叶笑天家的茅草屋很近,仅隔着一个山嘴而已,这个班组成员大多是上塘大队的年轻人,杏园鲍家富的儿子鲍年庆也在里头。那会儿,鲍年庆才25岁,正青春。一天下雨,大伙儿干不了活,几个小青年窝在高山临时搭建的茅草棚里无所事事,就来到叶笑天家溜达,也想着能不能蹭一顿吃的。因为叶家女主人曹桂芳待人很热情,在山上干活的人一传十,十传百,每逢下雨天大伙儿闲下来时,都想着来叶笑天家唠嗑。话又说回来,三十六岗深山老林,除了叶家也没有其他好待的去处。彼时,叶美凤已经16岁,黄花闺女一枚,清纯而又美丽。叶美凤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世面,但人性的本能使她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想象与渴望,尤其是第一次见到鲍年庆的那一刻,她发现自己的身体里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浑身莫名其妙地不自在。叶美凤对鲍年庆几分害羞几分爱慕的眼神,被细心的母亲曹桂芳发现了,她仔细一打量,惊讶不已,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与丈夫叶笑天年轻的时候有得一拼,但问题是人家会看得上自家的姑娘呢?

曹桂芳跟丈夫聊家常的时候,悄悄将话题引到了大儿女身上,说从山下来的一帮栽树的人群中有个小伙子长得挺书生。叶笑天将自制的黄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大朵的烟雾像一条龙似的在茅草屋里萦绕盘旋。叶笑天没有吱声,只是嘿嘿地笑了一声。

叶美凤嫁到了杏园,与鲍年庆结为夫妻,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中间省却了小两口谈情说爱的环节。原来,迫于生存的压力,叶笑天巴不得女儿趁早嫁出去,家里也少了一张吃饭的嘴。那年月,别说闹饥荒什么的,就算丰收年,叶笑天一家人居住在三十六岗荒山野岭之中,能有多少粮食收成呢?那年腊月,叶笑天悄悄下山,假借路过杏园而迈步走进鲍家的门槛,他开口向鲍家富讨要一杯茶解渴。年轻时以裁缝为职业的鲍家富正在埋头裁剪一块旧衣服面料,他大概是想为自己缝制一件保暖背心。鲍家富见来者身材修长,五官端详,双目炯炯有神,便知是一位出身不俗之人。即便是一个相貌普通的庄稼人,进门讨口茶喝,乡下人都会热情回应的。鲍家富当即拿出还是春天亲手采摘制作的谷雨茶,并拿出祖上留传下来的景德镇瓷器茶壶,为陌生的过路客泡上一壶热茶。叶笑天品尝过茶后,连声说好茶。接着两个中年男人便聊天拉起了家常。

鲍家富与叶笑天彼此年龄相仿,都是民国5年1916年代出生,两人都是“大烟枪”,嗜烟如命,只是二人经历完全不同。叶笑天童年上过私塾,满腹诗文,年轻时做过民国政府公务员,还略懂一点风水;鲍家富早年依赖裁缝技艺谋生,是个吃百家饭的手艺人,尽管父亲鲍树荣曾经在屯溪开过店,也算得上是个不大不小的商人,但他却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不过,鲍家富脾气性格好,为人厚道,当他得知眼前这位过路的茶客是从老家潜山为避难而至皖南三十六山逃荒的人,心底立马生起同情心,他连忙问叶笑天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这时候,身穿中山装的鲍年庆正好从外面开会回来。那会儿,鲍年庆是九都人民公社先进青年,公社共青团组织正式将他列入培养对象,所以,他参加会议的机会也特别多。

鲍年庆哼着小曲、摇摆着身体进得家门,不经意间突然见到三十六岗叶老头子来到自己家,顿时有点不知所措,结结巴巴地打了声招呼。在山上干活的时候,鲍年庆与人聊天时无意中夸赞叶家长女长得很体面。“体面”一词,在庄稼人心目中就是纯洁美好的意思。此刻,鲍年庆心里七上八下,他揣测不透叶老头上门是干什么来着。

叶笑天当着鲍年庆的面,在鲍家富面前夸小伙子人品不错,待人很有礼貌,同时,也委婉地说到自家的大女儿除了不识字以外,其他方面比如做家务干农活什么的都是一把好手。鲍家富是个明白人,既然人家上门聊起年轻人,就不妨趁热打铁,表达自己是否可以和对方结为亲家的意愿。鲍家富谦虚地说自己的儿子年庆年轻不懂事,全仗亲家抬爱,云云。不久,这门亲事,在一个迫不及待地想嫁女儿,一个巴不得儿子早点成家的机缘里,顺理成章地结成了。

女儿叶美凤出嫁前,叶笑天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鲍家向他们叶家供应三石稻谷,这门婚事就算达成了。一个16岁的小丫头,哪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况且,嫁到杏园鲍家也是少女情窦初开的她内心世界对未来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虽说鲍年庆身材有点瘦,但皮肤白白净净的,相貌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甭管哪方面都是理想中的如意郎君。叶美凤岂有不愿意之理呢?那年腊月二十六日,距离新年只有三四天了,鲍年庆与几位邻居,每人挑着一担盛着稻谷的箩筐,翻山越岭,送到三十六岗那座四面透风的茅草屋里。随后,往日梳着两条辫子的叶美凤,这天被母亲曹桂芳用红毛线扎起了一个蝴蝶结,展现出新娘子的喜气和漂亮,她穿上一件七成新的蓝布新棉袄,离开了供养她童年成长时光的茅草屋,跟着迎亲的几个挑夫一蹦一跳地走下山,走进了灰墙黑瓦的杏园,成为鲍家的儿媳妇……

这桩被上塘大队辖区内王家畈村、 庙后村,以及周边梅田、岭头等山村人家普遍看好的婚姻,只是勉强维持了3年,是叶美凤吵着闹着要与鲍年庆离婚的。离婚后的她,一个转身就与居无片瓦、无处安身的傅江北在黄石镇乡公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那么傅江北有什么能耐让叶凤南铁了心与鲍年庆离婚而嫁给他呢?

傅江北祖籍皖北纵阳县,兄弟四人,他是长子,傅正华是老二,老三在7岁的时候,被父母过继到九华山南一天门一个叫做牛栏圲古村落一户姓鲍的人家,老四在5岁那年被过继到上塘村一位姓汪的人家。傅家老爷子傅长水和妻子祁素云,于公历1948年冬天逃难来到江南后至1954年临终前,一直寄住在龙岗山观音堂村项培寿家的一座柴屋里。傅长水擅长拉大锯的手艺活,他身材魁梧高大,为人憨厚,能吃苦肯卖力,伐树锯木板不但技术好,而且不计较报酬多与少,只要填饱肚皮就可以,于是九都乡范围内的一些村庄人家,凡是建房或打家具需要木材拉大锯的师傅,自然喜欢找傅长水干活。

父母相继去世的那一年,傅江北才16岁,傅正华才10岁。一个16岁的少年,自己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怎么能够照顾好10岁的弟弟?在项培寿家人的帮助下,傅正华过继到了九都乡梅田村一户周姓人家,并且改名周富贵。

少年傅江北为了混口饭吃,一边给项培寿家放牛、砍柴,一边给附近村庄的人家打零工,比如挖地,挑牛粪,清理猪栏什么的。由此不难想象,当初叶美凤离婚后再嫁,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傅江北组建一个新的家庭,需要多大勇气啊!

傅江北结婚成家的时候,从观音堂村项培寿家的柴屋里搬了出来,无处安身的他幸运地住进庙后村陈老四家。彼时,陈老四已经不在人世了,家中只剩下遗孀谢翠兰独守清贫岁月。谢翠兰娘家在陵阳镇谢家村,那可是有着两三百户人家的村落。谢氏为陵阳镇八大家姓之一。谢翠兰属于童养姓,当年还没有等来拜堂成亲那一天,丈夫就被“抓壮丁”参加了国军。新中国成立前夕,作为俘虏被释放回家的陈老四拖着一条被子弹打残疾的腿回到了庙后村,过着贫贱而又卑微的生活。第二年,谢翠兰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女儿。陈老四中年得子,虽说是个女孩,自然也是视为掌上明珠。1958年冬天,8岁的女儿咳嗽发烧不止,病因后来据说是急性肺炎,由于偏僻的山村缺医少药而不幸夭折,不久陈老四也因肺部感染一命呜呼。人到中年的谢翠兰从此就成了寡妇。陈老四祖上家境比较优越,房屋两厢两厅,堂前有一个小小的天井;穿过西边的厢房,有一扇小门,打开,一个近两百多平米的院落。院子的边边角角有几垅菜地,挨着院墙有一棵粗壮的杏树,目测至少已有五六十年的树龄了。

傅江北和叶美凤办理过结婚登记手续之后,就顺利地住进了陈老四家,西边厢房成为他们的婚房,虽说房间里除了一张用长脚凳拼凑的床,就没有其他的家具,但对于这对新婚夫妇来说,能够有间屋子遮风挡雨就已经是千幸万幸了。

那么,谢翠兰是怎么认识并且愿意收留傅江北的呢?

原来,谢翠兰年纪大了,身体本来就瘦弱多病的她,面对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上山砍柴,到村口水井里挑水等,她感觉越来越困难了,于是渴望上哪儿认一个继儿。她承诺,谁愿意为她养老送终,那么陈老四家的房屋就归谁所有。谢翠兰的想法是好的,但这种事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她私下将自己的愿望与上塘大队支书陈世鸿诉说。论辈分,陈世鸿是陈老四的远房侄儿,他要喊谢翠兰婶娘。那会儿陈世鸿才30来岁,而立之年,由于他在梅田村祠堂读过小学毕业,又是生产大队支书,算是一个既有点文化又有些权力的后生,故而上塘村及周边的庄户人家都十分看好他。

获悉四婶谢翠兰的念想后,陈世鸿脑海稍微一个闪动,就想到居无定所的傅江北。他找到傅江北,开门见山地问他想不想拥有一个安稳的住房?傅江北笑了笑,以为陈支书拿他说笑而已。陈世鸿就将庙后村四婶谢翠兰的家庭状况,以及她个人的愿望大致介绍了一下。傅江北自然是有种喜从天降的感觉,哪有不答应之理?就这样,支书陈世鸿作为见证人,为傅江北做谢翠兰的继儿写了一份契约,傅江北和谢翠兰分别在白纸黑字上按了手印。如此,谢翠兰不但有了一个身体健壮的儿子,同时还有了一个活泼大方的儿媳妇,顿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一个原本在风雨岁月中摇摇晃晃呈现出破碎状的家庭,经过重新组合貌似有了一线生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