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伟强的头像

李伟强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12/12
分享
《长篇报告文学:《分级诊疗探索》连载之一》连载

第七章 多学科诊疗,让生命完美“续航”

隆冬的寒气笼罩了整个16号院。

站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大厅,看着急救车一次又一次奔波于救治的路上,见证着一次次“跑偏了”轨道的生命是如何在生死时速的一线重新回到这个世界的。每每于此,都会被“生命有痛,有你真好”的这份最能浓缩和折射人生轨迹的希望与力量感动。

这里每天收治的都是需要急救的患者,每位医务人员都用自己的高超医术和仁慈爱心救助着每一位患者,每天有很多人从这里健康地出院,也有个别生命在这里画上句号,但是弥漫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急救团队里的温暖空气,却始终没有变过……

把好方向拐好弯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什么样的救治流程,能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救治?什么样的团队,才能保障救治过程的专业、规范?什么样的“精兵”,才能锤炼出快、专、精的急救先锋?

接下来,我们就从一场没有任何预兆的创伤救治实战演练,去感受一下郑州市中心医院现代创伤救治带来的新气象吧!

2018年12月27日,河南省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成员单位,河南省各地市医疗单位的130余名专家齐聚郑州市中心医院新郑分院(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观摩了这场创伤救治实战演练……

在急诊中心接到呼救电话,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接诊一名多发伤患者,当即进行紧急处理,3分钟内完成对患者的病史采集和完整体格检查。

随之,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CT、X线等辅助检查,同时创伤二线值班人员到达急诊科进行二次评估并会诊,会诊后建议急诊手术治疗……

整场“高仿真实景严重创伤救治演练”中,每一分钟都是对创伤救治医护人员能力的考验,充分体现了医院创伤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的技术实力。

在这次“高仿真实景严重创伤救治演练”现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河南创伤救治联盟第一次办公例会同步召开,郑州市中心医院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说起“高仿真实景严重创伤救治演练”,2018年8月9日,由郑州市中心医院召开的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河南培训基地首期创伤救治培训班,当属培训中的亮点之一。

当时,精心化妆后的“患者”突然出现,一场“实战演练”即刻开始。

这是一名头、胸、腹联合伤“患者”,其中腹部留有外露刀柄,刀身深入腹腔,突然出现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门口倒地不起,家属跑进急诊科呼救,医护人员立即冲出科室来到“患者”身边并迅速转移“患者”。同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用绷带卷和腹部固定带充分固定外露的刀柄,以防刀柄活动造成二次损伤。

急救人员采用FAST方法评估“患者”伤情,神经外科、彩超室、心脏外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专家组成MDT,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

急救中,“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情况,急救团队立即给予对应抢救措施。心脏外科医师查看病情后,当即决定行心包穿刺术,抽出心包积液后,“患者”血压逐渐回升。

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急诊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术等抢救措施,持续抢救约10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及呼吸。

再次与家属沟通病情,告知家属目前“患者”病情危重,考虑脾破裂、失血性休克,需要急诊手术,家属知情同意后,“患者”转往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

对于当天的“高仿真实景严重创伤救治演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赵小纲教授点评说:“这是一场真实的演练,参与的医护人员事先没有得到剧本、台词,没有事先准备,还原了一场完全真实的创伤救治过程,展现了郑州市中心医院创伤MDT团队的不凡实力。”

连鸿凯表示,作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河南省牵头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郑州市创伤救治中心)不断强化“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救治理念,通过各方不断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创伤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大幅下降,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成功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11月12日,王正国院士工作站、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救治中心、郑州市创伤救治中心正式落户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

2017年9月27日,依托郑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郑州市创伤救治中心),禹州市人民医院区域创伤救治中心成立,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2017年9月28日,依托郑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濮阳县人民医院区域创伤救治中心成立,正式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

2018年4月11日上午,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河南培训基地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揭牌成立。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安全中国、百县工程”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对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成员单位荥阳市人民医院、温县人民医院、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汝州市人民医院授牌。

2018年8月8日,河南创伤救治联盟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办公例会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召开,会上对质量巡查情况进行了汇报,明确成立河南省创伤救治联盟,建立组织架构。

2018年8月9日,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中心河南培训基地首期创伤救治培训班开班仪式暨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授牌仪式在郑州市中心医院举行。

自郑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中心(郑州市创伤救治中心)成立以来共接诊4万余人,其中严重创伤340人。

在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指导下,郑州市中心医院以“安全中国 百县工程”为契机与基层医院共同打造创伤救治体系。在河南创伤救治联盟领导下,目前创伤救治体系覆盖豫北、豫南地区2000多万人口,河南创伤救治体系初步建立。

一个个漂亮的成绩单背后,熔铸了奋斗者不懈的追求;一段段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指引着郑州市中心医院未来的方向。

爱的生死时速

“彤彤,来,动动你的左脚!”“好,真棒!再动动你的右脚!”

“太棒了,给你点赞!”

在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病房里,连鸿凯正在查看彤彤的身体恢复情况,孩子的脸上挂满了笑。

可谁能想到,一个月前,彤彤经历了怎样的生死劫难。

那是2018年7月23日上午9时,在安阳市滑县的一个路口,8岁的彤彤被一辆飞驰的厢式货车撞倒,左侧股骨骨折、左侧胫腓骨骨折、左足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脑挫裂伤、肺挫裂伤、脾挫裂伤,大量失血,整个人呈昏迷状态……

“喂,郑州市中心医院吗?这里是滑县人民医院,有一名车祸伤患儿急需上转到你们医院,现在患儿昏迷、重度失血,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救治,但病情依然不稳定……”

滑县人民医院急救人员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救治,但因彤彤伤情太重,随即向创伤救治综合实力更强的郑州市中心医院寻求帮助。

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早一分钟救治,就多一分希望。为节省转诊时间,两家医院急救人员经评估讨论后,决定双方同时派出救护车,一个接,一个送!

1个多小时后,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新乡收费站,两家医院顺利完成患儿交接。

途中,根据彤彤的情况,郑州市中心医院急救人员为其进行输血、补液,进一步完善伤口用药、包扎、固定,同时进行镇痛和相关检查。

“患儿,女性,8岁,上午9点因车祸伤入住滑县人民医院,现患儿昏迷、瞳孔不等大、生命体征不平稳、会阴部大量出血、全身多处骨折……病情危重,分级为4级。”急诊医师张顺同向医院汇报患儿情况,并院前一键启动创伤团队。

15时50分,急救车抵达郑州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刘寒松早已带领相关科室专家在抢救室等候。完善相关检查后,专家们进行病情评估,紧急将患儿送入ICU(重症监护病房)维持生命体征……

初步诊断结果:颅骨多发骨折、左枕叶脑挫裂伤、双肺挫裂伤、肾挫裂伤、脾脏损伤、骨盆骨折、左侧股骨骨折、左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腹腔积液、盆腔积液、会阴部撕裂伤、全身多发软组织损伤……

院领导得知8岁彤彤的情况后,考虑到她年龄较小,又是女童,要求所有手术尽量微创。

于是各项抢救工作有序展开:ICU给予气管插管、输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泌尿外科根据彩超结果考虑输尿管损伤,在床旁紧急给予膀胱造瘘处理;妇产科床旁紧急给予会阴部纱布填塞,防止失血量进一步增多;肝胆胰外科根据CT等检查结果给予观察处理;脑外科查看检查结果后,考虑患儿病情不稳定,根据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待患儿生命体征和出血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骨科考虑骨盆骨折失血量较大,紧急给予骨盆兜外固定、结合检查结果且待患儿生命体征较稳定的情况下,根据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及考虑方便护理的情况下,急诊行“四肢皮肤撕脱伤清创缝合术+左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清创术+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介入科随时候命,患儿若仍考虑存在活动性或出血量持续下降,将随时给予血管造影栓塞术……

终于,在多学科联合救治下,5天后彤彤脱离呼吸机、意识恢复,病情平稳后转入骨科病房。

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院长,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刘寒松介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诊断及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样化,疾病的诊疗更加追求精准化、专业化;但同时,专业的细化也会造成患者就诊不便,特别是遇到复杂病情时,患者需反复挂号,辗转求医。而多学科协同的“多对一”诊疗模式是目前国际上积极倡导的新模式,可有效给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诊疗。

奇迹的发生,不仅得益于上天的眷顾,更归功于创伤救治团队尽心尽力的付出和不离不弃的坚守。

多学科协同诊疗,对病症准确判断,挽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爱和坚持让奇迹一次又一次降临。即使曾经失去,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的意义。珍惜亲情,珍惜健康,珍惜生命之缘和为了每个素昧平生的生命而不离不弃的人们。

一体化重症急救体系

近年来,急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持续攀升,交通事故、中毒等事件发生率呈渐增趋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使得发展急诊与重症医学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社会责任。

“依托各方力量打造急危重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体系,进一步强化优化绿色通道,做到快速诊断与治疗、先诊疗后收费、导管室24小时值班、一键启动导管室;并积极探索医联体内各医院之间联动机制,联合打造危重症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智能化综合救治体系,建立患者从急诊、抢救、留观、重症监护治疗、康复和门诊随访一体化院内急诊医疗服务系统,形成闭环管理,一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连鸿凯说。

成绩属于过去,探索从未停止,变革中的诸多希望必须要经受挑战。

2018年4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脑卒中诊疗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要完善全国脑卒中诊疗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急诊急救体系建设,强化脑卒中诊疗相关院前急救设备设施配备,完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鼓励开展“卒中急救地图”建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

不到半年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陆续发布4份文件,明确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五大医疗中心,并且明确必须完善相关设备配置。

此前的2017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更是明确规定二级以上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相关标准,也就是说,二级以上医院都要新建这样一个机构。

2018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明确在地级市和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2018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通知》,明确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都要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这意味着,未来3年内,这五大急诊急救类医疗中心会大量增加,医疗机构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机遇的本意就是改变。在创新求变的过程中,郑州市中心医院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目标,在医改新形势下,构建快速一体化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专业“救心”团

心脏疾病的突然发作,留给医生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生与死,只是转瞬之间。

早在2002年,善于着眼未来、谋篇布局的郑州市中心医院人就开始了急诊急救医疗中心的筹备建设,在郑州市率先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

2014年5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正式筹建胸痛中心,并逐步建立了胸痛中心质量监控制度等21项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区域医疗联合体优势,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5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签订了联合救治胸痛患者的协议。

郑州市中心医院先后多次召开典型病例分析会、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查找工作存在的漏洞,不断改进,并结合相关指南的更新,先后对25个流程进行了修改。

随着2015年7月郑州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及门诊综合楼启用,多学科协同会诊、多科室通力合作,集急诊、手术、重症监护、病区、康复、医技于一体的全方位救治体系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2016年3月,郑州市中心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心脏外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多学科力量及省市120急救指挥系统等,不断优化流程,实行“一键启动导管室”制度,充分保障患者在“时间窗”内的高效救治。

2017年,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救治数量、时间指标居国家网报数据第六位。2018年上半年,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为40分钟以内。

对于胸痛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的平均时间国际标准为90分钟,郑州市中心医院要求控制在70分钟以内。

而事实上,在郑州市中心医院,这个时间正在不断缩短。

2018年8月27日12时30分,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到120派诊指令后,火速赶往郑州市五龙口南路公交公司126厂区。

12分钟后,急诊人员到达事发现场,一名68岁的男性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经询问得知,2小时前,患者因拖运重物后突发胸前区持续性疼痛,伴出汗、恶心、疼痛……半小时前症状明显加重且不缓解,同事遂急呼120求救。

12时44分,急诊人员紧急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跳过缓,前壁ST-T呈缺血损伤型改变,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是,他们随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双抗给药、抽血备检等治疗。

12时47分,现场急诊工作人员与院内医生沟通患者病情并做好接诊准备,通知患者家属,沟通治疗方案,同时院前一键启动导管室。

13时20分,患者被送达郑州市中心医院,绕行急诊科直接进入导管室;13时23分,患者接受介入手术;13时32分,手术结束,转入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做进一步监护治疗;病情稳定后,转至心内科普通病房。

在胸痛患者的救治中,救护团队使用的心电网络系统软件,可实现远程诊断及无线传输,院内医生只需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便可接收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救护车上传回的心电图报告单。

“第一时间将患者的信息传回医院,便于相关医生提前诊断,尽可能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争取生命的‘黄金90分钟’。”赵智琛说,“持续推进急救‘绿色通道’大提速,是医院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风趣幽默的心血管内科博士赵智琛,2002年被作为郑州市委引进人才来到郑州市中心医院工作,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让胸痛患者高速、快捷地得到救治。

郑州市中心医院急救学科是个庞大的体系,它以总部为龙头、分院为统帅,以医联体成员单位为支点,以强化同质化医疗和重症救治为动力,形成了完备的链条,环环相扣,处处体现着为患者负责的胸怀与担当。

赵智琛直言,目前郑州市中心医院不但开通了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而且建立了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患者双向转诊、急危重症患者会诊的绿色通道,让休克、昏迷、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外伤、急腹症、孕产妇等患者得到及时抢救,最大限度地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对于新的挑战无需提醒,理想鼓励郑州市中心医院去做的许多事尚未完成。连鸿凯表示:未来医院将依托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学科资源,发挥救急、救难、救险的救援优势,不断推动急救体系的规范化建设,更好地造福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的重症创伤患者,为创伤救治领域学科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系统化的卒中救治

2017年春节,隆冬长夜里,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用来迎接新年的并非是平静,而是急促的电话铃声。

吃过年夜饭,79岁高龄的郭大爷准备休息。没有任何预兆,郭大爷突然出现失语、右侧肢体无力,之后跌倒在地。家属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将郭大爷送至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果被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经紧急溶栓处理后,郭大爷病情无明显好转,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议将患者转往郑州市中心医院。

简洁而快速的沟通后,凌晨2时38分,郑州市中心医院急救人员赶到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初步评估后,立即电话联系院内介入二线医生会诊,制定治疗方案。

凌晨3时29分,急救车返回郑州市中心医院。患者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导管室,行紧急介入手术后,堵塞的血管被顺利开通。

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一小时急救圈”的魅力再次凸显。

从120接诊到送入卒中中心,再到直达导管室,院前救治与院内绿色通道有机结合,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

无论是乘着机遇的东风,还是面对探索中的寸进,不管外面的世界是繁荣还是萧条,郑州市中心医院人都抱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在希望中开拓进取。

成绩作为改变或拒绝改变的回音壁,最终都将体现在答案里。

以下是郑州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的成绩单:

急性静脉溶栓率达18.3%(远高于全国平均2.3%的水平);时间窗内溶栓率高达97.31%;DNT(急性脑梗死患者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中位数缩短为平均30分钟,最短仅为5分钟;作为河南省最早建设的卒中中心之一,郑州市中心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2016年获得全国“卒中先锋奖”金奖;2017年6月,该中心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全国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五;2017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在全国静脉溶栓技术50强中排名第七;2017年12月15日,在第十次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会上,郑州市中心医院获得2017年高级卒中中心优秀组织管理奖(全国共10家);2018年荣获全国“五星高级卒中中心”“示范高级卒中中心”……

郑州市中心医院以“三大中心”建设为契机,强化各项职责,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每一个梦想都有了生长的土壤,让每一个逐梦前行的郑州市中心医院人都能收获沉甸甸的幸福。

“一小时急救圈”

王宝玉,一位个头不高却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医者。

身为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部主任的王宝玉常说:“急诊是医院的‘前大门’,重症是医院的‘后大门’。”

就如何守好这两道门,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带领医护团队将理论落实到了行动上。

院前急诊不能只是扮演 “转运站”的角色,而应设置急诊病房,让急诊医生从诊断、治疗到预后都要持续跟进。

建立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可直接从急救现场、急诊抢救室转入监护室……建立起集急诊抢救、急诊门诊、输液中心、急诊病房、急诊ICU为一体的急救体系,以保证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时有效。

正是这一系列务实的做法让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的特色更加鲜明,美誉度一路飙升。

郑州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部作为郑州西部地区最大的急救站,年急诊量30万人次,年出诊量1.6万车次,日均出诊量50余趟,连续3年出诊量位居郑州市区域第一。

对于如何精准、快速地提高分诊效率,王宝玉也谈了自己的想法:进行以症状为导向的急诊分诊体系建设,计划建立以“胸痛、卒中、创伤、出血、眩晕、异物、中毒、腹痛、过敏、气促”等十大症状为导向的快速一体化诊断救治中心。

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让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受益?

“打造‘一小时急救圈’,建设医联体急危重症救治体系”成为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2018年十件实事之一。

以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为着力点,以急诊重症协会为抓手,在医联体内推行完善“三大中心”规范化、体系化建设;成立“三大中心”质控巡查小组,以“三大中心”的成熟技术和救治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区域内推广,面向医联体内紧密层——二级医院开展精准帮扶。

经接洽协商,荥阳市人民医院、荥阳市中医院、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新华医院、郑州中康医院、登封市三康医院、河南电力医院7家医院成为“医联体一小时急救圈”的首批试点单位。

本着“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以郑州市中心医院各急救站为工作单元,一个急救站分包1~3家试点单位,在医联体内打造“一小时急救圈”。

4号急救站(医院本部)负责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新华医院、郑州中康医院,37号急救站(高新区医院)负责荥阳市人民医院、荥阳市中医院,41号急救站(马寨卫生院、须水镇卫生院)负责登封市三康医院、登封市中医院,56号急救站负责河南电力医院。

通过“三大中心”质控小组,建立巡查机制,实现同质化管理;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设定质控评价标准、制定质量巡查工作机制;设立专科秘书,加强涉及“三大中心”相关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中,各急救站工作方式参考《郑州市中心医院精准帮扶考核细则》进行,每周一次到负责医院开展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帮助对方建立急诊急救规范化体系,提升急诊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流程,最终与紧密层医院实现同质化管理。在体系化建设的同时,共同探讨做好双向转诊患者的管理工作,定期向转诊单位反馈和交流。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几年来,郑州市中心医院在“三大中心”的建设中付诸勇敢,通过不断补短板、破顽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2017年通过整合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服务资源,升级打造了96595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一个调度平台、一条急诊重症绿色通道、一项免费转诊服务、一键式预约服务热线、一小时急救圈”的“五个一”服务模式,让老百姓“把健康装进口袋里”;并依托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大数据,使现有资源更加有效利用、流程更加优化、信息更加畅通、服务更加周到。

2018年6月7日,郑州市中心医院组织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肝胆胰外科、骨科、血管外科、普胸外科、急诊科、CCU、放射科9个科室的17名专家,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精神深入登封市中医院开展医联体“一小时急救圈”建设活动。

此举进一步促进两院间在“医联体黄金一小时急救体系”建设中的全面合作,提升基层区域救治能力,同时保障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缩短救治时间。

当天,王宝玉、宋斌、杨建义、王金龙、马冬璞等专家深入登封市中医院科室进行查房、会诊等;同时,专家们分别对医院医疗、护理、院感3个方面进行了质量巡查和指导。

为了弥补登封市中医院诊断能力的不足,郑州市中心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分别在登封市中医院心电图室、心血管内科免费投放远程心电图机,登封市中医院医师只需在当地完成心电数据采集,诊断报告即可通过无线的形式发送回来,整个过程仅需3分钟。

为了促进“医联体黄金一小时急救体系”建设,郑州市中心医院不仅走下去教,还要请上来学。

“准备开始人工呼吸,通气一次、通气两次……”

“立即准备除颤,能量200焦,第一次;250焦,第二次……”

这是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急诊重症协会第一期急诊技能培训的场景。

培训内容不但涉及心肺脑复苏的发展及进展、最新版心肺脑损伤指南、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病理生理、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救治等理论课程;同时,还开放急诊实训室、重症实训室、技能培训室,让学员对气管内插管、团队心肺复苏等技能进行实践操作。

时间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

2018年11月6日,在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第五次办公例会暨“三大中心”专项推进会上,一项统计数据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2018年5-1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内共计双向转诊15356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946人,增长14.51%。其中,急危重症增加739例,增长230.22%;下转增加1883例,增长32.49%;三四级手术509例,增加125例,增长32.55%。医联体内急危重症患者上转数据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30%。

截至2018年11月,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共完成“三大中心”质量巡查26次,专业培训讲座70余场,培训医务人员1000人,范围辐射新密、登封、荥阳、中牟、新郑5个地区。

“整合人力、物力资源,优化诊治流程、实现诊疗效果最大化,是医院打造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的核心理念,是中心医院人所追求的远期目标。”在连鸿凯看来,要完成这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既需要从长计议,更需要与时俱进。

“不仅要持续改进流程、机制和方案,提高执行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还要加大对‘三大中心’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急救意识。全面打造‘从急救到急诊手术、介入、微创到内科治疗、再到康复’的高品质健康管理体系。”

连鸿凯说,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类诊疗,是医改的方向。

从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到创伤救治中心,郑州市中心医院紧跟医改的东风,以扎实的行动将分级诊疗一步步推向深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