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戈帆的头像

戈帆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25
分享
《星期六(二)》连载

第一十七章 陕公在旬邑

 家乡旬邑,职田照庄,是一个依偎山川,田地平坦,人口密集,出行便利的大村庄,也是当年陕北公学旬邑分校第四区队办学所在地。

这几年有不少陕北公学在旬邑看花宫办学的文章,但对照庄教学点的记事寥寥无几,李维汉、成仿吾的回忆里偶尔提及,还把村名误写为"赵庄"。为之君三年前利用周六去陕西图书馆查阅了有关资料,和旬邑党史研究资料几经比对,整理出下面这些文字。

1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从一九三七年八月创办,到一九三八年五月办了两期,共建立二十七个队,先后接收和培训了约三千名学员,但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全国要求来延安进陕公学习的青年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边区各部门、各个抗日根据地、各部队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要求增添更多的干部。

这时又有两个新的情况,一是由于延安的人口膨胀,粮食及各种日用品日趋紧张;其次是国民党加紧反共磨擦,在由西安去延安的路上设立许多关卡、检查站,沿途堵截、逮捕去延安的青年。中央书记处和组织部在一九三八年四月底相继开会,作出了在旬邑创办陕公分校的决定。

旬邑地处关中,土地肥沃,粮食供给等较延安容易筹办;这里离西安近,青年较容易进入边区。中央决定成仿吾留在延安主持总校工作,着重办好研究班,为分校培养师资;由李维汉任分校校长,率领一部分骨干到旬邑看花宫创立分校。

2

 1938年7月初,五十多名陕北公学学生在李维汉的带领下,从延安出发,一路翻坡过沟,徒步前行,每日行军近百里,经过解放区的甘家店、鄜县、直罗镇、店头镇、关门子、杨坡头、职田镇,穿过照庄村,安全抵达了看花宫。

这是陕北公学到达旬邑的第二批团队,和半个月前那一百多人的队伍不同的是, 那天队伍里引入注目的不仅有身材高大的"罗迈校长",还有一个叫陈彤的女学员打着一面旗子走在前面,显得更为生气勃勃。

这两只队伍的到来,构建了陕北公学看花宫分校的基本格局。校舍全是借用老百姓的房屋,除校部和女生区队设在看花宫外,其余各区队分布在看花宫附近的坪坊、门家、照庄。教学用的桌椅、板凳及其他生活用品,都是老百姓自愿借给学员的。七月七日抗战一周年之际,陕公分校正式开学。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