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在研究范仲淹时,在明嘉靖三十五年《庆阳府志》的有关文献上,发现一首范仲淹写的《劝农》诗。诗云:
烹葵剥枣古年丰, 莫管时殊俗自同;
太守劝农农勉听, 从今再愿诵豳风。
这首诗《范仲淹全集》未收入,有学者说可视为范仲淹的一首遗诗。第四句也有把“诵”换为“调”和“咏”的版本,字虽不同,其意相同也。“烹葵剥枣古年丰” 一句取之于《诗•豳风•七月》。《豳风•七月》是描述古豳地每年按月份农耕生产的情况。据有关专家考证,“豳”字就是根据今甘肃庆阳的地形,即三座山夹两道川形似倒“山”字,与古人以猪为家产的风俗而创造的。此地名后随周人南迁到了今陕西省的彬(豳)县。为了区分,又将庆阳一带称为“北豳”。《豳风•七月》中说:“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就是说在七月份,可以煮着葵和菽食用了;到了八月份,打着枣儿吃;十月份,收割稻米。后来他还写有《眉寿堂记》,全文曰:“公刘以农事开国,邠风葵枣之化流浃至今。凿井耕田,野无惰农,岁有高廪。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斯民熙熙然跻和气之域,因以名堂。”。《眉寿堂记》中的邠风,豳风也。
十年前君去甘肃华池,听到一位艺人唱民歌,其调似《绣金匾》,其词却是范仲淹的著名边塞词《渔家傲》。艺人扯开喉咙唱曰:“塞下秋来,呀么风景异。衡阳雁去,呀么无留意。四面边声,呀么连角起。哎呀千嶂里,长烟落日,呀么孤城闭。浊酒一杯,呀么家万里……”
古诗词多为吟唱而作,范仲淹又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可君还是奇怪这首诗可以用民歌的方法演唱。问那艺人,艺人颇为激动地说:“范仲淹当时写的就是古豳风情啊,如华池、庆阳,彬旬一带啊,人们都是这样唱这首曲子的。”艺人说范仲淹入乡随俗,陶醉于当地民歌,就连《劝农》,也是依照庆阳一带酒曲调填的词呢。“烹葵剥枣古年丰,莫管时殊俗自同;太守劝农农勉听,从今再愿咏豳风。”“从今再愿调豳风”,范仲淹可能真是为“豳风”所感了呢?
昔日李元昊初起兵,发型怪异、裹着生羊皮的党项人骑马冲来,刀锋闪着冰冷的寒光。夕阳,凝聚着北宋滚烫的最后一滴鲜血就要滴下。范仲淹力挽狂澜,率兵攻袭西夏军,夺回了庆州西北的马铺寨。只用了十天,筑起了宋夏之间那座新城,著名的孤城――大顺城。大顺城,成了宋军横在西夏眼前最锋利的一把剑。
正如冯玉祥将军对他的题联:“兵甲富胸中,纵教他虏旗横飞,也怕那范小老子;忧乐观天下,愿今人砥砺振奋,都学这秀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