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戈帆的头像

戈帆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4
分享
《星期六(二)》连载

第三十一章 仙游寺记

周末自驾去城西南的黑水峪口。这里处于一个东西稍长、南北较短的谷地中,是黑河水出终南山时冲出的一道湾。

时间已是下午,虽无阳光,但天空透着薄薄的雾霭。这里四山环抱,一水中流,峰峦叠翠,清光潋滟,犹如画家之山水画作,也仿佛看到了桂林山水,甲秀天下。以法王塔为中心的仙游寺,出檐挑角,掩映错落,笼罩在一片静谧中,使人生出一种庄严神圣的仙境之感。

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弄玉自幼擅长吹箫,通晓音律。她与风流俊逸、才华出众的萧史志趣相投,结为夫妻,住在寺边的玉女洞。悠扬动听、超凡脱俗的箫声引来祥龙瑞凤,他们双双结伴成仙而去。这就是"乘龙快婿"典故的由来。这个地方也因仙游而得名。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十二月,隋文帝巡幸天下,自京师(大兴城)到麟游仁寿宫,在周至境内,置有宜寿宫,文山宫,凤凰宫等十二个专供自己游玩的行宫。路过这个地方,杨坚看上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即命人大兴土木,在这儿还修了座行宫,作为消夏避暑的胜地,并起了个名字叫"仙游宫",仙游的名字,从这个时候更加名声远扬。

据史籍记载,隋文帝杨坚自小养育在冯翊般若寺,长大后回家时,女尼智仙交给他一袋舍利子共31粒。公元601年,他诏令全国31州建舍利塔分别供奉,同时入塔,包括西安仙游寺法王塔。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大兴善寺的高僧童真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舍利塔安置,易宫为塔,改称仙游寺。仙游寺法王塔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隋塔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方形砖塔。现在看来,颇有小雁塔密檐式建筑风格,比例适度,线条柔和和优美,是屈指可数的关中隋唐古塔。

隋文帝大兴佛教,崇尚惠政,躬履节俭,不足十年,民众归心,天下大治,户口滋盛,仓库盈积,结束了三百年来的割据战乱,全国复归一统。透过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雪浸蚀而斑斑驳驳的砖缝,我仿佛看见了当年那幢幡缤纷眩目浮空的场面,听到了那梵呗赞响钟鼓訇然的声音。

这里变幻莫测的云雾,奇峭多姿的山峰,珍贵稀有的文物古迹,增添了令人神往的色彩,文人士子和骚人墨客多喜这里清幽脱俗,常来仙游寺游览休息,相与酬唱,递作笙簧,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的诗篇和脍炙人口的轶闻趣事。如王勃,韩翃、白居易、吴道子、卢纶、岑参、苏轼、赵涵等人都到过这里,吟诗作画,书法写赋。正殿东南面的3间大房,有清代道光年间书写的"苏公藏书处"匾额,传为宋代苏东坡读书处,现虽毁殆尽,但却增添了东坡与长安的几多相遇。

特别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一气呵成写下了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长诗《长恨歌》,成为时代相传的千古绝唱。白居易于元和元年(806)应举考试及第,奉命为周至县尉,在这里除写下了千古绝唱《长恨歌》外,还写有《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惆怅旧游那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太乙连太白,两山知几重。""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回廊映密竹,秋殿隐深松。灯影落前溪,夜宿水声中。"这是岑参的《冬夜宿仙游寺南凉堂呈谦道人》中眼前的仙游寺的山光水色和诗人情怀。最为可道的是随着黑河引水工程的兴建,仙游寺法王塔发现的鎏金铜棺的10粒隋代舍利子。舍利的出土,水库的建设,寺塔的重修,让仙游古寺已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