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海滨菊花岛 锦西名城葫芦岛
环渤海骑行纪事及随想录(9-3)
离开填海路基终点处不久,便骑到了兴城南河大桥——越过大桥就是兴城市城区的地界了。兴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宁西走廊"中部。东南部濒临渤海,东北倚热河丘陵,毗邻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西南隔六股河与绥中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
这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2148平方公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8万亩。全市辖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6万。 兴城虽为多民族——汉、满、蒙、回等17个民族的聚居地,但却是满族人口最多,占全市总人口的52%。
兴城市地处北温带,属亚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7月份平均湿度25.7℃.兴城海滨海水表层温度7月份20℃,8月份可达23℃.全年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奇寒,春暖秋爽,有利于发展旅游疗养事业。
过了兴城南河大桥,继续顺着滨海公路向前骑行,基本上绕开了兴城城区,从兴海南路直接来到了兴城海滨旅游景区——兴城海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们都说她与美国的西雅图或我国的青岛湾极为相似,海滨距兴城古城8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由兴海湾、港口湾、邴家湾、老龙湾四个海湾构成,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然浴场。沙滩细软洁白,晶莹如玉,海水深浅适宜,水稳波清,清澈见底,海岸地势开阔,绿树掩映,是大海送给人间的一片天然乐园。
兴城古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关外著名的军事重镇,明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卫城的典型建筑。整座古城成正方形,城内有四街八胡同,五十二条巷道,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城墙周长3274米,底宽6.5米,顶宽5米,高10米。城的四面有四座城门,城门之上皆设城楼,四角都有角台。城内东西南北街十字相交,中心耸立着气势宏伟的鼓楼,登楼四望,古城风光尽收眼底。兴城城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古城 就是明代时的宁远城——据说满清的军事奇才努尔哈赤,一生中唯一打过的一次败仗,就是在这里,努尔哈赤打了这次败仗后,回去没多久就含恨而死。而打败他的却是一个书生“袁崇焕”,袁崇焕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身先士卒率领兴城为数不多的军民,抵挡住了13万后金军铁骑。而且这次胜利也是明军和后金军(清军)交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或许也是最后一次胜利。可悲的是袁崇焕后来更惨,死的很难堪——虽然有人说这是奸城当道,但崇贞这个志大才疏的家伙,作为皇帝难辞其咎,历史竟然如此使然,明朝不灭、天理难容。
笔者终究还是和兴城古城无缘,滨海公路从兴城外围沿着海滨绕过去,与其檫肩而过了。这当然与我“环行渤海湾 烟台到大连”的初衷并不相悖,尽可能地沿海岸线骑行,是这次骑行的定位。笔者虽不想搞什么体验生活,磨练意志,增加人生阅历等年轻人们所热衷的情怀,当然也并非是纯粹的旅游,而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或出行方式,如今绕过了宁远古城遗址,好象是与前几天绕过天津一样,并不是不想了解或游览宁远古城遗址,也并不是象西方的那位豪·路·博尔赫斯所形容的游牧者对城市的那样一种态度:即使渴望认识它,即使到了城门口,游荡在外的人们却还是绕城而过,而仍是象在天津一样,我们深知兴城的人们其生活的范围也早已经扩展到了海洋,扩展到了美丽的蓝色调中去了;缘于此,我们环渤海骑游的人们岂可仍圉隅在一个小小的方方正正的小城里呢?
事实也正是如此,与其檫肩而过的滨海公路从兴城外围沿着海滨绕过去,便直接与兴城市的兴海南路相交,向东越过新立屯、吉林大学兴城校区,通过一个圆形花坛后,来到了兴城海滨旅游景区——辽东湾景色如画的兴城海滨,素有“第二北戴河”之称,这里是1988年批准设立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块由住建部监制——镶嵌着“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徽章的标志性巨石,其上镌刻着的字样告诉我们,这里是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大门是一座四柱三门二楼单檐庑殿门式牌坊,其上两侧分别阴刻着“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四个大字,两边的立柱上分别刻有:“龙腾天外****乘鹤仙,击水涛涌问君谁是钓鲸客”两行对联。
越过大门,入口处一尊用花岗岩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颌首相迎——相传在远古渤海有恶龙作怪,菊花姑娘为民除害后化身菊花岛屹立在渤海中……英灵化岛屿,万古千秋,菊花美名留。菊花女就是“菊花杀恶龙”传说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丽、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化身,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越过那尊高大的用花岗岩雕琢而成的菊花女塑像,便走进如诗如画的兴海湾—— 兴海湾南端有“三礁揽胜”,在起伏绵亘的三座盘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观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书法家王堃骋所书。各亭之间栈桥相连,真可谓是“三礁石恋大曲桥,百皱岩戏千重浪”。桥上游人来往不绝,或登亭观潮听浪,或依亭背海摄影,或蹲礁静心垂钓,真可谓各得其所,各离其乐,而笔者作为匆匆过客,自然没有多少时间去礁上揽胜——踏雪浪、迎朝霞,更没有心情去蹲礁垂钓、静心观潮听浪,故而则只有在菊花姑娘雕象前为其留下倩影,并远眺大海,遥望或遥想兴城海湾中驰名中外的菊花岛。
菊花岛——菊花岛古称觉华岛,俗称“大海山”,距海滨18海里,面积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6.5公里,是辽东湾最大的岛屿。全岛呈长葫芦形,两端高耸,中间凹陷。在岛的南端有两个小岛,一远一近,远者叫张山子岛,近者中闫山子岛。岛的北端有一圆形小岛,叫磨盘山,这样一大三小,形影相伴,象大小颗明珠镶嵌在大海碧波之中。菊花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据地质考察认定,该岛原与大陆相连,大约史前时期的一次大地震造成大陆架坍陷短裂,遂与大陆分离,形成岛屿——最早称桃花浦,又名桃花岛,在唐宋时代还称为桃花岛,辽金时代称觉华岛,后因岛上盛开野菊花,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称菊花岛——与古城、温泉并称“兴城三宝”。
温泉 在城东南2.5公里一带有处温泉,明代诗人唐皋赋诗云:“泉如烂乎羹初覆,地不燃薪气自腾”。辽、金时期已负盛名,迄今水温仍为70摄氏度,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可治疗几十种疾病,建有50多家疗养院。 可惜了兴城的“城、泉、山、海、岛”,这一切都没能将笔者留驻,景色如画的兴城海滨留连了一会儿,留下了对菊花女和菊花岛传奇和神秘得向往后,还是毅然决然地继续沿着海滨公路向北骑去。
12:00多已骑过兴城,途中的龙回头景观却又一次地使得骑行者驻足停了下来——龙回头景观台前工艺品摊上的老板,不仅热情的为笔者拍照留影,而且还在交流中将龙回头的诸多传说也为我这个外地人作了些介绍和说明: 传说,渤海湾内曾经是海怪出没,有一天,就来了一条来此修行的龙,看到这里百姓,受到海怪的欺负,就用自己的法力将海怪除掉了,海怪除掉后,它的修行也功德圆满了,马上就要离开这一方水土,这条修行的龙有些依依不舍,频频回头,就形成了如今的龙回头景区。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传说一般都是寄托了人们最美好的心愿或期盼。
龙回头景观台依山临海,四周松涛起伏,台下陡峭的悬崖下就是美丽的海岸线,这里确实是一处天然形成的绝佳观海点,极目远望那无边的大海,不仅会领略到海天相接、海天相映,蓝天和大海相融成景、相融更美的美丽画卷——而且在晴空万里、海天相接处的近景里,还会看到半岛形的葫芦状小岛伸入海中,这里就是葫芦岛的真正所在,举目远望浩瀚的大海的同时,还可以饱览葫芦岛新城区的城市景观。
在龙回头的景观台上,人因为海而平添了几分豁达,海因为人而增加了许多生气——此时的大海似乎已将惊涛骇浪收敛了起来,而把其文静而娇羞的另一面展示给了笔者,笔者与自己的悍马一起站在景观台上,背对着浩瀚的大海,虽然体会不到什么惊涛骇浪的震撼和乘风破浪、劈波弄潮的激情与豪气,但却另有着一种沧海之中稳坐钓鱼台的超然或孤傲;在此无论是回眸葫芦岛龙湾海滨,还是眺望浩瀚的大海,甚至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一种莫名的神奇或自豪。
从龙回头骑到葫芦岛龙湾海滨风景区也没用多少时间,老远就看到了其标志性的宝葫芦——骑到那个彩绘着八仙过海图样的宝葫芦雕塑跟前时刚好是13:00整,海滨上沙细、坡缓,水清是龙湾海滨的一大特色,人们在海里畅游,演奏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交响。沙滩上风格各异的休闲坐椅,色彩鲜明的七色遮阳伞组成的七彩条块,展示了靓丽的人文景观;整个景区由沙滩浴场区、游乐区、休闲购物区及美食广场组成。
经过多年精心打造,葫芦岛龙湾海滨风景区已成为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依托,集旅游观光、海水洗浴、娱乐休闲、饮食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风景旅游区,成为东北城市群与华北城市群中最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景区之一。随着海滨生态景观带的开发建设,环境优美的景区硬件和优质服务的软件设施均已得以改善, 如今的龙湾海滨已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其海岸线地跨兴城市和龙港区,龙湾海滨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环渤海景观带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景观。
骑到景区后第一眼望过去,宝葫芦前后左右人满为患,人们都急着照相留影,笔者自然也不放过这一标志性的景点,除了给座骑与葫芦留下了合影,还请游客们为骑行者也留下了到此一游的证据。
照过了相再去观赏整个海湾——自然海滩上人头攒动,缓坡上沙细水清;南部海湾海岸弯曲、山海相接,景色秀丽、风光迷人。龙湾海滨里渔舟绰绰、云水苍茫,龙湾海滨里海风吹拂、海天一色,置身其间令人胸襟为之开阔、满怀豪情,置身其间犹如身处人间仙境。
海湾里沙滩边上,八组沙滩探海高杆灯沿海岸线巍然屹立(宝葫芦边上不远处就有一探海高杆高高地昂首矗立),每当夜晚来临,整个景区犹如白昼,这里不仅享有“中国第一不夜滩”的美誉,而且也实现了龙湾海滨七彩不夜滩的构想,,只可惜我们这些骑行人来去匆匆,自然是没有眼福去欣赏海滨夜晚的美景了。
葫芦岛是辽宁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原名锦西(1994年10月更名为现名),葫芦岛是半岛,伸向辽东湾内,因头小尾大,中部稍狭,状如葫芦而得名。海湾的北面是葫芦岛市龙湾新区,宽阔的海滨南路将海滨与城区紧紧连接成一体,陆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与在兴城一样,葫芦岛城区里的人们也早已将他们的生活范围扩展到了海滨,因此离开龙湾景区后,依然是沿着海滨公路绕城骑行而过,一度曾骑到了龙湾公园东南面的龙程街,然后右拐折向东,再度沿着 海滨公路——沿海边转了一大圈后 到达望海寺景区。
“望海寺”传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因等待丈夫出海归来未果而削发为尼的两个尼姑所建,望海寺属龙港区所辖(现在的龙港区就是过去的葫芦岛区,正是传说中葫芦岛的所在地),地处葫芦岛半岛中部南侧,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望海寺海滨距市内10公里,现海滨总面积为40万平方米,浴场建在景致宜人的山海连接处,浴场沙滩为11000平方米,海岸线全长1015米,其中第一浴场海岸线全长800米,第二浴场海岸线全长215米,这里海面宽阔,海底坡度低缓,海滩水清沙细,海水温凉适度,自然风光优美,也是旅游避暑胜地,每到夏季,来海滨游玩垂钓、赶海拾贝的游客络绎不绝,尽情享受大海带给他们的乐趣。
这里的海滨公园风景秀丽,翠绿欲滴的丛林,碧蓝的大海,使人心旷神怡。天水相连,色彩变幻;阳光洒满山峦沙滩,犹如覆盖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幕,这里的山水会给予人们很多的灵感,与其他海滨相比,望海寺海滨有小而有灵气的特点,并且有其他海滨不具备的山峦和寺院。2006年在海滨浴场的西三道沟内重新恢复了望海寺院,使其“望海寺”名符其实。
新建的望海寺院在跃进村望海路的西南侧,占地1.5公顷,寺院的建筑格局依照传统的佛教文化风格,以中心对称的形式向纵深发展,包括殿宇——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寺院的整体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面采用古建筑装饰,殿顶为青瓦,雕梁画柱,古香古色,清净庄严,气势雄伟壮观,又是一个盛世修庙的实实在在的例证。
该寺院座落在山林之中,背靠青山,可谓位处山水之间,松柏之中;夏季节山花烂漫,松绿柏翠,如进仙境一般,可谓是一处修心养性、陶冶身心,修行最佳的阿兰若处,虽然不一定就是进入清净、极乐世界的阶梯,倒也是休憩、歇晌,去除烦恼的理想场所——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信男信女来庙烧香、拜佛,做些最低层次的活动,好给自己些许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
作为骑行者早已把骑行作为修心养性、陶冶身心、放飞情绪的生活和修行方式,自然没有在此驻留——修心养性、陶冶身心的必要,更没有到处烧香、拜佛,做些最低层次礼佛活动的心理准备,因此在观赏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抒发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后,便在公交车司机的指引下,拐来拐去地绕出跃进村离开了望海寺景区,继续沿着滨海路向前骑行。在与疏港路丁字型交岔处折向西北,最终骑上了泰山路,一路向北骑到了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和葫芦山庄相对的路口。
葫芦山庄景观区正门——硕大的仿木四方门框以榫卯结构组合而成,两侧与立式门柱相对着的门墩上那两个宝葫芦,腰间都系上了红色的彩绸绣球,喜庆的气象与祥和的氛围,构成了一幅葫芦文化和关东民俗的美妙图景;横框上烫金的葫芦山庄四个大字下方悬挂着六个红色的灯笼,再下面的横幅上写着一行热烈欢迎国家省民委领导莅临指导,看来有些人又借着指导工作来这里消夏避暑、游山玩水来了。
而葫芦岛经济开发区标志性的“宝葫芦”雕塑与葫芦山庄景观区正门隔街相对、相互了望,各具特色。这个宝葫芦与龙湾景区里那个绘有八仙国海图案的宝葫芦造型大相竟庭,或许这就是海上和陆上的差别——这个由三部分组合起来的中空型葫芦倒也别有情趣,葫芦底部的大腔中空,上别的小腔则镶嵌着一个蓝色的圆球,三个葫芦棱边形成的三个剖面使得葫芦更具有张力,或许这就是象征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的张力或魅力所在。
进入开发区,从南到北一路骑行过来,从其所见所闻中,深深感受到了葫芦岛那种跨越式的发展中,金戈铁马、狂飙突进的宏伟气势——蓄势而发聚后劲,勇创辉煌靠打拼,葫芦岛经济开发区的确又是递送给骑行者的一张亮丽名片。
葫芦山庄旅游景区位于葫芦岛市东北部渤海岸边(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境内),占地面积13500亩。 葫芦山庄以葫芦文化为主线,以民俗文化为特点,营造“中国葫芦文化之乡”和“关东民俗第一村”,在葫芦山庄则可领略葫芦文化之妙、赏民俗风情之美、享田园休闲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