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炮台上环行路 烟台站里天地新
环渤海骑行纪事及随想录(16)
回归路上觅景致, 白石村落早湮殁;
东西炮台难呼应, 通伸岗上辙痕末。
今天( 6月13日)下午,即将登上15:28分始发的烟台—西安1130次列车,踏上回归之路。上午还有点时间须要打发掉,那么到那里去游览或如何去火车站,选择景点和路线就成了必须面对的事情了。
本来听人说烟台还是中国史前海洋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的闹市区还有全国罕见的文化遗址——7000年前的白石村遗址,据说在白石村遗址曾经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铲、石网坠、三角足盆形鼎、骨针等器物,具有胶东沿海一带文化特征;骨器的磨制相当精细,骨针已接近后来的钢针,说明当时的打磨和纺织、缝纫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
这个文化遗址,相当于烟台的根,它说明胶东地区人类活动并不比中原晚;这里理应是烟台人扯起的旗帜——发掘、研究和弘扬白石文明,应是历史赋于烟台人的重任,但遗憾的是遗址一直都没能得到有效保护或发掘;再一打听,招待所的人说就在离住地西南面不远处的白石街道及白石路之间大片闹市区里,据说占地约2万多平方米的遗址已变得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在杂草丛中,文革时期的一个文物保护碑,早已斑驳陆离——也就打消了前去白石街寻找遗迹的念想,不过与昨天在海滨岿岱山上那座保存完好的东炮台遥遥相对着的通伸岗西炮台倒是要去看看,也好让今天上午这大半天不至于白白地流逝或浪费掉。
早上从招待所出来,在烟台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中心前文化广场上,以及放歌烟台的演出舞台前转了转,昨晚演出时人太多,推着车子又没法靠前,所以也就没多大的印象,今早一看这广场还真是很大、很宽畅;由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文化中心所构建的人文建筑群,其北部是一个给人有海浪冲刷感觉的大广场,在广场中部还利用自然缓坡的形式围合出一个可容纳3000人以上的露天剧场。
在文化中心广场,还有一组历史文化名人铜雕雕塑——由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王懿荣,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著名爱国华侨张弻士,中国金朝末年全真教道士丘处机组成,其间蕴含了文、武、商、道四种文化元素,彰显出了烟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以前还真不知道戚继光、丘处机、张弻士,以及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等都是烟台人——直到这个时辰方知:这些全都是让烟台人引为自豪的几位历史名人啊!
文化中心广场,不仅在烟台美化中设置了城市名片、花坛、喷泉等景观设施,而且还在花团锦簇中建有与烟台古代文化有渊源的烟台名人雕塑——最威武的要数全身戎装铠甲的戚继光大将军了,他身边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的线装书卷雕塑,衬托着威武当中的儒雅气质,而全真教道士丘处机则是另一番风貌:素衣长衫、飘逸长袖,素面深沉、法髻高纶,背插宝剑、手执拂尘,一派仙风道骨,左手举高、右手垂低,与旁边的“道”字和太极阴阳图案,已经完全融合为一个整体。
这里可算是烟台最热闹的地方了,既有大剧院,又有京剧院,听说每周这里都有演出——这里还有最大的露天剧场,听说老年人们晨练或扭秧歌,已不用再到处找地儿了;昨天晚上的放歌烟台演出虽没看多长时间,但那种台上劲歌漫舞、台下人头攒动的景象倒是令人回味不已。
游览了文化中心广场,见识过了让烟台人引以自豪的几位历史名人后,便顺着广场北边的南大街向西到达振华购物中心,闲逛了一会儿,购买了一些适宜在火车上吃喝的食品和饮料,十点多返回机械局招待所;稍事休息后结清房费,已是上午11:00时了,于是从南洪街上的烟台机械局招待所出发,向南拐骑上了直通东西的南大街,然后沿着南大街向西炮台进发。
西炮台位于芝罘区西北部的通伸岗上,通伸岗又称“通伸山”——据《福山县志》载“因其麓有古石臼欹侧,泉自中出,不冻不涸,名通神泉,神伸同音,故山名通伸山”;最高海拔106米,面积10.7公顷,因山上建有护卫烟台的海防炮台,并与东炮台相对峙,所以得名为西炮台。
西炮台建于清末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为加强海防在此修筑圩围、望楼,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又增修炮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洋务运动中,在军事上引进西方先进设施,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聘请德国技师监修炮台,引进德国弗里德里希.克鲁勃炮装备炮台,始成今日之规模。
在西炮台南路口向北拐,骑了一段算是大坡的路后,便来到了西炮台山国防公园南端的西炮台瓮城入口——瓮城入口就是西炮台的南大门,门高 3.5米,厚6米。大门上额镌刻着“东藩”两个烫金大字,意为这里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屏障,保卫京津的门户——西炮台地势突兀、岿然雄踞,是由瓮城、炮台、指挥所、演兵场、弹药库、城墙等设施组成。
进入大门首先是豁然开朗的演兵场(7000平方米)。当年守卫炮台的爱国将士就在这里砥刀砺剑,苦练杀敌本领;现在这里陈列着有累累战功的坦克、火炮等兵器,使人们又联想到往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爱国将士尽忠报国浴血奋战的冲杀景象。
穿过演兵场,沿着青石铺就的的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便是一座半地下指挥所。它占地580平方米,整体建筑用淡红色石岛石砌成,庄重古朴,具有突出的建筑特色;指挥所外中门上额横书“威振罘山”四个金字——这四个字,充分表现了爱国将士保家卫国,志在必胜的赤胆忠心;指挥所内中门顶上横书“巩金汤”三个字,意为西炮台坚不可摧,固若金汤;该建筑有三门四室,通道两侧为指挥室、官兵营房及弹药库,指挥所顶端两侧雕刻着阴阳八卦图案。
西炮台各炮位之间用城墙联接,总长约700余米,依山就势,蜿蜒而建,墙上设射击孔200余个,墙的内侧设有跑马道,供传递信息用;传说城墙及炮位是大黄米汤汁与三合土调和而夯成的,虽历经风侵雨蚀,仍坚固如初。
西炮台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具古代城堡特点,又具近代先进军事设施的封闭式古炮台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西炮台地势突兀,位置险要,面对海疆,视野开阔,在发生战争时,进可攻,退可守,军事位置十分重要。
其实真正的国防不在于有坚固的炮台,而在于坚固的人心,坚固的国家精神,强有力的政府和政治态势,否则即使有了坚固的炮台,也不是派不上用场成为废物,或者就是在别人的胁迫下放下武器、交械投降;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清朝就处在这样的态势和世界格局中;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里,就规定了要求清政府 “......拆毁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的条款,于是清政府便不得不下令将西炮台的炮机拆除,炮身与炮座也于1938年被日军侵占烟台时拆毁。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解放烟台时最先攻占的就是西炮台;建国后,西炮台古迹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此后又多次重新修复,于1979年辟为西炮台公园;1985年9月,在西炮台西北端垛山上,矗立起一座高19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凭吊英烈进行革命教育的场所,1992年又更名为“西炮台国防公园”。
1997年,在公园东南侧征地二十四亩,栽植常绿树、花灌木三万余株;2005年,结合社区改造,对整个公园以绿化改造、环境整治和设施新建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改造整治,用沥青修筑了入园主路,长200米,对园内甬路、中心广场重新铺装,调整栽植绿化植物,安放休闲桌凳等,改造面积四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1.2万余株;铺装广场、甬路2万平方米,使西炮台公园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较高的景观和设施水平;西炮台公园,已成为迄今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堡和现代炮群以及军事设施的大型公园。
昔日要塞,如今变为国防公园,不仅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算给了在风雨中屹了立百年之久的炮台一个完美的交代,笔者骑着车子进入瓮城中的演兵场,面对着其间陈列着的坦克、火炮等,仿佛又回到了往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或昔日“威震罘山”的豪情中;围着“练兵场”骑了一圈后,便沿着通伸岗西侧的甬路向山顶骑去,整个通伸岗山不很高,但空气清新,绿树成荫,苍松挺立,翠柏傲然。
在岗上东西两侧的炮台和炮台设施间留连了很长时间,阅古追今、抚今追昔,真是很难想象我们泱泱中华在百十年前,竟然是那么的羸弱无力、那么的不堪一击,在列强面前乖乖地卸下炮机、拆除炮位——当然我们并没有资格去责难于先人,只有激励自身报效国家民族、弘扬国威,以洗雪前人的耻辱,光耀今人之荣誉。
公园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除了历经沧桑的瓮城、炮台、古炮、指挥所、演兵场、兵营房、城墙等遗迹外,还有近现代以及当代退役武器的陈列展览;经过多次整修,清幽精巧,古朴深邃,可谓是涉目有景……。
虽然我们深知西炮台先于东炮台屹立在烟台海滨,可是纵观东、西两炮台现在的境况:如今的东炮台,由于滨临月亮湾海岸、脚踏归岿山巅,已经成为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无数游人前去游览,当然研究、探索其背后故事的人也不在少数;可西炮台这里却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前来游览的人就少得可怜了,自然也就更鲜有人去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只是在练兵场上看到一个人在那里悠闲散步,而在岗上山顶两侧炮台或炮位上,也只看到一位中年男子,领着他的小女儿在那里瞻仰大炮的遗容——或许还是在进行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愿这样的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事例再多些,也不枉了西炮台被辟为国防教育的主题公园之初衷和意义所在。
离开西炮台后,从公园东侧的西山路,向东拐上了前进路,直达青年路后,向北骑行了不一会儿就右拐骑上了车站前的北马路, 12:00点多到达烟台火车站——这次环渤海骑行,烟台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出发和回归以及返程,都将是从这里开始,因此与火车站接触的机会就多了些,故而对这个形似凤凰展翅火车站整体建筑的体量与气势以及彩虹巨拱的城市形象,也就不那么陌生了。
这座采用站台风雨棚与站房建筑合二为一的建筑形式,形成以“城市之门”的彩虹巨拱为中心、两侧翼水平舒展、仿佛在“浪花”和水平线映衬中凤凰展翅的生动形象和造型设计的车站,昭示着烟台城市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展翅欲飞的新形象。
“城市之门”的彩虹巨拱跨度——大拱东西长474米,轴线间距165.5米,其它进深102.5米。是目前全国火车站中最大的钢结构拱门。站台上除高架建筑外,其他部分均设钢结构站台无柱风雨棚,为烟台打造出了一个马鞍型的“新城市大门”——迎来送往、川流不息。
这个“城市之门”确实创造出了烟台火车站乃至烟台市的海洋型体量和宏大气势,从而形成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马鞍型的“彩虹巨拱”,作为城市门户形象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在“城市之门”下,南望城区一览无余,北观烟台山沿海一线美景尽收眼底——平台东西两侧,为每个面积约3600平方米,能满足每小时5000人流量的两个候车大厅;笔者一路骑行……,直接骑到了既是联系南北广场旅客进站的通道,又是一个宽畅明亮的休闲广场的平台——“城市之门”二层西去候车室门前,门口设有危险品安全检验装置,门口的值班人员晓得了笔者的自行车准备折叠后上车,并没有阻拦,只是要求卸下行李安检,顺利通关。
进入候车室后,便着手折叠打包自行车,也就十多分钟就搞定了——
由于时间尚早,便到处看看,在候车室的南北两端,还各设有2个休闲茶室,约1300多平方米,南来北往、风尘仆仆的过客可在此品茶小憩; 候车大厅内设布局堪比机场候机室,有饮水间、洗手间,二楼还有休闲茶座等服务设施;每个大厅都有多个进站口,旅客可在相应的进站口处候车,进站口处没有栏杆,当然旅客仍需自觉排队检票进站。
烟台车站天地新, 穹高顶阔自为屏;
方便自在夺人心, 圆满当得黄海星。
烟台火车站与海港客运站融为一体,综合站房——即大拱及中间平台为中心,分东西两部分;车站房客运部分紧邻其两侧布置,地区商业中心靠东集中布置,大拱平台东的商业中心,是按照大型商场的形式布置,最东侧为港站连接通廊。 站房客运室部分主要包括普通候车室、售票厅、软席候车室、母子候车室、站内商业和办公服务用房。这里不仅仅是旅客熙熙攘攘的地方,更是市民来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14:50开始检票,步出西候车室大门,自动扶梯在上下穿梭,每一部扶梯分别通向不同的站台。从进站口走楼梯和扶梯,直接下到站台上(共有5个站台),站台高度与车厢门平齐 ,笔者挎着车包如履平地似地直接抬腿迈进车门登上1130次旅客列车,上车后大约半个小时后15:28分正点开车,离开烟台。
火车的旅行自然是很快捷的方式,大约1700KM的里程,第二天(6/14)15:00时许到达华山车站——下车后从华山车站开始,沿着华山景区、华阴、华县老公路,又骑行了四个小时(15:00—19:00)、74KM回到渭南,真正地结束了这次2065KM的骑行历程。
(6/13)烟台—7KM—(西炮台)烟台火车站—1700KM—华山车站(火车)
(6/14)华山车站—74KM—(华山景区、华阴、华县— 老公路(15:00—19:00))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