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艾波涛的头像

艾波涛

网站用户

其他
202004/11
分享
《环渤海骑行纪事》连载

第一十二章 旅顺口军港游乐 铁山角隔海相望

 

旅顺口军港游乐 铁山角隔海相望

环渤海骑行纪事及随想录(13-1)

 

    早上6:20从夏家河出发,过了利民桥后一拐弯,与铁路线并行了一小段后,横过铁路便骑上了张前线(好象是连接张家店——前牧城驿村两个小村落的区间路线),与铁路并行着骑行了大约十公里左右,就到达了前牧城驿桥,从这里又与202国道相交岔,尔后便一直沿着国道向南、向旅顺口骑去。

    过了营城子镇,又骑了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历史名镇水师营, 水师营街道地处旅顺口区新城区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2万人,下辖8个建制村,是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和行政机关所在地。如今的水师营是旅顺口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已成为旅顺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

 

      水师营的历史可上溯到295年前即公元1715年(康熙54年),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当时,清朝水师驻扎在此,故而得名“水师营”。1880年,清政府决定裁撤旅顺水师营,由李鸿章筹建北洋海军——1894年8月1日,中日甲午海战爆发,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97年沙俄军舰强占旅顺港,189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借条约”,1900年7月沙俄从这里调出4000名侵略军到达北京镇压义和团;她亲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中外近代史上备受瞩目。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论是清朝的兵,还是俄国的兵,日本的兵,苏联的兵,所有那些曾经在这里驻扎过的兵,或死或伤,或失败或投降,或逃走或撤离,但只有这兵营,虽大部分已经墙旧屋漏,却仍然守在原地。

         如今水师营街道已成为旅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在旅顺全面对外开放、全域城市化、率先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战略机遇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特别是随着轻轨、大商超市、狮城商务酒店、室内滑雪场、大连翻译产业园、大连南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入驻,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城区将呈现给深深热爱这方水土的人们!

       在水师营市场吃过了饭,继续往南骑不远就到了旅顺市区的大连北路,随后又拐到了向阳街上,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座落在白云街和向阳街交岔路口东面的高地上,这所日俄监狱 建于1902~1904年,共建成牢房85间,二层青砖办公楼一座。日俄战争期间还曾做过沙俄马队兵营和野战医院。

       1904年2月8日,日军舰突袭旅顺口,爆发日俄战争——1904年8月19日至9月19日,日军先后两次向旅顺俄军发动总攻击,于1905年1月1日攻下望台山炮台,迫使俄军投降,1月2日,日俄战争结束。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于1907年在原沙俄监狱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牢房由85间增加到253间,墙外增设窑场和菜地,同时在院内修建了15座工场,强迫犯人为其生产军需品和日用品,监狱四周建起周长725米,高4米的红砖围墙,架设电网和楼,围墙内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 旅顺监狱中关押的"犯人",一般有数百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押最多达2000人。关押多是中国人,也有朝鲜和日本人。

 

   在日俄监狱旧址那个两层楼的门前拍了张照后,从向阳街拐向白云街向南一直骑到了黄河路,这里是旅顺口区众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聚集区——在黄河路南分岔出来的几条街道上,正对着的广播电视大楼与两侧的民政局、宗教事务局和商务局,就座落在忠诚街和红光街上。

 

    在这里停下来留了张影像后,便向右拐沿着黄河路一直骑到了白玉山下,一直骑到了友谊公园和军港游园处——看到军港游园的西北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以及从旅游大巴上还源源不断地往下走的人流,也就没去考虑在军港游什么园了——好在拐过去就可以近距离地观赏军港内的一切设施——观赏雄浑的旅顺军港风姿。

 

    这个最具旅顺滨海小城风光特色的旅顺军港公园,座落于白玉山南麓,旅顺军港北岸,南面对着旅顺口门的主航道,西与旅顺西港相连,东临四八一O工厂和旅顺东港,北临黄河路,是一座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为5839平方米的人造公园。别看它面积不大且又狭窄,它的历史却可上溯到十九世纪末叶。

 

      旅顺军港始建清代,其实早在明代旅顺就设有水师营,由此出海巡哨;随着帝国主义不断侵入黄渤沿海,为加强旅顺口海上防务,从1880年至1890年10年间,清政府命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建北洋水师,经营旅顺港;在旅顺征民大扩航道,疏浚港湾、填海、筑炮台、建港池,使旅顺口成为当时世界闻名的军事要塞,并为五大军港之一;至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旅顺只经营了16年,随后的几十年由日俄分别侵占,1955年4月15日,中苏举行旅顺军港交接仪式,从4月16日起旅顺军港的防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掌管,现做为北海舰队的一处训练基地,西港正在进行扩建之中。

 

    旅顺军港地处辽东半岛西南端,黄海北岸——港口口门开向东南,东侧是雄伟的黄金山,西侧是老虎尾半岛,西南是巍峨的老铁山,从周围环守着旅顺港。通常人们所指的“旅顺口”或“狮子口”就是由两山对峙而成的近300米宽出海口——这里形势险要、天然形胜,被誉为“天下奇观”,由于通过这条300米宽的海口时,当中只有一条91米宽的航道,因此每次只能通过一艘大型军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战略上是易守难攻;旅顺军港近似一个封闭海湾港口,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整个海湾又分为东、西两港,而那座弯曲的半岛型干滩恰似一条老虎的尾巴,故又被称为老虎半岛。

 

    旅顺口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名港,也与这老虎半岛的存在有密切关系,清代在这半岛上曾设有练兵场和灯塔,以这条老虎尾半岛为界把整海湾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港港口宽75米,水深5.6-8.8米码头四周是石砌岸壁设有大型船坞,而西港港口宽360米,港内水域广阔、不冻不淤、多为浅水滩,港内隐蔽性和防风性良好,再加上那老虎尾半岛的存在又形成一堵天然防波堤,使得西港好似一个内湖或内海。

其实旅顺军港的险要之处全在于航道两侧的山上,那里隐蔽着许多火力机关,交叉成网、互相支援,敌舰很难靠近,所以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日军都没有从海上攻进旅顺,所以就有一些军事家说:“旅顺口,天然形胜,即有千军万马,断不能破”。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这一带开始实施建设海岸公园的工程——最初经经旅顺口区人民代表提议,由城建管理部门实施,首先拆除了苏军驻旅顺时期的水泥库房,并对这一地段海堤进行了维修,并铺砌水泥方砖;继而在黄河路一侧砌上带有铸铁护栏的围墙,在公园内架设藤架、种植草坪,栽种锦带、龙柏、柳树、雪松等观赏性树木;与此同时还在公园东面入口处竖立起一座高3米多的汉白玉石雕“军港之夜”——其造型为一座弹着吉它的少女在动情欢唱的雕塑,她身有是一轮弯弯的月亮,其脚下则是黑色大理石砌面的雕座;中间入口处竖有一块采自旅顺老铁山上的天然巨石,正面刻着“旅顺口”三个大字,背面的碑文则刻着旅顺口地名的来历;在公园西侧竖有一座高大的“醒狮”铜雕,这几处雕塑都是游人云集的最佳拍照留影地点。本世纪初,旅顺旅游集团又先后投资新建了公园办公园区、三座彩色轻体票房,并对海堤进行了重大维修,并且搭起藤架,铺设花坛、草坪与各色水泥方砖,修起凉亭,安放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息。

 

      在军港公园西侧观赏雄浑的旅顺军港风姿,虽不能观其全貌,但沿军港游园海岸线上停靠的几艘军舰还是全在视野之内,从这里观赏军港公园,除了近处的军舰和泊停舰只的栈桥外,其背景则就是港湾远处东侧雄伟的黄金山和西侧老虎尾半岛以及所呈现在眼前不太高大的山峦和空朦灰暗的天际——而那个所谓的“旅顺口”或“狮子口”,亦或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通道,则自然而然地已经隐没在了山峦和空朦中没有了踪影,我们只能通过思想力或想象力去与其神交了。

 

   在这里留下了几张用军舰装点着门面的照片后,便心安理得地踏上了继续前进的程途。这时的滨海大道已变成了友谊路,先后经过了百鸟园、军港之夜主题公园、儿童公园,在分岔路口处来到了苏军胜利塔——于1955年3月苏军撤离前夕修建的胜利塔,是为了纪念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十周年而建——塔高45米,象征着1945年苏军击败日本关东军,其建筑风格和雕琢艺术蕴涵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胜利塔是一座辉煌永恒的丰碑,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从这里回眸远眺,白玉山及其“白玉山塔”、黄金山及其黄金山炮台、旅顺口及其逶迤多姿的老虎尾半岛、雄浑的旅顺军港及其威武雄壮的风姿尽收眼底——    旅顺口区全境从大尺度上来看,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行政上属于大连市的辖区(距大连市区45公里),这里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地理上是属于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铁山海拔465.6米,南端的铁山角直临黄渤海分界线,与山东半岛蓬莱角的连线为渤海、黄海的分界线,被称为辽宁的"天涯海角"。境内河流多为间歇性小河,农田耕地多处在15度左右的缓坡上,还有少量是在丘陵间盆地或沿海河谷地带,在新石器时代后期(距今5000年前)现铁山镇郭家村一带就有人居住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旅顺口区已经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从苏军胜利塔景区出来,继续沿着友谊路向前骑行,很快就越过了鳄鱼园南门、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向南拐过了一个弯就折向了盐北路——在路口那个金色的天神与八匹骏马雕塑前留连了一会儿,拍了几张照片后,便沿着盐北路向西边的铁山街道骑去,途中经过了俄军指挥部景区。

 

    在铁山街道小市场吃饭的时候,向老板打听寻问到铁山角的路线——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骑上了穿越铁山街道向南的中牧路,在中牧路上一直骑过了金达村,向南骑到了双沟村的分岔路口时,再次问路后穿越双沟村骑上了双晨线,越过了郭家村后,一直向南骑到了老铁山下的陈家村——途中还经过了设在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里的生态监测管理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鸟类救护站、科研教学实习基地等。

 

      过了陈家村,双晨线分岔成了南、北双晨线——南双晨线顺着山势逶迤曲折着进入黄渤海分界线景区,一直延伸到了铁山角的灯塔下;而北双晨线则穿越渔村后直达海边,沿着海湾划了个半圆弧后,在海岸上向南一直伸向防浪或防波堤坝的最南端,在这个海湾里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好象是要质疑什么,又似乎是在述说着什么……?!。

 

     当时笔者骑着车子只顾往前走,错过了分岔路口,径直骑上了这个大大的问号上,在海湾里兜了半个圈后,越过渔村、穿越渔场,到达了那个海湾里防浪墙的最南端,在这里观察铁山角可以说是最佳的位置了——

 

   眼前这个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角,不仅与黄渤海中的庙岛群岛-南北长山岛隔海相望,与山东半岛上的蓬莱角隔海相望,而且还在此还形成了黄海和渤海自然分界的壮观景象,由于海底那道深深的沟堑,使得海沟两边涌过来的海浪 相拥相撞溅起万丈波涛,而与此同时,渤海的泛黄和黄海的湛蓝,在视觉层次上则就更加地分明起来;而黄渤海自然分界线或自然景观的形成,亦象笔者前些天在蓬莱或长山岛所看到的分界线一样,不仅大饱了眼福,而且也使得我们描绘或记述黄渤海自然分界线景观时更能笔下生辉、更能增添些许文学色彩,从而展现出一幅美仑美奂的黄渤海水天长卷和分界线的层次分明、神奇漫妙。

 

辽东半岛铁山角,峭壁耸立入海深;

东西分界浪涛涌,南北相望雾霭迎。

 

      这个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角——又称老铁山、老铁山岬、老铁山头、老铁山嘴,其险峻陡峭的悬崖峭壁南侧即为我国最凶险、最涌急的老铁山水道。铁山角的峭壁与山东蓬莱角的对角线,从理论上讲即为黄、渤海两海的分界线——而黄、渤两海的浪潮,从海角两边涌来并在这里交汇,由于海底地沟水流运动和两海各自不同水色(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海水略黄)的作用,也形成一道层次分明、水色相异的水流,在这里用"泾渭分明"似乎有些不太贴切,但用“黄渤分明”来形容黄、渤海分界线处的水色和层次,却又缺少了些意境或情趣儿。

 

    伸入海里的老铁山角作为渤海和黄海分界的北岸端点,既是自然分界,亦是现在人们的共识。由于这里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在其深入大海中海拔86.7米的夹角——铁山岬上,还屹立着一座航标灯塔,这就是老铁山灯塔。

 

    老铁山南端铁山角上的灯塔三面环海,塔呈圆柱形,高14.2米,由清朝海关当局于1892年请英国人主持修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中灯塔主体及其机构部件为法国制造,装备有大型光学透镜,灯光射程达48公里。这个一百多年前从英法远道嫁来的新娘,却依然静如处子地矗立在“铁山海角”,用渐渐沧桑的眼神脉脉注视着舟来船往。老铁山灯塔虽历经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和1904年日俄战争,仍保存完好,至今仍为过往船只导航,是亚洲照度最强、能见距离最远的引航灯塔,被国际航标协会认定为世界著名航标百塔之一。

 

    老铁山灯塔是国际一流灯塔,它是渤海及旅顺口的重要助航灯塔,是大连市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解放后才由电灯代替了油灯,用电机代替了古老的机械,还新建了无线电指向标塔,1977年增设了全球卫星高精度定位系统——入夜,灯塔旋转着两条交错的光柱,划破海空,为南来北往的船身指引着航向;它屹立在天之涯,海之角,目睹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旅顺口要塞遗迹 近代史天朝国殇

环渤海骑行纪事及随想录(13-2)

 

 

           在这个海湾里防浪墙的最南端,可以说是观察铁山角及其黄海和渤海分界线最佳的位置上,观察和欣赏了铁山角上灯塔下方前沿及其南北方向上的海面——黄海和渤海的分界线上水流层次分明、水色相异的壮丽景观后,再极目远眺海面——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浪涛如云涌、雾霭迎风生”的浩瀚和苍漭,而山上则遍布灌木丛及乔木林,三面环海的灯塔就蔟拥在其间,昂首挺胸傲视着天穹和漭漭大海;海湾里的渔村和渔船却静悄悄地静的没有一点声响,偶尔看到几个人影,却又在默不作声地忙着自身不知是什么的活路,孤旅之人在此享受到的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静寂,从未有过的轻松和闲适,从未有过的舒畅和自在,这是大自然的恩赐、铁山角的恩赐、环渤海的恩赐——当然不身临其静,很难体味这种海的宁静、山的宁静、人的宁静给予人的恩赐。

 

    在这个海湾里留连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离开时已经是13:15分的时刻了——打问了好几个人都说:由于老铁山在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横桓,沿海岸线继续向东骑行,并没有连续的通途,也没有什么捷径可供跨越,故返程骑行只好原路返回——又骑行了18KM回到了 旅顺口白玉山下的军港游园处,又一次地与旅顺口来了个亲蜜接触。

 

        旅顺口历史悠久,晋名“马石津”,唐谓“都里镇”,元称“狮子口”,到了明朝 变成了旅顺口区——洪武四年(1371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两将军率部从山东乘船跨海镇守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特将狮子口改名为旅顺口;时至今日,这个极具吉祥特色的名字已伴随着这座别致的海滨小城六百多年了。1880年,清政府在此兴办北洋水师,建军港、修炮台、筑船坞、扎营盘,旅顺口成为军事要塞;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的日俄战争,都在旅顺口历史上留下了沧桑的一页和永远也抹不去的痕迹—— 

 

      战争是旅顺口的宿命——1894、1904年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使得旅顺口成了举世瞩目、举世闻名的地方,在旅顺口骑行的每一米里程,皆可以看得到与战争有关联的建筑物,这里仿如一座露天的防御工事——北洋的炮台、沙俄的堡垒以及日本的表功碑塔,洒落在旅顺口一带的海湾、海岸和山岭上,如今虽已是战争的残骸,但同时也是历史的记忆、特殊的纪念,在这里下网自然足可以打捞上来大半部近代史,“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旅顺是中国人民的伤心地、耻辱地——

       古老的中国不管是在自已的心目中还是在世界人民心中,千百年来都一直是“泱泱大国”、“天朝上邦”,可鸦片战争却让列强给打蒙了,后来清朝政府也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军队建设与政治改良,其中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就是这种改良的代表性措施,而洋务运动最显著的事例,就是旅顺与威海水师基地的建设,从那时开始,旅顺口就成为世界战史上的一个焦点,并围绕着它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旅顺口曾经是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实验场——明治维新后,逐渐强大的日本迫切需要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维新的成果与国家的实力,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随着平壤大胜,安东大胜,战火自然又烧到了当时北洋海军的主要基地旅顺口,并创造了以一天时间击破了东亚第一要塞的神话。10年后更加强大的日本,更加迫不急待地发动了另一场战争,以佐证他们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与西方列强抗衡,于是战火又一次地烧到了旅顺——日俄战争的激战地,就是当时沙皇俄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海军基地旅顺口,在中国的领土和领海上,发生了世界战史上臭名昭著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中关键战役就是围绕着争夺旅顺口战略要塞展开,在这片中国的领土上,两个疯狂的强盗歇斯底里地撕打着,280毫米口径的大炮吞云吐雾般的猛烈轰击着对方——无情的战火把这块热土,似翻松犁地几尺式的轰炸了个遍;成千上万具尸体,却又将战场垒高了不知几尺厚;战斗打的惊心动魄、地动山摇,拉锯式地一会儿日本人失守了,一会儿又俄国人失守了;其实真正失守、一直失守的却正是我们中国人。目睹着两只野狼在自己的院子里厮杀争斗,但当时的满清政府却在坐山观虎斗,竟然充当局外人,宣布恪守中立!

 

   旅顺口战役持续了329天,俄军损失52000人,太平洋第一分舰队覆灭;日军以伤亡11万余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日本人为了庆祝自己的胜利,在白玉山上修建了一座塔高66.8米、塔内有螺旋形阶梯273级、塔尖为指弹头形状(也有说是蜡烛形状,表示长明不熄之意)、做工精细、雄伟壮观的“表忠塔”,在塔的附近还建了一座被称为纳骨祠的骨灰堂,把战死的22723个鬼子的骨灰当成“战神”供奉在里面。白玉山原名“西官山”,光绪六年即1880年,李鸿章陪同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视察旅顺口时说,旅顺有黄金山,也应有白玉山,恰好两山遥遥相对,从此得名“白玉山”——也有传说是因早年山石洁白似玉而得名。

 

     现在的“白玉山塔”(1985年旅顺口区政府依据山名将其塔改名为“白玉山塔),就是原来的“表忠塔”,意在“表”彰日本战死者的所谓“忠”魂,而我们却将其当作文物保护下来,现在依然让人们在这个子弹头下为其表功、招魂,岂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或黑色幽默(笔者绝对不会去登什么白玉山,观什么白玉山塔,咱丢不起那人!)。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在这里延续了四十年的统治;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投降,日本人走了,但是却把他们的梦和血腥、残忍以及累累罪行……,都永远地留在了旅顺,留在了中国人民的心头。

 

       旅顺口曾经也是沙俄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基地:沙俄和日本当年都怀有吞并中国的野心,早就把美丽富饶的东北看作称霸亚洲的战略目标——沙俄制定了吞并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远东政策”,日本则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征讨清国策》,双方各不相让,都在极力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沙俄在1898年3月27日强租旅顺口以后,到1904年日俄开战前,修建、经营的旅顺要塞——共筑有从崂咀至老虎尾9公里的海防线,从白银山至老铁山25公里的陆防线,修筑了近百座永久性炮台和堡垒,以及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外围和一些重要地段还建起了很多防御阵地和工事,其中有著名的电岩炮台、鸡冠山炮台。

 

      在旅顺口东北部的东鸡冠山北堡垒,就是为了加强陆地防线(由沙俄上校工程师维利奇科于1899年设计),强迫大批中国民工于1900年初开始修建的一座用混凝土鹅卵石浇注而成的永久性堡垒,是沙俄旅顺东部陆上防线的一座重点工事,主要控制北面的开阔地——它主要由堡垒大门、军官室、兵舍、弹药库、电话室、侧防暗堡、外沿坑道、护垒壕、梯形井、暗道、炮阵地、机枪阵地、伙房兼包扎所、暗堡、堡垒后院、木吊桥、散兵壕等构成。西北至西南部、南部为后勤生活设施,东北至东南部为军事作战防御设施。这是一座典型的攻守兼备,以防为主的堡垒。

 

如今这座堡垒成为鸡冠山景区主要景点,1997年5月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的日俄战争陈列馆,如今却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给世人——内有各种历史照片、实物、资料300余件,还有大型日俄战争电控沙盘,录像厅还向参观者播放日俄战争历史资料影视片,向人们展示了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侵略战争。

 

      旅顺口真正回归到如今——60多年来从来也不曾有过全面的开放,这里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谜和梦;旅顺口至今还留有日俄战争的宏大战场、要塞遗迹,当年的山水容貌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这或许就是历史。60多年的异族统治,许多次的刀光剑影,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太多的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当然也留下太多充满了凄苦和悲凉的痕迹:其中九三路东侧为了悼念100多年前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杀害的2万多无辜同胞——记述旅顺口大屠杀事件的万忠墓、“万忠墓纪念馆”,就是在纪念被日本屠城后死难老百姓的地方。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向辽南军事重地旅顺口发起进攻,遭到了我爱国将土和群众的英勇抵抗。11月21日旅顺口被日军攻陷,随后,日寇对手无寸铁的旅顺百姓进行了四天三夜的血腥屠杀,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历史惨案--旅顺大屠杀;当年,日本军队把旅顺城区的百姓杀得只剩下了36人,两万多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大屠杀过后,日军为掩人耳目,消除罪证,驱使死里逃生的同胞组成扛尸队,把死难者尸体集中火化,烧了十几天后,将骨灰埋在白玉山东麓。1896年11月清军将士为遇难同胞树碑建墓,命名为“万忠墓”。

 

       在旅顺口具体地体会着半殖民地的含义——沙俄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屠杀,以及他们的互相撕杀的场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历史全都历历在目,全都由这些要塞遗迹展现在我们眼前,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灵魂和热血,而且也在激励我们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意志。

 

      再次返回白玉山下,却没再停留便在与白玉山售票处对着的岔路口右拐骑上了长江路,在这条路上欣赏和观摩到了:“要塞遗迹”、“铁山灯塔”、“北洋重镇”等众多用巨石雕琢的标志性石刻,进一步领略了要塞遗迹对国人的强烈震撼,沉甸甸的心头总也抹不去对中华复兴、对国运昌盛的期盼。

 

       自辛亥以来百年的复兴之路,自上世纪中期中国真正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六十年的强国梦,正一步步地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正一步步地朝着达成富国、强国的路上迈进——在旅顺口感受到过往百年来人民的屈辱和国运的滥殇,才更加珍惜和关注现在这种国家民族命运的来之不易,以及维护或支持这一国运继续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性——真正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从长江路一路骑来,很快就到了白银山下, 过了白银山隧道,在隧道口的分岔路口三角地带里,一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八年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监制,中间雕刻着“旅顺口”三个红色大字的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的巨大石碑,就屹立在白银山东侧的隧道口处。回过头来再看看、再想想隧道那一边的海湾、军港、要塞、炮台,方知这些遗迹或文物早已成了旅游的胜地,成了旅游资源。

 

      旅顺——当年只是由于将军们旅途的顺风顺水,便成就了其几百年来的名称,再加上百十年前战争的洗礼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更使得其声名显赫、蜚声中外。

 

    在今天旅游盛行的时代,这个名称更成了旅行者首选的旅游吉祥地,而旅(途)顺(利)自然也成了出行的吉祥语了,无怪乎人们都对此要趋之若鹜呢。

 

 

 

 

小平岛富人天堂  大连市星海广场

环渤海骑行纪事及随想录(13-3)

 

     从白银山东侧的隧道口处,往东骑了一会儿就折向了北,从大连外国语学院和大连医科大学中间穿越过后不久,在盐场村附近旅顺南路便一直沿着海岸线向北延伸,沿海的养殖业看上去非常发达,整个海域里到处都是用漂浮着的白色浮漂划分出来的养殖区域。

 

     环渤海以来,骑行到此可以说是第一次欣赏到了如此规模的养殖海域,外行看热闹,总觉得非常壮观、非常的震撼。

 

    骑到前面看到了一个鲍鱼肚村的标志性雕塑,才意识到这片海域里的海水养殖很可能就是这个村里的产业,不过旅顺南路在鲍鱼肚村却向北拐了个弯,远远地离开了海岸,直到过了龙王塘大桥也没有再回到海岸边,等过了黄泥川隧道前方老远处是看到了水面,可等骑到跟前时,却只是一个水库而已——鞍子岭水库自然不可与大海同日而语了。

 

    继续往前骑行了一会儿,前方的标志牌上,向右拐的箭头指向处写着小平岛,突然想到了在夏家河吃饭时,店老板给推荐过小平岛,于是好奇心还真的战胜了理智心,向南骑了大约一公里左右,就来到了小平岛的临海街上。

 

    小平岛地处大连西南海岸,旅顺南路的发端处,紧邻大连市学府区、软件园区——三面临海,北面靠山,南向观海,原生植被覆盖率极高,美不胜收的海光山色,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阳光、海景、沙滩、温泉等为特色的自然资源。这里是为富人们打造的又一个享乐型园区,其规划项目包含了多种物业形式,分别为:中央居住区( CLD )、中央别墅区( CVD )、中央旅游休闲区( CED )。

 

     其中央居住区包含多层住宅组团和高层住宅组团;中央别墅区包含独立别墅、花园洋房、双拼别墅、联排别墅等数百栋别墅;中央旅游休闲区包括小平岛中心商业广场、小平岛海鲜餐饮广场、五星级假日酒店,还有规划中将要兴建的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游艇港,使得小平岛项目具有和世界最著名“湾区”生活一样的诸多元素。

 

      这里虽然已拥有具备了世界级海岸生活所应有的众多元素,但随着多层的5星级酒店、别墅区、中心广场等,各种高楼大厦的崛起,海水浴场只剩一小部分区域了,那些无法复制的自然景观与无可比拟的海岸资源,却在不经意间慢慢地消减。看到这些突然感觉到在此留连简直是枉费时间和精力,没了好心情也就没了继续游览的兴致,在规划区里骑着车子匆匆转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从小平岛出来,回到旅顺南路上,再往前骑就进入了大连市学府区、软件园区,先后经过了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医学院、大连海事学院等高等学府,到达了学苑广场后,右拐骑上了中山路,没多久就到了星海公园、星海广场。

 

     这一段路程不是很长,但进入城区后骑行的速度慢了很多,在高楼大厦间穿行,在车流和人流间穿行,不时地还有一些高楼或吸引眼球的景点或独特的东西呈现在眼帘,真的有些令人目不暇接了。

 

   大连的轨道电车是这里交通的一大特色,这在环渤海圈里还是头一次见识到,虽然很古老,但如今确是显得很希罕,再过些时日真的就成了文物级的交通方式了——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沈阳实习到千山游玩,路过鞍山时曾经见到过这种轨道交通,当时就已很少见了,或许这些轨道交通还可以追溯到日俄侵占辽东半岛时代也未可知。如今再见到这种城市轨道交通电车,还真是感觉很亲切,不免就多看了几眼,并为其留下了难得的影像——这影像里或许能看到有轨电车饱含着的历史沧桑,当然也会为现代化都市增添一些古韵,从而成为浪漫的海滨城市递向旅游者的一张名片。

 

    与轨道电车顺道同行了一大段路程后,好象来了点兴趣,停下来一边休憩一边观赏,发现这趟车是兴工街到小平岛的202次有轨电车,休息时与一个当地人聊起了这些轨道电车,还真是长了不少的见识——原来有轨电车是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全部历史也只有100多年;1879年有轨电车首次出现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工业展览会上,然而当时它还只是一辆直流电驱动的“概念车”;直到1897年世界上第一辆有轨电车才在罗马投入了商业运行,1899年我国最早的有轨电车在北京出现,可第二年就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拆除;随后,1904年在香港、1906年在抚顺和天津、还有1908年在上海,有轨电车相继运营。

 

     大连有轨电车的历史,几乎与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长;1899年大连开埠建市,1909年9月25日大连市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开通,到现在100多年了;百年间,大连市有轨电车作为市民常用的一种出行工具被成功地保留到了今天;不管是本市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选择乘坐有轨电车,这种车车速慢、车厢较短,载人不多;两头都有司机驾驶室,到终点不需调转车头原路返回;据说目前国内除了香港就只有大连的有轨电车还在运行,很多电视剧组来这里取景。如果有机会体验一次有轨电车古韵时尚,或许会更加感受到大连的浪漫。

 

      由于国内象天津、上海等大都市的有轨电车线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即已相继拆除,目前只有大连的有轨电车还作为城市的交通工具一直在使用,其功能性和效用当然还在,但将其保存下来是否明智,就无法武断地下结论了——轨道电车是一道亮丽风景线,还是一道将城市切割的形不成整体,给城市毁容的疤痕,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告别了有轨电车、告别了这位为大连轨道电车自豪不已的大连人,再往前骑没多久,越过了黑石礁街,就到达了山清水秀的星海公园,这个位于大连南部星海湾景区中段的海滨公园,始建于1909年,是一座由陆地公园和海滨浴场组成。据说海滨公园因海湾水面上露出一块形状奇特的巨石——黑石礁,传说它是“天外来石”,来自天外的“星石”,故得名“星海”,所以这一带海湾又被称为“星海湾”,这也是星海公园的名称由来。

 

     星海公园是集观海、避暑、海水浴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滨公园,是市内最大的海滨公园,由沿岸公园和海水浴场两部分组成,而星海公园浴场是大连市四大海水浴场之一,而笔者孤旅匆匆也就只有走马观花地看看,过过眼福罢了。

 

    17:00时许,从西门进入星海公园,推着车子直接来到海岸线上沙滩处,在沙滩上稍事休息后,便顺着海湾沙滩在沿岸公园地带向北到达北门—— 从星海公园北门出来,继续向北骑行,给迎面的半岛集团大厦拍了几张照后,便骑着车子从西北的椭圆轴向上进入星海广场。

 

     这个呈椭圆型的广场——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好象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它的原型只是星海湾里一个原始是的废弃盐场;星海湾改造工程于1993年7月16日启动后,政府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地114公顷,开发土地62公顷,整个工程于1997年6月30日竣工,建成了这个总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亚洲最大的城市公用广场。

 

     从广场中央大道中心点往北500米是会展中心,往南是百年城雕广场,500米外是蓝色的大海。中央大道红砖铺地,两侧绿草如茵,每隔20米设一个航标灯造型的石柱灯,象征着中国正面向大海,走向世界。星海广场背倚都市,面临海洋,令人倍感心旷神怡。

 

       广场中央设有全国最大的汉白玉华表,高19.97米,直径1.997米,以此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华表底座和柱身共饰有9条巨龙(华表底座附有八条龙,柱身雕着一条龙),而九条龙正寓意中国九州,也寓意九州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华表顶端坐着金光闪闪的望天吼,高2.3米,围绕华表的的汉白玉石柱高12.34米,各自托起的是一盏宫灯。

 

     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由999块四川红大理石铺就,大理石上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据说站在自己的生肖上摄影,可以带来好运;广场内园直径199.9米,外圆直径239.9米,寓意2399年大连将迎来建市500周年,在1999年添加了书页建筑和脚印等雕塑。

 

     广场四周雕刻了造型各异的9只大鼎,每只大鼎上刻有以魏碑体书写的一个大字,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寓意着“一言九鼎”,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昌盛。

      中心广场面积4.5万平方米,广场中心由999块四川红色大理石铺设而成,红色理石的外围是黄色大五角星,红黄两色象征着炎黄子孙。广场周边还设有5盏高12.34米的大型宫灯,由汉白玉柱托起,光华灿烂,与华表交相辉映。贯穿广场南北的中央长廊,建有喷泉水景大道, 环绕广场周围的是大型音乐喷泉。整个广场绿草茵茵,每隔20米的航标石柱灯一线排开直通大海,典雅肃穆,宁静致远。

 

      从中心广场南行,便是"百年城雕"——百年城雕的尽头是打开的书形广场,面对无垠的大海,寓意着百年后的大连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由于笔者骑着自行车,被广场上的保安挡在了外面,无法进到这个书页的尽头,老远看上去好象根本就没有书页的气质,其单边倒象是一艘大得航母前面那个宽阔而高大,还有些倾斜着得飞机起落跑道,不知从海的那一面看过来是否也是如此,不过不管它象还是不象,现在的中国确实须要航母来捍卫海疆,笔者倒希望这里的书页变成航母的甲板,倒是希望中国的航母早一天从这里下海、从这里起航、从这里航向世界五大洲、四大洋。

 

    从中心广场北行,则是会展中心,它是集展览、会议、贸易、金融、娱乐为一体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建筑。星海会展中心是大连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之所以兴建这座场所,就是要以此来强化沿海中心城市的功能,把大连建成信息中心、贸易中心,进一步促进大连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流。

 

     星海会展中心是大连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大连的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节、商品交易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就设在这里,这里一年四季都非常热闹。大连贝壳博物馆位于星海广场东南角,是亚洲展品最多的贝壳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位于星海会展中心西侧,模拟性和观众参与性特别强。

 

      在星海广场上留连的是久了些,当笔者离开广场沿着星海街向北骑行,尔后右拐骑上了胜利路,在军队201医院对面的滨海客舍住下时,已经是18:00点了。   

 

    (6/10)夏家河—129KM—(水师营、旅顺、老铁山、旅顺、星海广场)大连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