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敏眼看着时间不早了,所以便早早的结束了聊天。祈玉姐妹回到房里,收拾好书包后便安然入睡。湘敏回到房间收拾着行李,因为她们请假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夫妇也要回去上班了。
祈衡与张鑫讨论着如何安排亲朋好友的食宿问题,因为很多亲戚都是远隔千里前来奔丧,他们也会等到张婶下葬后才离开。他们商量着,只是时间却匆匆过去。等他们商议好了之后,祈衡则回家休息,而张鑫夫妇继续守灵直到第二天早上。
此时张鑫院里人客不少,有些人会一直玩到四五点。故此即便深夜也不会阻止人们的娱乐,不过这也使得张鑫家不至于那么凄凉孤寂。
晨光依旧升起,祈衡与老父亲早早起床去往张鑫家帮忙。祈老爷子是葬礼总指导,不仅要负责所以的葬礼仪式。即便连客人的迎接和饭菜等一些琐事也要他负责,毕竟自己上了年纪故而手底下有两个副手至少能轻松许多。
张鑫夫妇与张慧很早便已在灵堂守候,今天张慧的姑姑、张婶的姐弟等会前来吊唁与守灵。直到张婶下葬才会离开,所以今天对于张鑫夫妇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若亲戚同情达理些葬礼会顺利进行,若有亲戚对张婶死因有疑问或闹起来,那势必葬礼会混乱许多。但好在一半情况是不会发生混乱,毕竟死者为大早日入土才是彼此的心愿。
祈玉姐妹起床后便开始简单的洗漱。因为今天是周五,明天她们就放假了。所以姐妹二人还是蛮高兴的,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与往常一样,祈玉姐妹洗漱完,便去送早饭给奶奶,之后自己吃早饭上学。只是此时有与往常不同,因为有妈妈的陪伴,自己也不至于那么孤寂。
湘敏起床后,便与姐妹二人汇合送祈玉姐妹上学。祈玉姐妹依旧拿出课本背诵课文,湘敏在后面保驾护航。
祈玉姐妹边走边背诵,很快便已到校门口。而此时曹老师已经等候多时,因为要迎接学生的来临。
湘敏目送着祈玉姐妹进入校门,便与曹老师简单寒暄了几句。因为彼此都要忙,便没有多做停留。
湘敏回到家里,收拾完房屋后便去祈奶房里。
妈,今天张婶吊唁,会比较忙。我去帮忙了。你就在家呆着,中午我就给您送饭过来的。
行,没事,你们忙你们的。
那妈,我走了。
嗯。
湘敏与祈奶道别后便赶往张婶家,因为今天会比平日忙许多。
张婶家人来人往,较比前几日宾客与前来帮忙的人多了一两倍。湘敏到张婶家时,前来帮忙的人已经开始吃早饭了。许多人都是天还微亮便已经前来帮忙,忙活了三四个人们也渐渐饿了。祈玉急忙赶往厨房,帮忙盛菜、拿花卷。村里的青年早已出门务工留下来的年轻人并不多,故而许多妇人也加入到端饭的行列里。大家似乎都很像帮忙,以报答张婶生前对大家的照顾与帮助。
此时葬礼曲响起,随着第一批客人的到来。张婶的吊唁,正式开始。
首先来的是张慧的姑姑张芸,她带丈夫与孩子一同前往。还未见人到灵堂,哭声却传遍四周。
祈衡带着演奏艺人前往门口相迎,而张鑫一家则守在灵堂静静守候。
随着鞭炮声,葬礼曲目再度响起。张芸也跟随迎接人员来到灵堂,张芸边哭边祭奠母亲张婶。与张鑫家人对眼而过,却并未有太多的眼神交流。此时灵堂内外葬曲声、哭声鞭炮声一片,似乎在诉说着对已故亲人的追念。张芸一家祭奠完之后,便与张慧一家人一起静守灵堂,以慰籍逝者在天。灵堂哭声未断,此时葬礼曲再度响起。
此时来的是张婶的姐弟一行,足足有三十多人。鞭炮与葬礼曲同响,哭声与吊念同行。亲人去世,家属理应前来吊唁。张婶姐弟一行祭奠结束后,只留下张婶姐弟几人。其他亲友团与一些晚辈用完饭菜之后便匆匆离开,有些人或许只是碍于情面前来吊唁,有些人只是走人情事故而已。所以很多人只是匆匆一现,便扬长而去。随后是张鑫家族的吊唁,慧母姐弟前来吊唁。最后才是村民及周边邻里吊唁与追思,前前后后总计人数超过400余人参与吊唁。
此时已是午时,祈玉姐妹已然放学。与平时不同的是今日祈玉姐妹要独自回家,适应了妈妈的接送,突然没有感觉不适应。湘敏本想前来接祈玉姐妹,但是前来吊唁的人太多,根本走不开人。
曹老师看着祈玉姐妹独自走着,便上前问问祈玉姐妹。从而得知张慧家近况,与张慧此时的现状。当祈玉姐妹刚要离开时,曹老师便叫住祈玉姐妹并向姐妹二人传递出自己可以护送她们回家顺便去看看张慧。
曹老师,你怎么那么好。
嘿嘿,我其实是想吊念张奶奶。因为每次我去张慧家做家访,她都会给我做好吃,她离开我理应前往吊唁。
老师,您不会怪我们吧!现在才告诉您。
不会,即便你们告诉了。我也很难做抉择,毕竟她们家此时根本不适合家访。我今天也只字不提家访的事,单纯性的吊唁。
嗯,曹老师,我们走吧!
好。
曹老师跟随祈玉姐妹来到张慧家,因为是散客所以只有人简单的相迎。葬礼曲依旧响起,鞭炮不停。
曹老师来到张慧家,看着忙碌的人们进进出出。偶尔会有人端着饭菜出门,偶然传来凄凉的哭啼声。曹老师来到灵堂,按照当地吊唁方式吊念张奶奶。张慧父母看着曹老师进门,便上前打招呼。毕竟对于这位特殊的客人,张慧父母还是很尊重的。
张慧跟随曹老师走出灵堂,安排饭菜。等曹老师吃完饭之后,张慧与曹老师聊了许久。至于聊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是上学的事,或者是自己的经历。我们只能从曹老师举动中看到不停的安慰,更多的是同情与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