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筠松自从跟随青囊僧来到于都的黄禅寺剃度为小和尚后,每日除了理佛念经之余,老僧总会抽空跟他谈些易经八卦、阴阳五行、地理风水、天文气象等知识。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寥廓的天空映衬着金黄的落叶,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
午课后,师徒俩沿着寺庙后山的小路,漫步在迷人的山景和瀑布之间。那些清澈的溪流、翠绿的竹林以及古朴的亭台,都将是沁人心脾的人间佳境。
青囊僧指着一个山丘的北面问筠松,“这是山阴还是山阳呢?”
筠松平时通读《五行大义》,对五行属性了然于心,信心十足地答道:“师傅,这是山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则反之,对吗?”
老僧微笑地点了点头。
师徒俩一前一后来到一垅梯田边,秋天的稻谷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丰收前的喜悦,大片稻谷已经成熟弯腰。而在锐角形的一小块田里,由于受树荫和高埂的影响,阳光照射不充足,青科昂首挺立、有的还在抽着稻花。
老僧指了指这块青科稻,“你看,不实的秕谷看上去趾高气扬,成实饱满的谷穗反倒是低头弯着腰。”
登到一处山坡,老僧示意筠松就着平坦的石板坐下,问到“你能告诉我,五行的生克之理吗?”
答道:“东方木生南方火,火烬成灰入土中,土里挖出金石矿,金石熔化若似水,北方冰水铺大地,春来草木水中长。”
“师父,我这自己理解的五行通意你觉得如何?我自己觉得很好记呢!”
老僧轻轻把手搭在筠松的肩上。
补充道“五行多数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世上物质的五种组成元素,其实这并不完整。五行除了代表世间万物人眼可见的五种有形之体外,它还蕴含着五种看不见的性能发展变化规律,目前人们谈论和研讨的主要是正五行,也就是方位五行。”
老僧捋了一下银须,缓缓地抬起头,指着远处成成叠叠的崇山,继续说道。
“有形之体人们通过肉眼观察可以识得,无形者难辨啊!老子提的‘道’大概多指这无形却客观存在的东西了。”
筠松认真地点了点头,嘴里不停地回答“嗯!嗯!嗯!”
当老僧问及学习中的困惑时,筠松眨了眨天真的双眼问老僧,“为什么天干是从甲木开始,而地支却以子水起头呢?”
老僧深思了好一会。
答道:“华夏以农业为本,天干是天时运行的基本主干。上古人们发现,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上下午和前后夜四时,也就是‘四象’。在春天,人们开始耕种,甲就像田中下了一颗种子,乙如草木初成弯曲之状态,丙丁似木柴可燃生火,戊己瓜熟蒂落复归土,庚辛收根入味为金,壬癸冰霜铺盖大地。”
老僧望着远处山川继续说道“地支本是地理学说的一枝,应一天十二时辰,一年十二个月。大地上水是生命的源泉,故地支‘子’的属性是水,丑为土,水土交融衍生寅卯之木,‘卯’‘ 茂’音同意近,推衍五行大意如此吧!”
筠松虽不是全能理解,但也多少明白老僧所言之意。
当师徒俩人回到寺庙时,已经是晚课时分了。
时光荏苒,不知道陪伴着多少个周而复始的晨钟与暮鼓,少年的筠松逐渐成长为一个小青年。
在筠松十六岁那年,青囊僧尘世将了,在圆寂之前,把筠松单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对他说“你命里五行缺水和金,需西行北上方能补其缺,京都长安才是你的最佳用武之地,况且想学得更深学问,非京畿莫属!”
青囊僧把上古时期的地理玄学传本,也是他平生唯一的遗产─青囊布袋和《青囊经》交给筠松后,便仙游极乐净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