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就的头像

书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5
分享
《救贫地仙记》连载

第一十一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初李航想让筠松去抗旱救灾,目的是想借助灾民暴动之手让他有去无回,没想到却成就了他一方伟业。

等筠松满誉而归时,皇上下旨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官致从三品,和自己这个太史令已经相差无几。

再想搬倒他,那就难上加难了。

更何况“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乾符二年五月初八日巳时,京城上空在太阳周围出现一圈白晃晃的光环,天象称作白虹贯日。

白虹贯日是一种发生在晴朗寒冷天气中的大气折射现象,形如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如今已经是五月初八,端午节都已经过了三天,还出现白虹贯日确实让当时的太史令李航百思不得其解。

李航也知道这是不祥的征兆,因为在古代书籍中常有记载君王蒙难或精诚感天的天象。对于当时时局而言,犹如强弩之末,要想精诚感天出现祥瑞,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除此,就只有不祥之兆的发生了,至于是啥?皇上问起即将预示着什么?李航却无言以对。

筠松在华山跟随张果老时,师傅曾经就传授过天象学问,如今已经深谙其道,推算出京畿重地在六月初将有洪灾发生。

皇上听到筠松的天象预示后,不敢丝毫怠慢,派遣都水监会同长安最高行政官员西都牧,将京畿各处把粮食、财物往高处存放,并及时疏通水道。

虽然防洪抗灾不关你这银青光禄大夫什么事,银青光禄大夫说白了就是皇上身边的一名高级顾问,没啥实权实务。但筠松却从来不闲着,亲自到泾河两岸,咨询以往洪灾最高水位,插上竹竿,标明堤线,动员百姓挑土垒石,按竿标筑堤。

忙完泾河再到渭河流域,百姓闻讯前来,只见筠松插的标杆早已成行,河道两旁俨然变成一道长长“竹竿垅”,于是群情激昂抢筑堤坝,很快就筑起一条又高又结实的抗洪大堤。

未雨绸缪,防于未然。

果不其然,从六月初二开始,长安各地普降大雨,连续下了近半个月,大明宫的宫门都被洪水冲垮,皇上被迫转移到骊山去躲避洪水。

这次洪峰是唐朝建都长安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但因防范及时,损失比以往的几次都小。

洪灾过后,在京城附近开始传唱起这么一首儿歌。

“竹竿垅、竹竿龙,洪水涛涛我不恐,朝中有个好杨公。”

朝廷感于筠松之功德,再次嘉封他紫金光禄大夫,尊称国师,总揽太史局所有事务,位居太史令李航之上。

咸通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懿宗“疾大渐”,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七月十九日,唐懿宗在咸宁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筠松奉旨为其选址修建陵寝。

选得富平县紫金山山麓,依山修陵,玄宫凿建于山南麓。陵园为夯筑城垣,平面略呈方形,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狮一对,筑阙台一对。

筠松从民生考虑,极力谏言修造从简。因此懿宗之陵被称作简陵,是唐十八陵中最后一座“因山为陵”的陵墓,也是花费最少的唐朝皇陵。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