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就的头像

书就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9/15
分享
《救贫地仙记》连载

第五章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大半个月就过去了。

筠松准备继续北上京城长安。

柳员外虽想挽留眼下这位年轻僧人,但奈何其执意要走,只得依依不舍地让筠松北行。

临走前,柳员外要给千金答谢医头之恩,但筠松始终不肯接受,无奈就给了些去京城的盘缠和几套为他新置办的换洗衣服,并捎一封家书给在京城为官的儿子柳园。

离开柳府不久,在通往京城长安的路上,筠松就听闻当今皇上信仰道教,反对佛教。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僧人日益增多,大量劳力流失,再加上寺庙挤占了许多国有资源,使得国家税收巨减,想阻止佛教继续蔓延和发展,影响社会稳定,朝中将要颁布“灭佛令”。

“灭佛令”主要条文规定: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寺分三等,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

紧接着朝廷下令天下诸寺限期拆毁。据估计,当时天下寺庙仅官家注册的就有四千六百余所,私立的僧居四万所。拆下来的寺院材料用来修缮政府廨驿,金银佛像上交国库,铁像用来铸造农器,铜像及钟、磬用来铸钱。没收寺产良田数千万顷,僧尼迫令还俗者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释放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万以上。

当筠松把柳员外的家书送到礼部侍郎柳园手中时,朝中的诏书已经颁发施行,且初见成效。

此时对于一个年轻的和尚而言,那真是眼前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若想进到京城的寺庙里继续当和尚吗?对于人缘和根基都十分浅薄的筠松而言,那几乎是痴人说梦。

还俗回家吗?家又在哪里呢?

还好,柳园见筠松二十刚出头,气宇轩昂,举止不俗,再加上是他医好了老父亲的头疼病,便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这个年轻的后生。

针对当前局势,柳园极力相劝筠松留在府上蓄发还俗。

此时的筠松确实无处可去,便留了下来。

柳府本是书香府,崇尚读书,特别是柳园的孩子们个个都是才高八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筠松自小聪明伶俐,博学多才,过目不忘,在柳府耳闻目染,对儒学的造诣和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深厚。

一晃三年便过,在柳府安住的筠松已经是个精读四书五经、通晓经史子集的博学书生了。

当时朝廷为了选拔算学方面的专门人才,设置明算科。主要测试《九章算经》、《五经算经》、《孙子算经》等知识。凡明数造术、辨明术理者为通,全通者可及第。

咸通二年,筠松在明算科开考中一举夺魁。

在当时已经是吏部尚书的柳园极力举荐下,筠松被安排在司天台担任灵台郎,负责灵台地理事,兼任集贤殿书院知书官。

集贤殿书院毕竟是皇家用来收集贮藏书籍的宝库,是推广和应用知识的地方,且经常同皇帝打交道的无比荣耀的机构,也是天下读书人非常羡慕之所。

对筠松而言,真是天赐良机。他牢牢把握住知书官这一契机,夜以继日地饱读风水地理、阴阳五行、易经八卦、奇门遁甲、天文气象等诸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