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牛文丽的头像

牛文丽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0/28
分享

多情的戈壁连载

序 风景

张志敏

作家牛文丽的长篇小说《多情的戈壁》出版在即,出版社编辑给我看了原稿,并嘱我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我却之不恭,于是遵嘱,写一点读后的感想。

美好的风景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心情因之惬意而灿烂,比如牧歌的田园、绿茵茵的草场、花柳浓如锦的平川等等枚不胜举,而我认为戈壁滩同样是,丝毫不逊色,之所以如此感受,缘于对《多情的戈壁》的阅读,那是一种别样的风景,读后难以忘怀。

我看到了人的风景。

在藏青高原沙砾遍布的戈壁滩,我看到建设者们一种宏阔的、乐观向上、美好壮丽的精神,他们逆势而上,面对高寒缺氧、资金短缺等问题,不言退却,艰难前行。高原的寒风侵蚀了他们原本健康的身体,炽热的梦想也多次被无情浇灭,仍然坚信自己的选择,在一条充满荆棘与磨难的路途上孜孜以求,无怨无悔地去寻找自我及生命的意义,把最好的年华交给戈壁滩,最终让梦想在荒芜的土地上开花,成就了最好的自己。他们和戈壁滩上的骆驼草、胡杨一样有着共同的生存法则,沐风沙而舞,以一种不息不灭的精神,昭示着生命中的芳华。可敬可佩!

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风景。

在人们的印象中,戈壁滩的风是硬的,没有表情,走过路过,只有鹤唳的风声、满天的黄沙、遍地的砾石,不见葱郁的青木,花香鸟语远离,灰色的地平线蔓延着无边的苍凉,让人想逃离。而在读此作品中,我看到了戈壁滩的美好和灿烂,“戈壁滩的月亮动人心魄,洁白清幽的月光穿透云层,给遍地砾石镀上一层清亮的银辉,远方的昆仑山像是披上透明而圣洁的轻纱……大地因之神秘而充满梦幻。”“一个个大大小小五彩斑斓的石头,映着太阳的光芒,散发出诱人的美,静静地躺在粗犷的戈壁滩上。”读这些文字,我像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深深陶醉其中。

文章三分才情、七分激情。我曾和作者牛文丽深聊,问她为何对戈壁滩情有独钟,并且诗情画意地描写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人和事?

牛文丽说,她的写作是艰辛的、也是充满激情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素材,2014年7月,来到大漠戈壁,太阳毒毒地照着大地,砾石把吸收的热量几乎毫不保留地散发地面,酷热难耐。同年12月,她再次来到此地,夜晚零下16度的低温,寒冷无比。她一年之中经历冬夏两季,深切体会到戈壁滩恶劣的气候环境。随后几年间,多次来戈壁滩体验生活,感受一次比一次深刻。她也曾因为不适应高原气候,头疼头晕,甚至有过窒息的频死感,可以说是用生命在写作。因为感动,所以写作。她之所以坚持下来了,是因为对建设者们的无限崇拜和景仰,希望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写出他们的欢乐与苦涩、成功与失败。她还说,对戈壁滩的创作是一次生命中的飞行,从中看到另一个美好的天地,希望和读者一起进入、探索和分享,是一种幸福和惬意的体验。

牛文丽的这种写作也是一种可贵的追求。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用文字记录它的发展,去生动地讲述历史前行中的某一个动人瞬间,尤其是当下,我国正在经历着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书写建设者们砥砺前行、责无旁贷的大无畏精神在当下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本部小说所表现的内核特征。

这部小说,写作立场分明,洋溢着昂扬奋发之气,没有暧昧不清的模糊地带,没有作家因为个人偏见人物描写夸张变形化。比如,对主人公凌志远的描写,不是简单地把人物写的高大上,可望不可及。他也有感情,当遇到年少时的初恋,也有心动的时刻。他的身上印证了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可以说是由事业和感情两大部分组成,感情甚至更多一些。事业如果是枝干,感情则是花朵绿叶,让生命丰盈多姿。”这种“有温度”的写作,使人物有了清晰可感的动态形象,好像是生活在身边值得信赖的亲人朋友,真实可信。这也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读来如钦甘醇,回味悠长。

这部小说很好地应用了鲜明对比的写法,使作品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可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地点的对比。故事的发生地在戈壁滩和内地之间转换,一方面写内地的四季分明、土质肥沃,每到春天,馨香四溢,各种鲜花次第开放,眼前一片葱绿;一方面写干燥少雨、冷热不均、且时时遭受沙尘暴袭击的戈壁滩。以此作为鲜明的比照,是希望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创业者的艰辛和不易,珍惜当下。

人物的对比。主人公凌志远、彩云、赵大刚等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身上折射出的是无数个建设者不屈的精神风貌,给人启迪和鼓舞;书中还塑造了张军涛、谷金海、柳蕊、刁仁友等人物形象。张军涛涉入担保公司董事长谷金海所规划的“蓝图”,不料谷金海的资金来自非法集资,其构建的商业王国梦想肥皂泡般破灭,后悔莫及;柳蕊爱慕虚荣,一心追求物质享受,最后梦断异乡。他们的选择给人警醒和反思,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像戈壁滩建设者那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方能有所收获。

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书中人物有的有原型,有的是虚构的,这部小说较好地运用了非虚构写作技巧,在虚实方面的处理比较妥帖。作者牛文丽说主人公凌志远有原型人物,有一年的夏天,她到北京参加散文作品研讨会,遇到几个同乡,得知他们在青藏高原的戈壁滩创业建液化气厂,艰辛异常,不言退却,终使荒凉的土地有了袅袅炊烟。新闻的敏感及新闻工作的责任感,让多年从事记者工作的她产生执笔的念头,很想一探究竟,是什么力量和精神支撑他们离开可爱的家乡和亲人,走上一条坎坷曲折、磨难重重的道路?于是开始长达8年的创作。作品也有几个虚拟人物的出场,如张军涛、谷金海、柳蕊等,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真实的人物,使之更加丰满生动。

这部小说文笔细腻,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浓汁,追求文字与意境的美好,是充满诗意的写作。牛文丽的这些文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如同返青的麦苗,吸足了丰沛的情感汁水,向着无限的心空生长。从开篇至终章,这种精致、细腻、曲折的描写,通贯始终,表达了对戈壁滩的一汪情缘和诗意。如“骄阳下,姑娘美丽的身影,如同鲜艳的花朵绽放在大漠戈壁,可以说是‘开的妖娆,活的孤单’。”读此书时,不会觉得生涩难咽,且会生发许多联想,很想亲临戈壁滩,去感受那火热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这部小说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接地气,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实际上,任何艺术表现手法,都必须服务于作家写作的需要。牛文丽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整部作品就摆脱了过分内在心理描写的沉重,在向外转的过程中,小说场面的布置、情节的转换,都能收放自如。向外转,也是人物社会性格的呈现。好的作品的视角也是反映人性的作品,传达出必须担负的社会良知的拷问与道德的批判等多重任务。作品中人物凌志远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没有惯常商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灰暗,始终从正面形象,从整部小说中人物所处的位置,来规范人物的情感和事业走向。小说不仅仅是塑造人物,更是要雕刻人物。对于一部长篇小说,社会的真实要远远大于心理的真实,社会的真实是全部的、整体的、情节的,心理真实是局部的、个体的、细节的,优秀作品都是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得最为完美的作品。这也是长篇小说《多情的戈壁》为中国小说创作带来的启示。

这部作品,在当代众多的小说中,她清新雅致,唯美通透,态度明朗,叙述简洁有力,没有像一些作品那样,唯恐作品太庄重严肃、没滋没味,总要人为地添油加醋,要么是添加些“肉蒲团”式的情戏佐料,要么就是添加一些吊人胃口的扑朔迷离的悬念,使作品云遮雾罩,朦胧一片。牛文丽在写作中,小心翼翼地避开了这些雷区,让作品回到阳光投射、芳草茵茵的开阔地,作品气场宏大,人物描写健康疏朗,即使小说中与凌志远相映衬的人物,如张军涛、谷金海、柳蕊等人物,作家笔下的他们也是从正常的人性视角具体呈现并尊重理解他们独自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人物形象不是阴暗不明的。

总之,整个作品充满昂扬向上的力量,弘扬无畏无惧的创业精神。其宗旨是告诉人们,人在旅途,要有前行的方向和目标,有意义有价值地工作和生活,用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生命之花,才能使之芳香四溢、多姿灿烂,成为一道魅力无限的美好的风景。这也是该书写作之宗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