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赡养父母,这是最大的不孝,看样子,听完李孝印大哥的倾诉,李逗隐约感觉到东湖李家不肖子孙不少,难怪村庄这么穷。
原因何在?
最主要的估计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很多村民读书太少,根本就没有礼义廉耻的观念。
再说,金钱至上的错误价值观误导了一些村民,他们心想:反正父母老了,没有利用价值了,懒得去供养。
于是,他们一过完年,就走出家门,远走高飞,到沿海城市务工挣钱去了。
至于父母有什么病痛,那就装聋作哑,任其自生自灭。
此外,村风民风恶化,带坏了一些村民,他们觉得赡养父母是负担,那些不赡养父母的,看起来倒是吃香喝辣的。
于是,一些老人到了晚年,虽然儿女满堂,却是缺少温暖和关心。
李逗对此非常痛心,他决心今后要立村规民约,让村风民风好转起来。
只过了两天,村民李记天来到李逗家报丧,说自己的母亲汪满莲去世了,请他去协调办理白喜事。
当前的农村,很多地方还是老弱病残居多,一旦遇到红白喜事,人手不够,有些人还要到邻村去叫人帮忙。
李逗是李记天的堂哥,汪满莲是李逗的堂婶,李逗当然要去吊唁。
“你母亲是怎么去世的?不久前我到看望她,还是很健康的。”李逗问道。
“哎,这件事,说起来是家丑啊,还不是我们那个弟媳妇万芳害死的。”作为家中的长子,李记天很是痛恨自己的弟媳妇。
“哦,她一个妇道人家怎么会害死堂婶呢?”李逗还是很纳闷。
“那你听我来讲给你听吧。”李记天说道。
原来,汪满莲一生共生育了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在村里也是大户人家。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靠劳力挣工分的年代,汪满莲很是自豪,多子多福,因为一下地干活,他家把稻田站满了。
那时候虽然不是很富有,家庭和睦,兄弟之间很团结。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六兄弟各种各的田,往来也不多,关系慢慢地也淡了一些。
前两年,汪满莲身体不适,需要六个儿子轮流照料。
李记天召集大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决定每个人轮流照顾一个月。
五个儿子都能够正常照顾母亲,轮到这个老二李记地服侍的时候,总是出问题。
汪满莲不是肠胃不舒服,就是没有食欲,病情加重。
李记天看到这种情况,往往到了半个月的时候,他亲自把汪满莲接到家里照顾。
弟媳妇万芳看到自己的阴谋得逞,很是高兴,原来,她不断打骂自己的婆婆汪满莲,并故意做菜时多放盐和辣椒,你说老人家哪里吃得下饭。
汪满莲有苦难言,想起自己把李记地抚养大,跟他讨了媳妇,哪知媳妇万芳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把李记地管得死死的。
李记地有时候也看不过去,哪知,万芳河东狮孔,把李记地一下子压得不敢言语。
有一次,李记地送了一碗鸡汤要给汪满莲喝,不巧被万芳逮住。
万芳一把抢过碗,狠狠地扔在地上,并警告老公:“你以后要是再敢偷偷摸摸给他送吃的,我跟你离婚。”
老实巴交的李记地默默地走开,以后再也不敢对母亲特殊关照。
前一个礼拜,汪满莲已是病情加重,万芳反而变本加厉虐待起婆婆来。
“你这个老不死的,总是拉屎拉尿的,把我屋里搞得臭烘烘的,老娘没空伺候你,你要早点死,不要这么我们这些为小的。”万芳这种女人简直就是人渣。
万芳又送冷饭冷菜给婆婆汪满莲吃,她哪里吃得下,只好绝食,慢慢地饿瘦得皮包骨。
汪满莲病情越来越严重,万芳把她锁在一间小屋,自己跑去打牌了。
昨天,汪满莲在绝望中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临死前,她眼睛睁得圆圆的,不想闭目。
万芳呢,一下子故意装作悲痛样子,扑在汪满莲身上痛苦不已。
李逗听完后,摇了摇头,心里实在对这个万芳恨透了,他以前也知道这个女人阴险,但没想到有这样恶毒,害死了自己的婆婆。
然而,对于婆婆汪满莲的葬礼,万芳却表现得很积极主动,她对李记天几个兄弟说:“婆婆是在我家去世的,我很悲痛,我要隆重地为她搞一次葬礼,送她最后一程,一家交一万元,由我管理。”
李记天作为老大哥,虽然表示强烈反对,他说:“妈妈生前没有过好日子,死后再怎么风光又有什么意思呢,我们几兄弟又不是很富有,不需要这样大操办吧。”
“婆婆的葬礼只有一次,你们几兄弟却有很多机会挣钱,你们怎么这样随便对待母亲的葬礼呢,搞隆重些,也让外人知道我们孝顺。”万芳口是心非。
“你这个女人,就是你害死了我娘,还在这里装孝顺,真是恶心。”三弟李记人终于爆发了。
“你不要血口喷人,老娘为你们李家吃尽了苦头,我那样服侍婆婆,没想到你们这样污蔑我,婆婆啊,你要为我伸冤。”万芳说完后,以头撞地,哭哭啼啼。
兄弟只好压抑住愤怒,做出妥协,答应万芳的条件,一家出了一万,而她家没有出,小算盘打得好。
万芳大权在握,于是成了婆婆汪满莲葬礼的总指挥,请来了各方只要有点关系的客人,请来了殡葬乐队,请来了戏班子,还请来了一直摇滚乐队。
客人猛吃猛喝了三天,整整50桌呢。
客人吃完饭后,就是听戏,听摇滚乐。
特别是拿摇滚人,简直是要羞先人,几个穿着暴露的女郎,在台上使劲摇摆。
台下的客人却是大声叫好,这样严肃的场合怎么如此嚣张啊。
李逗坐在那里,感觉自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他在想:要是老人家生前用这些钱治病,也许还可以多活几年,平时多给她买点好吃的,好穿的,这才是孝顺。
可是,现实是,很多子女往往抱着“厚葬薄养”错误观念,把钱浪费在白喜事上。
汪满莲老人最终是风风光光地走了,可是她生前没有看到,只是她受尽了折磨,愿她在天堂没有委屈。
而万芳也把几兄弟的血汗钱花得一干二净,好像他们真的很孝顺母亲似的,外人要是这样认为的。
李逗觉得这种村风民风下去,村庄难以振兴,新农村,不仅村容村貌要新,村民的思想面貌更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