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逗现在对红石着迷了。
他觉得红石这种材质与600多年的东湖李家古村气质最搭配。
看到红石,你就会感觉到历史瞬间倒退到明朝某个年代,村民似乎也是走过红石路,荷锄耕作,日落而息。
正如一位美女,走在荷塘或者茶山上,应该穿一身旗袍,马上气质非凡,让人顿时耳目一新。
东湖李家这个村庄,古建保留了近400栋,基本上是明清时期的,李逗家的祖屋,据专家考证,就是明朝时期的。
可是,这些散落在村庄的古建,并没有显示出它们的内涵,让人提不起兴趣。
李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并询问了很多村民,最后决定,用红石来制作门头,提升古村的文化内涵,为将来发展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有一点,李逗这个思路,来源于一次他到沿海城市的一次考察。
那次,李逗作为常务副市长,去考察沿海先进的文化产业。
李逗去了一个叫古楼的村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个村庄宋朝时建村,1000年来,出了30多位进士,如今也培养了50多名处级以上官员、教授、博士和硕士,人才辈出。
但是,李逗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村的多处红石门头。
这些门头,用当地产的红石制作,很是坚硬,保留了近千年,而没有太大的损坏。
门头上刻有文字和图片,大体上是村里的名人故事,在于教育一代代人,向先贤学习,为村里争光。
这样的教育,胜过读一百本书,胜过任何的棍棒教育。
李逗抚摸这些门头的红石时,似乎触摸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他满是喜欢。
当晚,李逗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他设想着,假如有一天,自己的家乡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也要用红石做门头就好,那样的话,古村的风韵就能体现出来。
如今,李逗真回到家乡搞新农村建设,他想起了红石门头,于是,一个创新思路又在脑海里跳出来。
李逗还是召集理事们开了一个会,他要听听大家的意见,也许自己考虑不周到呢。
“我觉得吧,我们村很分散,做门头没有必要,要是做的话,要做很多个,费用会很高,恐怕我们村的财力不够啊。”村支部书记李新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那是,但门头是一个村的门面,不做的话,就像一个人不穿一件时髦的衣服,显然很老土,将来怎么吸引游客呢?”李衍认为门头还得建。
“要建的话,我认为建木头门头最好,费用也不贵,而且,我们村里山上的树木多,砍树方便,不用花钱,多好。”李旺推出了木头门楼。
“我个人建议,做门头最好用石质材料,与木质材料相比较,这样的话,容易保存更久,木头毕竟经不起风吹雨打,当然,我们还是听一下李逗的意见,他可能会有新的见解。”黄华说道。
李逗看了看大家,喝了两口水,然后微笑地说道:“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说明大家还是用了心的,为了搞好新农村建设,我们群策群力,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李逗高兴地说道,“关于门楼,我的思路还是在红石上面,红石路,红石门楼,将来,红色文化与古色文化交相辉映,我们村的旅游业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红石做门楼,我可是第一次听到,我觉得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因为红石不是一整块的,需要多块红石接上去,要是一旦中间有红石脱落,对游客的安全及后期维护,会带来很多风险的。”李逗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个我也考虑过,但是,不存在那么大的风险,我也请教过有经验的石匠,他们说这个不会游风险的,他们会用水泥连接好红石,无比牢固。”李逗很是自信。
“但是这个红石比不花钱的木头,还是要考虑一下成本吧。”黄华提出另一个问题。
“是的,要是用木头做,可能我们山上有树,随便取材,不用花钱,但是,木门头,估计也就是10来年的寿命,到时候,又要重新做过,划不来,我们不如就直接用红石,我算了一下,大概是70几个门头,要不了多少红石,再说,红石的价格也不贵,财力可以承受,还有就是红石建门头,以后可以把村庄的古色与红色展示给游客,增加村庄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我们应该有信心。”李逗跟大家算了明白账,大家无不赞叹老市长的精明老练,为村里谋划得当。
每天有空,李逗都会到施工现场,看看师傅们建门头,他最担心师傅们偷懒,或者偷工减料,在红石连接方面不力,将会引起后续麻烦。
看到这些师傅们做事认真,摸着那些红石拼接的门头,无比坚硬,又非常美观,李逗这才放心。
经过两个礼拜的努力,村中围墙共有73个门头,个个门头都是用红石建成。
这样看来,整个村庄的大气与古典展现在村民面前。
村民争相围观,没有说不好的,对李逗更加信任了。
李逗的老婆胡恋也经常跑来看这些门头,她从女性的审美角度看,这些门头就像是女孩子的装饰物,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更加有内涵。
“整个村庄,一下子品味提升了几个层次,古村的风味非常浓厚。”胡恋对李逗说道,其实是赞赏他的总体设计水平。
“这只是开始,揭开了村庄建设的一点点面纱,当新农村建设竣工时,你会有更多惊喜的。”李逗对村庄的未来保留神秘感,让胡恋有了期待。
另外,每个门头上都有绘画和文字雕刻,内容都是取自《二十四孝》、《三字经》等中的有关故事。
这也是李逗的创新,李逗认为,一个村庄,最核心的竞争力必然是文化。
现在的东湖李家,村风民风不正,李逗觉得,必须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引导村民向善向好,培育良好的村风。
村民在门头前认真阅读这些《二十四孝》、《三字经》故事,其实在潜移默化中,见贤思齐,对照自己,有则改之。
李逗不愧是一个高手,不仅注重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的改变,更在于对村风民风的纠正。
没有文化的村庄,即使今后村里的旅游业发达了,也不会长久,因此,李逗从现在起,就开始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