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李家的农博馆终于建成。
2000多件农具等老物件,摆放整齐,还有文字和声音解释。
走进农博馆,游客仿佛一下子进入了农村的世界。
外界一些人对李逗建立农博馆这种做法,认为有些中看不中用,脱离实际,有些离谱。
面对这样那样的质疑,李逗当然要做出解释。
东湖李家农博馆终于开馆了,仪式当然要搞得庄重热烈些,李逗再次邀请了省、市、县电视台记者来报道。
主席台上,坐着一些各级领导和有关的专家。
李逗今天很开心,自己耗费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农博馆在东湖李家村建成,这是村庄600年来具有划时代的一件事。
没有人知道,这个封闭的村庄,曾经默默无闻,如今,在李逗的带领下,建设得越来越好,农博馆看起来不会比城里的一些博物馆差。
东湖李家村的村民当然深感自豪,他们也到了开馆仪式现场,见证这一奇迹时刻。
1000多名省内外游客闻讯而来,想首次体验一下这里的农耕生活。
仪式开始,李逗拿过话筒,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今天,我们东湖李家村的农博馆开馆了,农博馆展现的是农业发展的轨迹,先辈生活的痕迹,农耕文明的脉迹。里面摆放了翻土、播种、中耕、灌溉、收藏、加工、运输等各个阶段使用的农具,件件见衣食之源,物物肇文明之誉,使城里人下来有看头,乡下人看了有想头,老年人看了回味无穷,年轻人看了深受启发,少年人看了增长知识。目前尽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的理念是:先开后张,边开边张;大家同开,大家共张;有宝献宝,标名表彰;不断完善,越办越像;越办越好,越办越香。上海搞世博会,我们东湖李家搞农博会;他们搞大的,我们搞小的;他们搞洋的,我们搞土的;他们搞今的,我们搞古的。不管形式如何,大家都在传承文化。”
台下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从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脸上流露的兴奋与惊讶之情,我们不难看出,李逗最初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原来不理解,甚至是嘲讽的眼神,渐渐被发自内心的钦佩所占据。
农博馆可以说是东湖李家发展旅游的一张王牌,一开馆,就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大家迫不及待排队参观。
李逗站在了游客队伍的最前面,今天,他要第一次当导游,以后,他还会继续充当这个角色,村庄还没有谁能讲解,这也是李逗非常担忧的。
李逗一开始就讲做米的程序,千事万事,吃饭大事。
李逗介绍说,古代社会没有机器,要把稻子做成米饭,靠什么呢?
如果下雨,将谷子放到屋里面,通过这样磨,两个容器,上面和下面,像我们的牙齿一样磨。
将稻谷的壳脱落,将刚才笼子里的谷子,就放到这个礁叩,这个也是石头,人就站到这里,打,作用就是将谷子的壳脱掉去,打得差不多了,就把它拿出来。
拿出来放到风车这里来扇了,把谷壳扇到后面去。
米重就在下面,这就是雨天整个做米的程序。
随后,李逗演示农具、镰架、打豆子。
“哦,那看来这是我们来到东湖李家打卡的第一个景点。”来自省城的游客说。
“必须的,我想你们一定会喜欢农博馆。”李逗很自信。
“真的是哈,其实我一开始想,让你给我们游客介绍一下后面这些农具是什么呀,我们都没有见过,都怎样使用啊。”一个来自上海的游客迫不及待提出了小小的要求。
“这个叫连枷。”
“这个叫什么啊。”
“连枷,麦子要脱粒。”
“哎,我帮你一下,哎,好,慢慢拿。”
“你要把它打下来,有的是拿手打,有的靠连枷打,你看现在割豆了,豆子要割下来,天天早上去割,割了以后吃了早饭要把它铺出来,让它晒到上午11点钟以后,那个豆已经晒干了,就开始拿这个,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成排的把它打下来,像这样使用连枷。”
游客们围了过来,跟着李逗学起来怎样使用这些农具。
笑声不断,游客陶醉其中。
这些农具家具,李逗几个人过村过户,过市过县,起早贪黑,收了2000多件。
李逗看到这些农具家具,眼眶有些湿润,太不容易了。
这时候,省电视台的记者拿着话筒,要采访李逗,问他关于创办农博馆的动机是什么。
李逗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对着话筒,大声地说:“我们收来2000多件农具家具以后,就创建了我们东湖李家的农博馆,这些农具收来以后摆放吊挂,文字图片灯光,让游客似乎真的进入到农业社会。为什么要搞这个农博馆?我要让城里人到乡下来有个看头,让乡下人看了有个想头,老年人看了要回味无穷,年轻人看了增长知识,小孩看了深受教育。这些东西,件件都是衣食之源,物物都照精神文明,它是时代的产物,它是历史的见证,现在到东湖李家可以看到谷怎么变成米,芝麻怎么变成油,麦子怎么变成面,棉花怎么变成线,稻谷怎么变成酒。”
一些游客,正在观看李有方老人演示做豆腐的过程。
李有方在村里做了50年的豆腐,手艺了得,大家纷纷鼓掌,为李有方的精彩表演。
“来,各位游客,来到我们东湖李家就是客,现在你们肯定口渴了吧,我请大家喝新鲜出炉的豆浆。”李有方老人热情地招呼游客。
游客们当然不会错过品尝一杯豆浆的机会,场面一度拥挤。
“不要挤,大家都有份,今天是我们农博馆开馆,为了感谢你们捧场,我们村为每位游客准备了豆浆,还有一份礼物相送的。”李逗过来解围。
还有一些游客,脱掉西装和皮鞋,打赤脚,到田里去摸鱼捞虾,一有收获,笑声不断。
一些游客在风车上扇谷,他们要亲自尝试一下吃饭的不易。
李逗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觉得,这个农博馆创办得很成功,留住乡愁,还是一个教育实践基地,比说教管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