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老人家的吃饭难题,接下来,李逗要解决的是助学问题。
李逗心里一直牵挂着村里人读书的事情,不读书,这个村庄很难有大发展。
翻阅李氏族谱,那些一长串的名字,没有找到一个会读书的。
除了几个秀才,600年的古村,竟然连一个举人都没有,真是难堪啊。
而附近的一个村庄,只有三百年历史,出了十多个进士,几百年来,耕读传家的古训遗传至今,村庄人一直坚持把子女读书为己任,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如今,这个村培养了8名博士,20多名硕士,80多名本科生,5名教授,是远近闻名的读书村。
这个村庄知书达理,村风民风纯正,是全省的文明村庄。
李逗也想让东湖李家成为这样的文明村庄。
因为李逗心里清楚,正因为有些村民不重视教育,让孩子初中没读完就辍学。
这些孩子一到了社会上,很难生存,相反,他们容易染上一些恶习。
那么这些村民除了观念上的落伍,经济条件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拿李伍俊家庭来说,一家五口人,三个儿子要读书,他靠着种5亩水田养家户口,勉强过得去。
可是,三个儿子一下子读高中和初中,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让家庭陷入了贫困中。
李逗了解情况后,立即到李伍俊家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够让三个儿子重回校园。
李伍俊说道:“老市长,我不是不知道读书的道理,古话说得好,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如今,不读书,出去打工也没有人要,可是,我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只能勉强吃饭度日了,所以,我狠心让三个儿子辍学,回家帮我干活,挣点辛苦钱养家。”
“可是,现在是新时代,怎么也不能让孩子当文盲,他们长大后会责怪你的。”李逗劝说道。
“不管怎么说,吃饱饭是第一大事,如果饿死了,我就会更自责,这也是无奈之举。”李伍俊摇摇头,这样说道。
李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后就一对一资助了成绩优秀的二儿子李一秀,答应只要他考上大学,资助他读完大学。
可是,村里还有几十个失学的人,李逗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去资助他们啊。
怎么办?
李逗想起了自己失学的无奈。
想当年,李逗成绩优秀,努力学习,可是,家里也是入不敷出,那个年代,吃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读书,成了很多农民的放弃项。
可是李逗很想读书啊,他也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如果不读书,一辈子就只能种田了,难有更大的出息。
李逗家里最后有一口水缸,他的母亲咬牙卖掉,卖了四块钱,那可是一笔巨款啊。
用这四块钱,李逗读了两个月的书,最终还是回来作田。
“逗儿啊,妈妈对不起你,我知道你喜欢读书,可我们拿不出钱,你就死了那条心,回家种田,等你以后攒足了钱,再去读书吧。”母亲的话,让李逗听后难受极了。
所以李逗一想起这事情,就会眼泪盈眶。
没钱读书,这是新时代,我们可以努力去集资筹钱,让这些失学的人重回校园,他们中,总会有几个人考上大学,这些就是东湖李家的火种啊。
相反,如果不读书,将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这些教训,是李逗自己身上发生的,所以他会刻骨铭心。
想当年,如果不是自己肯干苦干,不是机遇来了,他怎么会从大队书记一跃成为国家干部。
成为国家干部后,李逗刚开始有本领恐慌,他明显感觉到专业知识的匮乏。
好在李逗勤奋刻苦,工作之余,他认真买来了一大堆书,像蚂蚁啃骨头一样,认真研读那些书,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如今,失学的人依然存在,人数也越来越多,李逗当然要尽力去阻止这种现象发生。
没钱,那就找钱。
怎么找?
村集体有些收益,可以拿出一部分来。
另外,那就要发动村民去捐款,这是大好事,相信那些在外发展得好的村民,会鼎力支持的。
李逗把想法跟村民一说,大家绝大部分支持,只有极少部分不同意。
极少部分的村民本身就没读什么书,他们见识短,也不管什么读书不读书,只要挣到钱就好,即使小学没毕业也无妨。
那个叫李璜的村民在外做面包,挣了200多万元,叫嚣道:“读书有个鸟用,我侄子不是省城重点大学毕业嘛,还不是找不到工作,最后到我面包房来打工,跟我初中没毕业的儿子学徒。”
挣钱与读书不应该划等号,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是提升国民的素质。
李逗在村里发动了捐资助学倡议,立马得到大家的支持。
很多村民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不希望下一代辍学,读书的人,走出来气质不一样,谈吐也不同,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没读书,等于被社会逐渐抛弃。
一下子,捐助款达到了20多万。
钱要用在刀刃上。
李逗对捐资助学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考上博士的,奖励1万元;考上硕士的,奖励8000元;考上本科的,奖励5000元;考上专科的,奖励2000元。
对于家庭困难的村民,村里给予其孩子小学到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资助。
这样,村民没有了后顾之忧,都把孩子重新送进了校园读书。
这个规定,一下子调动了村民鼓励孩子读书的积极性,谁也希望家里出博士,不仅可以获得1万元奖励,还披红挂彩,多有面子啊。
还别说,奖励真的起了作用。
第二年,东湖李家村,一下子考上了6个本科生和2个硕士生。
这在古代社会,也算是村里的荣耀了,可惜,那时候,村里没有这样的显耀机会。
李逗亲自为这8名优秀学子披红挂彩,为他们送上奖学金,鼓励道:“你们带了一个好头,下面的弟弟妹妹们看着你们,以你们为榜样,也许,过几年后,他们也会出现在奖励的名单中。”
当然,李逗也为这次助学捐出了退休工资2万元,他不在乎钱,他只在乎村里多出人才,将来像他一样,走出家门,学好本领,再回报家乡。
“我希望你们学成后,不要脱离贫困的家乡,而要想尽办法让家乡摆脱贫困,这样,我们的家乡就有希望了。”李逗对家乡的学子们寄以厚望,新农村,要有新的人才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