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可是东湖李家村的气氛却热烈起来。
又到了过大年的时候,东湖李家村这几天从外面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对于那些在外的游子来说,过大年有着特殊的意义。
对于李逗来说,他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的文化和习俗很熟悉,只是目前的农村,传统文化正在削弱。
李逗自己呢,既在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中长大,也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的。
中华民族,在农村有七个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文化如何去传承,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传统文化很重要的表现,在农村它就是节庆文化。
中国有七大节日,第一是春节,第二是元宵,第三是清明,第四是端午,第五是七夕,第六是中秋,第七是重阳。
李逗非常希望,东湖李家村过年像过年,过节像过节,节节都热闹,每个节都有活动,春节吃年饭,元宵玩灯啊,清明祭祖,端午划龙船,七夕谈情,中秋烧塔,重阳登高。
这样的话,传统文化才能复活,给新农村建设带来活力和希望。
先说一下过年的历史故事。
为什么江南省南都人过年时间都不一样?
这说来相传历史上有个故事,说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民工,都是全国各地征集去的。
然后快到过年的时候,按现在的话就是一要放假,要放大家回来过年,南都人修长城回来以后,到家有早有晚,一回来就算过年。
有的头天到,有的第二天到,有的早上到,有的晚上到。
不管什么时候到,凡到了家就是过年。
所以,南都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间也不一样。
而过大年,不一定都在农历十二月三十。
有的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有的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有的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九。
像在南都市个别村庄里面,他们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就过大年。
在一个村庄上,也会有早上、中午、晚上。
还有个别的地方,他们是半夜天还没有亮就要起来过年。
所以过年的时间就不一样。
而且还不能开灯,要把灯给关掉。
所有的菜都放在桌上。
然后就那样吃饭,那样过年就过摸年。
东湖李家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过大年的。
这天下午两点,李逗的儿子李超、李巍和女儿李琴带着家人来到东湖李家,他们要陪父母过大年。
“你们今天就是来吃的,不要动手,我和你妈现在就准备一桌好菜,有‘四盘两碗’,有藜蒿炒腊肉,有梅菜扣肉,这些都是你们小时候喜欢吃的。”李逗高兴地说。
“爸,妈,我可不好意思坐享其成,这样吧,我来洗菜、切菜,打下手。”李琴穿上围裙,跑进厨房帮厨去了。
李逗的孙女、外孙欢天喜地,他们在院子里捉迷藏。
南都人的年夜饭,讲究“四盘两碗”,寓意就是“六六大顺”,四盘主要是红烧鱼、炒合菜、蹄花还有小白菜芯;两碗就是鸡汤和糊羹。
里面的红烧鲤鱼,一般是不吃的,这是一种风俗,叫“年年有余”。
炒合菜就是把胡萝卜、肉丝、各种各样的丝,然后混在一起炒一大盆,这就叫炒合菜,寓意“和气生财”。
蹄花就是整个蹄髈,拿出来,放在桌上是最有脸面的,寓意是“富有”。
小白菜,那是青菜,清清白白,做人正大光明。
来了客人就要杀鸡,那就是一只整鸡,往桌上放。
还有一碗就是糊羹,糊羹在东湖李家这里代表了年年富裕,过年吃多了大鱼大肉,吃一碗糊羹,对肠胃是特别有益的。
糊羹是怎么来的呢?
李逗知道这里面有个故事,特有意思,传说,朱元璋当时在鄱阳湖大战,没有吃的,到老百姓家讨要吃的,结果老表就拿这个红薯、蔬菜、豆腐放在一起煮了一碗糊羹。
吃了糊羹以后,朱元璋就觉得特别好吃,所以他就对糊羹印象深刻,当了皇帝后还想吃糊羹,因为皇帝说好吃,从那以后,老百姓就流传下来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吃过,如果你现在过年的时候,来拿出一碗糊羹给小朋友吃,他一定会觉得特别好吃,对于像我这样老一辈来说,吃了就会感到回味无穷。”李逗对糊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年夜饭最有特色的一道菜是什么?
那就是我们南都的藜蒿炒腊肉,这道菜,在2008年入选了奥运菜单,只要是南都人,就没有几个人没有吃过这道菜的。
藜蒿它就是鄱湖边草丛中的一种草,这种草的生长期间,过去有句话,正月就是藜,二月就是蒿,三月就当柴烧,它开始很嫩,后面慢慢长老了,那就不能吃了,割出来拿去当柴烧,拿着藜蒿,跟这个腊肉配在一起,就叫藜蒿炒腊肉。
鄱湖边上的藜蒿,营养丰富,味道独特,美味又健康,过年的时候,吃起来特别香甜,寓意来年的生活有滋有味,是江南人过年忘不了的味道。
梅菜扣肉,这道菜也是很多家庭年夜饭必备的菜品。
这道菜之所以那么好吃,这个梅干菜是这道菜的灵魂。
平常的五花肉,吃起来会感到有点油腻,但是这个五花肉如果跟梅干菜扣在一块,那就没有油腻的感觉了。
因为五花肉里面的那种肥油,都被这个梅干菜吸收了。
这个肉又吸收了梅干菜的香味,所以这两样梅干菜和五花肉,它们就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特别是像这种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梅干菜,做的梅菜扣肉特别香,吃起来就特别有滋味。
快要吃年夜饭了,李逗立即在院子里放鞭炮,孙女和外孙在屋里看热闹.
十六个菜上齐了,李逗的儿子李超、李巍和女儿李琴嘴馋得不行,连忙尝了尝父母做的拿手好菜。
“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今晚要多吃两碗饭了。”李超感慨道。
李巍接话说:“是啊,在大城市有时候出去应酬,吃那些山珍海味,还是没有家里的菜好吃。”
“那我们常回家看看父母,不就可以尝到家的味道了,两位哥哥,你们说呢?”李琴故意跟两位哥哥开玩笑。
“先不忙着吃饭,我们喝点我做的水酒,这才是过年呢。”李逗说完,起身去倒水酒。
南都人过年,少不了就是美酒,每年过年,大家都要熬糖做水酒。
熬糖就是要切糖块,搞酒就是要拿糯米拿甑去蒸,蒸熟以后,然后拿那个井水往下淋,就从上淋到下面去。
淋了以后,拿就把它捞起来,就放到缸里面。
然后拿清水化,酒药子化开了以后就撒,撒在缸里的糯米上面。
然后把那个糯米饭抚好,中间按出一个小洞。
过几天发酵以后,中间出来的就叫酒酿,特别甜。
一般吃直接酒酿的人是很少,还要拿酒糟弄一块出来。放到脸盆里面,然后拿井水要去漂一下,最后就弄出了水酒。
来了客人,就一碗一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那个碗就是好大的一个碗,拿来装水酒,一碗一碗地干。
酒足饭饱,菜又好,心到了,意到了,客人也满意了,主人也高兴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逗喝了三碗水酒,有些醉意。
看看桌子上的菜,已经吃得精光。
李逗好开心,这才是过年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