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达墨的头像

达墨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5/25
分享
《《鸩鸟》》连载

第一十六章 尾 声

此刻,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也发出反击令——

“鄂北之敌经我军多日围攻,粮弹殆尽,必将向原阵地退却。纵队各部队应乘敌态势不利,退却困难之好时机,以全力围攻捕捉歼灭于战场附近。”

一道道反攻令,传给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所属各部队。李威领导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由南向北,开始合击日军。

战火再次打响了,这是一场民族存亡之战。倒下的英烈们化作一座见证中国人民苦难死的丰碑。站起来勇士们,继续与侵略浴血奋战……这是杀敌的战场,保卫家乡,保卫国家义不容辞……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无数优秀和英勇的中华儿女倒下了。他们是和平之战,是为保卫家乡之战。多年奋战,保得江山,魂归故乡。

海棠树下,一件旗袍,陈留着泪痕斑斑,无言地诉说着陈旧的沧桑。

时光荏苒,白发爬上烈士遗孀的发梢,那无悔人生画卷在和平安宁中,缓缓合上。

致敬,捍卫中国领土,捍卫和平的勇士们!

后 记

小时候,抗战只是家长口中的一个神话般的故事,长大了,抗战是华夏儿女心中一部厚重的中国近代史。这是一本关于家国天下的抗战之作,也是一部记忆家乡与抗战的写实记录之片。

因为抗战,一位作家必然职责所在地去弘扬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并以此让今天的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难!

因为百垱河,令我时而对发生家乡那段抗战史报以探寻而悲鸣,又因为遂早会战展现出家乡人民与中国军队团结一心而讴歌。

百垱河所属的地方,只是鄂西北的一个古城所在地,但绵延数十百公里的群山使百垱河成为天然的巨型荡堰并恩泽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生生不息发展成诸多乡村。但是它的战略从古至今,异常重要。

百垱河两岸绵延数十公里。因为古代洪荒、战争等原因的迁徙。这里的人群构成复杂的姓氏家族并以姓氏家族形成一直对外的传统习俗。因此何家冲、柳家寨、王家岗、谢家湾等带有氏族类的特色地域标识便形成了。

常言说,家虽小有纷争,国之大有战争。在抗战期间,这里的人们就怀着不同的心态面对未知的战争了。据说,何家的祖上,曾经在朝里做官,名扬一时。

方圆数十里,有谁不知道百垱河的何姓家族?当然了,那时候,百垱河或许并不叫百垱河。究竟叫作什么,就只有去问何德先了,他百垱河两岸的名人,会四书五经、道士会卦、会医还会给活人跑“阴差”。但是这一家族却在抗日战争期间,既出了英雄,也出了孽障。于是《鸩鸟》里就多了令人唏嘘的看点人物。

对于柳家,其实是另一个家族的化身。这一家人,既带着蛮荒之地之人的野蛮,也稍带着江湖人的一股豪气。何、柳家家族实在有点“八字不和”,当然,这是历史的必然。

为了争个长短,两家人常常是大打出手,血流成流。对此,这两家人的纷争因为抗战,因为新四军的一名交通员,团结起来。于是就有了雷群这个人物的出现。雷群这个人物既是虚拟的,也是真实的,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漫长岁月里,无数个像雷群这样的中国人,这样的优秀战士,在抗击侵略者中立正了不朽功绩。

百垱河的人们,孩子生下来,往往只有小名儿。民间说法,小名儿越是低贱,越好养活。自古都是这样的。猫啊狗啊,虎儿猴子啊,就那么随口一叫,说不定,就叫开了。于是这些带有动物性质的名字仿佛很有意味地伴随着他们在成长中,与生活相得益彰起来。于是就有了《鸩鸟》里的多个写实的人物。

不过,《鸩鸟》里面的百垱河,只是因为《鸩鸟》而戏剧化的一个地方,是因为情节所需而出现。但它所处的位置,在军事上战略上十分重要。从西北边攻破了百垱河这个地方,直取青城县城指日可待;从东边的七姑店翻越渾山,青城县城即刻占领。而从南面,因为有杉河、劂水河的阻挡,似乎有些难度。而西边,有大红山,有新四军的游击队,攻击青城县城难度较大。于是,百垱河与杉河、劂水河这几个方向,就成为日军觊觎重要之地。

《鸩鸟》为百垱河而作,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而作!

2018年4月定稿于达墨斋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