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马福祥稳步发展仕途看好的时候,推倒大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
1911年10月22日,陕西人张凤翙在西安起义,杀死清朝将军和副都统,成立军政府,影响波及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地革命党和会党纷纷响应起事。
巨变来得太突然,陕甘总督长庚与陕西巡抚升允急忙整顿、扩充甘肃军队,准备东征镇压革命起义的军队。马福祥也受命招募十营兵力,所部改为昭武军,参加东征。
攻陕先锋人选,陕甘总督长庚看中了步兵第二标标统马福祥。
镇压农民起义,马福祥有丰富的经验,自然知道剿杀起义是扩充实力仕途发达的良好机遇。这一次,面对命运垂青,马福祥却拒绝了。
他提出了一个让长庚难以回绝的理由:“服制未除,呈请终丧”。他要回家为父亲守孝,父亲马千龄于去年八月刚去世。
这就是一个托辞。其实,自幼读书的马福祥,具有敏锐的眼光,看到全国各地响应武昌起义,感觉清王朝气数已尽,“度专制必不久,共和必告成”。所以他暂时保持观望态度,留守兰州。
马福祥的亲家,甘州提督马进祥也告诉他:“我在南方任职多年,看清了目前的形势,这次军民起义,是革命性质,不是一般的变乱,要慎重应对。”
马福祥干脆躲回河州老家,为一年前去世的父亲守孝。
就在他从兰州回往河州的同时,另外一个人,却兴高采烈地从河州向兰州进发。此人正是马安良。
因为马福祥不肯前往,允升只好把重任交给马安良,改任马安良为前锋。
马安良,其父为马占鳌。马占鳌在太子寺一战中大破清军,然后审时度势,提出投降清廷,并派自己的长子马七五带领其他首领的儿子们前往左宗棠大营请降,左宗棠非常高兴,亲自为马七五改名为马安良。马安良在父亲病卒以后,继承父职,成为董福祥所率甘军的重要力量。辛亥革命之前,马安良一直镇守河州。现在,接到镇压革命起义的命令以后,已在临夏蛰居长达十年之久的马安良,立即赶往兰州。马安良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并且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遇。
他趁机从河州、循化等地招募农民七千人投军,编成二十营兵力,自任统领,扩充了自己的实力。陕甘总督衙门从德国购买了五千支毛瑟枪,加上之前左宗棠存放在军械库里的两千支来复枪,全部拨给马安良,让马安良以精良的装备武装到了牙齿。马安良迅速做大。这也让他狂妄起来,不把陕西革命军放在眼里,声称要“马踏华阴庙,火烧长安城”。
然后他率领军队开拔东征,预备先行剿灭陕西革命,行至定西,接到陕甘总督长庚的急令,令其分兵前往宁夏镇压革命起义。
原来,陕甘地区的同盟会会员,决定把宁夏作为甘肃起义的重点,并派会员来到宁夏与当地哥老会联合反清。宁夏会党头目刘华堂等人加入了同盟会,响应陕西起义,于11月19日发动革命起义,捕杀宁夏镇总兵贺明堂,推宁夏道孙廷寿为大元帅,建立宁夏革命军政府,宣布宁夏独立。
马安良命其子马麒和马麟率领西军快速赶往宁夏进行镇压。马麒率西军骑兵杀气腾腾,奔赴宁夏,12月下旬到达,首先开始攻打灵武,守城军民经过英勇反击,终因武器缺乏寡不敌众而失守。马麒攻入城后进行了血腥屠杀,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渡过黄河直奔银川,会同宁夏镇守步兵及民团,攻打银川城。经过战斗,双方伤亡很重,由于清军施离间计,导致革命起义队伍内部失和,银川失陷。攻破银川后,马麒“敞刀三日”,大动屠刀,杀害革命党人、哥老会党和城中百姓一千四百多人,并沿街逐户大肆搜抢财物,奸淫妇女。为了抢夺妇女的耳坠,将耳朵都割了下来,甚至连城隍庙中神像身上穿的红袍都剥下来拿走。然后西军沿路往平罗、石嘴山一带追击,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到了平罗,前来欢迎的三百多群众也遭到杀戮。进入平罗县城,沿街搜杀,逐户抢掠,平罗知县李九波跪请封刀,得到的答复是“奉命屠城,不分良莠,一齐杀绝”。西军烧毁了从沙家牌坊到岳王庙巷一道街的数百间民房被,抢掠财物无数,杀人四五十名,其中大部分都是一般群众。
杀掠之后,马麒率部向东加入攻陕部队,将所掠财物,装满一百多辆大车,对外称是军队辎重,全部运往河州家中。
宁夏地区经此一劫,元气大伤。因马麒所率西军杀戮过甚,受到舆论所谴责,很多本地人士到兰州和北京告状,几年后这里的百姓提起西军仍然会发抖。
在清军攻打宁夏围攻陕西的过程中,马福祥收到了秦州(今天水)清军统领黄钺的一封信,信中说秦州已经和川陕革命军政府联络,决定起义,劝马福祥在此鼎新革旧之际,不要模棱两可保持观望,应该率部南下与即将成立的秦州军政府联成一体。
黄钺曾留学日本,加入了同盟会,与黄兴关系密切。辛亥革命中,他先劝长庚审时度势,不要举兵攻陕。长庚不为所动,黄钺只好请兵驻守秦州,名为阻挡陕军进犯甘肃,实则为了牵制马安良等人进攻陕西。面对当时的形势,他认为只有率秦州驻军起义,才能扭转局势,实现共和。但他军力单薄,便四处寻求支援。看到马福祥不肯前往绞杀西安革命,便给马福祥写了一封信,进行联络。
马福祥没有答复黄钺,保持沉默。
第二天,黄钺领导秦州起义,宣布独立,成立甘肃临时军政府。甘肃全省为之震动,陕甘总督长庚惊慌失措,立即调兵前往攻打秦州。
第三天,也就是1912年3月12日,南北议和协议达成,清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在甘肃,长庚和升允却不肯将诏书公布于众。但他挡不住清帝发出退位诏书的消息。
马福祥看出清廷大势已去,难以挽回,便去找长庚商量,探查他对今后局势的态度。长庚颓废地躺在家中,最终不得不将溥仪的退位诏书公布出来,并表示今后“地方的事,大家觉得怎样好,看着办好了,尽可由地方人自作主张”。
自此长庚不再过问政事,并将陕甘关防和王命旗十二面,交给代理布政使赵惟熙为首的一些地方封建官僚,不久后离开甘肃,取道宁夏去了北京。
退位诏书一公布。马福祥立即放弃观望,主动介入各派势力的调解,为共和而奔走呼号。
他联络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和士绅王之佐、慕寿祺署名,向袁世凯北洋政府发出电报,公开表示拥护共和。袁世凯政府随即任命赵惟熙为甘肃临时都督。
马福祥和王之佐等人联络省内外甘籍人士,倡导组建甘肃省临时议会,推举李镜清为议长,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十几个人为议员,主张承认共和。
甘肃省临时议会“命令攻陕的马安良、马麒、陆洪涛等人撤回兰州”。
马安良是与陕西革命党乾州激战的时候,在乾州的城头上,从革命党散发的传单里,得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
陕西革命党致信马安良:“你们再执迷不悟,袁宫保将派姜桂题大军进剿。你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马安良才恍然大悟,在阵前惊呼:“被允升蒙蔽了。”
于是他立即命令部队休战,和陕西革命党首领张云山私自会晤,秘密表示愿意拥护共和。
接到临时议会的命令马安良带兵悄然返回兰州。总督赵维熙命马安良出兵秦州,消灭秦州临时革命军政府。大战又将一触即发。
关键时刻,马福祥站了出来,提出赴秦州谈判,劝导黄钺交出兵权,实现甘肃统一,进入共和。他认为甘肃近来战乱不已,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又看到马安良在宁夏杀伐抢掠酿成惨祸,因此此时力推保境安民,消除遍地烽火之势。他主张和解,并愿意主动作为甘肃省方代表,到天水与黄钺的代表周昆谈判。在临时议长李镜清的支持下,马福祥独自到秦州和黄钺谈判,黄钺决定以大局为重,交出兵权,取消秦州革命军政府,只身离开甘肃。
袁世凯政府数次向马福祥发出任命。 先任命马福祥为阿尔泰护军使,但他不愿离开甘肃,没有到任。 后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马福祥仍然没有就任。袁世凯政府再次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却受到甘肃提督马安良的极力反对。
马安良带兵回到兰州,大骂马福祥:“阳洼山的马家小儿,一仗不打就软了,投机取巧,世故圆滑,拥护共和的电报难道我马安良不会给他袁大头发吗?”
但是马安良军权在握,实力强劲,仍然被任命为甘肃提督。甚至甘肃总督赵维熙手无兵权,也只好依附马安良。马安良不无感慨:“当官就要当领兵的官,有兵的官才是草头王。”手握兵权让马安良一时无比狂妄,坐镇兰州,把持甘肃军政。他把自己的西军分成五个分统,自己居中指挥,称为“总统”,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一个称谓。兰州民间都称马安良为“西北天子”。
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威,掌握甘肃省的核心权力,马安良打算将自己的提督衙门迁到兰州,受到临时议会的反对。马安良以武力逼迫议长李镜清离开兰州后,派人在老家刺杀了李镜清,还说:“那个省议会自称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我杀了他们的议长,就像宰了一只鸡,看神圣有何神通。”
马福祥被任命为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马安良极力反对,亲自到赵维熙的总督府问难,强迫赵维熙收回对马福祥的任命,并要求任命自己的部下马麒担任西宁总兵。
赵惟熙无可奈何,只好亲自上门宽慰马福祥:“你是清白、正直之士,国家贤能有用之才,不必与彼等相争,为避免事端,最好请你去宁夏, 因宁夏总兵张子克辞职, 而内蒙古发生独立运动, 请你到宁夏就近剿抚。 ”于是改任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
面对实力强大的马安良,马福祥再一次选择了退让。得到委派后,马福祥立刻前往赴任。
临行那一天,马安良也前来送行,就在马福祥启程之时,马安良的部下押解来两个人,说是斗殴伤了提督府的人,就地将二人砍头。马福祥一看,这俩人正是自己属下昭武军的士兵。面对马安良的挑衅,马福祥再次选择了隐忍,劝解部下不要争斗,强忍怒气离开兰州,前往银川。
当时的宁夏道隶属甘肃省,为甘肃最富庶的地区,黄河穿流而过,形成黄河灌溉地区,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古称“天下黄河富宁夏”,是一块美丽肥沃的地方。宁夏北出绥蒙,东接陕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马福祥有了这块地方,为他立足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