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市,既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又是全国投资首选的经济热土,经济发展的速度,遍地是钱的坊间传说,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眼球。一家家的公司,正在大张旗鼓的招兵买马,壮大规模,新设立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每天都在冒起,深圳对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需求数量也非常多,追着梦想的人,一波波地从全国各地涌来深圳,一头扎进时代的浪潮里。
招工需求简单来说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有文化或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写字楼工作或是成为工厂的管理人员,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一类是出卖力气或时间的人力,也就是普通的劳务人员,进入工厂当工人或是从事一些其他劳力工作,一般要求不高,具备中学教育即可。按照以上需求的分类,招工市场上,很自然的就分成了三种场所:人才市场、人力市场和中介公司。找工作的人群,审视自己的归类,确定自己的定位,根据这三种场所的特点,对号入座地去尝试,能够比较快的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
深圳市人才大市场位于市区八卦岭,从全国各地奔赴到深圳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没有特别的渠道或熟悉的人脉,大多数会把人才大市场作为找工作的首选渠道,人才大市场由政府开办,为企业和求职者之间搭建一个可以直接接触的平台,比较规范,每天来此招聘的用人单位和应聘者都非常的多。
人才大市场是一栋独立的大楼体写字楼,招聘市场是每天常设开业。大楼里共有几个楼层,均固定设立了密密麻麻的招工单位展台,类似展销会中的标准展台,每个展台就是九平方米大小,展台的门楣上打着招工公司的名称,里面的三面展墙上,介绍着公司的基本情况,还有招聘信息和岗位要求,展台门口橫摆着办公桌,工作人员坐在里面的椅子上,等待应聘者咨询,并收纳第一轮初选合格的简历。
每个求职者提前打印了若干份个人简历,放在手上的文件袋里,或是劣质的公文包里,在门口花五块钱买一张门票,就可以在市场里面呆上一整天,直到带来的全部简历被不同的招聘者所接收,再等待被通知正式面试的时间和地点,虽然更多的时候是简历被接收后如石沉大海。
求职者身上穿着廉价但又整洁的衣服,每个人都装扮得人模狗样,他们挤在熙熙攘攘的通道中,眼光朝着通道两边的门楣上扫射,在寻找符合他们的目标。通常来看,很多的公司可以从名称上看到有关公司的一些行业信息,比如某科技公司、某房地产公司、某电子厂等,从公司的信息中再评估和自己的简历是否有关联性,如果有一定的关联就挤上前去,仔细浏览该公司详细的招聘信息,再进行自我介绍、咨询,或是双方进行简单的面试交流,最后求职者总希望对方能够收下自己的简历。如果招聘公司和自己的定位没有任何关联就要快速略过,一天下来才能把大市场里几百家的招聘公司扫完。
余少文已经到人才大市场来了几趟,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他总结了这几次的求职经验,然后把简历设计成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面向建筑或房地产行业的公司,简历上突出自己建筑设计毕业的专业特长,把专业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作为重点介绍,求职意向大概是技术员或施工员之类的岗位,这样能够符合招聘公司的专业要求;另外一个版本是面向通用行业的公司,简历上只介绍自己的学历,把在海潮市短暂的工作经历作为本钱,突出重点是自己的公关能力、市场能力,求职方向是销售岗位、办公室助理之类的,这些岗位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
这几次在人才大市场里每个招聘展位上积极的推荐着自己,但投出去的简历后来都渺无音信,余少文心里有些着急,希望别在腰间的传呼机,经常能够响起,收到复试的通知。
虽然大市场中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公司在招聘,并成功地招聘到符合他们要求的那些幸运儿,但余少文也发现,每天涌进人才大市场的求职者感觉是越来越多,且在无意中瞄到他人的简历,名牌大学毕业生比比皆是,这些优秀的竞争者,饥不择食地扑向每一个招聘展位,毫不怜悯被他们踩在地上的对手,特别是在招聘台上简单的交流,从招聘方工作人员的言语和神色中,余少文发现,想凭借自己的大专文凭去从事建筑设计技术工作是绝不可能的,在那么多递过来的简历中,招聘单位很容易地就选择到几份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简历,把自己的给比下去。相对而言,随着科技产业在深圳的崛起,诞生了很多电子信息行业的新兴公司,这些公司由于刚成立名气不大,因此对员工要求不敢太高,而且正在起步阶段,需要招聘大量的市场销售人员去拓展业务,持有高等学历教育的毕业生,因为具备了较好的素质和智商,那怕专业不对口,也有可能是他们选择的招聘对象。所以,总结了在人才大市场滚打中摸出来的经验,余少文调整了自己的择业方向,把简历大多数投向了科技类公司应聘销售员岗位。
随着简历不断地投出,偶尔间也有接到通知要求去公司做现场面试的,但面试结束,对方也是没有给个准信,只有继续等待。有的公司去到现场后,才发现并不是正规的产业公司,更类似不入流的皮包公司,看老板的状态是介于企业主和骗子之间,让人心里不踏实,甚至有些公司一看,那完全就是个中介公司,摸准你找工作的着急心理,让你个人再交个两三百元费用,保证再给你安排几家公司面试,招聘是假,中介是真。
今天,年轻人又一次的在人才大市场中逗留了一整天,把劣质公文包里的十几份简历都如愿交给了十几家形形式式的公司,不管是对方主动要,还是硬塞着递过去,总算是又打发了一天的时间,留下了十几个机会。
老话说得好:广撒网,多敛鱼,总能有所收成吧。
从人才大市场出来,回到父亲所住的上海宾馆附近大约五公里的路,余少文已经步行走过了几次,倒不是为了省一块钱的公交车票,而是沿着街道一路的走,可以见到一路上不同的市井人生,了解这个大城市里的各种生活状态,何况,失业的人能挥霍的就只有时间。
人才大市场周边几条街,均是为求职者服务的各类门面,招聘中介公司、电脑上岗培训部、复印店、证件照相馆、五元管饱快餐店等等,琳琳满满的占满几条街道。街道两旁,经常会停留着刚从人才大市场中出来的求职者,他们一般面无表情,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仍留恋不舍地在寻找张贴于街道边的小广告,瞅着小广告上的招聘信息,虽然他们知道这些信息一般都不靠谱,但仍会走上前去浏览,生怕错过一丝机会。
余少文独自一个人晃荡着,穿过这些三三两两的人群,走出求职一条街,慢慢地远离这些天涯沦落人,进入一条摆满地摊的人行道上,边走边瞧着两边地上的地摊小商品。
“少文!是你呀!”背后有人狠狠地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