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7/23
分享
《大河故事》连载

第二章 黄河故道桃花源的由来

豫北黄河故道人家有种桃树的习俗,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4000多年!

浚县善堂镇地处黄河故道,镇东10里与内黄县梁庄镇、井店镇交界的地方,有一处万亩桃花源。这一带的农家有个习俗,就是家家户户种桃树,成片的桃树连在一起成了万亩桃林,每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周边的人们便纷纷赶来游桃园赏桃花,大家给这里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桃花源。

桃花源东依华夏二帝陵,西临古临河城遗址临河坡,西南望大伾,东北接内黄,这里是华夏二帝乡,也是古黄河边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根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载,古时这里叫广阳里。

说起这里的人们种桃树的习俗,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还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帝颛顼斩杀黄河水怪的故事有关。

在善堂镇和内黄县一带,神人颛顼为民除害勇斗黄水怪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颛顼是华夏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孙子,三皇五帝中的第二帝,因辅佐伯父少昊建立奇功,受领封地高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杞县高阳镇。少昊去世后,颛顼带领部族打败了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建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五星乡高城村高城遗址),因此号高阳氏,后世百姓尊称他为“高王”,善堂、内黄一带的群众称二帝陵为“高王庙”就是由此而来。

颛顼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帝王,他听说都城帝丘西北80里,广阳里一带的黄河里有个大水怪,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农田,冲毁了岸边村子的房屋,让许多老百姓庄稼白种无家可归,便决定降服黄水怪还两岸百姓安宁的生活。

于是,颛顼带着部下离开都城来到广阳里黄河岸边,跳进滔滔河水中跟黄河水怪大战一场,那个时候还没有铁器武器,人们都是用木棍和石块当兵器打仗。黄水怪皮糙肉厚,力大无比,木棍、石块打在它身上根本伤不了它,颛顼在水中跟它激战了九九八十一天不分胜负。

后来,补天造人的女娲用百年桃树的树身削成锐利的尖,给颛顼帝做了一把桃木长剑,由于桃木质密坚硬而且韧性极强,剑尖锋利不易折断,颛顼就用这把桃木剑刺穿了黄水怪的咽喉,把黄水怪给杀了。

上古时期的黄河没有修筑堤坝,为了防止河水泛滥,颛顼组织民众在广阳里黄河决口处堆了一座大土山阻挡洪水,这座土山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附禺山。

《山海经》中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有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颛顼去世后埋在了广阳里附禺山,他的侄子帝喾接替帝位,临终时专门交代,把自己的陵墓跟伯父颛顼建在一起。昔日的广阳里附禺山,也就是现在的内黄二帝陵。

为了防止黄河上游发大水泛滥成灾,颛顼又阻止民众在土山东边挖了一道长达45里的大沟,大沟内平时没有水,待到黄河发大水时把高涨的河水引入沟内,就不会淹没百姓的农田房舍了。

这条大长沟就是当地民众常说的45里旱硝河,它算得上是上古时期第一个用于防治洪水的水利工程。后来,颛顼的孙子大禹治水时登临大伾山眺望广阳里,在寻访的过程中从爷爷挖硝河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采取了挖沟渠疏导河水的办法才制住了黄河水患。

话说回来,颛顼帝斩杀黄河水怪之后,每逢刮大风下大雨的夜晚,广阳里一带的百姓便会听到奔腾的黄河中传出凄厉的呜咽之声,那声音听起来非常瘆人,老百姓们都疑心是黄水怪阴魂不散,总是担心它又来兴风作浪祸害人。

颛顼帝听说之后,想到自己凭借桃木剑斩杀了黄水怪,就把桃木视作辟邪降魔的吉祥物。于是,他便让广阳里黄河两岸的百姓在房前屋后多种桃树,来镇住黄水怪的邪气。

说来也奇怪,自打人们种植的桃树成林后,就再也听不到黄水怪凄厉的叫声了,人们从此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百姓们从此在黄河岸边广种桃树,广阳里一带种桃树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到今天。这就是“神人颛顼斩水怪,黄河人家种桃林”的故事,也是黄河故道桃花源的由来。

后世的能工巧匠们还用桃木制作成桃木剑挂在屋中辟邪,大概也是由颛顼帝用桃木剑斩杀黄水怪而来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