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黎阳红哥的头像

黎阳红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8/16
分享
《大河故事》连载

第一十四章 误会朱元璋了,一直认为他是个粗人,原来他是位很有文化品位的王者!

豫北古黄河岸边的浚县原本不叫浚县,2200年前刘邦当皇帝的时候,在这里设置了黎阳县。直到今天,浚县人都觉得“黎阳”这个名字大气又好听,没想到600多年前朱元璋当了皇帝,却把黎阳县改成了“浚县”。

“浚县”这个名字不是不好,是没有“黎阳”好听易记,没有“黎阳”叫出去响亮,关键是叫起来还拗口,让人感觉挺别扭的。

“浚”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读成“Jun”的,可到了浚县这块儿,只有念“xun”才是对的,为此,新华字典还费劲地专门做了注释:作浚县地名时读作“xun”。而全国只有一个浚县,“浚”字读作“xun”也成了浚县的专利,以至于许多许多不熟悉浚县不了解浚县的朋友把“xun”县读成了“Jun”县。

这能怪人家读错吗?怪只怪大明皇帝朱元璋胡乱改地名,把一个好好的“黎阳县”改成了念不好的“浚县”。

黎阳改成了浚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浚县的知名度,浚县之所以能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来源于“黎阳”时期积淀下来的辉煌历史和厚重文化,朱元璋对浚县最大的贡献,就是建造了一座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的浚县古城。

说心里话,就因为朱元璋把“黎阳”改成了“浚县”,红哥对这位大明皇帝一直有成见,觉得他就是个不懂文化的粗人。直到红哥探究豫北古黄河文化,整理《大河传奇故事》之后,俺才意识到自己误会他了。原来朱元璋改地名是有原因有依据的,这位明代开国皇帝是一位很有文化品位的人!

为什么红哥来了个“脑筋急转弯儿”,对朱元璋的态度大转变了呢?大家听我说道说道就明白了。

说起浚县这个地名的由来,还与大禹治水有关呢!

《尚书.益稷》篇中记载:“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意思是说,大禹疏通了九条河流,使他们流到四海,挖深沟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了大河。《尚书.禹贡》中也记录了“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意思是说大禹按照九州的疆界,顺着山形地势疏通河道,根据土地的肥瘠情况制定出贡献的等级。

这两段叙述中都出现了“浚”这个字,《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说,浚读“jùn”时,意为挖深、疏通(河道)的意思。而在特指“浚县”这个地名时,“浚”虽然读作“xun”,却没有另外的意思。也就是说,“浚”字无论是读作“jùn”还是读作“xun”,字的本义是一样的。这个字来源于大禹治水时挖深沟疏通河道,是个有着古老历史的文字。

“浚”字用于地名是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施行军政制时开始的,北宋朝廷在黎阳县设立了“浚川军”(也称作通利军),“浚川”之名就来自《尚书.禹贡》对大禹治水的记载。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086年),浚川军升为浚州,但仍然管辖着黎阳县。直到明朝初年,朱元璋降浚州为县时,没有沿袭“黎阳”这个使用了上千年的地名,把这里改成浚县了。

浚县这个地名虽然没有“黎阳”念着顺当,但也包含着几千年的古黄河文化底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朱元璋还是一位深谙历史、很有品位的皇帝呢!

大伾山是豫北古黄河文化的一个亮点,而大伾山下的千年古县浚县也是古黄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从西汉开始设置黎阳县到现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县城因水患多次冲毁易地搬迁,却始终没有远离大伾山。

浚县在历史上有过几个县城?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呢?《大河传奇故事》继续揭秘……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