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3/30
分享
《守土灞上》连载

第二章 庆华,庆华

有人说,是庆华厂成就了李国栋校长。也有人说,是李国栋校长卓越的办学思想理念成就了庆华厂的孩子。

准确地说,24年前,庆华人感动了离开大学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李国栋,24年后,心系教育,追求卓越,他用百倍的心血和汗水付出,把久经风雨的庆华小学创办成了学生喜欢、庆华人放心、社会赞誉的三秦知名校园。李国栋校长的奉献、传承和改革精神,又感动了万千庆华人。在洪庆这处共和国军工重地,庆华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让丹心报国和教书育人这两种不同事业殊路同归,相得益彰,是爱和奉献成就了李国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新时代里实现了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远大梦想。

在一次全国优秀校长思想交流会上,李国栋校长曾经动情地说:西安市庆华小学始建于1957年,原隶属于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学校虽然在2006年9月回归社会,但庆华小学的教师们依然和庆华厂职工情相依,身相伴,心相连,把教书育人作为庆华厂丹心报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奉献终身。庆华人“丹心报国,智慧奉献”价值理念和“国家责任高于一切”的历史传承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庆华小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李国栋校长的发言,赢来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成功是偶然得来的,一所知名学校能够引领小学基础教育的时代潮头,也不是一挥而就的,这与一个校长的阅历、远见和胆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忘来时路,方知征途阔。三秦大地,城乡小学校园众多,而西安市庆华小学是如何能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这要从李国栋校长的少年梦想和成长阅历说起。

渭水滔滔,浇灌关中沃土。耕读传家,文武报国,渭南白水县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地方,重文兴武,远古时就名人辈出,能医善陶的雷祥,酿酒始祖杜康,耳熟能详,都是白水县人。还有字圣仓颉也是白水杨武村鸟羽山人,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鸟迹书震惊尘寰,被后世称为人文始祖。白水近现代杰出人物更是层出不穷。

有一个叫北井头的村子,这是白水县北井头乡一个小乡村。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国栋就出生在北井头村一个农家里。虽然村子离白水县城只有五里多路,但交通并不是很方便,除了很少有人拥有自行车外,大部分人出行仍然需要步行。坑洼不平的道路也是白天一身土,下雨一身泥,泥泞不堪,步履艰辛。屋舍全是普普通通的窑洞、平房,吃水基本靠天下雨,好在村里有一所陈旧的小学,孩子们不用走很远的路就能够上学读书。

父亲李斌全初中毕业,在北井头村子里也算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他给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国栋、国良,希望儿子能够从小刻苦学习,跳出农门,长大能为国家干事,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李国栋从小就特别听话懂事,除了上学外,还是父母干农活的好帮手,辘轳绞水,清扫庭院,样样都能干,甚至放学归来,还能帮父母收割种地,种麦子、收玉米,兄弟俩特别能吃苦,几乎能顶一个大人的劳力。

虽然条件艰苦,但李国栋在学习上是非常刻苦的,他带着弟弟国良每天早起上学,从未落下一节课,放学回家后,又是父母一把好帮手。除了劳动外,李国栋喜欢阅读,博览群书,家里的书被他翻遍了,甚至还要把亲戚家的书借来读。也许天生就对数字有一种敏感,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能做五六年级的数学题。记得有一次学校数学竞赛,在十几个两位数连加运算中,李国栋的运算速度惊人,老师刚把连加数字写在黑板上,他几乎就能同时报出答案,而且准确无误。老师问他窍门,他说把两个相加能凑成整百数字先放在一起,很快就能得出结果。学校老师特别惊喜,都称他是会计的儿子。后来,李国栋钻研数学,知道了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巧合的是,高斯当年快速算出1到100相加总和答案的时候,也是10岁的年龄。

那时适逢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用人的时候,当了一年村会计的父亲招工进了城,成为白水县蔬菜公司的一名职工,只能到星期天才能回家。后来又有了妹妹会丽,家里生活的重担就全压在母亲一人身上。李国栋一边上学,一边劳动,既要帮助母亲下地干活,料理家里的杂碎琐事,有时还要辅导弟妹的学业。北井头村的儿时记忆,是单纯又快乐的,在李国栋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许是父亲当过村里会计的缘故,李国栋从小就对算盘非常感兴趣,父亲用算盘算账,他在一旁看,觉得特别神奇,也学会了珠算九归九除,在村小学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在白水中学读书的三年,李国栋的人生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努力了。他不仅数学成绩非常好,从小爱看书的他还喜欢上了写作文,遣词用句,很有文采,老师常常把他的作文当做范文在班里讲读。白水高中,更是学霸云集的地方,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在写作上渐露头角的李国栋也加入了文学社团,青春激情迸发,有时候参加文学创作活动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这引起了父亲的忧虑,李国栋至今都难忘高一那一学年底,室外北风呼啸,室内生了取暖炉,温暖如春,父亲和他做了一次长谈。

“你想过没想过?以后想干个啥样的工作?既体面受人尊重又能为社会多做些贡献?”父亲意味深长地问。

“想过,老早就想过。”李国栋肯定地对父亲说,“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有理想了,长大要当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

父亲笑了,顿了顿,提高了嗓门对李国栋说:“儿子,当人民教师这理想不错,但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现在是需要知识需要文凭的时代,假如你连大学都考不上,连学校的门都不能进,还当什么老师?还不得回北井头村务农去?你不能偏科啊,要得先学好每门课,考上大学再说。在咱白水,写作是当不了饭吃的。”

李国栋心里明白,父亲和他深夜长谈,是告诫他投入写作爱好的时间太多了,学习上已经偏科。寒夜深思,他终于明白父亲的用意,慢慢地将写作激情埋入了心底,彻底醒悟,把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到了学习上,开始对语英数理化全面攻读,各科成绩齐头并进,很快又成为班里的优秀生。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7月参加高考,李国栋以优异成绩考入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大学是人生的分水岭,犹如大鹏展翅,蛟龙入海。

从小就挚爱数学的李国栋,被数学王国的神奇和奥妙所深深吸引。学院图书馆里,李国栋常常读到深夜,节假日也不休息。祖冲之父子的《祖暅原理》,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和《四元玉鉴》,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都是他的最爱。当代数学家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更加激励李国栋将数学研读向更高更深挺近。出生在犹太银行之家的诺伊曼,8岁掌握微积分,12岁研读《函数论》,21岁获得数学博士,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农民的儿子高斯10岁发现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研究二项式定理,19岁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他懂得十几门外语,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变分法奠基人、复变函数的先驱者欧拉是一位数学天才,16岁获硕士学位,23岁就晋升为教授。阿基米德继承家学,将几何学上的贡献推向希腊数学的顶峰,发现杠杆原理的他还风趣地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大学第一学年,李国栋以博大精深的数学知识理论令数学系师生折服,大家一致推选他为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学生会主席。

赢得学院师生的青睐,李国栋不仅凭的是博学,他更多的是实干,把踏实勤劳的习惯带进了大学校园。当上数学系学生会主席后,活动特别多。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他学会了统筹方法,分秒必争地利用时间,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很多师生都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但李国栋不这样认为,他说只要热爱,就有无穷的求知兴趣和学习动力。经他策划的数学系活动,总是趣味横生,快乐无穷,数学系的社团竟然是全院参加学生最多最活跃的社团。他策划筹办的黑板报,版式新颖,字迹优美,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前来围观研读的学生络绎不绝,成为校园一道靓丽风景,竟然在全校黑板报评比中连续26次被评为第一名。

青春的激情是澎湃的,在高中时的写作爱好再次燃起。在白水中学文学社团里热爱写作的兴趣再次迸发,深夜写作,周末采访,李国栋浑身有使不完的激情和力量。校报上经常出现他的名字,广播站也不断播发他采写的新闻稿件。同学们为李国栋竖起了大拇指,盛赞他是渭南师范学院的名人。

梦想在一步步实现。1996年5月,李国栋向学院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为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奉献一辈子。7月1日,心潮澎湃,阳光灿烂,这是庆祝建党75周年的喜庆日子,李国栋面向党旗,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成为了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有史以来的第一名学生党员。

这一年,渭南师范学院有两名学生荣获了“陕西省高校优秀毕业生”殊荣,其中一名就是数学系的李国栋。

春华秋实,三年苦读,终于结出硕果。隶属于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向李国栋伸来橄榄枝,聘请他担任庆华小学数学老师。这在北井头村是一件大事,人们奔走相告,会计的儿子跳出农门,要到古城西安工作了。李斌全还特意买来一瓶好酒,让妻子炒上几个小菜,叫来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在家里热闹了一番。

拿到大学毕业证书的李国栋也是激动的,走上三只讲台,成为令人尊重的人民教师,这是他儿时的梦想。他知道西安北方庆华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庆华小学,因为同在渭南师范学院毕业的师姐梁妙玲、冯玖花、于凤英已经在庆华小学任教两年了。李国栋想,远赴古城西安工作,军工企业的子弟学校条件一定不会差,自己一定要凭真才实学和勤奋努力,为军工企业子弟的成长教育做出成绩来。

在北井头村,望着暑期挥汗如雨播种的玉米,绿油油一片,李国栋依依不舍。在父母和弟妹的叮咛祝福下,李国栋告别亲人,离开北井头乡,几经辗转来到灞水塬上的洪庆镇田王村,多次打听询问,终于找到了位于庆华厂家属南区西北角的庆华小学。和李国栋一块来庆华小学报到的,还有渭南师范学院数学系的同班同学吴晓锋、贺王彬、郗勇军等。

秋高气爽的九月,灞上风景迷人,但是李国栋和吴晓锋几位学友无心欣赏美景,已经在庆华小学领导的安排和师姐的引导下,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这就是人生将要步入的神圣的教育殿堂吗?李国栋内心深处还是有些许失落,无论是和古城西安繁华的大街小巷相比,还是比较脑海中多次憧憬的校园风情,心里都有不小的落差。

现实和梦想还是有差距的,低矮的校舍,简陋的办公住宿条件,让人有点失落。没有单身宿舍,二十多名男老师挤在一个空教室搭建的通铺上,夜间北风呼啸,早晨起床被子上落满了灰尘。更重要的是没有集体食堂,放学后要用蜂窝煤炉子在公共厨房做饭。李国栋和吴晓锋几位学友放学后常常相对无言,我们能坚守下去吗?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回想在大学读书的火热激情,李国栋彻夜难眠,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悉心读起书来,他读小学教学研究丛书,也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的《白鹿原》。读的更多的是从庆华厂资料室以及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相关资料,他要深入了解庆华厂,了解庆华人。庆华人在灞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丹心报国的热血豪情跃然纸上。李国栋被庆华人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夜深人静,好多次眼眶里溢满了晶莹的泪花。

这是一块奉献的热土,热血奉献的庆华人令人敬重,令人感动。第一位感动李国栋的是庆华厂的首任厂长高朗山。

高朗山是在延安革命时期锻炼成长起来的军工企业高级领导,共和国建设伊始,高朗山听从党的命令,以高昂的革命斗志,满怀信心,来到满目荒芜的灞塬之上,同建筑工人们一起日夜奋战,寒暑交替,风雨无阻,搬来一砖一瓦,种下一草一木,作为庆华厂的开拓者,高朗山为新中国的军工事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16年,高朗山出生在陕北榆林东南部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儿是毛乌素沙漠边缘,极其艰苦。熊熊革命烈火在陕北燃烧,只有17岁的高朗山就担任共青团佳县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高朗山先后担任陕北团省委宣传部部长、书记,边区青救会主席、延川县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高朗山担任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部长兼西安日报社社长。党和国家决策“一五”期间在古城西安东郊发展军工企业,高朗山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国营庆华电器制造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以民养军,丹心报国”。高朗山高瞻远瞩地考虑到军工企业庆华厂的长远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大胆创新,在保障军工用品生产的同时,顶着压力,克服资金、厂房、设备、材料不足等多重困难,潜心研究发展民用火工品。建国初期,庆华厂瞄准无线电先进技术,果断决策,成立了无线电车间和砂铜冶炼车间。1958年,庆华厂研制的晒整流器产品在德国莱比锡世家博览会上一举成名,填补了世界空白。经过技术研发,实现了火雷管以纸代铜的技术突破,使民爆产品成为军工产品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为国家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领导高朗山虽然离开了四十多年,但作为庆华人的典型代表,他那心系庆华丹心报国的奉献精神至今还令庆华人深情回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庆华人终生献身军工事业,为保家卫国奉献热血和汗水。

让李国栋感动落泪的第二个庆华人是曾设计出新中国第一个电底火的火工品研究科研专家朱家国。

1939年出生的朱家国参加过解放战争,出生入死,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朱家国回到重庆,走进重庆152军工厂,拥有中专学历的他很快成为一名军工产品科研工作者。为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支援国防建设的号召,朱家国举家迁到古城西安东郊庆华厂。在科研一线工作的48年里,他埋头苦干,科研攻关,研发的军用、民用火工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遥遥领先。新中国第一个电底火就是朱家国科研攻关设计出来的,他设计的许多火工产品曾经荣获国家质量金奖、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朱家国还荣获兵器工业“8910”工程个人三等功,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火工品研究是十分危险的。庆华厂是亚洲最大的火工品军工厂,为了国防事业快速发展,朱家国始终发扬革命战争年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长期坚持在火工品科研一线。他顶着各方面压力,对新研发的火工产品进行推导、试验、再优化,经他手研发的好多火工品不仅优于国外产品,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朱家国还主动承担危险火工品的解剖工作,曾因解剖发生爆炸,致使耳膜穿孔,留下耳聋重疾。有一次解剖火工品时发生了爆炸,致使右手伤残。光荣退休后,朱家国再次要求坚守灞上,献身火工品科研前线十一年,引导带领更多年轻庆华人献身科研,在每次上报由他担任技术指导的科研成果时,他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划去,把荣誉留给青年科研技术人才。

在朱家国的教诲下,他的儿子孙子都在庆华厂从事着不同工种的普通工作,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最叫人感动的是原庆华医院的老院长颜芝兰,这位1928年出生在杭州西湖之畔的人间天使,依然从兵器工业部来到古城西安东边的灞塬,终生投身到兵器工业庆华人的生命守护当中。

在火工品生产这个危险行业,庆华人丹心报国,巾帼不让须眉。颜芝兰院长被誉为军工人中的南丁格尔,庆华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神。她临危请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投身火工品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替换研制,夜以继日研究军工人职业病防治,保障了庆华人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把只有几间瓦房、几个人的庆华厂卫生科发展成呵护庆华人健康享誉古城西安具有二级规模的综合性医院,颜芝兰老院长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她柔弱的身体承载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庆华人至今还记得,在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颜院长勇往直前,带领卫生科骨干抢回珍贵的医疗设备,在庆华厂区搭建起临时医院,救护受伤生病的员工。颜院长终生未嫁,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庆华厂,献给了祖国的军工事业。

来时,带着神圣的使命和庄严的承诺,走时,孑身一人,为古城留下缕缕兰香。颜院长光荣退休后,回到杭州敬老院安度晚年。新任院长税文辉心里感动,多次帮助颜院长解决生活难题,逢年过节,税文辉院长还多次到杭州陪伴老院长,送去庆华人的感激和祝福。

擦去腮边的泪痕,李国栋重新振作起了精神,他想:老一辈庆华人热血报国,秉承西迁精神,为庆华厂发展奉献终生,难道我就不能为庆华厂的子女教育做出贡献吗?在渭南师院学院的激情之火再次燃烧,李国栋又精神焕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在庆华小学的讲台上。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干起事业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老校长孙琦发现,数学教师李国栋变了,他不仅备课认真,上课热情高涨,还关注起校园的一草一木起来,有时对学校的发展敢于建言献策,见地非常独特。学姐梁妙玲、冯玖花、于凤英也发现李国栋变了,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对教学研究有了一股拼命三郎的钻劲,对学生严中有爱,妙趣横生的数学课堂竟成为了庆华小学学生的最爱。

那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作为亚洲最大的军工企业,需要在新产品研发、试验、市场投放上花费巨大经费,工人工资待遇很低,但庆华人从不谈待遇,只是埋头苦干。李国栋的月工资仅有320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320元钱能干什么?别说给远在白水北井头村的父母弟妹寄钱,就是安顿好自己的生活也很拮据,衣着简朴的李国栋喜欢读书,生活开销、买书之外,微博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

在一个数九寒天的周末,李国栋和同事吴晓锋一块前往洪庆菜市场买来一条鱼,想改善一下生活。谁也想不到,等做完最后一个学生家访回来,那条冻僵的鱼不知被小区谁家的猫吃掉了一小半。两人舍不得扔,用菜刀剁掉猫吃过的一小半,清洗了好几遍,做了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吃到的清蒸鱼。

李国栋尴尬地对吴晓锋笑笑,说:“吃吧!吃吧!”从那一刻起,李国栋就下定了决心,扎根灞上,永远做一名丹心报国的庆华人,坚守在庆华小学的讲台上,教书育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执着奉献一辈子。

院里,李国栋带领着学子垒土筑坛,并在坛边栽植一棵小银杏树。开学第一天,孔家小院热闹非常,孔子抚摸着银杏树,对众弟子循循善诱地说:“银杏树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着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着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这个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孔子每日在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而来。他的民本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不分国籍老少,兼收并蓄,为治国治学留下了丰富宝贵的财富。《礼记大学》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时候的读书人,具有崇高的道德思想,即使处于困境,仕途不达,亦能孜孜追求学问,《孟子·尽心上》有句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杏坛设教,收弟子三千,授六艺之学,为国培育了各种人才。杏坛美谈,为历代所称颂。元初诗人杨奂《谒圣庙》诗云: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两千多年过去,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杏坛育人的佳话仍然一代代激励着教育人奋发有为,为民族复兴祖国发展教书育人,矢志不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深入探寻庆华小学校园,耳闻目睹,用心感受校园责任文化氛围,才能感受灞上杏坛之美。同师生朝夕相处,心灵碰撞,体味庆华小学这一百多名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教坛几十年坚守,默默奉献的感动。

古城西安一路向东,跨过灞河,田洪正街祥云路车水马龙。庆华厂家属区南区大门装有监控,进出需要出行证。庆华南区高楼林立,彰显着现代气派,小区里仍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式建筑,给人留下时代的记忆。慕名探访庆华小学,庆华人是热情和自豪的,终于在庆华厂家属院南小区西北角找到了人们争相传颂的西安市庆华小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步入庆华小学,犹如登上基础教育的山巅,眼前豁然一亮。一块高大醒目的校训石犹如举起的手掌,上面镌刻着“我的言行我负责”七个鲜红大字,令人沉思,催人奋进。远望操场,四周绿树成荫,场地宽阔平坦。明责路上,六棵茁壮成长的银杏树一字排开,金黄灿烂,庄重而高雅。求责园花木绽放,寓意深邃,“责任伴我成长”六个大字特别醒目,将伴随孩子们的小学六年时光快乐成长。被称为“塑责楼”的教学楼窗明几净,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标志引人注目,文化氛围特别浓厚。

在学校餐厅和教学楼之间的文化长廊上,一篇文采飞扬激励人心的《庆华小学赋》映入眼帘,这是庆华小学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浓缩,这是庆华小学责任教育理念的结晶,这也是庆华小学面向未来吹响新时代发展的号角,悉心品赏,感受庆华小学的文化底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历程划过脑海,令人心潮澎湃。

善哉,庆华小学。

滔滔灞水兮,骊山为伴;依依杨柳兮,教泽绵绵。十年树木兮,栋梁之材萌芽始;百年树人兮,强国之梦今日起。

兴哉,庆华小学。

初名和平小学,始建一五期间,坐落于铜人原上,辉映于骊山西秀岭余脉。因厂而名,时代使然。届满花甲,誉满城东。灞桥教育,金榜题名。

诚哉,庆华小学。

六十载筚路蓝缕,革故鼎新;半世纪教书育人,如沐春风。嘉木植于道,知识润心田。良师工于器,三尺讲台通四海,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蒙童善登攀,与时俱进乐无涯,跃跃欲试,孜孜以求。晨曦中课堂书声琅琅,夕阳下校园气象欣欣。技能与方法并重,喜悦与艰辛共存。自信源于文化,责任铸就精魂。

盛哉,庆华小学。

国家强盛,社会繁荣。庆华小学,再沐春风。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继承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科研引领兮,树责任旗帜一面;内涵发展兮,立修身养性终生。成长与快乐并行,健康与责任相伴。教坛播火种兮,谆谆师者变春蚕,化蝶浴火重生;求学路漫漫兮,莘莘学子怀壮志,扬帆启程远航!

有诗为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滔滔江河,有容乃仪。

春风学子,初衷难弃。

盛才成业,报国是益。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这是党中央交给千万教师的神圣使命。在小学基础教育艰辛的改革发展道路上,一代又一代庆华小学的老师们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心血和汗水,用爱浇灌幼苗茁壮成长。谈到取得的辉煌成绩,庆华小学的老师们总是如数家珍,充满自信,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这是一个令望子成龙的家长梦寐以求的知名学校,这是令三秦内外小学教育同仁争相借鉴学习的经典学校。庆华小学南北校区相映成辉,教学发展浑然一体,拥有2000名学生,硬件设施齐全,拥有20多个多功能教室,图书馆藏书73800多册。师资力量非常雄厚,100多名教职工里,本科学历就占一半以上,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多达56名,23名骨干教师在全省以及西安市和灞桥区荣获劳动模范、教学能手、师德标兵等各种荣誉称号,名校名师,蔚为壮观。庆华小学以责任教育为目标,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开展,双责智慧课堂享誉三秦教坛,结合教学发展,科技、体育、艺术相关的20多个学生社团脱颖而出。责任伴我成长,艺术成就梦想。百人鼓号队、百人合唱队、百人舞蹈队、百人腰鼓队……百花齐放,灿若群星。庆华小学还先后荣获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优秀校本研修学校、陕西省少先队红旗大队、陕西省平安校园、西安市一级小学、西安市文明单位、西安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灞桥区目标评估优秀单位、灞桥区大学区管理制先进学区长学校等多种荣誉。因为艺术教育的出色成果,庆华小学还被命名为“篮球特色学校”和“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这在普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诸多教育现象中极为罕见。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令庆华人引以为豪的是,在多半个世纪以来,庆华小学为国育才,为庆华人解除后顾之忧,几代庆华人从这里求知、明理、成长,千万名庆华学子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在祖国各条建设战线上奉献力量。令庆华人骄傲又令家长和社会惊叹的是,在63年的办学历程中,庆华小学仅仅只交接了四届校领导,正是他们长期坚守薪火相传,用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带领一群坚守教坛奉献终生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把庆华厂的子弟学校办成了全社会称赞家长人人向往的三秦知名学校。

新中国成立,一大批仁人志士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举家西迁,奉献终身。庆华小学第一任校领导老英雄张万春,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新中国建设时期百废待兴,他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祖国西部投身庆华厂建设。军工发展更需要人才,张万春深知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又毅然带领庆华人投入到庆华小学的筹建和领导工作当中,通过合并、改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庆华小学一步一步完善壮大。如今,90高龄的张万春老人仍然心系教育,多次受邀回到庆华小学,给学生讲述革命故事,激励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庆华小学发展注入活力。第二任校领导雍秉乾,这位中师学历的老党员情系三尺讲台,秉承庆华人丹心报国智慧奉献的优良传统,教书育人,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统领全局的校长,在庆华小学校园里奉献了三十七个年头,顺应改革开放潮流,让庆华小学焕发生机,吸引各方人才,扩大学校规模,使庆华小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把庆华小学办成了庆华厂人才的摇篮,让庆华厂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后继有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庆华人至今还难以忘记并津津乐道雍秉乾校长以校为家坚守教育的奉献风采。

面对企业改制,厂矿企业子弟学校曾出现阵痛。第三任校领导孙琦是庆华子弟,她从进入庆华小学读书起步时,就奠定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学成归来,又进入庆华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对校园充满深厚感情。在担任校长的十三年间,孙琦校长锐意改革,带领全校师生一起拼搏,改善教学环境。心系庆华,勤俭办学,孙琦校长是出了名的教育界女强人,她为绿化校园,亲自到苗圃跟老板谈价钱,挖树苗,运树苗;为节约成本,她亲自到建材市场批发铝合金材料,带领老师动手做门窗,她还买来涂料和老师们一起刷校园的墙壁……孙琦校长已经退休了,但她的奉献事迹至今还在庆华人中被传为佳话。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成功的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庆华小学第四任校领导李国栋就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校领导,他用前瞻的教育思想带领一个团结奉献的教育团队,凝心聚力,锐意创新,使庆华小学基础教育在新时代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古城西安乃至三秦大地名副其实的名校。作为教育家型专家型的李国栋校长还是西安市政府教育督学,他曾先后荣获“第三届感动陕西教育人物最具改革创新力校长”、“陕西省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先进个人”、“陕西省国防科工委优秀校长”、“西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多项殊荣。荣誉的背后,是李国栋校长24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用心血和汗水回报庆华人的信任和嘱托,是新时代响应党中央号召促使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创新实践。

在荣誉面前,李国栋校长十分谦虚地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础教育责任重大。庆华小学在基础教育的创新探索上取得成功,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我感谢庆华小学这一百多名爱岗敬业的教职工团队,坚守教坛,默默奉献,为庆华厂育苗,为国家育才,把更多庆华厂以及周边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滔滔灞水日夜奔流不息,万千庆华学子学业有成奔赴祖国大江南北。庆华小学的老师几十年坚守灞上杏坛,从风华正茂到满头华发,他们的奉献精神不仅感动我们,相信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会激励更多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甘为人梯,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建功立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