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陕西于国良的头像

陕西于国良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3/30
分享
《守土灞上》连载

第六章 梦想从武功启航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汉朝辞赋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神圣而受人尊重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了从事教师的梦想,就预示着要和孩子在一起,教书育人,奉献终身。

三十多年前,我国厂矿企业承办的中小学就有一万八千多所,在校学生多达610万名,拥有教职工60多万人,厂矿企业每年用于办学的经费支出也高达40多亿元。改革开放,大浪淘沙,一大批优秀企业仍然坚持继续办好子弟学校,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砥砺前行。但也有一大批厂矿企业在改革开放中,举步维艰,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减少,还有一批厂矿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子弟学校不得不转制甚至关停。西安庆华厂创建于1957年的庆华小学,非但没有弱化,反而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享誉三秦大地的知名学校,这不得不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2008年11月,时任灞桥区庆华小学副校长的李国栋,在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在职提高培训时,就深有感悟,反复思考,认为一个优秀的学校仅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支精诚团结勇于奉献的师资团队。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作为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要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教育家要有梦想,连梦想都没有你还能做什么教育家?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都是一个新的太阳,我们每天面对着的都是一些个性迥异的孩子,都是一个个前程不可限量的栋梁之才。他们当中可能会有今后的政治领袖,可能会有今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信,帮助他们去挖掘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所能想象的。一份耕耘会给你多少倍的回报!”

夜深人静,李国栋校长办公室还灯火通明,他在回忆并思考教育家朱永新的教育感言,最优秀的基础教育应该怎么做?未来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老师作为校长,应该未雨绸缪,为基础教育发展做些什么?他常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进入深深思考,在脑海里规划庆华小学宏伟的发展蓝图。

渐渐地,李国栋校长有了自己清晰的办学思路。他在如何引领学校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率先发言:西安市庆华小学的学校精神是“志存高远、责任为先”。志存高远源于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抱负和卓越的追求。“责任为先”意指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个部门乃至整个学校,都必须树立强烈的对自身、对家庭、对学校、对整个社会和国家民族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教学要一切从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责任出发。“责任为先”就是大厦之基石,是办好每一件事情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志存高远”从大处着眼,“责任为先”从小处着手,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共同和谐统一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之中。责任教育首先是管理者的责任管理。无论处在哪一个管理岗位,都要承担着相应的责任。管理者必须具有为教师、为学生负责的责任意识。责任教育的执行者、引领者是教师。要实行“教师德育责任制”,教师的为人师表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责任的最好表现形式,教师的教书育人形象就是责任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让每所学校都拥有特色文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崇高历史使命。

李国栋校长的发言赢来热烈掌声,引起各大学校领导的强烈共鸣。庆华小学之所以能成为陕西省示范小学、西安市最佳素质教育示范小学,正是因为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团队,正像教育家朱永新说的那样,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爱心事业,每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李国栋校长感到特别欣慰,庆华小学的每一个教师都做到了。

1983年10月1日,一代伟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北京市景山学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分析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出发,作出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的科学概括,不仅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方针,而且还为我国教育发展规定了明确的任务。

改革开放初始,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发展是这样,军工企业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提出,也正是庆华厂领导高层所困惑思考的问题。人才最关键,庆华小学的教育更要紧跟时代潮流。庆华厂领导果断决策,要加大投资办好自己的学校,解决好庆华厂职工子女上学难题,让所有职工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去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军工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解决了资金难题,上学的孩子不断增加,学校里需要更多的教育人才,可是教师从哪儿来?庆华厂领导又果断决策,从职工子弟当中选拔一批有志于教书育人的青年,送往师范学校去培训深造,打造一支属于庆华厂永远坚守教坛的师资队伍。

时代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教育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庆华厂是新中国“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7年,庆华小学同期建设,成为庆华军工事业的坚强后盾和几代庆华人安心工作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初期,庆华小学的师资力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庆华厂的领导根据国家教育发展前景,高瞻远瞩,不等不靠,研究拍板,从厂里招录有志教育的青年,送到武功师范学校就读,培养属于庆华人自己的教师。教师是光荣的,庆华人丹心报国热血奉献,终身奉献庆华子弟教育,也是很光荣的事。许多庆华厂青年热血沸腾,踊跃报名,经过审核考试,共有二十多名庆华厂子弟成为武功师范学校的学生,她们刻苦攻读,后来都成为了庆华小学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武功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武功师范学校兴建于1959年秋天,位于普集镇桂家村,当时隶属宝鸡专署,学制三年。自建校以来,先后招收18届学生,为国家培养小学教师3760多名。1988年武功师范学校划归咸阳市管辖,1990年有12个教学班,学生583人。1996年10月武功师范学校搬迁至咸阳教育学院内合并办学,1997年更名为咸阳师范学校,2002年咸阳教育学院与咸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为咸阳师范学院。庆华厂选派的二十多名子弟搭上了武功师范学校的末班车,经过两年苦读,成为优秀教育人才。

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在广大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战线,急需大量的师范类人才,师范院校教育成为各大中小学关键的优秀教师人才输送地。梦想,从武功师范学校出发!回想三十多年前,庆华厂子弟,带着父辈的嘱托,怀揣梦想,前往武功师范学校学习,那种为了庆华厂发展甘为人梯的初心梦想,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激情澎湃。

位于古城西安东大门灞桥区洪庆镇的庆华厂,1958年建成投产,鼎盛时拥有上万名员工。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祖国西部,在灞上安家落户,青春奉献担起保家卫国重任。庆华厂的领导干部和普通工人,有戎马生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也有从高等学校培养的军工科技人才,还有从关中地区乾县三原等地农村招来勤劳质朴的工人。

在庆华厂终身奉献军工事业,心系庆华小学的建设者中,老英雄张万春是一个传奇。

张万春,这位1930年出生在内蒙古突泉县的孤儿,17岁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新中国建设时期,他响应党中央号召,来到祖国西部投身庆华厂的建设。张万春深知学文化的重要性,又毅然担任庆华小学第一任校领导,带领庆华人投入到庆华小学的筹建和指导工作当中,通过合并、改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庆华小学一步一步完善壮大。终身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张万春的爱人叫杜如明,陕北米脂人,走过战争洗礼,夫妻俩相濡以沫,养育两儿一女。热血男儿报效祖国,张万春亲手把大儿子张勇和小儿子张进送进了军营。

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张万春出生入死,唯一遗憾的是,感觉没有文化,在新中国建设中总是力不从心。女儿张莉是第二个孩子,已经从庆华中学毕业,准备就读庆华技校后在庆华厂参加工作。一代伟人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号召,他想了好多,庆华厂的发展固然需要人才,但谁来保障庆华人的孩子上学读书?教育发展更需要人才,他想鼓励女儿献身庆华厂子弟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小莉,国家改革开放了,社会建设需要文化,咱庆华厂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厂子校需要教师,要选拔人才去培训,希望你能去武功师范学校学习深造,回来当教师。”张万春对女儿张莉说。

那时是工人吃香的年代,家有二斗粮,谁当孩子王。早已做好上完庆华技校直接工作的张莉,沉默了好久,最终还是答应了父亲的建议。她对父亲是非常了解的,一个孤儿,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多年来,父亲常谈没有文化的苦衷,新中国发展需要文化,改革开放需要文化,为庆华的孩子着想,英雄的女儿理应走在吃苦奉献的最前面。

带着父辈的希望,只有十七岁的张莉,随着同学们一块辗转几百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武功县普集镇桂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师范学习。

梦想,从武功县普集镇桂家村出发。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寒风呼啸;夏天,热浪滚滚,犹如蒸笼。张莉却从未旷过一天课,扎实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张莉老师回忆住在庆华厂家属院南区三街坊比她高一年级的张朝阳,感叹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父亲鼓舞她上师范院校,从事教育事业,这条人生之路是选对了。

从武功师范毕业,张莉回到庆华厂,被分配到庆华小学教数学。从教34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把爱给了庆华厂的孩子。1994年,像父亲一样,张莉光荣入党,先后担任数学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庆华小学名校加教育联合体王村小学执行校长,西安市第六十三中学小学部副校长。几十年来,先后荣获庆华厂优秀党员、灞桥区优秀教师、西安市师德先进个人,两次获得了西北兵工系统优秀教师嘉奖。

回想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张莉老师感慨不已,她说:“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享受教书育人的快乐。”

在武功师范学校为教育梦想奋斗的,还有现任庆华小学副校长王强。人的一生,关键时候只有几步路。决定去武功师范学校攻读,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梦想的初心所在。回想起在武功师范学校读书的日子,王强体会到了这辈子教书育人的人生价值。

王强是地地道道的庆华厂子弟,父辈丹心报国的热血情怀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深深的烙印。

父亲王立成老家在江苏徐州,一位老革命,是庆华厂的第一代工人,真诚质朴,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母亲的老家在河南开封,从小跟哥哥逃荒到古城西安。上一代人经受了苦难,感恩祖国,奉献精神令人敬佩,特别能吃苦,任劳任怨。记忆中,王强的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庆华小学度过的。1982年从庆华中学毕业后,档案被放进了庆华厂劳动服务公司,成为一名待业青年,等待厂人事科分配。何去何从,王强很迷茫,真要像父亲一样当一辈子工人吗?

庆华厂要为自己的学校培养老师,消息一发布,前来报名的厂子弟就有一百多名,经过两轮统一考试,决定前往武功师范学校读书的只有二十多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家待业的一年来,王强在父母的谆谆教导下,深知未来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忘记继续读书学习。扎实的学习基础,让他两次考试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和后来成为爱人的董艳一同被录取,前往武功师范学校学习。

王强不再迷茫了,明确了奋发学习的人生目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辈给他传承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多么艰苦,他都能克服。做一名令人尊敬的教师,将来为保障庆华厂子弟读书,也是为军工企业做贡献。王强信心百倍,学习上特别用功。他又是庆华厂送往武功师范学校不多的男孩子,生活上无疑又成为大家得力的助手,帮同学背行李,清扫餐厨垃圾,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样样都走在前面,深受师生喜欢。

越是艰苦的地方,最是能锻炼人的地方。王强不仅在这里学到了高深的教学知识,还锤炼了吃苦耐劳的品格。从武功师范学校毕业,王强被分配到庆华小学担任一线数学老师。像庆华人一样丹心报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1994年,王强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光荣入党。王强很少言语,他是个喜欢脚踏实地干事的人,总是默默无闻的在教坛耕耘,从担任北校区教研组长到教导主任,王强还被被评为灞桥区优秀教师。

2009年,灞桥区教育局考察年轻干部,通过谈话、投票等方式,王强老师脱颖而出,被破格任命为庆华小学副校长。王强老师委婉表示让年轻同事上,自己还愿意在一线奉献。但教育局领导果断决策,让他协助李国栋校长,继续奉献,为灞桥基础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张莉和王强两位老师是武功师范学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他们在武功历练,梦想从师范学校出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庆华小学的孩子们。还有的庆华厂子弟老师,虽然没有在武功师范学校就读,同样怀着梦想,从各地师范院校毕业,走进庆华小学,也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庆华小学的教育事业上。

2020年6月,从事教育工作34年的教师张凤丽光荣退休了,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刻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常年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她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家长和学生有太多的不舍,特地送来锦旗,为张老师举行欢送活动,听到家长的赞誉和孩子的祝福,张凤丽老师热泪盈眶。

张凤丽老师说:“我庆幸我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其实,张凤丽老师的梦想也是从师范院校出发的。

1984年,刚刚从庆华中学毕业的张凤丽,在父母的鼓舞下,考

入长安师范学校,两年后以优秀成绩毕业,加入到庆华小学优秀团队。她的奋斗,和在武功师范学校奋斗的老师何其相似。

丹心报国,奉献庆华。张凤丽的父母都是河南人,父亲老家在巩义,母亲老家在洛阳,响应祖国的伟大号召,一起来到古城西安灞塬之上的庆华厂,工作中相识相知。张凤丽是老大,她还有两个妹妹,大妹张丽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小妹张玉,是一名高级会计师,和丈夫去了欧洲卢森堡发展。唯有从事教育的张凤丽坚守庆华小学,留在老人身边。

长安师范学校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这儿离庆华厂不远,几乎每周都可以乘公交车回家,父母放心,生活条件也要远远好于武功师范学校。张凤丽在这儿完成了师范学业。一走进庆华小学,她就担任班主任,教孩子语文数学,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孩子。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张凤丽光荣入党。她以校为家,热爱孩子,多年来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张凤丽在兵工系统语文教学大赛中多次荣获优秀小学课堂一等奖,被国防工办系统评为优秀教师。

还有庆华小学德育主任高萍,也是师资队伍里的中流砥柱。李国栋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高萍等老师无疑都是这种办学理念的执行者和推动者。

高萍的小学就是在庆华小学度过的,能成为庆华小学一名教师,她无比骄傲。高萍常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有好奇心、会做梦的教师。教师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相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诗人写诗需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

高萍老师很感谢父母让她从事了这一快乐的职业。庆华厂建厂之初,父亲从乾县梁村镇被招进庆华厂,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中层领导。母亲老家在湖南娄底,是庆华医院的一名护士。高萍还有两个弟弟,她自小活泼好动,热爱艺术,喜欢唱歌跳舞。

1984年7月,父亲说:“改革开放了,教育需要人才,你去教师进修学校吧,将来毕业了当一名老师。”

父亲要她不是去当一名歌唱家舞蹈家,而是当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那一年,高萍从庆华中学毕业,是父亲给她指明了人生方向。她走进西安市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幼教专业。在这里,张萍打下了良好艺术基础,音乐、舞蹈都有了很深造诣。学校毕业,高萍来到庆华小学任教,她教的是音乐、舞蹈课,一下子为校园增添了活力。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庆华小学,音乐、体育同样被高度重视,高萍老师担任学校德育主任,注重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很受师生欢迎。她先后荣获西安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和陕西省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

令高萍老师特别欣慰的是,李国栋校长坚持以德育为首,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以责任文化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庆华小学“四个百”特色艺术教育更是在教育界有口皆碑。“百人鼓号队”、“百人合唱队”、“百人舞蹈队”、“百人腰鼓队”在寒来暑往的不经意间已经坚持了10多个年头,高萍老师带领吕吉玲、王民辉等年轻骨干教师,常年在室外训练,不怕风吹日晒,风雨无阻。“艺术节”是庆华小学的文化盛宴,孩子们在省市乃至全国大赛中屡屡获奖,每年的庆华厂各种文艺汇演,庆华小学“四个百”特色艺术都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深受庆华人赞誉和社会青睐。筑梦启航,硕果累累。庆华小学把创办科技、体育、艺术社团作为责任文化教育的理想平台,先后成立了机器人、科学实验、青少年篮球、足球以及四百特色的校队,让优秀文化在校园熠熠生辉。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秉烛疾书,引进航模课程,编写《我爱油画棒画》《我爱我的五线谱》《博纳少儿篮球》教材,因材施教,使庆华小学“篮球特色学校”“艺术示范学校”走在西安乃至全省前列。

武功师范学校,那是庆华小学老师从事教育梦想的初心起点,她们在庆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坚守,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还用爱点燃了成千上万名孩子热血报国的梦想,健康快乐成长,长大成为伟大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庆华小学,誉满三秦,李国栋校长却特别谦虚,总是将荣誉归功于全体教师的坚守奉献,他说:“我们庆华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一代伟人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庆华厂子弟从武功师范学校出发,献身教育事业,这是庆华人丹心报国智慧奉献精神的传承。”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