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归来煮白石的头像

归来煮白石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8/01
分享
《春申君灭族之迷》连载

第四章 长平之战

    第五章   长平之战

1

原来,这一年(前262年),赵国与秦国正在展开一场不大不小的局部战争,一打就打了将近两年,至今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说起来,战争的原因表面看起来很偶然,其实很必然。

公元前260年,秦军攻克韩国军事要地野王城(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治今山西长治)与韩国中心地带的联系,迫使韩国向秦国割让上党求和。但是上党军民听了自己国家领导人把他们卖给了秦国这个消息却不愿意了。

这上党原本是晋国的土地。晋国当年的疆域约为今山西省南部,原本是周朝周天子分封的一个诸侯国。后来掌握晋国军政大权的卿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大臣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卿大夫的智氏,瓜分了晋国和智氏土地财产自立为王,就象五代十国时期,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登上帝位,成了宋朝开国君主一样。

不过,韩、赵、魏三家大臣虽然把晋国分了,但是不合法,还必须经过周朝天子承认,于是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到周朝首都洛邑去朝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

周威烈王想,现在诸侯拥兵自重都已经不听周朝的指挥各自为政,这三家虽然是先斩后奏,可是他们都拥有重兵,不承认又能怎么着他们呢,于是不得不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了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秦国那时实行法家改革,按照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彻底革除旧制,与民共同治理国家。

可是上党的贵族受到六国贵族的影响,认为秦国推行的法治不遵守周朝制定的奴隶主等级礼制,将贱民与贵族同等对待,对贵族苛刻、残暴,害怕并入秦国后失去原来的地位,又加之上党是赵国近邻,距赵国繁华都城邯郸仅只有300多里,联系比较近便,因此上党郡守冯亭拒绝割让给秦国,派使者请求归附原本是晋国分离出去的赵国。

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山脉(包括今天的长治市和晋城市),是古时对长治的雅称。

“上党”的意思,就是高处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

可是让赵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贪图韩国的一个小小上党郡,竟然让赵国几乎到了被秦国灭亡的地步——这是后话,稍后再叙。

自从赵孝成王爷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成为具有举足轻重的大国地位。

秦国不断地发动对韩国、魏国的侵略战争,唯独对赵国示好,也不仅仅只是忌惮赵国的军力强大,更重要的是秦昭王采纳魏人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战略思想谏言。

“远交近攻”战略思想是著名三十六计中混战计的第五计,计策的要点就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后来又引申为处世中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公元前270年卫人范雎入秦,他针对秦国过去奉行的“越人之国”进攻战略的利弊得失,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思想。

“远交近攻”外交战略既可以防止邻国时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已方抗衡。

范睢这一计谋,比汉未三国时期诸葛亮未出茅庐之前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的《隆中对》更为高超。

秦国之所以能够灭亡六国,统一大秦王朝,这与范睢“远交近攻”为秦朝奠定的战略思想理论基础是分不开的。

秦昭王根据范雎这一外交战略构想,从公元前268年起,前后出兵魏、韩两国,从而既避免了与赵国正面交战,又达到了限制赵国的目的。

秦国过去没有侵略邻国赵国,那是因为“远交近攻”策略上的需要等待时机,而不是真的愿意与赵国世代友好,现在的秦国已经渐渐强大起来,自然想向赵国扩展。

而上党之争,目的就是为秦国将来吞并赵国进而挺中原提供必要的条件。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对上党觊觎已久。早在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曾深入上党,攻取了光狼城(今高平康营村),秦国吞食上党之口已经张开,只是由于当时秦楚战事紧张,才将攻击上党的秦军撤了下来。后来秦国大败楚国不久,于是又在公元前262年,重新进攻上党

当秦国攻打韩国整整三年,好不容易逼迫韩国割让上党,而赵国不费一分钱粮却想来中途截糊,世上哪有如此好事,这还真是没有天理了。赵国截糊上党,恰恰为秦国入侵赵国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和理由。

在讨论是否接受上党的归附问题时,赵国精英大臣们内部分为两派:

以赵孝成王二叔平阳君赵豹为代表的一方反对接受,认为是“无故之利”,是韩人嫁祸于赵说:“臣下听说圣人认为无故获利是最大的祸患。”

赵王说:“上党民众怀恋我的恩义,怎么说是无故?”

平阳君赵豹说:“秦国逐渐侵占韩国的土地,如今又把韩国拦腰截断,使其不能互相援救,所以自认为可以坐得上党。而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是想要把祸患转嫁给赵国。秦国白白损失了攻打上党的辛劳,而赵国却坐享其成,即使是强大的国家也不能轻易地从弱小的国家得到这样的好处,何况弱小的国家却能从强大的国家手中得渔翁之利?如今君王得到上党,难道不正是这样的吗?况且秦国用牛耕种,从水道运送军粮,那些悍不畏死的将士们列阵在上党,法令严格政务顺利,我们不可以和他们交战。请君王还是再认真考虑一下!”

赵王听完大怒说:“我动用上百万的军队,征伐经年累月,却没有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用出兵反而能够得到十七座城池,为什么不干?”

赵王又对召来的三叔平原君赵胜说:“韩国不能守卫上党,现在上党太守愿意把它献给寡人,有十七座城邑,卿怎么看?”

平原君说:“用兵经年,没看见得到一座城市,现在不费一兵一卒而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平原君赵胜历来是六国中知名的抗秦强硬派。

赵孝成王元年,即公元前265,当时秦昭襄王任用范睢为丞相,范睢在魏国时曾经受到当时的宰相魏齐羞辱,秦昭襄王为了笼络范睢,于是强硬的要求魏国必须杀了魏齐,否则就不惜一切代价与魏国交战。

这魏国的丞相魏齐怎么会与秦国的丞相范睢结下梁子呢?

说起来话长,这范雎本是魏国人,幼年时家境贫寒,陪同一个有钱人家儿子读书,有钱人家儿子的老师见到范雎特别的聪明,前途不可限量,就收了范雎为自己的学生,将平生所学知识尽传于范雎。等到范雎长大后,老师见范雎已经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甚至高于自己,于是对范雎说:“老师已经将平生所学全部传给了你,今后怎么走,就要靠你自己了,老师再也帮不了你了”。又对范雎说:“我有一个学生须贾在京城担任中大夫,我写封信给他推荐你,你投奔到他处,或许看在我的面子上愿意收留你,帮助你,将来要是能够做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为国家出力,也就不辜负我对你的一番苦心教育了”。

于是范雎挥泪与老师告别到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暂且当了一名门客。

须贾主要是负责魏国的外交工作。

公元前283年,燕国著名将军乐毅率领燕、楚、魏、赵、韩五国兵马攻破齐国都城临淄(今天山东临淄区),并一举夺取齐国70余座城池,齐国仅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尚未攻破。齐闵王辗转逃亡到五都之一的莒地整顿军马,以备再战。

这个时候,楚国以助齐之名占领了淮北等大片土地,楚将淖齿带领楚军到了莒地后,对被齐闵王说,我是受楚王所托来帮助齐国的。齐王听了大喜,立即任命淖齿为相,不久,淖齿假传齐闵王命令,将王宫卫队调离王宫,趁机将齐闵王杀死宫中。

齐闵王有个近侍王孙贾,年纪才十五岁,见到齐王被杀死,吓的跑回了家。母亲见到儿子回家,就问:“听说燕国正在侵略我们的国家,孩儿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离开君王回家了?”

王孙贾对母亲:“齐王已经被丞相淖齿杀死了”。

王孙贾母亲说:“你早出晚归,我就倚着家门盼望你回来;等到晚上你还未归,我就倚着闾门盼望你回来。你现在侍奉大王。大王被杀死了,你为什么不为大王报仇却跑回家来了呢?”

王孙贾听了母亲的话,很是羞愧,于是走到市场,说:“淖齿在齐国作乱,杀了闵王,谁跟我去讨伐淖齿?”

王孙贾一路高喊,一边就脱下右边的衣袖。

城中的百姓看到了,有四五百人也一齐脱下右边的衣袖,表示愿意跟随王孙贾讨伐淖齿,为大王报仇。

且说,淖齿杀掉了齐闵王后,正指挥亲信在宫中搜集财宝,看到一群百姓赤着一只胳膊走近宫殿,不知为了何事,几百名百姓趁机一拥而上,将淖齿围困在中间,王孙贾走上前举起短剑将其刺死。随即,齐悯王儿子齐襄王在这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国势下,仓促在莒地区即位。

后来齐国将军田单力挽狂澜,智摆火牛阵,大败五国联军,力复70城,齐国这才免遭亡国,得以复兴。不久,齐国恢复了元气,很快又强大起来。

齐国强大起来了,这使当初随燕破齐的魏王坐卧不安,深恐齐襄王寻机报复。于是,魏王遣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议和修好。

须贾想到老师推荐的范雎在自己家做了这么长时间门客,一直没有机会让他见见世面,历炼历炼,于是向丞相要求带领范雎一同前往。魏齐说,代表团由你带领,成员也就由你自己定吧。

这样,范雎才终于有了机会出头露面跟随师兄须贾出使齐国。

须贾到了齐国,首先向齐襄王奉上珠玉金银财宝,并再三传达了魏王愿意与齐国修好之意。

齐襄王坐在大殿上,看也不看须贾抬上宫殿的财宝,也不让须贾坐下说话,愤怒地对须贾说,你们魏国是一个不讲信用,反复无常的小人,我父亲的死与你们魏国脱不了干系,我们正想兴师问罪,你们怎么好意思到我国讲什么友好?

殿下将士齐呼,誓为悯王报仇!誓为悯王报仇!

须贾吓地嚅嚅无言,不知怎么回答应对。这时,范雎从须贾身后站出来,义正辞严地辩驳道:“古人说,举手不打送礼人,我们受魏王委托,是到齐国讲和来的,这样对待客人不是一个大国礼貌待人之道;过去齐悯王骄暴无餍(意思贪得无厌);五国同仇,岂独魏国?今大王光武盖世,应思重振齐桓公、齐威王之余烈,如果斤斤计较齐滑王时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不知自责,大王如此态度,难道要让齐魏两国再度发生战争,这样对齐国百姓又有什么好处?恐怕又要重蹈齐滑王的覆辙了。”

齐襄王听完这番不卑不亢、鞭辟的雄辩,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心中暗自赞叹此青年人的胆识和辩才。

谁知,范雎挺身而出,替须贾解围,维护了魏国尊严。却祸从口出,给自己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以致于险些送掉性命。

          2

齐襄王退朝以后,回想到范雎大殿上滔滔不绝的口才和言语中显示出来的学识,于是当晚派身边一个近臣对范雎说,齐国非常欣赏先生的才能,想让先生留下来担任齐国客卿,协助大王治理国家,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范雎说,臣与使者一同出使贵国,而不与使者一同回国,这是无义,自己如果不讲信义,不讲道德,今后还怎么做人?

近臣说,先生在魏国不过是一个中大夫的门客,留在齐国,以客卿相处,地位仅在丞相之下,大可施展先生的学识抱负,错过这个机会太可惜了先生之才了啊。

范雎说,先生不必多说,请转告你家大王,在下感谢他的美意,恕不能接受大王的厚爱。

齐襄王听了近臣汇报,心中甚为敬重,特赐予范雎黄金十斤以及牛、酒诸物,让人直接送入范雎住处。

范雎看到齐王送的礼物又对使者说,身在异国,肩负君王的通使重命,岂敢擅自受用私馈之物?再三表示坚辞不纳。

须贾身为正使,白天当众遭遇齐王数奚落,这也是外交中常常遇到的,所谓弱国无外交,谁让魏国是小国呢。再说,你打了人家,难道还不让人家发几句牢骚吗?这本也没有什么感到特别难堪之处。不料范雎却违反外交规定,不顾自己的鄙微身份,擅自站出来对齐王口出不逊为他辩护。更没有想到的是,齐王竟然被范雎说得口服心服,转怒为喜,答应与魏国建立友好关系。

须贾回到宾馆后,齐国也只对范雎热情招待,又是送礼,又是封官许愿,却让须贾这个正使倍受冷落。

须贾想,这事要是传到国内,今后还有什么脸在官场面上混。须贾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越想越对范雎愤怒。不由得心生怨恨,心想,都是这小子出风头,让自己丢丑,回去绝不能饶了他。

须贾回到魏国后,又恐惧,又害怕,担心随从人员将范雎受到齐国热情招待,自己在齐国受辱的事传了出去,就把这次出使齐国之所以受到冷遇,全部归罪于范雎,并把范雎在齐国受到齐王厚赐的情况报告了相国魏齐,认为范雎有通敌之嫌。

魏齐听了须贾汇报大怒,立即命人将范雎抓来,不问表红皂白严刑拷打,范雎被打得遍体鳞伤,不久便昏死过去。

行刑的人以为范雎已死,就向酒宴中的魏相汇报说范雎这小子不经打,已经被打死。

魏相说,把这叛徒范雎用席子卷起放到茅厕里,通知家中所有宾客轮番向卷在席中的范雎撒溺,以戒后人,让人人知道,当叛徒的没有好下场。

范雎躺在茅厕里,头露在席子外面,不久便被参加相府宴席宾客小便宜浇醒了。一个人紧接着又一个人将尿撒在他的脸上,满脸流淌着热乎乎的尿液。尿液渗进他的眼睛,鼻孔内,渗入紧闭的唇缝中,又由唇缝渗的满嘴都是腥骚。范雎紧闭嘴唇,默默忍受,不敢吱声。好不容易等到夜深人静,宾客散尽的时候,范雎将头摇了摇,将尿液甩下,小声地对茅厕外看守他的士兵呼唤说:“大哥,大哥…”

士兵听见茅厕内有呼唤声,连忙走进茅厕,看见范雎身子在动,不禁吓了一跳,惊奇地说:“原来没有死啊!”

范雎低声下气地:“,大哥若能救下我,我将自己家中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送给大哥。”

士兵一听,心想这可是难得的发财的机会啊,当即答应帮忙。

在士兵的帮助下,范雎受尽相国魏齐摧残后终于逃离了魏国,历经种种磨难,辗转被出使魏国的秦使王稽载入秦,后来改名张禄。不久,便受到赏识和器重和重用,开始施展他的全部谋略和才干,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

范雎当了秦国宰相,自然没有忘记在魏国所受到的屈辱,将自己所受到的屈辱经过一一告诉了秦王。

秦王决意用国家力量为范雎复仇,准备对魏国用兵,威胁魏国将魏齐人头送来,否则,秦国将率兵屠戮魏国首都大梁。

魏相魏齐听了十分恐惧,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信陵君魏无忌对他说,赵国在七国中与秦国不相上下,秦国王子嬴异人至今仍然在赵国做人质,我的妻弟平原君在赵国担任相国,主持朝政,也只有投奔他,或许才能保住性命。

魏齐想,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一条路了,于是弃了相印,星夜逃往赵国,私藏于平原君赵胜家中。

秦王得到魏齐躲藏在平原君赵胜家情报后,于是邀请赵胜到秦国首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访问。等赵胜抵达到了秦国之后,昭襄王要平原君交出魏齐。

平原君回答说:“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

平原君口气坚决的拒绝了秦王的请求。秦王于是扣留了平原君,将平原君软禁在宾馆里,并对平原君说,一日不交出就不放你回国。

平原君在宾馆中遇到了在秦国做人质的楚国王子熊完和随从,也即后来的楚考烈王和春申君,随即闲聊起来。

平原君说:“王子殿下在秦国日子过的好舒心啊!”

熊完说:“听说秦国的嬴异人在贵国充当人质,那一定是很称心快活的了!”

平原君听了,哈哈笑了起来。

春申君对平原君说:“听说先生为了朋友魏齐,不怕得罪秦国,非常让人感动,我与应侯(即范雎)关系还算处的不错,我去与先生探听一下,看他们怎么处置你,再作打算,你看如何?”

平原君说:“那就太感谢先生了。”

于是春申到了候王府对范雎说:“平原君不愿意交出魏齐,应侯打算怎么处理啊?”

范雎说:“大王已经写信送给了赵王,若是不把魏齐的人头送到秦国,就与赵国断交,赵胜也别想活着走出函谷关(今天河南灵宝)回赵国了。”

春申回来将范雎对他说的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深深叹了一口气说,秦国真是欺人太甚。

春申君劝平原君说:“弱国无外交,先生为朋友已经尽力了,魏齐知道了也不会责怪先生的。”

自此以后,平原君无事时候常与春申君,楚王子在宾馆下棋打发时间,和春申君,楚太子结了下了深厚友谊。

且说,赵王看了秦王的信,于是派出王宫卫队包围了平原君的住处,准备捉拿魏齐。

魏齐听了信息,趁夜逃到担任赵国丞相的好友虞卿家,虞卿说:“我也没有办法救你,就让我丢弃官职带着你一同逃回到魏国,仍然向信陵君求助吧。”

后来李白读了这一段历史,不禁为虞卿侠肝义胆所感动,写下千古名篇【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赞颂虞卿,诗曰: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魏齐逃出赵胜住所在好友虞卿帮助下逃出赵国,又回到魏国,请人找到魏王弟弟魏无忌,希望得到他的帮助逃亡楚国。

魏无忌听说相国又逃了回来,担心被秦国知道,魏国遭受秦国报复,不敢马上与魏齐见面。

魏齐听了心里气愤难平,心想,我平时对大王忠心耿耿,一心为国,这一次也是为了国家才落难至此,没有想到,国家却没有人出面保护我,想到这里,一气之下,自杀身亡。

消息传到赵国,赵国立即派人将魏齐的脑袋割下送到了秦国,秦王国也把赵胜放了回赵国。

平原君拒绝交出秦国宰相范睢仇人魏齐事迹,传遍六国,都认为平原君讲义气,很够朋友,受到六国精英政要普遍尊敬。由此也让平原君早就对秦国一肚子怨气。

又有大臣 ; “楚国与赵国相隔魏国和韩国,且不说路途遥远,谁又能让楚国与赵国联合起来抗秦?”

平原君为了给赵王增加战胜秦国的信心,又把在秦国结识楚考列王和春申君的经过说了一遍。

赵孝成王听了二叔平原君讲述在秦国与楚烈王结下的友谊,不禁胆气也壮了起来,最后决定采用二叔平原君的意见,果断拍板作出决策,认为不要白不要,要了也白要,不用流血牺牲打仗抢夺,就白白得到十几座城池,不要才是傻子呢。

赵国是经过几代“胡服骑射”改革后的堂堂军事强国,难道还怕他秦国来抢夺不成,于是决定派出老将廉颇统率赵军和一批官员到上党郡接受冯亭献地。

不过,赵王的理想很高大,现实却是很残酷。

秦国听到赵国将接收上党消息,当然不愿意了,自己军队经过浴血奋战几个月,眼见即将夺取的上党郡反而被赵国不费一兵一卒到手,如何能够甘心,于是秦国决心与赵国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血战,也就是后来争夺上党的局部战争发展到到被历史称之为“长平之战”的战争。

当廉颇受命后领军前往上党布防时,秦军早已经占领了上党太行山区,到处遍插秦军的旗帜,并且是以逸待劳,对立足未稳的赵军迎头痛击。廉颇只能一边仓促应战,一边匆忙布置了三道防线,即:百里石长城防线、丹河防线、空仓岭防线。最终,在秦军有准备的强力攻击下,立足未稳赵军只能被迫放弃了空仓岭,退到长平地区丹水东岸,利用丹水河的天然屏障,才避免被秦军两面夹击,有了喘休息机会。

        3

古长平在今山西省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长平村。高平在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期改为长平。古长平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动在泽潞(属于上党郡,唐朝设潞州府,也即《随唐演义》小说中秦琼卖马的地方),炎帝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高平市三面环山,属于中国典型的山地盆地。

丹河从北向南纵贯全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平守卫战遍及大半个高平,涉及到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

老将廉颇统率赵军在长平与秦国军队展开了一场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历史性大决战。

秦赵两国各自拥有的军事实力,犹如当年苏联没有垮台之前的美国与前苏联,都是世界上超级霸权国家。

为了与赵国决一胜负,此次战役,秦国前后投入的兵力号称百万,据后来历史考证,实际总兵力约在六十万左右。

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在战争中杀死敌兵后则把被杀死的敌兵人头挂在左边肩臂上,把没有杀死的敌人夹在右边,历来以号称“左携人头,右夹生虏”勇猛著称,所向披靡,如虎入羊群,军士甚至于为抢军功,不穿衣服赤膊上阵厮杀,另六国士兵闻秦兵而丧胆。

更有秦军大将王乾、蒙毅、白起皆是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作战经验丰富,攻必克,战必胜,极难对付。

当然,赵国的军队在战争中也很勇猛,不是好啃的软骨头,自齐国衰落后,赵国已成为山东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赵国在此次战役中投入总兵力已经高达五十万,号称八十万,在数量上虽然不如秦军,但赵国以弩弓骑兵见长,赵国组建骑兵部队较早,赵骑兵训练有素,军事素养高,经验丰富,在老将军廉颇统率下,秦军进攻赵军并不能象其它国家军队一样势如破竹。

当赵军退守长平后不久,双方为了抢夺有利地形,秦赵两军在长平方圆近百里范围交战达到白热化程度。

战争之初,秦军统帅王龁与赵军统帅廉颇在首次遭遇战中,秦军前锋与赵裨将赵茄相遇,不到三个回合,赵茄就被秦军斩与马下。

初战不利后,廉颇率领赵军被迫往长平方向退却,于石长城以西的丹河一线构筑长垒防御,挂出免战牌,一连数月不与秦军交战。赵军副将吴名是裨将赵茄的小舅子,吴名眼见小舅子惨死在秦兵刀下,几次请战想为小舅子报仇,廉颇却日日挂出免战,不与秦军交战。

吴名心想,若是不与小舅子报仇,回家怎么向老婆交待,吴名越想越焦灼,于是夜间私自带领军队下山掠营,在长平以南与秦军激战,不幸全军覆没。

秦军乘机攻破吴名阵地防线,赵军再次战败,只得退却丹朱岭以北百里石长城固守。

石长城建筑于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形势陡峻。

石长城底宽四五米左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那个时代是冷兵器时代,不象现代化战争,美国用导弹打南斯拉夫,打了七十多天,导弹空中来,空中去,把南斯拉夫灭了,南斯拉夫人连美国鬼子长得什么样都没有看到。

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故关为重点防御地段,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屡屡受挫,约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总是高挂免战牌。秦军每天只能望关兴叹,拿赵军一点办法也没有。

秦军在赵国长平打了两年,粮草供应不上,士兵战死,饿死很多,已经筋疲力尽。而赵军驻地大粮山的大片粮仓堆积如山,每天还见到赵军士兵大担小担天天往山上搬运运粮,士兵看了更加斗志尽失。消息传到秦国,秦王大为震惊。

范睢认为这个仗不好打了,总不能天天让秦国士兵饿着肚子每天看着人家赵国士兵吃饱喝足,躲藏在石头堡垒后面防卫秦军,而秦军却饿的头晕目眩,这仗还怎么打?现代战争拼的是经济实力,古代战争的经济实力就是粮草,没有粮草,又怎么能让秦国将士军心不动摇?

 秦军统帅王龁见到士兵士气低下,军心动摇,为了消除秦军的慌恐,压住阵脚,只好在离大粮山正西三十多里秦军驻地老马岭显眼处用芦席搭起一大片空粮仓,想以此欺骗自己的兵将,稳定军心和赵军相对抗,谁知天不作美,一夜大风把空仓岭刮的七零八落,闹了一场笑话。几千年后,当地百姓就把秦军制造假粮库的这条岭叫空仓岭。统帅王龁见此法行不通,只得报告秦王。

 秦王对范睢说:“当前运送粮草,路途遥远,确实有困难,或者等待将来攻克魏国后,那时以魏国为大后方进攻赵国就容易的多了。这次还是暂时撤退,等待有利时机再进攻赵国吧。”

  范睢回到丞相府正准备按照秦王旨意下令进攻长平的秦军将领撤退,正在这个时候,赵国商人吕不韦将收集到的赵军在长平军力图通过楚国平原君送到了秦国范睢手中。

  范睢看了地图不禁大喜,不敢怠慢,立即进宫面见秦王。

  秦王一看是赵国的长平军力布署,兴奋地对范睢地问:“这吕不韦是谁?是赵国那个珠宝商人吗?”

范睢说:“是的,是吕不韦奉了小王爷异人之命送来的情报。”

秦王听了大喜,立即说:“长平可以攻破了。”

  范睢说:“吕不韦送来的长平军事布署图太及时太重要了,没有这张地图,秦军攻破长平就不太容易了。”

历史上总是认为长平的失败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所为,其实决定战争胜负,情报据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廉颇没有被赵括换下,长平失败也再所难免。

长平守卫战在廉颇的指挥下,一打就打了两年,转眼到了公元前258年,赵军不能打走秦军,秦军也不能越过长平向赵国首都前进半步,秦赵战争进入长期相持阶段。

以赵括为代表的一批年青将领多次上书赵王,指责廉颇死守长平有怯敌行为,并质问说,赵军躲藏在险要山口,不主动出击怎么能将秦军赶走?

赵孝成王早对廉颇采取的防御战略也大为光火,多次派人斥责廉颇的按兵不动的行为,可是廉颇以种种理由搪塞,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仍然是只守不攻。

战争消耗太大,直接影响赵国百姓的正常生活,当时整个赵国军民也都希望赵军能够一鼓作气早点把秦军赶走,让赵国过上平静的日子。这更让赵孝成王心中对廉颇非常的不满,可是一时又没有想好由谁代替廉颇更为合适。

秦国潜伏在赵国的暗探将赵孝成王和赵国百姓对廉颇不满的情绪反馈到秦国,秦国总理(丞相)范雎了解到这些情报后,认为有机可乘,遂不惜重金,派人秘密到邯郸行使反间计,到处散布廉颇怯战、不配担任大将,廉颇并且经常扬言赵王不信任他,准备随时投降秦军的等等谣言;又不断吹捧赵括,说秦军只怕赵括,若是赵括为将,秦军早吓跑了等等。

赵括自少年时就熟读兵书,军事理论素养较深,曾经游学各国,到处与六国武将交流军事理论,在六国将领中很有点小名气,谈起兵事,就连他爸爸赵奢也辩不过他。

赵括爸爸赵奢又原是六国八大名将之一。

赵孝成王记得,还在老爸赵惠文王主政期间,也即公元前270年,秦军曾经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急召名将廉颇商议,问阏与“可救不?”

廉颇回答:“道远险狭,难救。”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老爸赵惠文王又征询赵奢意见。

赵奢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奢此议与老爸赵惠文王不谋而合,赵惠文王听了赵奢意见不禁大喜,立即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见阏与之战)。

赵奢受了赵惠文重托,果不负重望。

起初,赵奢见秦军势盛,先是隐蔽作战意图,造成赵军怯弱、只想死保首都邯郸的假象,麻痹敌人,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抢先占领要地,最终让一惯在六国诸侯面前耀武扬威的强秦在赵军面前遭受到一次重大挫折,致使秦国多年后仍不敢对赵国轻举妄动,恐怕重蹈阏与之覆辙。自此之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相等。

没有想到,今天廉颇又是故计重使,大长敌人志气,夸大敌人力量,怯敌如虎,只守不攻。

赵孝成王想,老子英雄,儿好汉,将门出虎子,老子赵奢名扬六国,儿子也是一表人才,谈吐不凡,若是让赵括取代廉颇,或许赵括也一定能够象他老子一样让秦军重蹈“阏与”之覆辙。

赵孝成王之意一经传出,立即遭受到一些老臣们强烈反对。

首先是赵括的母亲写信给赵王说,赵括不像他父亲那样关怀部属,厚待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而是私欲严重,热心置办私产,不宜担任军队领导。还强调说,其父亲赵奢在世时就曾经评价赵括时说过,“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句话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意思是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大事情,然而赵括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假使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为将,将来使赵军灭亡的一定就是他。预言赵军若以赵括为统帅,必将招致全军覆没。

呵呵,知子莫若父,知政莫若群众。就象我们现在一些贪污腐败分子一样,口头上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滔滔不绝,是为了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实际上却为自己子女老婆大捞特捞,这些贪官污史在台上时尽管无人敢言半个不字,一旦倒台就不免出现墙倒众人推了。

老臣蔺相如也持反对意见,说赵括徒有虚名,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不会随机应变。

于是赵王请来了筮史官来占卜。

赵王对筮史官说:“寡人在长平战争不久做了一个梦,梦见梦衣偏裻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见金玉之积如山卿家可为寡人解之乎?”

赵国的王室风俗习惯,每遇在重大事件时,常用梦占来决定吉凶之兆。

 占卜是没有崇拜对象的迷信,其理论还是属于有神论。赵国的占卜盛行是同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相面在赵文化中就占有一席之地。《史记•赵世家》称赵王的祖上赵襄子得以立为太子,就是相士姑布子卿的功劳。

 姑布子卿以相人而闻名,赵简子便让他给自己与老婆生的嫡儿子们相面,结果子卿说诸子“无为将军者”,而与小老婆生的儿子襄子来后,则说“此真将军矣”。并说襄子虽母亲为狄人,身份低贱,但“天所授”,“虽贱必贵”。从此襄子才受到了重视,才能被其父赵简子逐渐发现,最后代替伯鲁成为赵氏的继承人。

 又据《史记•赵世家》载,“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持要:抱腰)而哭,甚悲;已而器,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对赵氏的一场浩劫作出了预测。

 这个“此梦甚恶” 对赵氏一场浩劫的预测就是千百年来经过历史、文学艺术或戏剧无数次的演绎,成为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赵氏孤儿”故事。

 《赵氏孤儿》故事最早出现于《左传》和《史记·赵世家》,元杂剧作家纪君祥将这个故事改编为《赵氏孤儿》杂剧。

 在晋灵公时代,赵盾是春秋中期晋国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及战略指挥家,他所执行的强权让晋国成为春秋一霸。

  剧情内容主要叙述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

心怀叵测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晋灵公的默许下,将赵氏一家三百口忠良全部诛杀。嫁到赵氏家的晋国公主亦被囚禁恰在此时生下赵氏孤儿。

 门客程婴为报平日的知遇之恩将孤儿偷带出宫,却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但韩厥不愿献孤儿以图自己的荣华富贵,遂放走程婴,自刎而死以取信于屠岸贾。

 接下便是屠岸贾为防止留下赵家祸根,下令杀死全国出生一个月至半岁的婴儿。程婴与赵盾友人公孙杵臼商量,以自己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然后出面揭发公孙杵臼收藏了孤儿。公孙杵臼与程婴之子被害,赵氏孤儿得以保全。20年后,晋国换代,晋悼公即位,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向赵氏孤儿说明真相,赵氏孤儿在大臣魏绛的帮助下,灭尽屠家,报仇雪恨。

 这个故事围绕屠岸贾的搜孤与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的托孤、救孤、抚孤和复孤,既表现了屠岸贾的凶残与奸诈,又突出了程婴等的义烈与自我牺牲,构成一部表现忠臣义士和权奸斗争的壮烈悲剧。

 这在《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赵氏孤儿)中均有精彩描述和记载。

对于赵王的梦,筮史进行占卜得出结论说,“梦衣裻之衣,残也。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者,有气而无实。见金玉之积如山,忧也。”

翻译成现代话说:“梦见穿左右两色衣服,象征残缺。乘飞龙上天没有到天上就坠落下来,象征有气势但没有实力。看见金玉堆积如山,象征忧患。”

正在赵王犹豫是否换掉廉颇,这个时候,秦国不惜重金,派人秘密到邯郸行使反间计,到处散布廉颇怯战、不配担任大将,廉颇并且经常扬言赵王不信任他,准备随时投降秦军的等等谣言;又不断吹捧赵括,说秦军只怕赵括,若是赵括为将,秦军早吓跑了等等,更加引起了赵王对廉颇的疑虑。

 原来,廉颇在长平与秦军作战屡次战败,军队伤员不断的送往后方,这让赵王十分的恼火。后来又听廉颇报告说,秦军异常强悍,赵军一时无法战胜秦军,只能坚守营垒等待时机。

 什么等待时机,已经躲藏在长平深山峻岭中等待两年了,仍然没有等到时机,其实就是胆怯不敢出战的借口而已。

老将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多次请战,表示愿意以性命担保代替廉颇到长平与秦军决一死战。王叔平原君也一再建议让赵括替换廉颇,只是遭受群臣和赵括母亲强烈反对,赵王只得作罢。

 平原君多次建议赵括代替廉颇,不是认为赵括比廉颇强,一定能够打败秦军,而是想让赵括到前线去,趁机寻找赵括失误的机会好教训赵括一次。

 赵奢在世时,平时甚是特才骄纵,平原君与赵奢在赵王面前常常政见不和,私怨甚深。

 据《战国策·赵策四》载,赵奢初任田部吏(古时征收田赋的官吏,相当于现代的税务局长)的时候,平原君管家等管事人不但不肯交纳赋税,还往往将赵奢派出收税的人痛打一顿。

 赵奢非常生气,就亲自带领税务官员到平原君封地收税。

 平原君封地管家听赵奢手下人介绍赵奢是田部吏,便出言不逊,羞辱赵奢说:“你一个小小的税收官胆敢冒犯平原君,难道就不担心丞相罢了你的官位吗!”

 赵奢斥责说:“身为丞相门下,更应该遵守法律,怎么能允许你等胡为。”

 管家被赵奢数落的恼羞成怒,便指使数名家丁驱赶赵奢,暴打赵奢随行人员,赵奢原是习武人出身,争执中,赵奢一怒之下,连连杀掉平原君家闹事者9人。

 事后,尽管平原君愤怒异常,但想到赵奢征收税赋为的是国家,做的正大光明,自己的家人违法在先,若是处理了赵奢,将会损害自己的名声,最后不得不宽恕了赵奢,为了挽回影响还不得不向赵王荐举赵奢的才干,让赵奢担任了将军。不过平原君从此对赵奢总是看不顺眼,耿耿于怀。

 赵奢担任军队将军后,有一年,燕国打算派高阳君荣蚠率军进攻赵国。荣蚠善于打仗,赵孝成王非常害怕。平原君赵胜便建议赵王割让三座城池给齐国为条件,请求齐国大将军田单来担任赵军统帅,抵御燕军的进攻。

 赵奢曾为此在众人面前指斥平原君说:“国奚无人甚哉!君致安平君而将之,乃割济东三令城市邑五十七以与齐,此夫子与敌国战,覆军杀将之所取、割地于敌国者也。今君以此与齐,而求安平君而将之,国莫无人甚也!且君奚不将奢也?奢尝抵罪居燕,燕以奢为上谷守,燕之通谷要塞,奢习知之。百日之内,天下之兵未聚,奢已举燕矣。然则君奚求安平君而为将乎?”

 赵奢这段话意思是说,“赵国就这样没有人吗?您请来齐国将军安平君带兵,而割让济东三城,合计城、市、邑五十七处给齐国,这些城市全是赵国将士在和敌国战斗,打败敌军,斩杀敌将取得的土地,是赵国将士通过流血牺牲从敌国那儿割取来的啊,现在您把这些土地割给齐国,以此要求安平君来带兵,赵国就这样没有人吗?您为什么不让我带兵呢?我以前曾经抵罪住在燕国,燕国任命我为上谷郡郡守,燕国的关口、要塞,我完全了解,百日之内,诸侯的援兵还没有聚集,我已攻下了燕国。那末您为什么要求安平君带兵呢?”

平原君曰:“将军释之矣,仆已言之仆主矣。仆主幸以听仆也。将军无言已。”这句话意思是,平原君被赵奢说的没有理由辩解,只得说,将军您就算了吧,我已经告诉了赵王,赵王也已经同意了。将军您是我的下属,就别再说了。

赵奢却不依不饶又曰:“君过矣!君之所以求安平君者,以齐之于燕也,茹肝涉血之仇耶。其于奢不然。使安平君愚,固不能当荣蚠;使安平君知,又不肯与燕人战。此两言者,安平原必处一焉。虽然,两者有一也。使安平君知,则奚以赵之强为?赵强则齐不复霸矣。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车甲羽毛裂敝,府库仓廪虚,两国交以习之,乃引其兵而归。夫尽两国之兵,无明此者矣。”

 意思是说:丞相您错了,您之所以要求安平君,是自认为齐国对燕国有食肝喋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定会为赵国而战。而我却不是这样想的。假使安平君是个愚蠢的人,他一定打不过荣蚠;假使安平君是个聪明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一定不会认真与燕国作战。这两种估计,安平君必居其一。假设安平君是属于后一种聪明人,那他为什么要打败燕国让赵国强盛呢?赵国强盛了,齐国就不会再称霸于诸侯了。现在我们把赵国最强壮的军队交给齐国指挥去对抗燕将,在这好几年的时间,让赵国军队听从齐国指挥全都去挖战壕、筑堡垒,在打仗与防御中消耗赵国的战车、铠甲、弓箭、战旗、粮食,赵国为此粮仓、库房将要空虚,等到燕、赵两军都已疲惫,两败俱伤,安平君即使没有打败燕国,也可以平安带领齐国士兵回国,这个后果,不知丞相想过没有?

 平原君能够担任丞相,仅仅是因为是皇亲贵族,本来就没有什么才能,正如平原君自己门下公孙龙当着平原的面说,“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赵王任命你为丞相,并不是因为赵国找不到你这样的才能,赵王将东武城这个地方分封给你,也不是因为你立了功,而仅仅是因为你是赵王的王叔。可以想象得到,一个没有治国才能的人,怎么可能思虑到赵奢所想到的问题。

 后来果真如赵奢所言,赵国消费了国家大量兵力和物力,只取得几个小胜仗就无功而返,这让平原君在朝臣面前颜面尽失。

 没有想到赵括这小子与他老子赵奢一样,平时也是傲气冲天,也不把他这个丞相看在眼中,平原君原想,推荐赵括去代替廉颇,一旦赵括在前线有所失误,再把老将廉颇换上去,也可稍稍刹一刹赵括的傲气,以在赵王面前抵毁赵括,影响赵王对赵括的信赖。不过,让平原君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括是如此的草包,竟将赵国四十多万大军轻易给葬送了,这让平原君痛悔莫及,这自是后话。

春申君见赵王原对派出赵括替换廉颇仍然犹豫不决,于是说:“既然上天在大王的梦境中已经有所警示,想来就总是有道理的,不妨让廉颇老将军暂时回来休息一时,换上赵括将军或许会有所好转也未可知,如若有什么差迟,再换上老将军也未为晚也。”正在争执不下之时,宫外又传来赵国战死的赵茄,吴名等官军亲属子女和一部分后方热血青年军官前往王宫请愿,要求换下怯战的廉颇,为死去的赵国官兵报仇。

在平原君坚持和热血青年军官前往王宫请愿下,赵王最终决定让赵括前往长平取代老将廉颇, 不过赵王在决定派出赵括廉颇后,想到筮史对原先的梦“象征忧患”的结论,又决定派平原君到楚国求助,如果有了楚国出兵,何愁不能击败秦国。

当赵括踌躇满志,手持赵王虎符到达长平前线要要求赵括交出军权时,廉颇大营内外众将士见到是青年将领赵括来取代老将军廉颇,齐声呐喊:“老将军不能走,老将军不能走!”

廉颇对赵括说:“目前赵军现上下众志成城正与秦军相持阶段。秦军运输粮草困难,意在速胜速决,秦军虽然兵多将广,但赵军只要守住长平各个险要关隘,不与秦军交战,秦军必不能前进半步,时间拖的久了,秦军疲惫,必坚持不住,最后的胜利也必在我赵国。”

赵括说:“老将军不须费心劳神,晚辈胸中自有主见。”

廉颇说:“少将军若是不遵照老朽与众将领制定的既定战略部署,恕老夫不能轻易交出兵权。”

赵括说:“你敢违抗大王军令么?”

只听帐外呐喊声响彻云霄:“老将军不能走,老将军不能走!”

廉颇说:“少将请听外面将士的呼声,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这不是为了老朽个人,而是为了赵国,为了四十多万将士的生命。”

赵括与廉颇正在僵持不下,这时,只见平原君走进军帐,廉颇连忙起身迎接。

原来赵王担心廉颇可能不会将军权交给赵括,所以又立即让平原君赶往长平军中监督交接。

赵括对平原君说:“廉颇违背赵王军令,不愿意交出军权。”

平原君说:“大王顾虑廉颇担心赵将军年青,不放心交出军队,特让老夫亲自前来督促廉颇老将军立即交出军队,请老将军随同本相回到邯郸另有任命。”

廉颇说:“末将与秦军交战多年,对付秦军有丰富的经验,大王为什么要让少将军取代末将?”

平原君说:“青年人若是不让其锻炼,不是永远也没有经验吗?听说秦王也已经将白起将军换下,现在长平统帅是名不见经传一副将王龁,与赵括相比,还不如赵括呢,就让青年人锻炼锻炼吧。老将军不必担心,万一打了败仗,到时再让老将军回到长平重掌四十万大军也不迟。”

廉颇见平原君如此劝说,才不得不与往日浴血奋战的众将士洒泪而别。

赵括见长平前线军队将领拥护廉颇而反对自己担任统帅,心中愤愤然。心想,本帅饱读古今军事著作,熟悉古今战争态势,受到各国将领赞赏,难道连区区无名小辈王龁也打不过?尔等受到廉颇怯战影响,无端白白耗费钱粮,亀缩在长平深山中几年不与秦军作战,还强辞夺理说什么“时间拖的久了,秦军疲惫,必坚持不住,最后的胜利也必在我赵国”云云,且不知兵法云,两军相遇勇者胜,不通过英勇战斗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赵括等待接管廉颇军队后,立即改变廉颇原有的军事部署和防守战略,对于仍然持有廉颇思想的将士,赵括采取不换思想就换人,撤换大批中下级军官,将把守各个险要关隘军力集中到一处,收缩兵力准备主动出击,企图一战歼灭秦军,收复上党。

赵括对将士们说:“只有将两手握成两只拳头才更加有力量,有谁见到过巴掌比拳头更有力?”

秦军主元帅白起偷偷潜回到长平后, 当得知赵括已经将赵军主力集中于一处后,立即提出作战方案报送秦王审查。

白起根据吕不韦提供的情报,针对赵军新布署的态势,提出以丹河东岸的长平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髙岗构筑起长达18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仓东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左翼安排25000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派出5000骑兵切断留守石长城的赵军守军与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

白起则打算亲自带领秦军主力迎战赵军,并计划先派出一支老弱病残军队由王龁带领迎战赵军,诱惑赵军,接战不久后便诈败,往白起预先布置的包围圈逃跑,力争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

秦王看了白起作战计划,立即批准同意按照计划实施。

长平秦赵两军战局迅速发生急剧变化。

决战开始后,赵括不知中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一连拿下秦军数个阵地。

眼见秦军被赵军打的哭爹喊娘,节节败退,赵括还以为秦军已经彻底失败,一边派快马向赵王报捷,一面果断指挥全军乘胜追击。

赵括在长平带领赵军打败秦军的捷报传到邯郸,赵国举国欢庆,赵王看了捷报,原先忐忑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自秦军攻打长平以来,赵军被秦军压迫在长平近两年,四十多万大军每天巨大的粮草等军用物质消耗让赵国不胜负担,而且是看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赵括的捷报让赵王看到了胜利的暑光。赵王坐在朝堂上对捷报看了又看,不禁兴奋地拍了一下办公桌,猛的站起来说:“庆祝,立即举国庆祝,要在丛台举办歌舞庆祝,寡人要为前方将士鼓瑟庆祝。”

赵国庆典历来是歌舞和乐器表演。

春秋战国的宫廷歌舞,素来以硕大的规模和和宏伟的气魄著称于世,赵国的音乐艺术从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和实物考证可以看出,赵国的音乐艺术是相当繁荣的。

 赵国领导又是歌舞音乐爱好者,由神话传说“赵王梦见处女鼓琴”可见,赵王对音乐和美女的爱好几乎到了痴迷地步,连梦中都要出现处女鼓琴。

 今年由赵王首次带领宫廷乐队上台献技,自然是更加宏伟博大。

 当赵王领头带着宫廷乐队走进丛台舞台,台上台下立即响起暴风暴风骤雨般的掌声,欢呼声。

 赵国宫廷乐队的乐器非常丰富。

 赵国是六国中最著名的音乐大国,大凡《诗经》中提到的古乐器:笙、管、龠、埙、竽、琴、瑟、筑、筝、缶、雅、柷、圄、镛、钲、磬、铃、簧、箫、等,赵国宫廷乐队应有尽有。

  《七国考•赵音乐》还提到“赵惠文王有筝曰灵丈”;“匏音之妙,楚笙赵鹿”,这里的“匏音”,即是“匏笙”。

 匏笙”是农耕文化型的古老乐器之一,匏即作水瓢用的大葫芦瓜。即周代器乐“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中的“匏”,“楚笙赵鹿”中的“鹿”是类于笙的乐器。

 今天还能在历史博物馆看到存藏的赵国乐器有:蟠螭纹桥形钮铜镈钟一套4 件,编钟9枚,石编磬5枚。这些乐器虽然均为打击乐器,但是件件制作精美,也足可反映出当时赵国的乐器制作水平。

  乐队列好后,首先由赵孝成王独自表演“匏笙”,赵王弹完一曲退出,在欢呼雷动声中,宫廷乐队开始集体演奏。

赵国的音乐和舞蹈也是相联系的,由赵国的音乐流行可知其舞蹈的盛行。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称:“吕不韦贾邯郸……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说,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喜欢与邯郸那些跳舞非常有名气的美女同居,欣赏她们的歌舞,这就说明邯郸女子善于舞艺的名声在六国非常有名气。

随着宫廷乐队音乐跌宕起伏,顿挫波折之际,宫廷大型美女舞队也翩翩从后台款款登场。

 战国时期的舞蹈,无论是民间的巫舞或宫廷乐舞,都是特别讲究舞蹈者线条美、律动美。这些舞蹈不仅仅有赵国舞蹈,也有六国的舞蹈。

 每一个舞蹈队出场都打出舞蹈的名称。

 在六国舞蹈中,以楚国民间的巫舞最为优美,也赢得了最多最响的掌声、欢呼声。

 巫舞,是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巫觋则是被认为能与神鬼交往、代表它们说话、执行它们意志的人。“巫觋”中的“觋”系专指男巫。

《说文解字》中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这就是说,巫是以舞蹈来交通人神关系的。

  1941年在长沙黄土岭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人物漆奁,共绘有11个舞女,其中二人长袖细腰,翩翩起舞,其余8人或静坐小憩,或一旁观赏,1人挽袖挥鞭,似在指挥,也全都长衣曳地,面清目秀,体态轻盈。这件漆奁生动地展现了楚国集体舞蹈的场面。

  巫舞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挑选的美女必须是亭亭玉立,胖美女是不符合如巫舞条件的。

 楚词中的《招魂》、《大招》等篇章中多处以“姱容修态”、“长发曼鬋”、“丰肉嫩骨”、“容则秀雅”、“小腰秀颈,若鲜卑只”、“长袖拂面”、“丰肉微骨,体便娟只”等等词汇描写巫舞,可见楚人的巫舞是追求巫女修长细腰之美,如果是胖美女舞蹈起来,是不可能达到仰面倒下“偃蹇”或“连蜷”柔美弯曲效果的。

 音乐、舞蹈表演之后照例是赵国最著名的“胡服骑射”表演。

 “胡服”表演人员主要是王宫卫队和城防部队。

 “胡服”服装模特一律是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整齐有序;紧接其后就是赵国传统服装模特一律身着长袍大褂,拖拖拉拉,前后服装形成强烈对比。

  前面“胡服”服装行动灵活方便,让人看了精神,后面让人看了长袍大褂拖泥带水,行动不便。

  王宫的卫士“胡服”服装在赵国传统服装基础上稍加改革,一律的黑衣,排列为方队从广场走过,更是威武庄严。

 《史记•赵世家》写触龙为儿子请求宫中卫士之职时言及“愿得补黑衣之缺”。可见赵国宫中卫士传统服装是以穿黑衣为标志的,改革为短衣窄袖,有点象国民党时代军警服色一般了。

  接下来是赵孝成王爷爷创造的“赵惠文冠”方队从丛台走过。

 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时候,由于北地寒冷,胡人的帽上常常有貂尾的造型,好象如簸箕样子。

 赵国改革时,在接受了这种帽子式样的时候,又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制,将原来用于御寒的貂尾改为帽子上的一种饰物插在帽子的两侧,并加以金片上镂出蝉形,即史书记载的所谓“金珰附蝉”。

 后来,赵武灵王传位给儿子赵惠文王时,就以儿子之名命名此帽子为“赵惠文冠”。这种冠饰的形象在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的铜镜上得出证实。

 最后,由三千名骑兵,表演“胡服”与“骑射”相结合的“胡服骑射”,三千名骑兵一律胡服装束,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背插箭袋,铁蹄整齐如一,前进时声如雷声滚滚。

  夕阳已经西下,铁蹄走过,尘土飞扬,一时广场上空灰蒙蒙一片,夕阳在蒙蒙尘土飞扬后面好象是被涂上泥泥水水的鸡蛋黄。

 正当庆祝会即将结束,赵孝成准备离开丛台时,这时只见一匹快马从远方直奔丛台而来,到了台下,只见从马上滚下一个将军,躺在地下半天不动,参加演练的骑兵立即下马走过去,看到倒在地上的将军浑身是血,已经昏了过去,血污的手中还拿有一只请求救援的竹简。骑兵将竹简送给赵王,原来四十万大军被秦军围困,危在旦夕,请赵王立即发兵救援。

刚刚捷报频传,怎么这会又被包围,危在旦夕了呢?救援,你他娘的让寡人怎么救援?尚若是仅仅吃了几次败仗,寡人还可让廉颇老将军前往重整旗鼓,现在四十万主力大军被人家秦军包围,国内哪还有更强的军队前往长平支援?赵王看了一时急火攻心,忍不住喷了一口血,几乎晕了过去。

原来,白起见赵括中计,已经带领赵军主力远离长平最险要的故关三十多里,进入秦军的包围圈,不禁心中大喜,立即指挥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两万五千名秦军突然出击占领韩王山,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和粮草输送线。

赵军出击主力失去后勤保障,留守部队空守粮草辎重不敢增援。秦军抓住有利态势,从两翼攻击赵军。

赵军分兵作战,最终不能取胜,被秦军压缩在了秦军防御壁垒所在的将军岭与韩王山所夹挟的一片低凹的山谷。

面对险恶战局,赵括知道上了秦军诱敌深入的圈套,只能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死守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谷地。

昭襄王得知赵军主力已被合围,亲自赶到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援军,被围的赵军无法得到援助。

赵括发现秦军对赵军的防线了如指掌,攻势猛烈,赵军损失较大,粮仓也被秦军占领。赵括企图重新布署再战,但是发觉秦军如同钻进赵军的肚子里一样,不管赵军怎么运动,都被秦军掌握得一清二楚,好象赵国的军事布署全部掌握在秦军手中。

赵括已经没有办法改变处处被动局面,只能固守在一条峡谷临时建立起来的营地等待支援。

可是道路全部被秦军阻断,派出无数送往邯郸求救的士兵如石牛入海,一去无消息。

赵括感到救援无望,粮食完全断绝,战士只能吃战友的死尸,吃完死尸,就互杀为食,这样下去不被秦军杀死,也要被自己人杀死。赵括无奈之下决定突围,将现存的全军分为4队,分向四个方向突围。经过十数次的反复冲杀,都被秦军击退打了回来。

赵军派出的精兵突围屡屡遭到顿挫,赵括便亲自选拔精锐,配备优良武器,率领突围,仍然无力打开突破口。

当赵括企图再返回营垒时,营垒已经被秦军占领,被秦兵从营垒中射出来的乱箭象一阵大雨一样的乱箭射死。等到赵王得知赵军在长平被秦国军队包围,再派兵支援已经迟了。

不久又得知赵括战死,赵国40万大军由于统帅无人,在强大的秦军包围喊杀中,最终不得不放下武器向秦军投降,长平失守。

其实,能够让赵王对廉颇产生疑虑,鼓吹秦国秦军害怕赵括等等谣言都是六国著名商人吕不韦所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