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媒体,有了关注度,各种慈善捐赠自己就知道找上门来,首批收到的是小区老人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子女们的捐赠。他们由衷地感谢社区对老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减轻了他们的牵挂和负担,替他们行了孝道。
社会面上一些关照也主动找上门来,电价执行‘居民电价’,水电费取消阶梯价格,按最低标准收取,物业的支持力度最大,免收物业费。
“有关部门”精准抓住了典型,总结经验,准备推广。来参观的人一拨接着一拨。
“有关领导”几次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讨反思,检讨的、点名挨批的,“官僚主义”“失职”的帽子扣了一圈。
“有关领导”最后总结讲话:“……规划设计部门,今后要在小区建设的规划设计上,把老龄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我强调的充分考虑,就是必须优先全面考虑到位。要多元化、人性化、现代化,不要只考虑年轻人的需求;要多学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美国、日本、台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人家做的好的地方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外国的学不了,发达地区的能不能学?华人地区能不能学?看看人家应对老龄化社会都是怎么做的?不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車;要有前瞻性,不要安于现状,总落在人家后面。开发商也不能太急功近利了,小区的公益事业,你们要舍得投入。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嘛,没有舍,哪来的得?你们要学会让利于民。税务部门财政配套费收取方面都可以考虑减免减免嘛!这也是支持城市建设嘛,是支持老龄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嘛,该放的水还是要放的。卫生局,人家医院走在你们前边去了,你们是不是也得抓一下营养师的培养培训?社区医疗卫生站,怎么布点,你们尽快拿出来一个方案。民政工作,严重的思想僵化!怎么理解‘优抚’这两个字的?优谁?扶什么人?不就是优待扶助贫困弱势群体和功臣嘛!贫困必定弱势,弱势不见得就贫困到连吃饭都是问题了,空巢老人们精神上的空虚、身体上的病患、身心孱弱是需要‘抚’的。动动脑子,不是不可以变通的!招商招不来,经济搞不上去,精神方面还搞不上去?你们还能干点啥?抓文明建设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人民群众自觉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做了什么?都忘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了吗?人家都找上门来了,还推三阻四,这让我们很被动,想一想,我们的脸上不发烧?啊?今后对文明建设要进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记入干部的政绩档案,作为今后升迁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了,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个脑袋呀,一天天的不知道都在想啥?不换思想,必定就换人,记住了,这是我最后的忠告。”
这个“三要三不要”原则一时间成了城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文明建设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
会后,老龄委方面把区里这次会议精神传达给苗莉莉。她把这个情况打电话告知了孟子丑,两人兴奋不已,都觉得事没白做,方向是对的。二人又畅想了一下未来的规划。
庭前秋叶随风染,不觉小丘顶颜稀。一晃,山里的树叶开始渐渐变色,这个季节,“五花山”显现出它独有的诱人魅力。群的队伍在壮大,看红叶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这次户外活动确定的主题是:“又见山里红”。三台大巴车驶进了长寿山,十五面‘快乐1’至‘快乐15’的各色小旗,带着各自分队,跟在“快乐老家”大旗后面。
山门前自然形成了一座微型龟山,龟脖子伸出老长,龟背上长着一颗松树,松树枝上挂满了红布条,它的肩上扛了两把青铜铸剑,取健健康康,健康长寿之意。
游人到此,都要下马顶礼膜拜。众人围着龟山,双手合十,转了三圈,感应灵气。
梁过颇为虔诚,扑通跪地磕了三个响头,起身掸了掸膝盖上的尘土:“该咋是咋的,心到佛知,拜啥就有啥。”
孟子丑开他的玩笑:“你身上的土,不能打扫,打扫下去灵气就跑了。”
晓芳包了一边干土面儿,揣了他的衣兜里,诡异地一笑:“这土你得随身带着,才能灵验。”
“燕子,给老姑夫再包一包揣那个兜里。大伙儿都揣两包带回去,包治百病啊。”梁过耍开活宝。
哈哈哈……
栈道旁,崖壁的红叶随风舞动,似飞舞的金鱼,眨着调皮的眼睛,一拨跟着一拨。蹬高远望,“层林尽染”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好一幅美丽壮观的北国油彩世界,真乃是,秋色亦浓,情亦浓,满目五彩染林穷,幽静聚仙沉香嗅,不是神仙,赛神仙!
顺山脊而行,一片闪着金光的树林,让大家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这是一片白桦林的黄叶,洁白的树干,金色的叶片,如一群亭亭玉立、身穿白裙、金发碧眼的女郎,显得那样的纯洁。婀娜多姿的身材,随微风偏偏起舞。
伊曼少有的兴奋,跑来跑去收集各色叶片,孟子丑不停地给她拍照各种姿势的特写。女士们独具特色的服饰,轮换着你脱下,我穿来,伊曼、苗莉莉身披长纱巾拍着新娘照。
百变巾也成了男人们的头饰,梁过一个“印度公主”造型,孟子丑头缠小格头巾,俨然“阿拉伯亲王”驾临。
“化妆师”忙得不亦乐乎,别人的镜头里还时不时挤进不熟悉人的亲密合影。不管哪棵树,不管多大肚,不管熟不熟,一抹摆型酷。
鲁东胜拉着苗莉莉的手,悄悄躲到崖下,寻找着红叶,说着悄悄话,靠在树下,欣赏满天的“彩霞”。鲁东胜见此美景,感慨地说:“生活就像这红叶一样,五彩斑斓,多么美好啊,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咱们一定往前看,这片叶子落了,千里之外仍然绿满人间,忘掉过去那些不愉快。”
触景生情,苗莉莉显得有些忧伤:“哪儿那么容易说忘就忘啊?记得那年也是这样的秋天,我怀揣着摆地摊挣来的钱去寻亲。”
苗莉莉讲起了她的寻亲之旅。自从离婚,为了摆脱武大本的纠缠,她四处躲藏,摆过地摊,擦过皮鞋,做过保洁,当过保姆,扛包倒卖过服装,开过饭店,也没少上当受骗。
白天她拼命工作,夜里实在想孩子了,就狂奔到屋外,找个没人的地方,冲着家乡方向的星星哭泣。
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直是装在她心里的一个愿望。她就想看一看他们的模样,当面问一问,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生下我不管?
她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唯一的线索,就是北京去东北的“知情”和亲生父母的名字。她不知道他们回城后是不是生活在一起,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寻找。
她白天去公园,晚间去广场。有年龄大的好心人,告诉她要想打听“知青”的消息,你得找“北大荒知青联谊会”。她遇见六十左右岁的人就打听“北大荒知青联谊会”在哪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大妈把她领到公园,见到了几位当年的北大荒“知情”。
苗莉莉报上了父母的名字,一位大叔电话联系了一圈,对苗莉莉说:“你找的耿奇,后来到边防部队参军了,发大洪水因为抢救群众的财产牺牲了!我们帮你找他的家人。孩子!你是我们‘知青’的孩子,我们会帮助你的。”
苗莉莉无声地掉着眼泪,为这位从未谋面的父亲感到悲哀。
新的消息又打探出来,在几位老“知青”的陪同下,苗莉莉来到生父耿奇的母亲家。老太太八十多岁,满头银发,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站起。这个从天而降,从没听说过的孙女的突然出现,又勾起了老太太对大儿子尘封了三十多年的思念。
相见的一刻,老太太向前蹒跚了两步,扶着苗莉莉的肩膀仔细端详,泪如泉涌:“像!是我的亲孙女。”
苗莉莉扑在老人的怀里:“奶奶!”两人相拥而泣,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老太太哭喊着:“我那个苦命的儿啊!”叔叔、姑姑、老“知青”们跟着抹起辛酸的眼泪。
苗莉莉接过姑姑递过来的父亲遗像,跪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噗——噗——”落在遗像上,她用衣袖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擦拭,任凭姑姑怎么拉都拉不起来。
姑姑和叔叔窃窃私语:“像,太像了,没想到大哥还有亲骨肉。”
苗莉莉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宠爱的幸福,全家人围着她亲近,这让她很不习惯。
叔叔说:“大家都去饭店,要好好庆贺一下。咱们边吃边聊。”
奶奶、姑姑不停地给莉莉夹菜。奶奶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孙女。奶奶讲述了父母的往事。父亲和母亲当年是从小到大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母亲天生丽质,特别出众,他们经常在一起温习功课。正当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击碎了他们的梦想。苗莉莉的外公,家庭出身为资本家,被“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砸入监牢。又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上山下乡”运动,让那些热血青年“满怀激情”地奔赴到了北大荒。
到了北大荒,艰苦的劳动和恶劣的生活环境,水土不服,让许多“知情”纷纷病倒,苗莉莉的母亲换上了伤寒病的重疾,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让她有了些许的温暖。母亲还要忍受对可以教育好的“阶级异己分子”子女的监视。
过了漫长的一个冬季,“知情”们隐约地感觉到,这场“上山下乡”运动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变披露的真相。
和母亲约定见面,是在景山公园,鬓角微白的头发,阴郁的眼神,都透出这位老人曾经的沧桑。
母亲看到莉莉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她哇的一声泪奔,猛扑上去抱住了苗莉莉,嘴里不住地忏悔:“孩子,呜……呜……对不起!呜……呜……对不起!孩子!”刺肤滚烫的泪水沿着苗莉莉的后脖颈往下流淌。
母亲讲述她和父亲在北大荒的往事,由于自己的阶级成分不好,她怕连累父亲,总是回避他。那年腊月,临近过年,有条件的人都回家团圆去了,我病得很重,也无家可回,你父亲说啥都要留下来照顾我,被连队知道了,多次批判我,说我贼心不死,勾引贫下中农后代。你爸爸为了保护我,就申请和我结婚,上边就是不批,还让他和我划清界限。你父亲是倔强的性格,不管那一套,拉起我,在毛主席像前和我举行个简单的婚礼,他说,不管他们认不认可,毛主席认可,我们俩认可就行。我也是一时糊涂了,连累了你爸爸。后来有个当兵的机会,你父亲根红苗壮,我就劝说他去当兵,他说我走了,扔下你怎么办?我说走出去一个是一个,你是革命军人,我就是军婚,看谁敢再动我?你爸爸觉得也有道理,他让我等着他,可是没想到,他……我是躲到老乡家生的你,还没有满月,就被强行拉回来劳动改造,没有办法,就把你留在老乡家了。
兵团团部说我和你爸爸没有领结婚证,不承认我们的婚姻的合法性,更不会承认我这个军属、烈属了。我往上写信,如石沉大海,找到师部也没有用。
母亲回城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她没有和新任丈夫提起她的过去,他更不可能知道她还有个女儿活在这个世上。
苗莉莉能够理解母亲,那个年代,一个被“专政”的子女、一个被认定“可以教育好”的弱女子,苟延馋喘地生存在社会的最黑暗最底层的夹缝中,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呀?她泛着泪花,给母亲擦拭眼泪,苦笑着说:“见到你,知道我爸是谁,长啥样,我就知足了,终于找到了你们,也了却了我的心愿。我不会打扰你现在的生活的,我……我能喊你一声妈吗?”
母亲频频点头,她哽咽着“妈!”的一声又扑在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搂着母亲不肯松手。多少委屈,多少辛酸,都随泪水而去。母亲暴风骤雨搬地落泪,用拳头捶打自己的头:“我不是人啊,我不是人,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爸爸。”
隔天,母亲把自己现在的两个孩子叫出来,吃了一顿团圆饭。席间,苗莉莉自我介绍:“我是你们妈妈在北大荒下乡时候的老房东家的孩子,我到北京出差,来看看阿姨。”
两个孩子看看母亲,又看看苗莉莉,似乎觉察出她们那种异样的眼神。
弟弟看了半天说:“姐,这位姐姐长得和你挺像的啊。”
母亲慌忙解释:“啊?是吗?这是咱家早年去闯关东的老亲,是表亲叫姐姐,咱们有血缘关系,当然有像的地方了。”
“是,是。是亲三分像。”苗莉莉给母亲打圆场。
“你们要是觉得姐姐有亲切感,妈妈就认她做干女儿,你们以后也好多联系。当年妈妈得重病,是姐姐家救了我的命,对我有大恩啊。”母亲含泪说。
“认,一定要认。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报不完。”妹妹说。
“我认这个姐姐。”弟弟说。
苗莉莉的烟圈湿润了,她不敢再看母亲的脸。
怀揣父亲母亲的照片,苗莉莉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她打听到了父亲生前服役的边防部队并取得了联系,她要在父亲生日那一天去给自己的生身父亲扫墓。
苗莉莉提前一天来到了边防部队,对于烈士后代,部队用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她的到来。仪仗队列队迎接,连长带领她参观父亲生前的宿舍,当来到烈士事迹陈列室迈进门槛的那一刻,苗莉莉一眼望见悬挂在墙壁上父亲的遗像,她紧走几步,噗通一声跪在父亲的遗像前,哭诉着给父亲磕头。手抚摸着父亲的每一件遗物,都是那样的亲切。她用父亲用过的脸盆打来一盆清水,沉默了一会儿,洗手、洗脸,双手、头颈搓洗了一遍又一遍,水越洗越热,怎么洗也洗不掉断了线的泪珠。
第二天一大早,苗莉莉就来到烈士陵园祭扫,见到那大大的土馒头,她紧跑几步扑倒上去,亲吻冢茔上的黑土,久久不愿起来。连长上前拉起她来,她颤抖的手抚摸着墓碑,然后瞻仰碑文,用挂满泪珠的衣襟,一遍又一遍地擦拭上面的浮灰。
在坟前摆上父亲的遗像,打开一瓶茅台酒,倒在酒杯里,红酒啤、酒倒在大扎啤杯里,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芒、果火龙果、猕猴桃,摆满祭坛。
她亲手制作的花圈,摆放在陵墓两侧。苗莉莉点燃纸钱,抽泣着叨咕:“爸爸,不孝女儿来看你来了,你收钱吧,烈士也得花钱啊。这么多年了,让你孤独寂寞,你啥都没有享受着。现在有钱了,别再节省了,想吃啥、用啥就买啥,想干啥就干啥吧,也旅旅游,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没钱了就给我托个梦,我给你邮寄。我每年都会来看你的,不会再让你孤独寂寞了。”
特大的蛋糕插上蜡烛,苗莉莉点燃了蜡烛:“爸爸,祝你生日快乐,你许个愿吧,我知道你许了愿,你会保佑我们的,你会好好享受的,安息吧!”
苗莉莉拿起筷子给爸爸夹菜:“爸爸,你吃菜,这是我亲手给你做的,奶奶说你最爱吃红烧肉、尖椒炒干豆腐、酥鲫鱼、家常凉菜。爸爸,你喝酒,我敬你,我一杯,你三杯,这是最好的茅台酒,过去连闻都没闻过吧?”
玻璃杯碰过,苗莉莉就着眼泪喝下一杯杯。
“爸爸,这是法国红酒,你尝尝,喝它能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老年痴呆,啤酒你也没喝过吧?以后管够喝,现在日子好了,你的待遇也就跟着提上去了,必须得提上去。”
陪同扫墓的连长劝说着:“您可要节哀呀!咱们回去吧,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守护好、照顾好老首长的。”
苗莉莉一步三回头地被搀扶走了……
鲁东胜拳头攥得“嘎——嘎”直响:“荒唐,太荒唐了,怎么会黑白颠倒、是非扭曲呢?居然有那么多狂热的追随者,最后也成了历史的殉葬品,”他愤愤地原地打了两个转,“这不是一代人的不幸,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好在再也不会重演了,但愿。”
苗莉莉哀叹:“在那个精神空虚,艰苦的年代,他们能有什么享乐?我就是他们苟且安生,偷食禁果的副产品罢了。这样的历史悲剧,坚决不能再重演了!”
周之刃发现一大片山里红。玩疯狂了的人们,像乘坐在帆船上横跨太平洋的探险者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陷入到了极度的兴奋之中。
“都别动,别下手,先照相。”拍照,围着山里红树转,左一圈看,右一圈看,就是观赏不够,谁都不忍去碰那些红豆豆,好像伸手一碰就会融化消失一样。
鲁东胜反复地问着:“这就是小时候吃的山里红吗?就结在这个带刺的树上?”在大片山里红树做背景下,群友们手扯群旗,照了一张“全家福”。
孟子丑和周之刃讲解着採摘的注意事项,大家小心翼翼地摘着红果,品味它的原汁原味。这时清亮悦耳的笛声,从那边的树杈下吹起,大家随之精神一震,不约而同地唱起歌手祁隆的《又见山里红》:
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
那是你满山醉人的红
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
酸酸甜甜招人疼
你是我一片思乡的情
你是我童年最真的梦
你是我藏在心中的歌
今天唱给你来听
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
……
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
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
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
……
太阳的光辉,波浪式地照耀群山,採着山里红,和着歌唱,大家的胸膛像群山一样起伏,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撩拨着骚动的心,湿润的眼帘闪过片片五彩的斑斓,远山回荡着沙哑的呼唤,“哎!你在哪儿?”“我来了!”那种陶醉,那种心灵的震颤,折服了群山。
山脚下的松树林“黄金铺地”,大家围坐在一起,铺上塑料布,孟子丑拿出烧鸡、红肠,付三生扔过几只烤鹅,苗莉莉的黄瓜、西红柿、拌菜,梁过的干豆腐、大煎饼大酱卷大葱,咸鸭蛋、酱牛肉、卤猪手,也没忘记带白酒啤酒。他们吃着自带的野餐美食,还陶醉在满山醉人红的世界里。
这次活动传到群相册的照片之多、质量之高,超出了以往。苗莉莉做了一部《又见山里红》的音乐相册,群友们坐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这部作品,视为珍品收藏,盼着下次活动的到来。
孟子丑编了一个顺口溜:“周一等,周二笑,周三显摆,周四闹,周五盼着周六到,串联串联又上道儿。”
社区助老食堂收到了一分特殊的捐赠,是一位郊区农民兄弟送来的五百斤大米,两麻袋土豆,一车大白菜,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的事迹了,我就是敬佩你们,也羡慕你们的生活,了不起。没别的,这些粮食蔬菜,都是我自己种的,没有农药化肥,绝对是放心的绿色食品,一点心意,孝敬老人。”苗莉莉感动不已,感慨不已!千恩万谢,留下了联系方式。
经过考察,助老食堂和农民兄弟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供需关系。今年所收获的大米,没能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
苗莉莉应社区居民的请求,准备把助老食堂扩大为业主食堂,和农民兄弟洽谈,在他们那里建立社区居民有机粮食蔬菜供应基地。农民兄弟组织起了农业合作社。
助老食堂最主要提供早餐和午餐,预约服务。苗莉莉经过测算,早餐标准确定为每人十元,补贴五元;午餐标准确定为二十元,补贴十元;以后根据各方支持赞助以及业主食堂收入情况,浮动补贴标准,提高伙食标准,对有实际困难的老人提高补助标准。
枝头已经见不到几多残叶,只有枯黄的柳叶还在留恋着晚秋。一觉醒来,烟霾包围了整个城市。
根据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预报,市政府发布了重度污染红色预警,教育部门启动一级响应应急预案,中小学(含幼儿园)和直属学校停课一天。
孟子丑的母亲不听父亲劝阻,仍然坚持出去晨练,半路就被呛了回来。还没有进屋就听到她的咳嗽声和抱怨:“咳……咳,这该死的天,是咋的了?灰蒙蒙一片,都瞅不出去一里地。”
“妈呀,我就少句话呀,空气不好就待在家里吧,越出去锻炼,肺活量越大,呼吸的毒气反而越多,这都说多少遍了。”孟子丑劝慰着母亲。
父亲呛白起母亲:“她听进去过啥?不撞南墙不回头,还吃芦荟呢,当个啥用?你吸进去的是炉灰毒气,芦荟解不了炉灰的毒。长生不老得相信科学,就这空气,别说长生不老,不得病就烧高香了。你得知道躲躲呀?快把那衣服脱下来洗洗,都是烟味。”
“闭嘴吧,你个老千岁,你让我躲,躲哪儿去?这屋里都进烟了。有能耐你去查查都是谁放的烟?你去管管啊?”
“有人管,要不养那么多白吃饱的干什么?”
“城里城外都是烟,就这么管的?”
“有能耐你去管管他们,冲我发什么火?又不是我让他们放的烟。”
“就和你有关系,还有你子丑,你们联系那些个乡下朋友开没开车?基地点没点火烧秸秆?”
“妈你这赶上株连九族了。”
“这些个挨千刀的,自己不想活还拉上别人。”父亲边骂边咳嗽。
孟子丑给母亲漂洗衣服,伊曼做好早餐端上餐桌,喊了一圈人,没有反应。
母亲还坐在那里赌气,父亲出现了头晕,躺在床上用湿毛巾捂着鼻子脸。孟子丑在网上搜索着防治雾霾攻略。他和单位告假在家陪护父母。
“爸妈,我出去买口罩,你们哪儿也别去了,就在家待着,多喝点热水。”
大街上一张张苦瓜脸匆匆走过,进出药店的人明显多起来,走了一家又一家药店都是口罩脱销。人民同泰药店门前排起了长队。
孟子丑排了半个多小时,眼看前面还有两个人就轮到自己了,营业员遗憾地宣布:“各位顾客,对不起大家了,N95防雾霾口罩没有了,大家都请回吧。”
“你再到仓库里翻翻库底子。”
“医用口罩也行啊。”
“都没有了。”药店营业员说。
“为什么不多备点货?”
“这空气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
“请大家再到别的药店看看吧。”
孟子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商场,看着一排排空气净化器,标价都不菲,他咬咬牙搬回家一台9998.00元的中档空气净化器。
社区的求助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忙得苗莉莉措手不及,她操起了电话:“孟哥,你上班了吗?我这里实在忙不过来了。”
“我今天请假了,在家陪护父母,买了一圈口罩没买着,买回来一台空气净化器,正调试呢。”
“今天老人咳嗽的、肺、气管不舒服的特别多,求助一个接着一个,忙不过来呀。”
“找志愿者,号召志愿者呀。”
“这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我这就发通知。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你直接发通知。”
傍晚气压更低,雾霾越来越严重,楼房如悬挂在半空中摇摇欲坠的灯塔,发出几许暗橙色的光亮,十字街口,交警在处理一起剐蹭追尾的连环交通事故。
邻家的婴儿啼哭不止,孟子丑的母亲也开始吵闹:“哎呀妈呀,不行了,实在受不了了,子丑你找台车咱们到农村去避一避吧。”
“妈!这么晚了往哪里去呀?”
“这个我不管,再不走我就要呛死了。”
孟子丑找付三生打电话发泄:“三生,你那里空气怎么样?”
“不怎么的,呛得人不敢出屋。”
“这空气你受得了吗?人大代表你得呼吁治理呀!”
付三生显得无可奈何:“必须的,我都提多少个议案了。农民说了,不让我们烧,你给秸秆找个去处啊,成本不能太高,赔钱送去,谁干啊?还得要粮食,还不让整地,让我们怎么种地啊?”
“岂有此理呀,几千年了,老祖宗都是怎么种的地?那这狼烟地洞的雾霾,总得有人去管吧?”
“执法人员能管过来吗?也许有某种默契吧。”
“什么默契?默许吧?不作为的官员,你们人大就应该就地罢免他,送上法庭问罪。”
“行了,行了,你先别忧国忧民了,大叔大婶怎么样?”
“别提了,这不在家闹呢嘛,非要出城到乡下去躲躲,你有什么好去处没有?”
“除非坐飞机去南方,要不就回老家进山。”
“三生啊,你也出去躲躲吧,又不差钱儿。”
“我走了,我那一大摊子事儿谁管啊?”
“也是的。我忙去了,老太太喊我了。拜拜!”
伊曼朝门外方向摆了摆手,孟子丑出来和她商量对策。拗不过母亲,他借来了妹妹家的车,载着父亲母亲连夜逃出了城。
高速公路已经封闭,只能走老道。道路两旁的大地里远近燃烧着的条条火龙陪伴着他们,照亮了六十多公里的夜空。
母亲还在不住地嚷嚷:“开车窗干什么?呛死了,大半夜的,怎么这么多车呀?”
“消停点吧,老妖婆,这是呛进来的烟。这么多车都是跑出来躲灾的吧。”
“老千岁,你不怕呛啊?就这空气,我看你怎么个千岁法?你找个地方潜水里去吧,水里没有烟,你就能活千岁了。”
“拿我当王八精呢?你先下去看看有没有烟,回来告诉我。”
“都别拌嘴了。”
下了国道拐入乡间公路,燃烧秸秆的浓烟阻断了去路,路旁的绿化林里,猛然一片噼啪响,一条火舌打着卷舔上了树梢,吓得母亲“妈呀,妈呀”地直缩头。
透过对向照射过来的汽车灯光,几条幽灵一样的怪影,飞也似的横穿路面,消失在茫茫暮色里。等待浓烟消散一些,继续前行。
突然左前方又出现一片火光,伴随着人声鼎沸的嘈杂声,大火逼近村庄,消防车狠命地压制着刮近柴草垛的星星之火。迎面跑过来一群扶老携幼、车拉肩扛的避难队伍。
孟母见状惊呼:“快走,快走啊!大火要烧过来了。吓死人了,早知道这样,不如在家硬挺了。”
盲目地逃遁,父亲母亲已经被颠簸得精疲力尽,孟子丑惊喜地发现,远处隐约有闪烁的灯光:“前面有人家。”
车开到了路的尽头,眼前孤矗着一座青灰色的山庄,四周圈着不高不矮的椭圆形围墙,两棵百余年的古榆树守护在庄园门旁,院门半开,庭院内枯黄的杂草东倒西歪。这座青灰楼,看起来有四五层高,窗户和门扇涂着艳丽的色彩,一条窄窄的拱形朱红木门,被两侧各四扇的落地窗簇拥着。
打开车门走下车,孟子丑揉揉眼睛:“怪了哎,爸妈,刚才明明这灯是亮着的,你们看到了吗?”
父亲也诧异:“刚才看到了,是有一片亮光,怎么漆黑一片了呢?是不是停电了?”
母亲眉头紧缩:“会不会是别处的灯亮啊?再开车找找。嗯?深更半夜的山里哪儿来这么大的烟?”
父亲有点不耐烦了:“哪儿还有路啊?这都到头了,你四周看看,哪里有亮?快走吧,老太婆,进房间就好了。”
孟子丑趟过枯萎蒿草中的小猫道,走上七步台阶,轻轻地敲门:“有人吗?里面有人吗?”敲了半晌,里面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推一推、拉一拉,门在里面插着的,转到侧面,一扇窗户虚掩着,他轻轻推开窗跳了进去。
“有人吗?”借着手机打在圆形墙壁上光亮,隐约有图案和看不懂的文字。一堵照壁墙前,放了一张石桌,桌上摆放四个小盘,七层如石头蛋子搬的馒头层层摞起,鲜红硕大的苹果、黄色的香蕉,坚硬光滑,手指甲弹上去,发出咣咣的脆响,香炉上插着没有燃尽的一把整齐不一的残香。像是刚开启不久的一瓶清老酒,散发着酒香,一多一少还剩大半杯酒的两个酒杯,杯壁上残留着蘸有香灰的指印,桌面上隐约可见几滴被微尘覆盖着的红烛泪。猛抬头,墙壁上挂着一幅油画,端坐在藤椅里的一位妇人,身穿青色长袍,露出两只尖尖的三寸金莲小脚,高高盘起的发髻,斜插一枚银簪。
孟子丑不小心踏到什么东西,吱拗一声,油画不见了踪影,迅即出现一条廊道。
沿着廊道前探,踏着木梯走上二楼,长长的走廊,墙上画着朱红瓦绿的连环壁画,诉说着一户人家的迁徙历史,独轮车上坐着头裹毛巾的老太太怀抱一个孩子,年轻人挑担前行;与洪水猛兽搏斗;开荒耕种;收获的喜悦;干打垒的四合院张灯结彩,大人贴春联,小孩放鞭炮;一队骑马挂盒子炮的土匪,打劫了这户人家,火光冲天,户主人挥舞大棒反击,被胡子头一枪撂倒;挑担逃难;地窨子周围玉米红缨破茧而出,高粱杆笔挺拔高,牛马犁耕;青砖红瓦的四合院,被高高的院墙、四角的炮楼护卫着;胡子围困大院;最后一幅描绘的是一对着明清服饰的年轻男女,坐在山间小溪旁,小姐飘逸的青丝,穿着一席长白的飞天轻纱,鹅蛋型的脸盘,点缀着微微上扬的弯弯柳叶眉,鹰勾的鼻梁,桃红的小嘴,含笑的丹凤双眼,如痴如醉地弹奏着古琴。长衫翅帽的公子,手持画笔,在石壁上画鹤题诗,诗云:
琴瑟悠扬,
水流长,
鹤鸣游鱼老道狂,
茫茫乾朗云日碧,
百鸟栖息小虫降。
心勿燥,
山河笑,
小溪流月对阿娇。
往前行,已经撞到墙壁,仔细看,墙上画了一道门,轻轻地叩击,有空脆的回声,推了一下,门无声地开了,这是一间大堂,中间支起一张大大的木台,木台上似乎放着两口梯形细长的木柜,墙边摆放一排衣柜,一只猫头鹰瞪着一双阴森的怖眼,警觉地蹲在翘起的柜头,它“咕嘎”一声飞起,翅膀煽起的阴风,惊得衣柜摇摇晃晃,瑟瑟抖动的柜门发出牛皮纸一样的脆响。
孟子丑的头发茬儿唰地一下竖了起来,后背被猛拍了一下,他激灵一下回头:“谁?”便掉头撒丫子往会跑,走廊尽头怎么会是一面墙?我明明是在这里上的楼梯呀?他又折返回去,怎么推也推不开刚才那扇门。
他被憋在了廊道里,墙壁上,一个身披盔甲,右手握腰刀的武士,双目圆瞪,左手向前摆动,似乎在怒吼,“滚,快滚。”恰在这个档口,手机振铃响了两下,孟子丑浑身一哆嗦,手机啪的一声掉在地上。他慌乱地在地上摸索着手机,狼狈不堪地沿着一个滑梯滑出了廊道。
见得孟子丑,母亲愤怒地高喊:“你嘚瑟哪去了?屋里这么大的烟,怎么不打开窗户放啊?”
“妈,你们是怎么进来的?”
“不是你开的门吗?”
孟子丑已经懵了,我什么时候开的门?怎么会有滑梯?我明明是踩断的秫秸棒儿啊,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少句话呀!”他一拍大腿,“妈,深更半夜的你喊什么?这烟不是外面进来的吗?咱们不能在这儿了,赶紧走,打扰人家不说,这叫私闯民宅啊,人家会怪罪的。”孟子丑用颤抖的话音哀求着母亲
“管不了那么多了,你看这新床新被,都给咱铺好好的了,往哪儿去?还能去哪儿?等主人回来咱们多给点钱,再陪个不是。”
孟子丑在石桌的香炉里点了一炷香,闭目合十,心中默默地祈祷。良久,他微微抬起头,不禁又倒吸一口凉气,油画中老妇人的头发散乱着,身边多了一个怒目圆瞪,张开血盆大口,举起了大刀的武士。孟子丑吓得跌坐在地。
母亲又在不停地咳嗽,嘴里不住地唠叨,“呼吸……呼吸困难啊,水,水呀,我要喝水。”她爬到石桌前去找水,噗通一声,绊倒在孟子丑的身上,母亲休克了过去。
孟子丑被一下惊醒,惊恐地大叫:“啊,啊!”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是母亲,他背起母亲往外就跑,父亲不知其故,紧随其后。
插上车钥匙,汽车却怎么也打不着火。
“爸,这就得推车了,好在再往前点是下坡。”
“是不是没油了?”
“还有大半箱呢?”
“那就推吧,都是这老妖婆作的。”
父子俩费了好大的劲把车推转了头,大约推了一个小时,也没推过几十米,父亲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子丑,怎么又转回来了?”远处传来阵阵鸡鸣,东北方现出一抹金丝线。
“爸,歇歇,一会儿往亮线方向推。”
孟子丑抹着汗回头看看刚才的院落,只是一片白雾青烟。他的头发瞬间竖了起来,“爸,快推车走!”
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劲,可下推到了一处缓坡前,爷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再看看天上的星星,三星和金丝线正好在对角线上。
“爸,我得上车把方向了,车走起来,你就撒手离开,我在前边半坡等你。”
孟子丑凭借坡度的惯性,发动了汽车,之后父亲上车,一路返程直奔医院而去。
伊曼匆匆忙忙赶到医院,一家三口并排斜靠在输液室里挂着吊瓶。“这是怎么搞的?子丑你怎么造得五眼儿青了?头发咋还少了一撮儿?”
“可别提了,我就少句话呀。”
医院的呼吸科已经容纳不下患者,内科全面接诊。这一夜,鲁东胜也忙得脚打后脑勺,他一再求援,再来几位护士,多带氧气袋,药品告急。
远程监测台反映,钟大叔的身体,有异样的变化,钟大叔感到一阵眩晕,呼吸急促,也按动了呼叫铃。
鲁东胜询问情况,紧急同护士从保健医务室赶到他家,测量血压,低压有些偏高,听听心率有杂音。
救护车及时把钟大叔拉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肺炎、哮喘病、冠心病发作。医院已经没有空余床位,鲁东胜决定启动家庭病床治疗并请示再向社区增加医护人员。
中午,苗莉莉来给钟大叔送午餐,看到他这几个月脸色红润起来,关切地说:“大叔,你这个情况,特殊给你加晚餐。”
钟大叔不好意思地谢绝:“不用了,这就够麻烦你了,还有那么多老人需要照顾。你大婶不在家,多亏了你们关照我。”
苗莉莉说:“晚间你反正得加护理,再多个义工在家给你做饭,不差这一个。”
“太谢谢你们了!”说着说着,钟大叔转过脸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子丑忙啥去了?他父母怎么样啊?”
“她母亲闹得很厉害,他陪着老人进山里躲避去了。”
“这成什么事啊?过去都是避暑避寒的放假,以后得放避霾假了。”
上了媒体,有了关注度,各种慈善捐赠自己就知道找上门来,首批收到的是小区老人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子女们的捐赠。他们由衷地感谢社区对老人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减轻了他们的牵挂和负担,替他们行了孝道。
社会面上一些关照也主动找上门来,电价执行‘居民电价’,水电费取消阶梯价格,按最低标准收取,物业的支持力度最大,免收物业费。
“有关部门”精准抓住了典型,总结经验,准备推广。来参观的人一拨接着一拨。
“有关领导”几次召集“有关部门”开会研讨反思,检讨的、点名挨批的,“官僚主义”“失职”的帽子扣了一圈。
“有关领导”最后总结讲话:“……规划设计部门,今后要在小区建设的规划设计上,把老龄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我强调的充分考虑,就是必须优先全面考虑到位。要多元化、人性化、现代化,不要只考虑年轻人的需求;要多学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美国、日本、台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人家做的好的地方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外国的学不了,发达地区的能不能学?华人地区能不能学?看看人家应对老龄化社会都是怎么做的?不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車;要有前瞻性,不要安于现状,总落在人家后面。开发商也不能太急功近利了,小区的公益事业,你们要舍得投入。舍得,舍得,舍了才能得嘛,没有舍,哪来的得?你们要学会让利于民。税务部门财政配套费收取方面都可以考虑减免减免嘛!这也是支持城市建设嘛,是支持老龄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嘛,该放的水还是要放的。卫生局,人家医院走在你们前边去了,你们是不是也得抓一下营养师的培养培训?社区医疗卫生站,怎么布点,你们尽快拿出来一个方案。民政工作,严重的思想僵化!怎么理解‘优抚’这两个字的?优谁?扶什么人?不就是优待扶助贫困弱势群体和功臣嘛!贫困必定弱势,弱势不见得就贫困到连吃饭都是问题了,空巢老人们精神上的空虚、身体上的病患、身心孱弱是需要‘抚’的。动动脑子,不是不可以变通的!招商招不来,经济搞不上去,精神方面还搞不上去?你们还能干点啥?抓文明建设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人民群众自觉地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做了什么?都忘了我们的奋斗目标了吗?人家都找上门来了,还推三阻四,这让我们很被动,想一想,我们的脸上不发烧?啊?今后对文明建设要进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记入干部的政绩档案,作为今后升迁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了,两个文明要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那个脑袋呀,一天天的不知道都在想啥?不换思想,必定就换人,记住了,这是我最后的忠告。”
这个“三要三不要”原则一时间成了城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文明建设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
会后,老龄委方面把区里这次会议精神传达给苗莉莉。她把这个情况打电话告知了孟子丑,两人兴奋不已,都觉得事没白做,方向是对的。二人又畅想了一下未来的规划。
庭前秋叶随风染,不觉小丘顶颜稀。一晃,山里的树叶开始渐渐变色,这个季节,“五花山”显现出它独有的诱人魅力。群的队伍在壮大,看红叶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这次户外活动确定的主题是:“又见山里红”。三台大巴车驶进了长寿山,十五面‘快乐1’至‘快乐15’的各色小旗,带着各自分队,跟在“快乐老家”大旗后面。
山门前自然形成了一座微型龟山,龟脖子伸出老长,龟背上长着一颗松树,松树枝上挂满了红布条,它的肩上扛了两把青铜铸剑,取健健康康,健康长寿之意。
游人到此,都要下马顶礼膜拜。众人围着龟山,双手合十,转了三圈,感应灵气。
梁过颇为虔诚,扑通跪地磕了三个响头,起身掸了掸膝盖上的尘土:“该咋是咋的,心到佛知,拜啥就有啥。”
孟子丑开他的玩笑:“你身上的土,不能打扫,打扫下去灵气就跑了。”
晓芳包了一边干土面儿,揣了他的衣兜里,诡异地一笑:“这土你得随身带着,才能灵验。”
“燕子,给老姑夫再包一包揣那个兜里。大伙儿都揣两包带回去,包治百病啊。”梁过耍开活宝。
哈哈哈……
栈道旁,崖壁的红叶随风舞动,似飞舞的金鱼,眨着调皮的眼睛,一拨跟着一拨。蹬高远望,“层林尽染”的壮美画卷尽收眼底,好一幅美丽壮观的北国油彩世界,真乃是,秋色亦浓,情亦浓,满目五彩染林穷,幽静聚仙沉香嗅,不是神仙,赛神仙!
顺山脊而行,一片闪着金光的树林,让大家情不自禁地驻足观赏。这是一片白桦林的黄叶,洁白的树干,金色的叶片,如一群亭亭玉立、身穿白裙、金发碧眼的女郎,显得那样的纯洁。婀娜多姿的身材,随微风偏偏起舞。
伊曼少有的兴奋,跑来跑去收集各色叶片,孟子丑不停地给她拍照各种姿势的特写。女士们独具特色的服饰,轮换着你脱下,我穿来,伊曼、苗莉莉身披长纱巾拍着新娘照。
百变巾也成了男人们的头饰,梁过一个“印度公主”造型,孟子丑头缠小格头巾,俨然“阿拉伯亲王”驾临。
“化妆师”忙得不亦乐乎,别人的镜头里还时不时挤进不熟悉人的亲密合影。不管哪棵树,不管多大肚,不管熟不熟,一抹摆型酷。
鲁东胜拉着苗莉莉的手,悄悄躲到崖下,寻找着红叶,说着悄悄话,靠在树下,欣赏满天的“彩霞”。鲁东胜见此美景,感慨地说:“生活就像这红叶一样,五彩斑斓,多么美好啊,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咱们一定往前看,这片叶子落了,千里之外仍然绿满人间,忘掉过去那些不愉快。”
触景生情,苗莉莉显得有些忧伤:“哪儿那么容易说忘就忘啊?记得那年也是这样的秋天,我怀揣着摆地摊挣来的钱去寻亲。”
苗莉莉讲起了她的寻亲之旅。自从离婚,为了摆脱武大本的纠缠,她四处躲藏,摆过地摊,擦过皮鞋,做过保洁,当过保姆,扛包倒卖过服装,开过饭店,也没少上当受骗。
白天她拼命工作,夜里实在想孩子了,就狂奔到屋外,找个没人的地方,冲着家乡方向的星星哭泣。
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一直是装在她心里的一个愿望。她就想看一看他们的模样,当面问一问,你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生下我不管?
她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唯一的线索,就是北京去东北的“知情”和亲生父母的名字。她不知道他们回城后是不是生活在一起,不敢明目张胆地去寻找。
她白天去公园,晚间去广场。有年龄大的好心人,告诉她要想打听“知青”的消息,你得找“北大荒知青联谊会”。她遇见六十左右岁的人就打听“北大荒知青联谊会”在哪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大妈把她领到公园,见到了几位当年的北大荒“知情”。
苗莉莉报上了父母的名字,一位大叔电话联系了一圈,对苗莉莉说:“你找的耿奇,后来到边防部队参军了,发大洪水因为抢救群众的财产牺牲了!我们帮你找他的家人。孩子!你是我们‘知青’的孩子,我们会帮助你的。”
苗莉莉无声地掉着眼泪,为这位从未谋面的父亲感到悲哀。
新的消息又打探出来,在几位老“知青”的陪同下,苗莉莉来到生父耿奇的母亲家。老太太八十多岁,满头银发,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站起。这个从天而降,从没听说过的孙女的突然出现,又勾起了老太太对大儿子尘封了三十多年的思念。
相见的一刻,老太太向前蹒跚了两步,扶着苗莉莉的肩膀仔细端详,泪如泉涌:“像!是我的亲孙女。”
苗莉莉扑在老人的怀里:“奶奶!”两人相拥而泣,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老太太哭喊着:“我那个苦命的儿啊!”叔叔、姑姑、老“知青”们跟着抹起辛酸的眼泪。
苗莉莉接过姑姑递过来的父亲遗像,跪在地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噗——噗——”落在遗像上,她用衣袖默默地一遍又一遍地擦拭,任凭姑姑怎么拉都拉不起来。
姑姑和叔叔窃窃私语:“像,太像了,没想到大哥还有亲骨肉。”
苗莉莉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宠爱的幸福,全家人围着她亲近,这让她很不习惯。
叔叔说:“大家都去饭店,要好好庆贺一下。咱们边吃边聊。”
奶奶、姑姑不停地给莉莉夹菜。奶奶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孙女。奶奶讲述了父母的往事。父亲和母亲当年是从小到大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母亲天生丽质,特别出众,他们经常在一起温习功课。正当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击碎了他们的梦想。苗莉莉的外公,家庭出身为资本家,被“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砸入监牢。又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上山下乡”运动,让那些热血青年“满怀激情”地奔赴到了北大荒。
到了北大荒,艰苦的劳动和恶劣的生活环境,水土不服,让许多“知情”纷纷病倒,苗莉莉的母亲换上了伤寒病的重疾,父亲无微不至地照顾,让她有了些许的温暖。母亲还要忍受对可以教育好的“阶级异己分子”子女的监视。
过了漫长的一个冬季,“知情”们隐约地感觉到,这场“上山下乡”运动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变披露的真相。
和母亲约定见面,是在景山公园,鬓角微白的头发,阴郁的眼神,都透出这位老人曾经的沧桑。
母亲看到莉莉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她哇的一声泪奔,猛扑上去抱住了苗莉莉,嘴里不住地忏悔:“孩子,呜……呜……对不起!呜……呜……对不起!孩子!”刺肤滚烫的泪水沿着苗莉莉的后脖颈往下流淌。
母亲讲述她和父亲在北大荒的往事,由于自己的阶级成分不好,她怕连累父亲,总是回避他。那年腊月,临近过年,有条件的人都回家团圆去了,我病得很重,也无家可回,你父亲说啥都要留下来照顾我,被连队知道了,多次批判我,说我贼心不死,勾引贫下中农后代。你爸爸为了保护我,就申请和我结婚,上边就是不批,还让他和我划清界限。你父亲是倔强的性格,不管那一套,拉起我,在毛主席像前和我举行个简单的婚礼,他说,不管他们认不认可,毛主席认可,我们俩认可就行。我也是一时糊涂了,连累了你爸爸。后来有个当兵的机会,你父亲根红苗壮,我就劝说他去当兵,他说我走了,扔下你怎么办?我说走出去一个是一个,你是革命军人,我就是军婚,看谁敢再动我?你爸爸觉得也有道理,他让我等着他,可是没想到,他……我是躲到老乡家生的你,还没有满月,就被强行拉回来劳动改造,没有办法,就把你留在老乡家了。
兵团团部说我和你爸爸没有领结婚证,不承认我们的婚姻的合法性,更不会承认我这个军属、烈属了。我往上写信,如石沉大海,找到师部也没有用。
母亲回城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她没有和新任丈夫提起她的过去,他更不可能知道她还有个女儿活在这个世上。
苗莉莉能够理解母亲,那个年代,一个被“专政”的子女、一个被认定“可以教育好”的弱女子,苟延馋喘地生存在社会的最黑暗最底层的夹缝中,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呀?她泛着泪花,给母亲擦拭眼泪,苦笑着说:“见到你,知道我爸是谁,长啥样,我就知足了,终于找到了你们,也了却了我的心愿。我不会打扰你现在的生活的,我……我能喊你一声妈吗?”
母亲频频点头,她哽咽着“妈!”的一声又扑在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搂着母亲不肯松手。多少委屈,多少辛酸,都随泪水而去。母亲暴风骤雨搬地落泪,用拳头捶打自己的头:“我不是人啊,我不是人,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爸爸。”
隔天,母亲把自己现在的两个孩子叫出来,吃了一顿团圆饭。席间,苗莉莉自我介绍:“我是你们妈妈在北大荒下乡时候的老房东家的孩子,我到北京出差,来看看阿姨。”
两个孩子看看母亲,又看看苗莉莉,似乎觉察出她们那种异样的眼神。
弟弟看了半天说:“姐,这位姐姐长得和你挺像的啊。”
母亲慌忙解释:“啊?是吗?这是咱家早年去闯关东的老亲,是表亲叫姐姐,咱们有血缘关系,当然有像的地方了。”
“是,是。是亲三分像。”苗莉莉给母亲打圆场。
“你们要是觉得姐姐有亲切感,妈妈就认她做干女儿,你们以后也好多联系。当年妈妈得重病,是姐姐家救了我的命,对我有大恩啊。”母亲含泪说。
“认,一定要认。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也报不完。”妹妹说。
“我认这个姐姐。”弟弟说。
苗莉莉的烟圈湿润了,她不敢再看母亲的脸。
怀揣父亲母亲的照片,苗莉莉踏上了北归的列车,她打听到了父亲生前服役的边防部队并取得了联系,她要在父亲生日那一天去给自己的生身父亲扫墓。
苗莉莉提前一天来到了边防部队,对于烈士后代,部队用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她的到来。仪仗队列队迎接,连长带领她参观父亲生前的宿舍,当来到烈士事迹陈列室迈进门槛的那一刻,苗莉莉一眼望见悬挂在墙壁上父亲的遗像,她紧走几步,噗通一声跪在父亲的遗像前,哭诉着给父亲磕头。手抚摸着父亲的每一件遗物,都是那样的亲切。她用父亲用过的脸盆打来一盆清水,沉默了一会儿,洗手、洗脸,双手、头颈搓洗了一遍又一遍,水越洗越热,怎么洗也洗不掉断了线的泪珠。
第二天一大早,苗莉莉就来到烈士陵园祭扫,见到那大大的土馒头,她紧跑几步扑倒上去,亲吻冢茔上的黑土,久久不愿起来。连长上前拉起她来,她颤抖的手抚摸着墓碑,然后瞻仰碑文,用挂满泪珠的衣襟,一遍又一遍地擦拭上面的浮灰。
在坟前摆上父亲的遗像,打开一瓶茅台酒,倒在酒杯里,红酒啤、酒倒在大扎啤杯里,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芒、果火龙果、猕猴桃,摆满祭坛。
她亲手制作的花圈,摆放在陵墓两侧。苗莉莉点燃纸钱,抽泣着叨咕:“爸爸,不孝女儿来看你来了,你收钱吧,烈士也得花钱啊。这么多年了,让你孤独寂寞,你啥都没有享受着。现在有钱了,别再节省了,想吃啥、用啥就买啥,想干啥就干啥吧,也旅旅游,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没钱了就给我托个梦,我给你邮寄。我每年都会来看你的,不会再让你孤独寂寞了。”
特大的蛋糕插上蜡烛,苗莉莉点燃了蜡烛:“爸爸,祝你生日快乐,你许个愿吧,我知道你许了愿,你会保佑我们的,你会好好享受的,安息吧!”
苗莉莉拿起筷子给爸爸夹菜:“爸爸,你吃菜,这是我亲手给你做的,奶奶说你最爱吃红烧肉、尖椒炒干豆腐、酥鲫鱼、家常凉菜。爸爸,你喝酒,我敬你,我一杯,你三杯,这是最好的茅台酒,过去连闻都没闻过吧?”
玻璃杯碰过,苗莉莉就着眼泪喝下一杯杯。
“爸爸,这是法国红酒,你尝尝,喝它能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老年痴呆,啤酒你也没喝过吧?以后管够喝,现在日子好了,你的待遇也就跟着提上去了,必须得提上去。”
陪同扫墓的连长劝说着:“您可要节哀呀!咱们回去吧,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守护好、照顾好老首长的。”
苗莉莉一步三回头地被搀扶走了……
鲁东胜拳头攥得“嘎——嘎”直响:“荒唐,太荒唐了,怎么会黑白颠倒、是非扭曲呢?居然有那么多狂热的追随者,最后也成了历史的殉葬品,”他愤愤地原地打了两个转,“这不是一代人的不幸,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好在再也不会重演了,但愿。”
苗莉莉哀叹:“在那个精神空虚,艰苦的年代,他们能有什么享乐?我就是他们苟且安生,偷食禁果的副产品罢了。这样的历史悲剧,坚决不能再重演了!”
周之刃发现一大片山里红。玩疯狂了的人们,像乘坐在帆船上横跨太平洋的探险者发现了新大陆一般,陷入到了极度的兴奋之中。
“都别动,别下手,先照相。”拍照,围着山里红树转,左一圈看,右一圈看,就是观赏不够,谁都不忍去碰那些红豆豆,好像伸手一碰就会融化消失一样。
鲁东胜反复地问着:“这就是小时候吃的山里红吗?就结在这个带刺的树上?”在大片山里红树做背景下,群友们手扯群旗,照了一张“全家福”。
孟子丑和周之刃讲解着採摘的注意事项,大家小心翼翼地摘着红果,品味它的原汁原味。这时清亮悦耳的笛声,从那边的树杈下吹起,大家随之精神一震,不约而同地唱起歌手祁隆的《又见山里红》:
那是你秋天依恋的风
那是你满山醉人的红
那是你含情脉脉的心
酸酸甜甜招人疼
你是我一片思乡的情
你是我童年最真的梦
你是我藏在心中的歌
今天唱给你来听
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
……
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
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
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
……
太阳的光辉,波浪式地照耀群山,採着山里红,和着歌唱,大家的胸膛像群山一样起伏,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撩拨着骚动的心,湿润的眼帘闪过片片五彩的斑斓,远山回荡着沙哑的呼唤,“哎!你在哪儿?”“我来了!”那种陶醉,那种心灵的震颤,折服了群山。
山脚下的松树林“黄金铺地”,大家围坐在一起,铺上塑料布,孟子丑拿出烧鸡、红肠,付三生扔过几只烤鹅,苗莉莉的黄瓜、西红柿、拌菜,梁过的干豆腐、大煎饼大酱卷大葱,咸鸭蛋、酱牛肉、卤猪手,也没忘记带白酒啤酒。他们吃着自带的野餐美食,还陶醉在满山醉人红的世界里。
这次活动传到群相册的照片之多、质量之高,超出了以往。苗莉莉做了一部《又见山里红》的音乐相册,群友们坐在电脑前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这部作品,视为珍品收藏,盼着下次活动的到来。
孟子丑编了一个顺口溜:“周一等,周二笑,周三显摆,周四闹,周五盼着周六到,串联串联又上道儿。”
社区助老食堂收到了一分特殊的捐赠,是一位郊区农民兄弟送来的五百斤大米,两麻袋土豆,一车大白菜,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的事迹了,我就是敬佩你们,也羡慕你们的生活,了不起。没别的,这些粮食蔬菜,都是我自己种的,没有农药化肥,绝对是放心的绿色食品,一点心意,孝敬老人。”苗莉莉感动不已,感慨不已!千恩万谢,留下了联系方式。
经过考察,助老食堂和农民兄弟之间,建立了长期的供需关系。今年所收获的大米,没能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
苗莉莉应社区居民的请求,准备把助老食堂扩大为业主食堂,和农民兄弟洽谈,在他们那里建立社区居民有机粮食蔬菜供应基地。农民兄弟组织起了农业合作社。
助老食堂最主要提供早餐和午餐,预约服务。苗莉莉经过测算,早餐标准确定为每人十元,补贴五元;午餐标准确定为二十元,补贴十元;以后根据各方支持赞助以及业主食堂收入情况,浮动补贴标准,提高伙食标准,对有实际困难的老人提高补助标准。
枝头已经见不到几多残叶,只有枯黄的柳叶还在留恋着晚秋。一觉醒来,烟霾包围了整个城市。
根据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预报,市政府发布了重度污染红色预警,教育部门启动一级响应应急预案,中小学(含幼儿园)和直属学校停课一天。
孟子丑的母亲不听父亲劝阻,仍然坚持出去晨练,半路就被呛了回来。还没有进屋就听到她的咳嗽声和抱怨:“咳……咳,这该死的天,是咋的了?灰蒙蒙一片,都瞅不出去一里地。”
“妈呀,我就少句话呀,空气不好就待在家里吧,越出去锻炼,肺活量越大,呼吸的毒气反而越多,这都说多少遍了。”孟子丑劝慰着母亲。
父亲呛白起母亲:“她听进去过啥?不撞南墙不回头,还吃芦荟呢,当个啥用?你吸进去的是炉灰毒气,芦荟解不了炉灰的毒。长生不老得相信科学,就这空气,别说长生不老,不得病就烧高香了。你得知道躲躲呀?快把那衣服脱下来洗洗,都是烟味。”
“闭嘴吧,你个老千岁,你让我躲,躲哪儿去?这屋里都进烟了。有能耐你去查查都是谁放的烟?你去管管啊?”
“有人管,要不养那么多白吃饱的干什么?”
“城里城外都是烟,就这么管的?”
“有能耐你去管管他们,冲我发什么火?又不是我让他们放的烟。”
“就和你有关系,还有你子丑,你们联系那些个乡下朋友开没开车?基地点没点火烧秸秆?”
“妈你这赶上株连九族了。”
“这些个挨千刀的,自己不想活还拉上别人。”父亲边骂边咳嗽。
孟子丑给母亲漂洗衣服,伊曼做好早餐端上餐桌,喊了一圈人,没有反应。
母亲还坐在那里赌气,父亲出现了头晕,躺在床上用湿毛巾捂着鼻子脸。孟子丑在网上搜索着防治雾霾攻略。他和单位告假在家陪护父母。
“爸妈,我出去买口罩,你们哪儿也别去了,就在家待着,多喝点热水。”
大街上一张张苦瓜脸匆匆走过,进出药店的人明显多起来,走了一家又一家药店都是口罩脱销。人民同泰药店门前排起了长队。
孟子丑排了半个多小时,眼看前面还有两个人就轮到自己了,营业员遗憾地宣布:“各位顾客,对不起大家了,N95防雾霾口罩没有了,大家都请回吧。”
“你再到仓库里翻翻库底子。”
“医用口罩也行啊。”
“都没有了。”药店营业员说。
“为什么不多备点货?”
“这空气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
“请大家再到别的药店看看吧。”
孟子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商场,看着一排排空气净化器,标价都不菲,他咬咬牙搬回家一台9998.00元的中档空气净化器。
社区的求助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忙得苗莉莉措手不及,她操起了电话:“孟哥,你上班了吗?我这里实在忙不过来了。”
“我今天请假了,在家陪护父母,买了一圈口罩没买着,买回来一台空气净化器,正调试呢。”
“今天老人咳嗽的、肺、气管不舒服的特别多,求助一个接着一个,忙不过来呀。”
“找志愿者,号召志愿者呀。”
“这可以吗?”
“怎么不可以?我这就发通知。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你直接发通知。”
傍晚气压更低,雾霾越来越严重,楼房如悬挂在半空中摇摇欲坠的灯塔,发出几许暗橙色的光亮,十字街口,交警在处理一起剐蹭追尾的连环交通事故。
邻家的婴儿啼哭不止,孟子丑的母亲也开始吵闹:“哎呀妈呀,不行了,实在受不了了,子丑你找台车咱们到农村去避一避吧。”
“妈!这么晚了往哪里去呀?”
“这个我不管,再不走我就要呛死了。”
孟子丑找付三生打电话发泄:“三生,你那里空气怎么样?”
“不怎么的,呛得人不敢出屋。”
“这空气你受得了吗?人大代表你得呼吁治理呀!”
付三生显得无可奈何:“必须的,我都提多少个议案了。农民说了,不让我们烧,你给秸秆找个去处啊,成本不能太高,赔钱送去,谁干啊?还得要粮食,还不让整地,让我们怎么种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