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请移步去我家楼盘看看吗?就在对面那条街的尽头。”一个微胖的女孩子怯生生地递过来一张宣传单和名片,然后掏出手机:“加个微信好吗?货比三家才不吃亏,我们的地是去年拿的,而且是精装,您不去看会后悔的。”
刘转已经习惯了“美女”只是表明性别的大众称呼,犹豫着接过宣传单和名片,勉强加了微信。她随手把手机放在手机支架上,发动了宝马。她一边开车一边思忖着去还是不去,国外的炒房错过了,其他城市的似乎也没有本地的优势,本地的更需要了解一下,毕竟土生土长这么多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总是觉得自己的脚步跟不上。她自己也觉得好笑,本来想着置换本地的房产去别处,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她从房子延伸比较了一下身边邻居家的孩子发展:有的出国了,比如四栋三楼的小敏去了新西兰读了几年书,父母竟然玩出了以房养学的买进卖出神操作模式,硬生生把学费、生活费给零成本了,孩子以海归身份谋了个好工作,在长福市过得挺滋润的。对面七栋六楼的琴琴,去了英国好多年,她父母把长福市的房子卖了好几套,到那边一口气买了栋别墅,后来父母又掏钱给她,换了一栋市中心的,五年生了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其实也挺辛苦的。还有隔壁1栋5楼的婧儿,在澳洲留学,毕业后不过在那里做代购,父母为她花高价在悉尼置了业,面积只有八十平米的房子,价格也是五六百万,生活质量极其一般。二栋顶楼去了美国的球球更是比较苦逼,当年球妈毅然把工作辞了随丈夫去了美国西部,从住公寓到住别墅,再从别墅到住公寓,因为美国需要一直打工到67岁才能退休。他们因为身体长期消耗太大,病痛多,年纪大了经济能力有限,别墅养不起了,只能住廉价公寓继续劳动。球球因为念书去了纽约就在那里就业,可是一直买不起房,很少和父母团聚,生活也不尽人意。看来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圆呢。再看看本栋去了或者打算去北上广深的孩子家庭:四楼的小鹏,妥妥的清华大学研究生,他计划着去深圳,听说人才落户买房只需要市场价的四分之一,当然需要工作五年,买满五年的社保。还有二楼的小超,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就留在上海发展,上海的落户条件不一般,达到72分积分的应届生才可以落户,可是对于小超毫无悬念,父母想着上海的房价有些发怵,小超说不怕,上海这家全球有名的公司也有住房优惠措施,现在租房个人免费,以后买房也会像深圳一样不由个人承担,深圳对于海归博士回来做大学老师的,不光年薪可以达到五十万,房子也给送一套,就是名校的中学老师,也有房子可以免费住的。即使不在上海买房,奋斗几年回来也是不错的。二楼的苏苏,是从北京奋斗回来的,因为公司驻北京设点做销售,北京去得早,不仅买了车还在三环内买了房,因为公司总部在长福市,她回来总部只把车子给带回来了,房子一直留在北京出租,价值不知道飙升了多少倍。回头看看自家的孩子,究竟怎么置业比较妥当呢?似乎去国外的混得都一般,而早期去了北上广深买房的赚大了,现在去的门槛都很高了,除非高精尖人才,才可以风生水起。现在的年轻人,究竟到哪里合适发展呢?